当前位置: 首页 > 监理工程师 > 监理工程师行业动态 >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产生与发展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产生与发展

更新时间:2013-01-10 17:02:58 来源:|0 浏览1收藏0

监理工程师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在一些人的监督管理下,将人们的活动组织起来,以达到一定的生产或社会目的。监督管理者负责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在工程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中,监督管理者及其从事的工作同称为工程监理。但是,只是在近几百年,尤其是19世纪以后,管理或监理才被系统地研究,逐渐形成一种知识体系,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

  一、监理的历史渊源和发达的中国古代监理

  项目管理或工程监理已经存在几千年。埃及的金字塔和中国的长城表明,人类在几千年前就可以建设规模浩大、有成千上万人共同完成的工程。因为建筑一座金字塔要动用10万人干上20年,长城的工程量就更大了。尽管当时“管理或监理”的称呼与今不同,但是这种管理不可缺少。

  “工程监理”一词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监理”国外统称“管理”,工程监理就是项目管理,而且是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咨询服务中的重要内容。在汉语词汇中“监理”一词也出现很晚,现在还没有进入大辞典,其词义突出了监督的性质,变成了全部管理中特殊而重要的一部分。而且,从一般意义和约定俗成上讲,与之相对应和关联的中国称谓的“工程咨询”更偏重于项目招投标前的业务,而“工程监理”则偏重于建设实施阶段。

  华夏民族的工程建筑业,最初作为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奴隶社会的夏、商、周朝就从农牧业中分离,产生了专门从事土木营造的“匠人”、“工匠”和土木营造“工官制度”。 工官制度中的“工匠”,不是一般的“匠人”,更不是奴夫,而是负责测量定位、定平、定向,规划城廓,建造宫室,修筑粮仓,并对一般匠人进行管理的专业“匠师”。

  明朝永乐年间出现了“工师”一词,侧重于营建的施工组织与管理。“工匠”与“工师”一般不直接参加生产劳动,主要掌握寻(长尺)、引(长绳)、规、矩、绳墨。“工匠”与“工师”除设计绘图、估算工料、组织施工外,另一个主要职能是检验校正材料、构件,严把质量关。古代工程质量检验,有相应的“规范标准”和手段。

  我国从汉朝起就有图样,隋朝有了1%比例的模型,到清朝又有了烫样,这些都是由工官来主持;提出材料和人工预算,也是工官的重要职责。

  二、现代监理的产生和发达的西方现代监理

  从企业组织变革的发展看,由家庭手工业、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到机器工厂,又到现代股份公司,直至当今的现代化企业,概是如此。劳动社会分工的形成与发展,促使单个生产者的生产活动不断专业化,客观需要一种机制把生产者的活动协调起来。

  在工业生产的最初阶段,即个体手工业时期。劳动所需的脑力、体力机能集合在一个人身上,劳动者个人的行动直接由他个人的意志支配,即单个劳动者自己管理自己。出现简单分工协作后,即形成了分工协作或手工作坊,劳动的脑力机能与体力机能开始分离,并随着手工作坊或工场手工业的发展而发展,最后在机器大工业中完成。在分离的早期,由某个直接劳动者(工匠)兼作管理职能。主要取决于生产规模过小,业务流程简短,协作者之间的协调也不复杂,而且由于小本经营,也不可能允许专门的管理者。后来,随着生产规模扩大,组织内部的分工逐渐发展,脑力劳动进一步分离,工场主和其他管理者从直接劳动中脱离出来。但是在早期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中,工场主或资本家亲自进行管理。同样,也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只由一人监督管理多人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严格分工和广泛协作的要求,于是出现了资本与劳动特别是脑力劳动的分离,管理职能也部分地被转移给特殊的雇佣工人,即监工。工场主雇佣第一个监工,这就是单一管理者向管理组织过渡的起点。同时产生了管理组织的纵向分工,即工场主决策,监工执行决策,并对工人进行管理。随着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监工由一个人增加为多人,于是又出现了监工之间的横向分工与协调。因此,又产生了新的层次,即监工长,促使管理组织进一步向纵向和横向发展。

  监工和监工长的产生使管理组织出现了第一次分工,即纵向分工。这时的各级监工仍然是在其辖区内包揽一切的粗放式管理。换言之,纵向分工不过是多个监工分块履行工场主一人的管理职责,管理活动没有专业的划分和质的变化。而工人仍然局现在局部劳动中的体力劳动与个人意志的紧密结合。因此,这一阶段的分工仍是初步的不彻底的。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形成了“科学管理”思想后,企业管理组织则发生了第二次分工。这次分工的主要标志是将原纵向分工的同一等级层次的管理再向横向进行专业分工,形成了诸如原料采购、产品销售、设备维修、成本核算、生产质量控制、动作及时间研究等部门。其次,是进一步从局部剥离了体力劳动者的脑力机能。这样,工人变成了机器的附庸,而且要完全听从管理人员的指挥。而且,各种工作也由直接监督向工作程序标准化方向发展。生产过程监督是这样,建设工程监督也是这样。

  劳动分工产生于实践,而由亚当?斯密总结和提升的。即由个人专门从事一部分活动而不是全部活动,使每个工人持有的多样特长技能得到发挥。传统的管理思想将劳动分工以及后来的专业化视为一个增加生产率的不尽源泉。

  现代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咨询工程师的产生,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由英国在18世纪兴起的开挖运河热而引发的大规模的工程建设被视为是现代咨询工程师的起源。由于咨询工程师拥有丰富的专业和管理经验,可以帮助项目业主以适宜的代价达到所期望的目标,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业主所面临的风险。因此,咨询工程师逐渐得到众多项目业主的认可。此外,咨询工程师介入项目管理或监理,也有效地遏制了某些业主的不规范行为,保证了合同的公正执行,因此赢得了承包商的信任,使咨询工程师的队伍壮大起来。1913年,欧洲三个独立的工程师协会联合成立国际咨询工程师协会(FIDIC,是法文名称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Ingénieurs-Conseils缩写,英文是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onsulting Engineers)。1959年,当美国、南非、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加入了咨询工程师协会之后,使咨询工程师协会真正成为国际性的咨询组织。随着全球建设规模扩大及其市场国际化,推动了近代管理科学的形成。它起源于20世纪50 年代,特别是60年代美国运用关键路径法(critical path method,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ology),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中取得成功后,现代项目管理开始在全球风靡。

  三、中国现代工程监理的形成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踏入中国,迫使清政府开放商埠,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传入中国。l 9世纪末,洋人创办营造厂并承揽建筑工程。此后,中国人自营、与外国人合营的营造厂也相继成立。同时,设计与施工进一步分离,出现了专营设计的建筑师事务所(俗称 “打样间”)。清末又出现了“样房”和估算工料的“算房”。“打样间”完成设计后,凡愿营造的营造商均可向“打样间”索取图纸,然后各自开出包工价格,封还“打样间”或“算房”,称作“投标”。进入施工阶段后,涉及建筑工程的各方都派“看工”。首先,东家对工程质量、进度最关心,他要派“工匠”驻场,俗称 “东家看工”。有总看工、工地看工、看工助手等。其次,“打样间”关注营造商执行设计要求,也要派出“匠师”,俗称“打样间看工”,相当于现在的现场设计代表。再次,政府的工部、州县的工房也派出“监工”,俗称“马路官”。

  工程监理制指工程建设项目必须由项目业主委托的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的一种工程管理制度。监理单位依据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项目批准文件、监理合同及其它工程建设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投资、工程质量和建设工期进行控制的监督管理。

  项目管理或监理一般有几个阶段或模式。第一,业主自行管理模式。其特征是业主与设计、施工直接签订合同,业主组成相应机构直接行使项目管理权。在我国,这种形式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国内主要的建设管理方式。第二,业主委托承包商承包建设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交钥匙工程方式)。国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组建了具有总承包能力的工程公司,而在西方国家,这是20世纪80--90年代项目建设的主流形式。第三,业主聘请管理承包商模式(PMC,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or,项目管理承包商)。即由业主聘请管理承包商作为业主代表或业主的延伸,对项目进行集成化管理。PMC项目管理模式通常用于国际性的大型项目,对国内建设领域而言还是一个新事物。对PMC更完整的解释是PMC(FEL+EPC)所谓FEL,就是Front-end Loading,即项目前期工作。 PMC并没有取代原有的项目前期工作(FEL)和项目实施工作(EPC),只是工程公司或项目管理公司代表业主对其进行管理、监督、指导,是利用其管理经验、人才优势对项目管理领域的拓展,因此就其使用的管理理念、管理原则、管理程序、管理方法与以往的项目管理相比并没有不同。一般把项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叫定义阶段,第二阶段叫执行阶段。在定义阶段,PMC的任务是代表业主对项目的前期阶段进行管理。在执行阶段,由中标的总承包商负责执行详细设计、采购和建设工作。PMC代表业主负责全部项目的管理协调和监理作用。在各个阶段,PMC向业主报告工作,业主则对PMC进行监督和检查。包括任务量(scope)、进度(schedule)、费用(budget)、计划(PEP)、分工(DOR)等5项。

  20世纪80年代初期,位于云贵交界处红水河上游的鲁布革水电站是我国第一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项目,世界银行规定必须应用国际咨询工程师协会编制的《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和建立“工程师机构”。 因而西方监理制度进入中国。经过10年的积累,到1997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用专门的章节对工程监理的原则、工作规范、行为准则和管理办法等作了明确规定,工程监理制开始推行。

  四、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内涵

  十几年前,国内信息化建设处于方兴未艾的起步阶段。无论从一个单位也好,一个行业也好,总体投入不大,人们也未认真考虑信息化建设的监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因特网技术的发展,再加上世界经济国际化的突现以及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开始越发重视信息化的作用和建设,投入力度逐渐加大。与此同时,也发现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更新快、效益评价难等一系列问题。所以,信息部门以及决策者,开始思考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控制与优化问题。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发展经历了酝酿和形成阶段,主要是吸收了传统的建筑行业建设监理的经验和思路,结合IT行业的特点,逐步摸索起步的。20世纪90年代初,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开始以附着在其他监理上或作为其中部分内容的形式出现。1995年,原电子工业部发布了《电子工程建设监理规定(试行)》,为我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政策法规建设奠定了基础。后来,2002年7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发布《振兴软件行业行动纲要》,要求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实行工程监理制。2002年11月,信息产业部正式下发《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度的正式诞生。同期,北京、上海等地也先后发布了地方性法规。对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行为、机构、职责、资质、认证、规划、实施等都作了规定,提出了“五控(进度、成本、质量、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两管(合同、技术文档)”、“一协调(业主内部的业务部门业务需求和IT部门专业管理的协调,业主与IT产品供应商、技术实施服务商、系统集成商的协调)”原则,发展了传统工程监理的理念和模式。

  信息化建设一般都以项目或工程的形式出现,因此,它必然具有项目管理和工程管理的共同属性。

  项目(Project)是指一项特殊的将要完成的任务,它是在一定时间内,消耗一定资源,满足一系列特定目标的多项相互关联的工作的总称。项目具有独特性和一次性。即几乎没有任何两个项目是完全一样的,项目建设的内容都是在建设阶段按步骤、按顺序一次性完成的。人们根据经验总结出实施任何项目必须重视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项目管理是运用各种知识、技能、技术和手段,使项目达到人们的预期和需要。项目管理一般都实行目标管理,包括质量、进度、投资和技术等。

  工程(Engineering)是指利用科技原理和方法,改造自然环境、生产实践和人类社会,以生产出更有效、更经济的建筑物、设备和系统的活动。工程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产品的生产。与一般工农业品的生产不同,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是投资大,消耗人力、物力、财力多,其产品多属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发挥作用时间长;一般按订单单件生产或实施,很少有两个工程完全一样。工程项目一般有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知识产权保护五大控制目标,同样实行目标管理。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是项目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建设单位采取外包方式聘请外部的专业机构(初期是老师个人)协助自己进行有效的项目管理的形式,弥补自己在专业管理水平、经验、方法、技术力量上的不足,改善与系统设计商、开发商、集成商、实施商和技术产品供应商的技术沟通,协调处理相关争议,降低自己在项目管理上的难度,减轻项目管理的工作量,分担部分项目实施和管理的风险。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是社会化的外包(Outsourcing)式的项目管理咨询服务,是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中社会化专业化分工的必然和产物。

  在信息系统工程项目中,应用系统以软件产品为支撑,更有其特殊性。由于软件产品本身的无形性和复杂性,是知识密集型的逻辑产品。原材料(组件,模块)不定型,不规范;生产(设计)工艺过程不透明,不规范;最终产品不可检测,不规范;因此软件产品的成本、进度、功能、质量的预期很难控制,可视和操作。因此,项目监理也就更有其重要性。其中有两个环节很关键。一是在软件质量保证体系中,软件测试代表了需求分析、设计和编码的最后复审,GAMP(Good Automated Manufacturing Practice)提出的V型模型如图1所示。二是在软件质量管理中,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或CMMI,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的应用是核心,已经成为事实上的软件过程工业标准。而ISO9000系列认证只相当于CMM2或CMM3的层次,但是,还不包括 2,3层次的全部实践活动。它把软件过程的进化分为初始级(无秩序)、可重复级(可重复继承以前成果)、已定义级(软件开发、维护、管理已标准化)、定量管理级(定量度量和定量成本、进度、功能、质量预测)和优化级(不断优化提高软件工程能力)5个级别。

  实质上,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就是通过管理智慧和手段,规避风险,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实施的水准。

  五、结语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是个新生事物,正在快速成长,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也是正常的。

  例如对监理的定位问题。发达国家的监理行业明确界定为咨询业,其业务范围逐步扩展到为业主提供投资规划、投资估算、价值分析,对设计、施工单位进行费用控制,在项目实施中进行合同管理,进度、质量、成本控制,付款审定,工程索赔,信息文档管理,组织协调,决算审核等。业主与监理工程师签订的合同――《委托建设监理合同》是委托合同的一种,监理工程师受业主委托对项目实施监理和管理。监理合同的标的是服务,即监理工程师应提供高水平的、专业化的智力服务。工程监理定位为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实施监督。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合同实施监理。

  一是,监理工作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工程监理在从单一的施工阶段监理向建设工程全过程的项目管理延伸,从单一的质量控制向投资、进度控制方面发展。应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采用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为业主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咨询服务。从建设工程前期策划、可行性研究、设计管理,到工程招标、施工管理、试运转的全过程,包括进度、造价、质量及安全等方面的全方位管理。

  二是,对监理安全责任的扩大化。建设部当年对实施监理制的初衷,应该是“三控、二管、一协调”。 实际操作中绝大多数监理单位仅以“质量监理为主”。 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在1999年出版了几本新版合同条款中均在承包商的一般义务中明确规定其对所有现场作业、所有施工方法和全部工程的完备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承担责任。而监理不承担风险的直接责任。

  三是监理取费过低。目前实行的监理费取值仍执行由建设部和国家物价局于1992年联合发布的《工程建设监理收费标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取费只提出了原则,而没有具体标准。而国际上监理费用额度都较高,通常占工程总造价的1%~4%。由于建设项目的种类、特点、服务内容的差异,各国略有不同。如以工程总价为基数,美国收取3%~4%,德国5%(含工程设计方案费),日本2.3%~4.5%(名为“设计监理费”),收费标准还因监理资质等级不同而有所浮动。

  四是项目管理向集成化方向发展。就是利用项目管理的系统方法,特别是计算机软件工具,对项目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实现项目管理效益的最大化。集成化管理包括二个层次,一是以工程数据库和管理数据库为基础,完成设计、采购、施工业务流程的集成;其二是围绕进度、费用、资源、质量、技术、标准管理的集成。(作者原单位系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系统部)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监理工程师资格查询

监理工程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监理工程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