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城乡规划师 > 城乡规划师备考资料 > 城市规划原理的复习要点第一章1-2

城市规划原理的复习要点第一章1-2

更新时间:2009-10-19 15:27:29 来源:|0 浏览0收藏0

城乡规划师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1.13
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克拉克将经济活动分为3种部类。
1.第一产业:产品直接来源于自然界的部类。
2.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类。
3.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的部类。
1.14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后出现的一种重要现象,有一定的规律。
城市化就是向城市发展,是人口集中到城市的过程。表现为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增加,乡村城市化。
城市化的本质是:产业经济结构城市化,社会结构城市化,文化结构城市化,空间建设环境城市化,城市职能结构与内在结构的城市化。
1.15
城市化水平的度量: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16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城市化进程
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城市化速度缓慢,较长时期才达到30%。
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不长时期就达70%左右。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已转化为城市人口。
2.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
产业革命前,城市化发展缓慢,局部城市化;产业革命后,城市化发展急进,城市化普遍发展,原因是生产力的急进。
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镇化水平也越高。
1.17: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由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18%增长到了2001年的37.7%,因而我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正处在这一加速发展阶段。
1.18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城市化进程本身是社会发展的过程,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互相作用和影响。现代化社会与人类所追求的目的是吻合的,要达到这一目的,有效综合的手段就是城市化,没有城市化也就没有现代化。现代化标志的外在存在形态,通过城市化的过程得到发展和强化,并通过城市化的过程向乡村传播和扩散。
1.19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
2.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
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总人口、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增长速度开始趋于下降,对世界未来城市化速度的过高估计正在得到修正。
1.20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新中国成立后,城镇的数量和城镇人口的总规模有了很大发展;
2.城市化速度与世界进程相比较为缓慢,目前的城镇化水平仍然很低;
3.城市化过程的反复性和曲折性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少见的;
4.缓慢的城市化过程没有出现大城市人口过分膨胀的现象;
5.城镇化不是伴随农村的破产和城乡关系的尖锐对立展开的,而是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城乡经济共同繁荣的道路,这是中国城市化的本质特点。
苏南模式城市化道路:以乡镇工业为动力的小城镇发展模式,称为地方推动型。
温州模式城市化道路:以私营家庭工业为主发展小城镇,称为市场推动型。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三来一补”劳动密集型为主,称为外资促进型。
1.21城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
区域有中心,中心城市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经济中心所依托的城市;中心城市有层级;中心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镇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这些区域条件包括区域资源与经济发展条件,区域经济结构与经济联系,区内各主要城镇之间的职能分工。
1.22城镇体系的概念
城镇体系也称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它以一个区域内的城镇群体为研究对象,而不是把一座城市当作一个区域系统来研究。
城镇不仅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心,也是财富创造的中心。
1.23城镇体系的特征
群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城镇体系不是简单的机械系统或自然系统,也不是严格的经济系统或政治系统,而是兼有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层面的社会系统。
群体性指城镇体系是由一群或一组城镇共同构成的整体;关联性指各城镇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相互依赖、互为依存,彼此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层次性指各个城镇在规模级别、功能大小,作用强弱等方面呈现出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的组织特征;开放性是指城镇体系的状态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城镇体系内外部因素及时间因素产生种种变化;整体性指所有城镇共同担负着区域社会经济运行和区域发展的任务,并形成统一体。
1.24城镇体系的规划目标
城镇体系规划目标是通过合理组织体系内各城镇之间、城镇与体系之间以及体系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各种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相互联系,运用现代系统理论与方法探究整个体系的整体效益。
1.24城镇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
宏观与微观影响因素、结构与功能影响因素、物质与非物质影响因素、自然与人为影响因素。
城镇体系发展机制:城镇体系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集聚与辐射作用无不发挥着关键的功能,并成为城镇体系发展变化的机制所在。即城镇发展过程中,体现了城市核心增长和城市离心增长。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城乡规划师资格查询

城乡规划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城乡规划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城乡规划师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