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级药士/药师/主管药师 > 初级药士/药师/主管药师备考资料 > 2012年初级药师考试辅导: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

2012年初级药师考试辅导: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

更新时间:2011-12-21 08:51:31 来源:|0 浏览0收藏0

初级药士/药师/主管药师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2012年药师病理生理基础: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

      (一)体温调节中枢

  目前一般认为体温调节中枢位于POAH,该区含有温度敏感神经元,对来自外周和深部温度信息起整合作用。损伤该区可导致体温调节障碍。而另外一些部位,如中杏仁核(medialamydaloidnucleus,MAN)、腹中膈(ventralseptalarea,VSA)和弓状核则对发热时的体温产生负向影响。刺激这些部位可使体温上升超过正常难以逾越的热限。因此,目前倾向于认为,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涉及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多个部位。李楚杰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热体温正负调节学说,认为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可能有两部分组成,一个是正调节中枢,主要包括POAH等,另一个是负调节中枢,主要包括VSA、MAN等。当外周致热信号通过这些途径传入中枢后,启动体温正负调节机制,一方面通过正调节介质使体温上升,另一方面通过负调节介质限制体温升高。正负调节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调定点上移的水平及发热的幅度和时程。因此,发热体温调节中枢是由正、负调节中枢构成的复杂的功能系统。传统上把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局限于POAH的观点应予修正。

  (二)致热信号传入中枢的途径

  1.EP通过血脑屏障转运入脑这是一种较直接的信号传递方式。研究中观察到,在血脑屏障的毛细血管床部位分别存在有IL-1、IL-6、TNF的可饱和转运机制,推测其可将相应的EP特异性地转运入脑。另外,作为细胞因子的EP也可能从脉络丛部位渗入或者易化扩散入脑,通过脑脊液循环分布到POAH.但这些推测还缺乏有力的证据,需待进一步证实。

  2.EP通过终板血管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终板血管器(organumvasculosumlaminaeterminalis,OVLT)位于视上隐窝上方,紧靠POAH,是血脑屏障的薄弱部位。该处存在有孔毛细血管,对大分子物质有较高的通透性。EP可能由此入脑。但也有人认为,EP并不直接进入脑内,而是被分布在此处的相关细胞(巨噬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等)膜受体识别结合,产生新的信息(发热介质等),将致热原的信息传入POAH.

  3.EP通过迷走神经向体温调节中枢传递发热信号最近的研究发现,细胞因子可刺激肝巨噬细胞周围的迷走神经将信息传入中枢,切除膈下迷走神经(或切断迷走神经肝支)后腹腔注射IL-1,或静脉注射LPS不再引起发热。因为肝迷走神经节旁神经上有IL-1受体,肝脏kupffer细胞又是产生这类因子的主要细胞。因此,是否存在肝脏产生的化学信号激活迷走神经从而将发热信号传入中枢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发热中枢调节介质

  大量的研究证明:EP无论以何种方式入脑,但它们仍然不是引起调定点上升的最终物质,EP可能是首先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中枢介质的释放,继而引起调定点的改变。发热中枢介质可分为两类:正调节介质和负调节介质。

  1.正调节介质

  (1)前列腺素E(prostaglandinE,PGE)实验中将PGE注入猫、鼠、兔等动物脑室内引起明显的发热反应,体温升高的潜伏期比EP短,同时还伴有代谢率的改变,其致热敏感点在POAH;EP诱导的发热期间,动物CSF中PGE水平也明显升高。PGE合成抑制剂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都具有解热作用,并且在降低体温的同时,也降低了CSF中PGE浓度。在体外实验中,ET和EP都能刺激下丘脑组织合成和释放PGE.

  (2)Na+/Ca2+比值实验显示,给多种动物脑室内灌注Na+使体温很快升高,灌注Ca2+则使体温很快下降;降钙剂(EGTA)脑室内灌注也引起体温升高。在用标记的Na+和Ca2+灌注猫脑室的研究中还发现,在致热原性发热期间,Ca2+流向CSF,而Na+则被保持在脑组织中。这些研究资料表明:Na+/Ca2+比值改变在发热机制中可能担负着重要中介作用,EP可能先引起体温中枢内Na+/Ca2+比值的升高,再通过其它环节促使调定点上移。

  (3)环-磷酸腺苷(cAMP)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事实支持cAMP作为重要的发热介质:①外源性cAMP(二丁酰cAMP,Db-cAMP)注入猫、兔、鼠等动物脑室内迅速引起发热,潜伏期明显短于EP性发热。②Db-cAMP的中枢致热作用可被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减少cAMP分解)ZK62711和茶碱所增强,或被磷酸二酯酶激活剂(加速cAMP分解)尼克酸减弱。腺苷酸环化酶抑制剂(抑制cAMP生成)苏林金氏杆菌外毒素(exotoxinofBacillusThuringiensis)对外源性cAMP引起的发热没有影响,但能减弱致热原和PGE引起的发热。③在ET、葡萄球菌、病毒、EP以及PGE诱导的发热期间,动物CSF中cAMP均明显增高,后者与发热效应呈明显正相关。但高温引起的过热期间(无调定点的改变),CSF中cAMP不发生明显的改变。④ET和EP双相热期间,CSF中cAMP含量与体温呈同步性双相变化,下丘脑组织中的cAMP含量也在两个高峰期明显增多。

  鉴于上述研究,许多学者认为cAMP可能是更接近终末环节的发热介质。

  (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corticotrophinreleasinghormone,CRH)是一种41肽的神经激素,主要分布于室旁核和杏仁核。大量的研究表明:CRH是一种发热体温中枢正调节介质。IL-1、IL-6等均能刺激离体和在体下丘脑释放CRH,中枢注入CRH可引起动物脑温和结肠温度明显升高。用CRH单克隆抗体中和CRH或用CRH受体拮抗剂阻断CRH的作用,可完全抑制IL-1b、IL-6等EP的致热性。但也有人注意到,TNFa和IL-1a性发热并不依赖于CRH.并且在发热的动物,脑室内给予CRH可使已升高的体温下降。因此,目前倾向于认为,CRH可能是一种双向调节介质。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初级药士/药师/主管药师资格查询

初级药士/药师/主管药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初级药士/药师/主管药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初级药士/药师/主管药师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