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复习资料
第五章主要专项规划
本章结构
一、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大纲要求
1、掌握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概念
2、掌握城市道路网规划及红线划示
3、了解城市交通的特征及交通调查的基本知识
4、熟悉城市交通及对外交通的主要设施及规划要求
5、熟悉城市交通政策的概念及制定原则
6、熟悉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知识
(一)基本概念(掌握)
1、城市综合交通
(1)基本概念:存在于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的各种交通形式。从地域关系上,城市综合交通大致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大部分。
城市对外交通泛指本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其主要交通形式有: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交通和水运交通,
城市交通是指城市(城区)内的交通,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水上交通等。其中,以城市道路交通为主体。
(2)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的关系。
城市综合交通可以按交通性质与交通方式进行分类:
城市综合交通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分为对外货运交通和主要客运交通。城市交通分为市内客运交通和市内货运交通。
市内客运交通分为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公共交通以及其他客运机动车交通。市内货运交通又分为专业货运交通、单位货运交通和出租货运交通。
2、城市交通系统
我们通常把以城市道路交通为主体的城市交通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体现了城市生产、生活的动态的功能关系。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城市道路系统(交通行为的通道)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行为的控制)组成。城市道路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行为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城市交通系统把分散在城市各处的城市生产、生活活动连接起来,在组织生产、安排生活、提高城市客货流的有效运转及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城市的用地布局、规模,甚至城市的生活方式都需要一个城市的交通系统的支撑。
城市交通系统规划是与城市用地布局密切相关的一项重要的规划工作。
鉴于城市交通的综合性,城市交通与城市对外交通具有密切的关系,通常把二者结合取来进行综合研究和综合规划。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一)
(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掌握)
1、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
城市道路系统是组织城市各种功能用地的"骨架",又是城市进行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的"脉络"。城市道路系统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城市是否可以合理、经济地运转和发展。
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1)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
(2)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
(3)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
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1)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
①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划分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城市用地的分界线。
②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联系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城市用地的通道。
③城市道路的选线应有利于组织城市的景观,并与城市绿地系统和主体建筑相配合形成城市的"景观骨架"。
(2)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
①道路的功能必须同毗邻道路的用地性质相协调。
②城市道路系统完整,交通均衡分布。
③要有适当的道路网密度和道路用地面积率。
④道路系统要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
⑤要为交通组织和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⑥道路系统应与城市对外交通有方便的联系。
(3)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
(4)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程序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布局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一项单独的工程技术规划设计,而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般规划程序如下:
(1)现状调查,资料准备
①城市用地现状和地形图:包括城市市域或区域范围和中心城区范围两种图,比例分别为1:25000(或1:50000)、1:10000(或1:5000)。
②城市发展经济资料:包括城市发展期限、性质、规模、经济和交通运输发展资料。
③城市交通现状调查资料:包括城市机动车、非机动车数量统计资料,城市道路及交叉口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交通量分布资料和过境交通资料。
(2)城市道路系统初步规划方案
(3)交通规划初步方案
(4)修改道路系统规划方案
(5)绘制道路系统规划图
(6)编制道路系统规划文字说明
4、城市道路分类
城市道路既是城市的骨架,又要满足不同性质交通流的功能要求。作为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通道,首先应该满足交通的功能要求,又要起到组织城市用地的作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要求按道路在城市总体布局中的骨架作用和交通地位对道路进行分类,还要按照道路的交通功能进行分析,同时满足"骨架"和"交通"的功能要求。因此,按照城市骨架的要求和按照交通功能的要求进行分类并不是矛盾的,两种分类都是必须的,应当相辅相成、相互协调。两种分类的协调统一是衡量一个城市的交通与道路系统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志。
(1)国际(按城市骨架)的分类
①快速路
②主干路
③次干路
④支路
(2)按道路功能的分类
城市道路按功能分类的依据是道路与城市用地的关系,按道路两旁用地所产生的交通流的性质来确定道路的功能。城市道路按功能可分为两类:
①交通性道路
根据车流的性质,交通性道路又可分为货运为主的交通干线、客运为主的交通干线、客货混合性交通道路。
②生活性道路
生活性道路又可分为生活性干道和生活性支路。
除上述两种分类外,还可将城市道路分为疏通性道路和服务性道路两大类。当前我国城市中建设疏通性道路是疏解城市交通的重要手段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二)
5、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置
(1)城市干道类型
①方格网式道路系统(最常见一种)
②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
③自由式道路系统
④混合式道路系统
(2)城市道路网按速度的分工
城市道路网按速度可以分为快速道路网和常速道路网两大路网。
城市常速道路网包括一般机非混行的道路网和步行、自行车专业系统。规划时要分别考虑其功能要求并加以有机组织。
(3)城市道路网按性质(功能)的分工
城市道路网又可以大致分为交通性路网和生活服务性路网这两个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也可能部分重合为混合性道路)的网络。
(4)城市各级道路的衔接
①城市道路衔接原则
城市道路(包括公路)衔接的原则归纳起来有四点: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性让交通性、适当分离。
②城镇间道路与城市道路网的连接
城镇间道路分为高速公路和一般公路。
把公路交通与城镇内交通分离开来,一般可采用两种方式:公路立体穿越城镇、公路绕过城镇。
对于特大城市,高速公路可以直接引到城市中心地区的边缘,连接城市外围高速公路环路,再由高速公路环路与城市主要快速路相连高速公路不得直接与城市生活性道路和交通性次干道相连。
6、城市交通枢纽在城市中的位置
(1)城市交通枢纽可以分为三类:
①货运交通枢纽
②客运交通枢纽
③设施性交通枢纽
(2)城市交通枢纽的位置
(3)设施性交通枢纽的布置
设施性交通枢纽包括为解决人流、车流相互交叉的立体交叉(包括人行天桥和地道)和为解决车辆停驻而设置的停车场等。
立体交叉的布置主要取决于城市道路系统的布局,是为快速交通之间的转换和快速交通与常速交通之间的转换或分离设置的,主要应设置在快速干道的沿线上。为保证交通的畅通、在交通流量很大的疏通性交通干道上,也可设置立体交叉。
城市机动车公共停车场有三种类型:
①城市各类中心附近的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包括停车楼和地下车库)。
②城市主要出入口的大型机动车停车场。
③超级市场、大型城外游憩地的机动车停放场。
城市还应考虑自行车公共停车场地的布置及对建设用地内的停车要求。
城市公共停车场的用地面积可以按城市人口每人0.8~1.0m2安排。
7、城市道路系统的技术空间布置
(1)交叉口间距
(2)道路网密度
①城市干道网密度
②城市道路网密度
(3)城市红线宽度
(4)城市横断面类型
①一块板道路横断面
②两块板道路横断面
中央分割带的设置和两块板道路的交通组织有以下四种考虑:
a、解决对向机动车流的相互干扰问题。
b、有较高的景观、绿化要求。
c、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地段。
d、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
③三块板道路横断面
④四块板道路横断面
调查分析、规划及政策
(三)城市交通调查与分析(了解)
城市交通调查是进行城市交通规划、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城市道路设计的基础工作。通过对城市交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摸清城市道路上的交通状况,城市交通的产生、分布、运行规划规律以及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交通调查包括城市交通基础资料调查、城市道路交通调查和交通出行OD调查等。
1、城市交通基础资料调查与分析
2、城市道路交通调查与分析
3、交通出行OD调查与分析
(1)交通区划分
划分交通区应符合
①交通区应与城市规划和人口等调查的划区相协调,以便于综合一个交通区的土地使用和出行生成的各项资料;
②交通区的划分应便于把该区的交通分配到交通网上,如城市干道网、城市公共交通网、地铁网等;
③应使一个交通区预期的土地使用动态和交通的增长大致相似;
④交通区的大小也取决于调查的类型和调查区域的大小,交通区划得越少,精确度越高,但资料整理工作会越困难。
(2)居民出行调查
居民出行规律包括出行分布和出行特征。城市居民的出行特征有下列四项要素:
①出行目的
②出行方式
③平均出行距离
④日平均出行次数
(3)货运出行调查
货运调查应采用抽样发调查表或深入单位访问的方法,调查各工业企业、仓库、批发部、货运交通枢纽,专业运输单位的土地使用特征、产销储运情况、货物种类、运输方式、运输能力、吞吐情况、货运车种、出行时间、线路、空驶率以及发展趋势等情况。通过分析可以研究货运出行生成的形态,取得货运交通生成指标,货运出行与土地使用特征(性质、面积、规模)、社会经济条件(产值、产量、货运总量、生产水平)之间的关系,得到全市不同货物运输量、货流及货运车辆的(道路)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
(四)城市交通规划(熟悉)
城市交通规划是确定城市交通发展目标,设计达到该目标的策略,制定和实施计划的过程,包括确定城市交通政策、城市客货交通组织、道路交通流量分配等主要内容。城市交通规划必须同土地使用规划和道路系统规划密切结合、相互协调。交通规划应为决策提供足够的决策信息。
1、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作用
(1)建立完善的城市交通系统,全面协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关系,并对城市交通设施提出任务和要求,使各种运输方式能密切配合、相互补充,共同完成运输任务。
(2)提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
(3)使城市交通系统获得最佳效益。
2、城市交通规划的内容
(1)现状交通问题分析
(2)规划目标
①通过改善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交通出行来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率;
②出通过城市合理的交通结构,充分发挥各种交通方式的联合运输潜力,使最有效率的交通方式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③在充分保护有价值的地段(如历史遗迹)、解决居民搬迁和财政允许的前提下,尽快建成相对完善的城市交通设施;
④通过交通投资来提高可达性,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保证新开发的地区都能获得有效的公共交通服务;
⑤在满足各种交通方式合理的运行速度的前提下,把城市道路上的交通拥挤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⑥有效的财政补贴和科学的、多元化交通经营,并尽可能使价格水平接近经营成本。
(3)交通需求预测
交通需求预测应注重城市土地使用发展与交通之间动态的相互影响关系的分析。
交通需求预测方法有以下三种:
①顺序总体需求预测
②直接总体需求预测
③个体行为需求模式
(4)规划方案制定
(5)规划方案评价
(6)规划方案实施
(五)城市交通政策(熟悉)
1、城市交通政策的内容
(1)政策目标
(2)政策背景
(3)区域范围
(4)政策种类
(5)政府的执行机构
(6)城市交通法规
2、城市交通政策的基本特征
(1)交通政策的针对性与目标效用
(2)交通政策的多相关性和整体性
(3)交通政策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4)交通政策向交通法规延伸
3、我国城市交通政策概况
我国城市现有的交通政策不成体系,大多是关于交通工具的发展政策、交通管理政策等产业政策及标准性政策,而没有关于城市交通工序关系的相关政策和内容。
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中国技术政策》,国家科委蓝皮书和白皮书把城市交通运输政策作为全国交通政策的一部分。
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将包括城市公共交通的第三产业的重要性提到新的高度,把包括城市交通在内的公用事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确定为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并确定了发展目标。
1992年《中国21实际议程》
1993年国务院批转的《全国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
1995年建设部先后推出《中国城市交通需求管理行动计划》、《北京宣言: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等文件。这两个文件标志着中央政府把对城市交通问题的着眼点转向了更为宏观、全面而综合的战略与规划层面,并使城市交通行业对交通问题的解决走向新的观念。
(六)城市对外交通(熟悉)
城市对外交通运输是指以城市为基点,与城市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运输的总称,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
城市与对外交通运输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外交通运输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条件。
城市对外交通线路和设施的布局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布局、城市干道走向、城市环境以及城市的景观,因此,城市对外交通对城市的总体布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铁路
铁路是城市主要的对外交通设施。城市范围内的铁路设施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与城市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客、货运设施,如客运站、综合性货运站及货场等;另一类是与城市生产、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铁路专用设施,如编组站,客车整备场、迂回线等。
铁路设施应按照他们对城市服务的性质和功能进行布置,与城市布局要有良好的关系。
在城市铁路布局中,站场位置起着主导作用,线路的走向是根据站场与站场、站场与服务地区的联系需要而确定的。铁路站场的位置与数量与城市的性质、规模、总体布局以及铁路运输的性质、流量、方向、自然地形等因素有关。
会让站、越行站是铁路正线上的分界点。间距约8~12km。主要进行铁路运行的技术作业,站场布置不一定与居民点结合。其布置形式有横陈式和纵列式及半纵列式,长度约1~2.7km,站坪宽度除正线外、配到发线1~2条。
中间站
区段战
编组站
客运站
客运站的布置有通过式、尽端式和混合式三种。中小城市客运站采用通过式的布局形式,可以提高客运站的通过能力;大城市客运站常采用尽端式或混合式布置,可减少干线铁路对城市的分割。
客运站是对外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点,要考虑到旅客的中转换乘的方便。客运站必须与城市的主要干道连接,以方便联系城市各部分及其他联运对外交通设施(车站、码头等);要协调好铁路与市区公交、长途汽车和商业服务的关系,做到功能互补和利益共享,实现地区发展目标。
中小城市一般设置一个综合性货运站或货场,其位置既要满足货物运输的经济合理要求,也要尽量减少对城市的干扰。
大城市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段。以到发为主的综合性货运站(特别是零担货物)一般应接近货源或结合货物流通中心布置;以某几种大宗货物为主的专业性货运站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一般应设在市区外围;不为本市服务的中转货物装卸站则应设在郊区,结合编组站或水陆联运码头设置;危险品(易爆、易燃、有毒)既有碍卫生(如牧畜货场)的货运站应设在市郊,要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
2、公路
公路是城市与其市域内乡镇联系的道路。规划时应结合城镇体系总体布局和区域规划,合理地选定公路线路的走向及其站场的位置。
(1)公路的分类、分级
①公路分类。根据公路的性质和作用,及其在国家公路网中的位置,可分为国道(国家级干线公路)、省道(省级干线公路)和县级(联系各乡镇)三级。设市城市可设置市道,作为市区联系市属各县城的公路。
②公路分级。按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可分为高速公路和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高速公路为汽车专用路,是国家级和省级的干线公路;一、二级公路常用作联系高速公路和中等以上城市的干线公路;三级公路常用作联系县和城镇的集散公路;四级公路常用作沟通乡、村的地方公路。
高速公路的设计时速多为100~120km/h(山区可降为60km/h)。大城市可布置高速公路环线联系各条高速公路,并与城市快速路网相衔接。对于中小城市,考虑城市未来的发展,高速公路应该远离城市中心,采用互通式立体交叉,以专用的入城道路与城市联系。
(2)公路在市域内的布置
公路在市域范围内的布置主要决定于国家和省公路网的规划。规划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要有利于城市与市域内各乡、镇间的联系,适应城镇体系发展的规划要求。
②干线公路要与城市道路网有合理的联系。
③要逐步改变公路直穿小城镇的状况,并注意防止新的沿公路建设的现象发生。
(3)公路汽车站场的布置
①客运站
②货运站、技术站
③公路过境车辆服务站
3、港口
港口是水陆联运的枢纽。城市港口分为客运港和货运港。
港口分为水域和陆域两大部分。
港口城市的规划要妥善处理岸线利用、港区布置及城市布局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船舶航行、货物装卸、库场储存及后方集疏等四个环节的布置。
(1)港口建设应与区域交通综合考虑
(2)港口建设与工业布置要紧密结合
(3)合理进行岸线分配与作业区布置
(4)加强水陆联运的组织
4、航空港
民用航空港(机场)按其航线性质可分为国际航线机场和国内航线机场。民用机场又可按航线布局分为枢纽机场、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
机场与城市客运交通的联系的强度和方式会影响城市交通产生影响。
(1)机场净空限制要求
(2)通信联络要求
(3)与城市距离的要求
二、市政公用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
大纲要求
熟悉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
(一)城市供水工程(熟悉)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等组成。
1、给水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1)取水工程
(2)净水工程
(3)输配水工程
2、给水工程规划
(1)给水工程规划的任务
(2)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二)城市排水工程(熟悉)
城市排水工程系统由雨水排放工程、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组成。
1、排水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1)城市雨水排放工程
(2)城市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
2、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工程规划的任务
(2)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三)城市供热(熟悉)
城市供热工程系统由供热热源工程和传热管网工程组成。
1、供热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1)供热热源系统
(2)供热管网系统
2、供热工程规划
(1)供热工程规划的任务
(2)供热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四)城市供电工程(熟悉)
城市供电工程系统由城市电源工程和输配电网络组成。
1、供电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1)城市电源工程
(2)城市输配电网络工程
2、供电工程规划
(1)供电工程规划的任务
(2)供电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五)城市燃气工程(熟悉)
城市燃气工程系统由燃气气源工程、储气工程、输配气管网工程等组成。
1、燃气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1)城市燃气气源工程
(2)燃气储气工程
(3)燃气输配气管网工程
2、燃气工程规划
(1)燃气工程规划的任务
(2)燃气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六)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熟悉)
1、环卫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2、环卫工程规划
(1)环卫工程规划的任务
(2)环卫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七)城市通信工程(熟悉)
城市通信工程系统由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四个分系统组成。
1、城市通信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1)城市邮政系统
(2)城市电信系统
(3)城市广播系统
(4)城市电视系统
2、电信工程规划
(1)通信工程规划的任务
(2)通信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八)城市防灾工程(熟悉)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主要由城市消防工程、防洪(潮汛)工程、抗震工程、防袭工程及救灾生命线系统等组成。
1、防灾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1)城市消防工程系统
(2)城市防洪(潮、汛)工程
(3)城市抗震工程系统
(4)城市人民防空袭工程(简称人防工程系统)
(5)城市救灾生命线系统
2、防灾工程规划
(1)防灾工程规划的任务
(2)防灾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①防洪规划
②消防规划
③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人防规划
三、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基本知识
大纲要求
熟悉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基本知识
(一)城市工程管线种类与特点(熟悉)
1、按工程管线性能和用途分类
(1)给水管道
(2)排水沟管
(3)电力线路
(4)电信线路
(5)热力管道
(6)可燃或助燃气体管道
(7)空气管道
(8)灰渣管道
(9)城市垃圾输送管道
(10)液体燃料管道
(11)工业生产专用管道
2、按工程管线输送方式分类
(1)压力管线
(2)重力自流管线
3、按工程管线敷设方式分类
(1)架空线
(2)地铺管线
(3)地埋管线
4、按工程管线弯曲程度分类
(1)可弯曲管线
(2)易弯曲管线
5、通常进行综合的城市工程管线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中常见的工程管线由六种:给水管道、排水沟管、电力线路、电信线路、热力管道、燃气管道。城市开发中常提到的"七通一平"中"七通"即指上述六种管道和道路贯通。
(二)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原则(熟悉)(十七条)
四、竖向规划的基本知识
大纲要求
熟悉竖向规划的基本知识
(一)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目的和工作内容(熟悉)
1、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目的: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利用地形达到工程合理、造价经济、景观美好的重要途径。
2、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
(1)结合城市用地选择,分析研究自然地形,充分利用地形,尽量少占或不占良田,对一些需要采取工程措施后才能用于城市建设的地段提出工程措施方案。
(2)综合解决城市规划用地的各项控制标高问题。
(3)使城市道路的纵坡度既能配合地形又能满足交通上的要求。
(4)合理组织城市用地的地面排水。
(5)合理、经济地组织好城市用地的土方工程。
(6)利用地形,满足城市环境和空间的美观要求。
(二)总体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熟悉)
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对全市的用地进行竖向规划,可以编制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示意图。图纸的比例尺与总体规划图相同。图中应标明下列内容
1、城市用地组成及城市干道网。
2、城市干道交叉点的控制标高,干道的控制纵坡度。
3、城市其他一些主要控制点的控制标高,包括铁路与城市干道的交叉点、防洪堤、桥梁标高。
4、分析地面坡向、分水岭、汇水沟、地面排水走向。还应有文字说明及对土方平衡的初步估算。
(三)详细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熟悉)
1、设计等高线
2、高程箭头法
3、纵横断面法
五、城市防灾系统规划的基本知识
大纲要求
熟悉城市防灾系统规划的基本知识
(一)城市防灾措施(熟悉)
1、政策性城市防灾措施
2、城市工程性防灾措施
(二)城市主要灾害的防灾标准与对策(熟悉)
1、城市防洪、防涝标准
2、城市抗震标准
3、城市消防标准
(1)道路消防要求
(2)建筑消防间距
(3)建筑设计要求
(4)消防用水
4、城市人防工程建设标准
(三)城市主要防灾工程设施的布局(熟悉)
1、城市防洪、防涝工程设施
(1)防洪堤墙
(2)排洪沟与截洪沟
(3)防洪闸
(4)排涝设施
2、城市抗震设施
(1)疏散通道
(2)疏散场地
3、城市消防设施
(1)消防站分级
(2)消防站设置要求
(3)消防站布局要求
(4)消防栓设置要求
4、城市人防工程设施
分为六类:
(1)指挥通讯工事包括中心指挥所合和各专业队指挥所,要求有完善的通信联络系统和坚固的掩蔽工事。
(2)医疗救护工事包括急救医院和救护站,负责战时救护医疗工作。
(3)专业队工事为消防、抢修、防化、救灾等各专业队提供掩蔽场所和物资基地。
(4)后勤保障工事包括物资仓库、车库、电站、给水设施等,为战时人防设施提供后勤保障。
(5)人员掩埋工事由多个防护单元组成,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各种单建或附建的地下室、坑道、隧道等,为平民和战斗人员提供掩蔽场所。
5、城市生命线系统的防灾措施
(1)设施的高标准设防
(2)设施的地下化
(3)设施节点的防灾处理
(4)设施的备用率
(四)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收集分析是进行规划用地适用性评价的重要依据
六、城市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大纲要求
1、熟悉城市绿化系统的组成
2、熟悉城市绿化系统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3、熟悉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及规划原则
(一)城市绿化系统的概念(熟悉)
城市绿化系统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二)城市绿化系统规划的内容(熟悉)
1、依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战略要求,确定城市绿化系统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2、调查与分析评价城市绿化现状、发展条件及存在问题。
3、研究确定城市绿化系统的发展目标和主要指标。
4、参与综合研究城市的布局结构,确定城市绿化系统的用地布局。
5、确定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的位置、范围、性质及主要功能。
6、划定需要保护、保留和建设的城郊绿地。
7、确定分期建设步骤和近期实施项目,提出实施管理建议。
8、编制城市绿化系统规划的图纸和文件。
(三)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原则(熟悉)
1、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原则
(1)依据城市自然、历史文化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战略要求,确定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2)调查发掘与分析评价城市景观资源、发展条件及存在问题。
(3)研究确定城市景观的特色和目标。
(4)研究城市用地的结构布局与城市景观的结构布局,确定符合社会思想的城市景观结构(可参照各种理论主张,如易识别性、城市文脉、城市生活原型等)。
(5)规划有关城市景观控制区,如城市背景、制高点、门户、景观轴线及重点视廊视域、特征地带等,并提出相关安排。
(6)确定需要保留、保护、利用和开发建设的城市户外活动空间,整体安排客流集散中心、闹市、广场、步行街、名胜古迹、亲水地带和开敞绿地的结构布局。
(7)确定分期建设步骤和近期实施项目。
(8)提出实施管理建议。
(9)编制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图纸和文件。
2、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1)舒适性原则
(2)城市审美原则
(3)生态环境原则
(4)因借原则
(5)历史文化保护原则
(6)整体性原则
七、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
大纲要求
1、熟悉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2、熟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本内容
3、熟悉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基本内容
(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熟悉)
1、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
在具体审定工作中的原则
(1)不但要看城市的历史,还要着重看当前是否保存有较为丰富、完好的文物古迹和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2)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护单位是有区别的。
(3)文物古迹主要分布在城市市区或郊区,保护和合理使用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对该城市的性质、布局、建设方针有重要影响。
2、历史文化名城的分类
(1)古都型
(2)传统风貌型
(3)风景名胜型
(4)地方及民族特色型
(5)近现代史迹型
(6)特殊职能型
(7)一般史迹型
现有名城的四种情况
(1)古城的格局风貌比较完整
(2)古城风貌犹存,或古城格局、空间关系等尚有值得保护之处。
(3)古城的整体格局和风貌已不存在,但还保存有若干体现传统历史风貌的街区。
(4)少数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已难找到一处值得保护的历史街区。
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
(1)保护规划的编制原则
①历史文化名城应该保护城市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保护和延续古城的风貌特点,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传统文化,保护规划应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编制和落实。
②编织保护规划应当分析城市历史演变及性质、规模、相关特点,并根据历史文化遗存的性质、形态、分布等特点,因地制宜确定保护原则和工作重点。
③编织保护规划要从城市总体上采取规划措施,为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又要注意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需要,使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
④编制保护规划应当注意对城市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扬与继承,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⑤编制保护规划应当突出保护重点。
(2)保护规划的基础资料收集
①历史文化演变、建制沿革、城址兴废变迁。
②城市现存地上地下文物古迹、历史街区、风景名胜、古树名木、革命纪念地、近现代代表性建筑以及有历史价值的水系、地貌遗址等。
③城市特有的传统文物、手工艺、传统产业及民俗精华等。
④现在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环境遭受破坏威胁的情况。
(3)保护规划的成果要求
①规划文本
②规划图纸
用图像表达现状和规划内容。包括文物古迹、传统街区、风景名胜分布图,比例尺为1:5000~1:10000。
③附件
包括规划说明和基础资料汇编。规划说明书的内容是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
规划文本和图纸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二)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熟悉)
1、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概念
2、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基本特征与划定原则
(1)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基本特征
①历史街区是有一定的规模,并具有较完整或可整治的景观风貌,没有严重的视觉环境干扰,能反应某历史时期某一民族及某个地方的鲜明特色,在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②有一定比例的真实遗迹,携带着真实的历史信息。
③历史街区应在城镇生活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生生不息的、具有活力的社区,这也就决定了历史街区不但记载了过去城市的大量的文化信息,而且还不断并继续记载着当今城市发展的大量信息。
(2)历史文化保护的划定原则
①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范围划定应符合历史真实性、生活延续性及风貌完整性原则。
②范围划定应兼顾两个方面的要求。规模不宜过大或过小。
③考虑到保护管理条例的可操作性,保护层次的设定不宜过多。
3、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的内容
(1)现状调查
①历史沿革;
②功能特点,历史风貌所反映的时代;
③居住人口;
④建筑物建造时代、历史价值、保存状况、房屋产权、现状用途;
⑤反映历史风貌的环境状况,指出其历史价值、保存完好程度;
⑥城市市政设施现状,包括供电、供水、排污、燃气的状况,居民厨、厕的现状。
(2)保护规划
①保护区及外围建设控制地带的范围、界线;
②保护的原则和目标;
③建筑物的保护、维修、整治方式;
④环境风貌的保护整治方式;
⑤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
⑥用地功能和建筑物使用的调整;
⑦分期实施计划、近期实施项目的设计和概算。
(3)保护规划实例
"统一技术指标"要点如下:
①规划调整以"院落"为单位,不是以"一栋建筑为基本单位"。
②查历史街区的土地使用状况,分别标注各类土地使用性质。
③建筑传统风貌和历史价值的评估,标准有五类。
④保护古树。
⑤改善市政设施,管线及架空电线全部入地
编辑推荐:2014年城市规划师VIP套餐
最新资讯
- 2025《城乡规划实务》备考重点分享:城镇职能及定位以及三区三线知识点2025-01-09
- 双十一钜惠:全年底价,城乡规划师课程8折起2023-10-27
- 2024年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教材2023-09-11
- 备考指导: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复习考点2023-07-31
- 2022年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免费资料2022-06-30
- 2022年城乡规划实务资料下载2022-06-29
- 2022年城乡规划师考试教材2022-06-28
- 2022年城乡规划实务免费资料2022-06-28
- 2022年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资料下载2022-06-28
- 2022年城乡规划相关知识免费资料2022-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