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师之城市职能
四、城市职能与分类
(一)熟悉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1.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一个城市的全部经济活动,按它服务的对象来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为本城市的需要服务的,另一部分是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这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这一部分活动称为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它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满足城市内部需求的经济活动,随着基本部分的发展而发展,它被称为非基本活动部分。
2.划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方法
主要有普查法、残差法、区位商法、正常城市法和最小需要量法
3.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二)掌握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
城市职能是指一个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其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是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另一是城市为城市本身包括其居民服务的作用。城市职能中比较突出、对城市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职能,成为城市的主要职能,为主要职能服务的职能,叫做城市的辅助职能。
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进行城市职能分析。
(三)熟悉城市职能分类方法
1.一般描述方法(城市职能分类中最早使用的方法)
代表人物:英国奥隆索(M.Auronsseau)。
2.统计描述方法
以1943年发表的哈里斯(C.D.Harris)的美国城市职能分类最负盛名。
3.统计分析方法
1955年纳尔逊(H•J•Nelson)的美国城市职能分类影响十分深远。其目标是试图提出一种客观的、统一的、能被其他人检查和理解的量测方法,来确定城市所承担的足以高出常态的主导职能。
4.城市经济基础研究的方法
(四)熟悉中国城市职能分类
中国城市厂业职能分类采取了多变量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是在聚类分析基础上,形成由大类、亚类和职能组共同组成的三级分类体系。大类反映我国城市工业职能的总体差异,亚类反映城市干业职能的基本类型,职能组则是对亚类城市更详细的分类。
第十二讲
五、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城市各功能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分布特征和组合关系。它是城市功能组织在空间上的投影。
(一)熟悉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城市地理学对城市土地利用的研究,可以分为人类生态学、城市土地经济理论和行为科学研究三个方面。
一般来说,中国城市空间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工业区、居住区和商业区,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决定了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
(二)熟悉城市形态
城市形态可定义为由结构(要素的空间布置)、形状(城市外部的空间轮廓)和相互关系(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组织)所组成的一个空间系统。
根据一般对城市形态作为城市用地空间表现的几何形状的认识,城市形态由道路网、街区、节点、城市用地、城市发展轴等要素组成。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等都对城市形态有很大影响。
(三)熟悉城市中心商务区
中心商务区(CBD)最早是由美国学者伯吉斯于1923年在其创立的“同心圆环模式”中提出的。1954年美国学者墨菲和万斯提出了一个比较综合的方法,即将人口密度、车流量、地价等因素综合考虑,那些白天人口密度最大、就业人数最多、地价最高、车流、人流量最大的地区即为CBD。墨菲和万斯认为地价峰值区是CBD最明显的特点。
1955年,墨菲、万斯和爱波斯坦经过对8个城市CBD的研究得出,若将CBD内的商务活动以圈层划分,则第一圈是零售业集中区,第二圈是零售服务业,第三圈以办公机构为主,旅馆也多见,第四圈以商业性较弱的活动为主。
(四)熟悉城市边缘区
首次明确承认城市边缘带的是德国学者路易斯,他在研究柏林城市结构时认识到这种现象。其后,不少西方城市地理学家从城市地域结构的角度,指出了在城乡之间存在着一个中间带或过渡带。奎恩和汤姆斯提出大都市区三地带学说,即由核心到外围分为市街密集的中心区域、郊外的城市边缘区和市郊外缘广阔的腹地,明确提出了城市边缘区的术语。
据L•鲁斯旺等的意见。城市边缘区一般为城市建成区以外10km左右的环城地带;伯里安特认为是从城市边缘向外延伸6~10英里(也即相当于10~16km)。我国学者,华东师大严重敏教授认为,可以以城市建成区半径为划分依据,如建成区半径为5km,以向外延伸5km环带作为边缘区范围。
城市边缘区具有社会经济结构的复杂性、动态性和对城市的依附性等特点。城市边缘区社会经济结构的复杂性具体表现在其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结构的特征。
六、城镇体系
(一)掌握城镇体系规模分布
1.城市首位度
是用一国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来衡量城市规模分布状况的简单指标。首位度大的城市规模分布就叫首位分布。
2.四城市指标和十一城市指数
四城市指数:S=P1/(P2+ P3+ P3)
十一城市指数:S=2P1/(P2十P3十……+ P11)
P1,P2,……,P11为城市体系中按人口规模从大到小排序后,某位次城市人口规模。四城市指数和十一城市指数比只考虑两个城市能更全面地反映城市规模分布的特点。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抓住第一大城市与其他城市的比例关系,因此,有些作者把它们统称为首位度指数。
3.城市金字塔
城市规模越大的等级,城市的数量越少,而规模小的城市等级,城镇数量也多,把这种城市数量随着规模级而变动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形成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金字塔的基础是大量的小城市,塔的顶端是一个(常常就是首位城市)或少数几个大城市。
4.位序一规模律
一个城市的规模和该城市在国家所有城市按人口规模排序中的位序的规律,就叫做位序一规模律。
(二)熟悉城市空间相互作用与空间扩散
1.空间相互作用
根据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海格特(P.Hagget)于1972年提出一种分类,他借用物理学中的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把空间相互作用的形式分为对流、传导和辐射三种类型。第―类,以物质和人的移动为特征;第二类,是指各种各样的交易过程,表现为货币流;第三类,指信息的流动和创新的扩散等。
2.空间扩散
空间扩散有三种基本类型: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和重新区位扩散。
(三)熟悉中心地理论
l有关的概念术语
(1)中心职能和中心地
(2)企业单位(Establishment)和职能单元
(3)门槛值和服务范围
(4)服务职能的等级
(5)中心地的等级
2.克氏中心地理论的要点
一个中心地往往包含多种类型物品的供应点,由于门槛的限制,每个中心地不可能供应所有类型的物品。物品可按其门槛范围和最大销售范围划分为低级物品和高级物品,前者门槛较低,相应最大销售范围也较小,后者则相反。
在众多中心地中,物品供应点出现的频率与物品的等级或物品的市场区大小成反比。因此,中心地可按其供应物品的类型排列成有顺序的等级系统。克里斯泰勒认为,一定等级的中心地不仅供应相应等级的物品,还供应所有低于该等级的物品。
基于长时期周期农业市场服务中心的演化.一个地区会形成一套中心地等级体系,同一等级的中心地有同样大小的服务范围,也称市场区或附属区,市场区的范围是六角形的。整个中心地及其市场区是由―级套一级的网络,相互嵌套而成,所谓嵌套原则,就是低级中心地和市场区被高一级的的市场区所包括,高一级的中心地和市场区又被更高―级的市场区所包括,整个体系都是如此。
为了表现中心地等级系统形态,克里斯泰勒使用“度”的概念。此图是连接均匀分布的供应点(或城市)所形成的网格,每个点都是6个等边三角形顶点的交点,称中心网格点。连接这6个三角形各自的中心,将形成一个六边形,我们把这个六边形包围的区域称为基本区域。这个只包含―个中心网格点的基本区域,称为一度。度用K表示,基本区域内包含几个中心网格点即为几度。度的数量可按下列方法计算。
(1)六边形区域内点的数量乘上1
(2)六边形边界上点的数量乘上1/2(点为其两侧的两个基本区域所共有)
(3)六边形顶点上点的数量乘上1/3(点为其相邻的3个基本区域所共有)
K=3(市场最优),K=4(交通最优),K=7(行政最优),三种常见的中心地空间形态。
现实中的城市,毕竟并非建立在理想的假定条件上。因此表现在空间分布上都多少发生了某些变形。如集聚变形、时滞变形和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带来的变形。
(四)熟悉核心一边缘理论
1.生长极理论
生长极理论首先是由法国经济学家普劳克斯(F.Perroiix)于1950年提出,后经赫希曼、鲍得维尔、汉森等学者进一步发展。这一理论受到区域经济学家、区域规划师及决策者的普遍重视,不仪被认为是区域发展分析的理论基础,而且被认为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该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上,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并按各种传播途径,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点就是具有成长以及空间聚集;意义的生长极。
根据普劳克斯的观点,生长极是否存在决定于有无发动型工业。所谓发动型工业就是能带动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业部门。
2.核心一边缘模式
经济发展不会同时出现在每一地区,但是,一旦经济在某一地区得到发展,产生了主导工业或发动型工业时,则该地区就必然产生―种强大的力量使经济发展进一步集中在该地区,该地区必然成为一种核心区域,而每一核心区均有一影响区,约翰•弗里德曼(JohnFriedmann)称这种影响区为边缘区。核心与边缘间有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前向主要是核心向更高层次核心的联系和从边缘区得到原料等,后向是核心向边缘提供商品、信息、技术等。通过两种联系,发展核心,带动边缘。
(五)了解网络城市理论
当以前相互独立但功能存在潜在互补的两个或更多城市在快速交通和通信设施支撑下,争取合作并增加机会经济,网络城市由此应运而生。网络城市利用了城市规模在单中心形态下产生的不经济,它们独有的多中心结构和弹性功能形成了垄断优势。
(六)熟悉城镇体系演化与组织结构模式
城镇体系指的是在―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巾,由不同职能分工服务的职能,叫作城市的辅助职能、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它以一个区域内的城镇群体为研究对象,而不是把一座城市当作一个区域系统来研究。城镇体系具有整体性、等级性或层次性、动态性等基本特征。
1.城镇体系演化规律
城镇体系演化规律是由低水平的均衡阶段(以经济活动分散孤立,小地域范围内的封闭式循环为特征),经过极核发展阶段(以极核发展为特征)和扩散阶段(以极核城市向外扩散为特征),最后进入高水平的均衡阶段(以网络化、均衡化、多中心为特征)。
2.城镇体系组织结构模式
城镇体系的组织结构,是指组成城镇体系的各城镇的规模、空间分布、相互作用,以及体系内的生长点(指发展最快的城镇)位置。西蒙斯(J•W.Simmons)将城镇体系的组织结构归结为前缘带商业模式、原材料出口模式、工业专门化模式和社会变动模式四种。
七、城市地理研究方法
(一)了解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方法
研究城市空间结构集聚与扩散的方法主要有极点法、等高线法、网络法、相互作用法、密度法、“地域等级体系”法、“栅格”法和系统动力学法。
(二)了解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研究方法
归纳起来,主要有景观分析方法、城市填图方法、社会地区研究方法以及因子生态分析方法等。
应试者应阅读以下方面的参考书:城市地理学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相关内容。
?2008年新版课程即将陆续推出
?2008年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网上远程辅导方案!
最新资讯
- 双十一钜惠:全年底价,城乡规划师课程8折起2023-10-27
- 2024年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教材2023-09-11
- 备考指导: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复习考点2023-07-31
- 2022年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免费资料2022-06-30
- 2022年城乡规划实务资料下载2022-06-29
- 2022年城乡规划师考试教材2022-06-28
- 2022年城乡规划实务免费资料2022-06-28
- 2022年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资料下载2022-06-28
- 2022年城乡规划相关知识免费资料2022-06-27
- 2022年城乡规划相关知识复习资料2022-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