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城乡规划师 > 城乡规划师备考资料 > 城市规划师考点梳理:城市发展史7

城市规划师考点梳理:城市发展史7

更新时间:2010-09-30 09:21:16 来源:|0 浏览0收藏0

城乡规划师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第三阶段 转型期

  1.时间:约相当于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

  2.社会特征:列国分立、兼并战争频繁,社会经济长足进步。

  3.城市发展:政治、军事、经济形势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其功能与性质的巨大转变。这种变革可归纳为大规模的筑城运动和城郭布局的形成两大方面。

  3.1 .筑城运动:两种形式

  (1)绝大部分城池是列国出于攻防的军事目的而修筑的。

  (2)春秋中期以后,卿大夫采邑逐渐突破等级城制的约束,采邑逾制筑城。

  春秋时期筑城运动的意义主要在于对旧的宗法等级城制的破坏,那么战国时期筑城运动则使新的郡县城市体系得以确立。一破一立,成为这一时期城市转型与发展的主旋律。

  城市性质的转变:建立在宗法制度基础上的王城、相对独立的诸侯国都、及卿大夫采邑,最终为封建国家的都城及作为其股肱的地方行政管理机构——郡县城所取代。

  3.2.城郭之构:城郭相连的两城制形式

  “郭”是宗法等级城市制度的破坏形式。

  “郭”——“守民”,首先是出于军事防御的目的。

  其次,春秋战国时期人口的增长及大量集中于城市,并且随之而来的市民社会地位的提高、城市经济的发展,是促进其产生的一大动力。

  从三代以宫庙为核心的政治性都邑,到由主要作为政治中心的城和主要作为经济中心的郭两大部分共同组成城市,这是与郡县城的出现并列的、标志着春秋战国城市性质转变的最根本性的要素之一。

  城市扩大了,产生了新的功能分区,用地构成发生了变化。郭中的闾里、特别是“市”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作为商业贸易中心的经济职能的大幅增强,是春秋战国时期城市转型与发展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居住形态的变化:1.居民从分散的状态集中到城郭之内;2.城郭内以“里”为居住单位;3.夏商西周时期的以血缘为纽带的聚族而居瓦解,变为以职业划分居住区域。

  春秋到战国城市布局的一种变化:从“内城外郭”到“城郭并列”。

  夏

  (公元前2070——前1600年)

  1.史载夏代都城:

  禹——阳城(河南登封县告城镇)

  启——阳城(夏邑、钧台,河南登封告城镇 禹县)

  太康——阳翟 斟寻(河南禹县 巩县与偃师县之间)

  少康——原 老丘(河南济源市 陈留县)

  廑——西河(河南浚县与滑县之间)

  桀——洛?(河南洛阳附近)

  从《世本·作篇》“鲧作城”的记载看,阳城为鲧所筑。不过,鲧所筑的城同传说的黄帝、颛顼、尧、舜都城一样,为夯土墙,就是土围子。综合各种论述,禹建立夏朝后,定都阳城是可信的。

  2.一个特点是频繁迁都

  频繁迁都是殷盘庚以前的常事。原因是:“盖古者邑居无常,择利而后动。其宗庙、社稷、朝市之制,简而不伙,约而不费,故不以屡迁为劳也。”

  3.夏及以前城市考古情况:

  3.1.王城岗遗址

  1977年,嵩山南麓告成镇西约一公里的颖水和五渡河的交汇处,发现了一处属龙山文化的王城岗遗址。王城岗遗址分为东西并列的两座小城。绝对年代为距今4405±125年。

  3.2.平粮台

  位于淮阳县城东南、新蔡河西岸的台地上。平面呈正方形,长宽各185米。城垣系平地起建,采用小版筑堆筑法夯成。南北城墙的中段均发现缺口和路土,应为城门。其中南门两侧有土坯垒筑的门卫

  房。中间路土下还铺设有陶排水管道。城内发现多座建于夯土台基上、用土坯垒筑的长方形排房及陶窑遗址。城址始建年代当早于距今4500年。

  3.3.城子崖

  位于山东章丘市龙山镇、五元河畔的台地上。三重城址重叠而成——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周代。

  龙山文化城址平面近方形,其中北垣随地形而弯曲外凸。东西宽455米,南北最长处540米,面积约20万平方米。城墙大部分挖有基槽,并经多次修筑。有南北二门,有道路相连。碳十四测年的最早

  数据为距今4565±130年。

  4.物质设施概况:

  4.1.城墙

  “禹退作三城,强者攻,弱者守,敌者战,城郭盖禹始也。”夯土墙——土围子。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一般采用较原始的堆筑法,平地起建或挖有基槽,个别城址已使用版筑法。一般坐落于平原地区的近河台地上,地势较周围略高。平面形状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近(长)方形。面积从不足1万平方米到30余万平方米不等。黄河中下游地区龙山时代城制最早出现时间大体一致,约距今4600年~4500年左右。王城岗东西二城筑法相同,先挖基础槽,然后在槽内填土,逐层夯筑,夯痕的形制和大小极不一致,可能是利用就地捡来的河卵石作为夯具,其夯筑方法显然比较原始。(丘菊贤、杨东晨)王城岗遗址中,发现许多圆形夯筑奠基坑。坑内夯土层之间填埋有成人和儿童的骨架,少者二具,多则七具。说明用人牲进行奠基、祭祀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4.2.宫室与庙

  在考古学上表现为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的宗庙宫殿遗存是宗法制度和国家权力的最高体现,因而成为国家权力中心——城市的最核心内涵和决定性标志物;宫庙一体,以庙为主构成这一时期宫室建制的

  一大显著特色。(包括夏商周)

  4.3.市政设施:道路、给排水。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城乡规划师资格查询

城乡规划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城乡规划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城乡规划师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