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导游资格考试科目五导游词:清西陵
导游词写作一直是导游资格考试中科目五的一个重点,也一直是许多导游考生心中的一道坎,导游词写作需要将景点的特色,形成背景,以及景点背后的故事传说融会贯通。因此为了考生们得到充分的锻炼,环球网校导游证频道按为您整理了一篇导游词范文,为大家的导游词写作提供参考,请各位考生认真查看以下内容。
导游词范文:清西陵
亲爱的游客们,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很幸运与您相约在清西陵,我是您的贴心导游**,希望您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我们都知道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清西陵就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距今最近,保存最原始,集清代皇家建筑之大成的帝王陵墓群了。
在这里我要先向您提个问题,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谁呢?没错,是康熙。最长寿的皇帝是谁呢?哎,您答对了,是乾隆。最忙的皇帝呢?对,就是雍正。清西陵就是雍正开始建的。有清西陵那就会有清东陵,其实,一开始是只有清东陵的。那么,既然有清东陵,为什么还要建清西陵呢?带着心中的疑问让我来为您解惑吧!
我们都知道,按照清王朝“以孝治天下”的规矩,雍正帝应该在东陵选址建陵,以求子随父葬,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偏偏在远离父亲陵墓五百华里的易县选址建陵。
其实呀,雍正的陵址本来是选在清东陵九凤朝阳山,但后来发现“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所以就把原址废掉,雍正下命令说要另选“万年吉地”。选陵址者奏称,说易县永宁山下是“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皇看到这个奏折后十分高兴,也认为这里“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雍正对这块风水宝地也很满意,但他又觉得易州和遵化州两地距离太远了,远离父祖是不是跟古制典礼相违背,所以他便派大臣查阅史料。大臣们经过反复查证,给他举出了很多历代皇帝远离父祖建陵的事例,并上奏折说“今泰宁山太平峪万年吉地,虽与孝陵,景陵相去百里,易州及遵化州地界与京师密迩,同居畿[jī]辅,并列神州,其地实未为遥远。”这样的距离跟古制并没有什么冲突,加上大臣们的一番陈说,雍正帝这才表示“朕心始安”。于雍正八年,也就是1730年开始修建,至1737年完工,西陵陵区由此形成。
清西陵葬有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和宣统5位皇帝,9位皇后,57位妃嫔,2位王爷,2位公主,6位阿哥,共计80人。所以,清王朝在关内出现了以北京为中心的遵化、易县对称并列的两大陵区。清朝的各代皇帝便间隔分葬于遵化东陵和易县西陵。
关于雍正另辟陵区之事,除了上述史书记载之外,还有野史传说。有的传说认为,雍正改诏篡位、弑兄屠弟。因为心中有鬼,所以死后不敢在父亲身旁建陵,故远离康熙,另辟陵区。还有的认为,雍正在位期间,雄心勃勃,励精图治,奠定了大清王朝鼎盛的基业,因此,在陵寝的修建上也想显示自己的气势。若在东陵建坟,有父祖陵寝在先,就达不到突出自己的目的,所以另辟陵区。后来,又有清史专家称,雍正修建西陵,是出于战略防御、保卫京城安全的意义。而您又更愿意相信哪一种说法呢?
这清西陵,如同其它风景名胜古迹,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景色各有魅力,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欣赏到山水如画的美。简单地了解过清西陵的整体概况之后,我们这就进去饱览它的风采吧!但进入景区前呢,我还得要温馨提醒一下您:一天时间可以走马观花参观完景区内所有景点,但深度游玩或摄影爱好者则需两天或者分两次前来,在大红门和泰陵附近有多家农家乐,价格都比较实惠,您可以选择在此住宿或用餐哦。
(阿哥园寝)
您正进入的是阿哥园寝,始建于雍正十三年,完工于乾隆二年。1737年11月7日葬入雍正第三子弘时及儿子永珅,还有幼年早逝的十弟福沛。是清代唯一的一座阿哥园寝。由厢房、宫门、享殿、石桥、三座门等建筑组成。
爱新觉罗·福沛是清世宗雍正帝第九子,母妃是颇为得宠的敦肃皇贵妃也就是《甄嬛传》里雍容华贵的华贵妃了。福沛在雍正元年五月出生后,在当天就死了。因早夭而没有按年龄大小的顺序依次排列。关于他的死,有两种说法。其一说,由于敦肃皇贵妃怀福沛时,正好赶上清圣祖康熙帝的大丧,终日行三拜九叩之礼,未免动了胎气,所以福沛生下来就是一个死胎。其二说,福沛生下来是个成活的婴儿,因为种种原因,当日即夭折。总的来说,前者应该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如果福沛生下来就是个死胎。那么,雍正帝又怎么有机会给他命名呢?此外,福沛还有两个同父同母的小哥哥:爱新觉罗·福惠和爱新觉罗·福宜。然而,这两人命运与他是那么地相像,都是命运多舛,都是命薄如纸,都是在幼年时就夭折了。
永珅是弘时的第一个儿子,康熙六十年辛丑七月二十日午时出生,母妾钟氏,钟达之女;永珅在雍正二年甲辰正月初六日申时逝世,年仅四岁。好了,我们去看看永珅的父亲弘时的园寝。
(阿哥(弘时)园寝)
您前面的这座辨识雍正第三子弘时的园寝。爱新觉罗·弘时,其母妃为侧福晋李氏,弘时是雍正长大的四个皇子中最不受喜欢的一个,也是所有清宫皇子中唯一没有得到封爵的一个,并且还因“性情放荡,行事不谨”被雍正消除了宗籍。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时逝世的,年仅二十四岁。雍正十三年也就是1735年10月,乾隆帝即位之后,追复弘时的宗籍。
纵观整部清史,不知道您是否了解关于爱新觉罗·弘时与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之间的故事,这似乎是一段被刻意隐去的历史。
首先,雍正帝不似他老爹康熙,子嗣繁多,雍正的后妃虽有生养,然皇子大都幼年夭折,余下的也多为年幼平庸之辈。众皇子中,只有皇三子弘时与皇四子弘历稍稍老成持重,可堪重用,不用说,关于雍正接班人的激烈角逐,自然而然也在这两兄弟之间悄然展开。
两人中弘时虽为庶出,然其母李氏地位尊贵,早在雍正府邸就是名分仅次于乌拉那拉氏的侧福晋,可谓根正苗红。而弘历的身份似乎更为尴尬,生母仅仅只是地位卑下的宫女,并且弘历的诞生本身只是雍正一次酒后乱性的结果,因而这位皇四子不受父皇重视基本上是意料之中的事。如此看来,综合优势对比,应该是弘时更胜一筹才对,那为何后来登基称帝的却是众人普遍不看好的弘历呢?这就得从两人的祖父康熙说起了。
康熙晚年,诸皇子各起阴谋争夺皇位,引发了连场腥风血雨,使日渐衰老的康熙倍感孤寂落寞。作为成年皇孙,天性放任不羁的弘时对政治丝毫不感兴趣,更无半点为祖父分忧,而时年12岁的弘历却生得仪表俊伟,聪明伶俐,加之谈吐不凡,康熙甚是喜爱,宠爱较之一般祖孙天伦之情更胜数倍有余。大约是出于爱屋及乌的考虑,康熙最终决定传位于胤禛,而后传位于弘历。因而最终出身不高的弘历成功“逆袭”了皇兄弘时,成为君临天下的乾隆帝。
好了,阿哥园寝我就为您介绍到这了,我们继续下一个经典吧!
(昌西陵)
现在您前往的是昌西陵。昌西陵埋葬着嘉庆皇帝的孝和睿皇后,昌西陵是在咸丰元年,也就是公元1851年建的,在咸丰二年,也就是1852年完工。清朝从康熙初期开始,皇后死于皇帝之后,便另选陵址,不再与皇帝合葬,而且陵寝不再另立陵名,按皇帝陵寝所处方位而定。因其陵寝在昌陵西侧,所以定名为昌西陵。这里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跟我一起看一下吧!
诶,这位孝和睿皇后,可是清皇后生涯中最长的一位。孝和睿皇后出身在显赫的钮祜禄氏家族。钮祜禄氏家族是清代的名望大族,最早居住在长白山一带。由于钮祜禄氏家族的显赫地位,清代先后就有过六位钮祜禄氏皇后。孝和睿皇后就是其中一位。孝和睿皇后是额亦都的六世孙女,他的父亲,额亦都的五世孙恭阿拉曾官至礼部尚书,被封为一等侯。
钮祜禄氏在乾隆四十一年,也就是1776年十月十日出生的,她比嘉庆皇帝小十六岁。在嘉庆做嘉亲王时,乾隆就将钮祜禄氏指配给他,封为侧福晋,侍奉嘉亲王于王府。嘉庆登基后,在册封孝淑皇后喜塔腊氏的同时,册封钮祜禄氏为贵妃,也是当时册封的唯一的一位贵妃。她的地位仅次于皇后。钮祜禄氏不仅是名门之后,而且秉性“柔嘉”,行为“淑慎”,辅佐治理内宫。嘉庆二年,也就是1797年五月,钮祜禄氏被册封为皇贵妃,掌管中宫,代行皇后职权,但直至嘉庆六年,也就是1801年四月她才被册立为皇后。
从1801年四月钮祜禄氏被册立为皇后,至1820年嘉庆皇帝驾崩,钮祜禄氏做了19年零3个月的皇后。如果从1797年五月代行皇后职权算起,她的皇后生涯就有23年那么久,是清朝二十七位皇后中,皇后生涯最长的一位。
钮祜禄氏还度过29年的皇太后生涯,在道光二十九年也就是1849年12月11日去世,享年74岁,是一位高寿的皇后。钮祜禄氏去世后,被尊为孝和睿皇后,其谥号全称是:孝和恭慈康豫安成钦顺仁正应天熙圣睿皇后。在咸丰三年,即1853年2月16日葬入昌西陵。
来,我们看看昌西陵的建筑,它既不像泰东陵那样宏伟富丽,也不如慈禧太后的定东陵那样豪华奢侈,它近似于道光皇帝慕陵那种典雅风格。隆恩门以内的建筑,从前到后一座高于一座。与其他皇后陵寝比起来,昌西陵的规制大为缩减。裁撤了方城明楼,于方台上直接建圆坟。缩减了隆恩殿和配殿的规制,隆恩殿由重檐歇山顶改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并裁撤了大殿及月台周围的石栏杆,不设丹陛石,配殿由五间改为三间。隆恩门也由五间改为三间,陵寝门的2个角门由带门楼改为随墙门,与妃子园寝的园寝门形制相同。尽管昌西陵的规制大为缩减,较前代各后陵大为逊色,但也有其独特和值得称道的地方。
好了,您现在可以自行参观昌西陵。
(昌陵)
亲爱的,您已经来到了昌陵,是清朝入关后第五代皇帝——嘉庆的陵墓,内葬嘉庆皇帝及其皇后孝淑睿喜塔腊氏。嘉庆皇帝为乾隆皇帝第十五个儿子,在位25年,为1796-1820年。乾隆皇帝曾立过两位太子,但都因出天花而夭折,于是改立由妃子生的颙琰。嘉庆即位后不久,惩办了乾隆皇帝的宠臣──大贪官和珅,对当时朝中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嘉庆皇帝只占据了25年的短暂时间,但它是清代历史上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历史时期,处于清代由盛而衰的转变过程中。嘉庆皇帝在位的时代,新兴的资本主义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锐气在西方蓬勃发展,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正在被时代抛弃。面对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在乾隆皇帝去世的10余日内,嘉庆便着手整肃纲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果断诛杀了大贪官和绅,并以此作为革新吏治的开端,推行了一系列的整顿措施,广开言路,废除奢侈,提倡节俭。然而,数十年的积弊已积重难返。嘉庆虽力图通过告诫、惩治乃至率先垂范,来遏制恶习,重振纲纪,但他拘泥于高度发达和高度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调节社会矛盾的施政空间越来越小,社会政治经济的乏力,使他只能保守着祖业,历史注定他要扮演一位追慕盛世,却无力扭转败局的衰败之君。
在清西陵的4座帝陵中,昌陵是唯一一座能与泰陵相媲美的陵墓,其建筑规模之宏伟、环境风貌之聚秀、文化内涵之丰富,均堪称清陵中的上乘之作,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是嘉庆王朝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宫廷生活的真实缩影。
昌陵的建筑规模逊于泰陵,但昌陵的许多单体建筑如:圣德神功碑亭、隆恩殿、隆恩门、明楼、东西配殿在高度面积上又比泰陵有所增益,使昌陵更显宏伟壮丽,比泰陵并不逊色几分。
(崇陵)
很多游客来到清西陵,首先游览的就是这崇陵了,崇陵是我国最后一座帝王陵墓,也是整个封建社会的最后一座陵寝,这里埋葬着光绪帝和他的隆裕皇后。
我们先来了解了解这位光绪帝。他的一生都非常可悲,在他执政期间,大清朝早已经逐渐衰败,但他仍然兢兢业业,试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以挽救他岌岌可危的政权。可是他一开始亲政,就遇到了日本侵略朝鲜,进而侵略中国。随后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不仅失了地还赔偿了巨款,让日本得到巨大的利益。这使光绪帝遭受了重大的打击,但却激发了他立志变法图新,来富国强兵的决心。于是他在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影响和珍妃的积极支持下,在光绪二十四年,颁布了“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强调博采西学,推行新政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戊戌变法。但戊戌变法严重损害了清朝统治者们的利益,那些守旧的皇亲贵族和朝廷大臣们害怕光绪皇帝的新政触动他们的地位,尤其是慈禧,更怕光绪帝的新政妨碍她的统治,最终慈禧发动了政变,重新执掌了朝政,光绪帝被剥夺了一切权力,此后,开始了10年没有人生自由的幽禁生活。
慈禧太后对光绪帝变法的事情一直念念不忘,在她病危的时候,还在担心自己死后光绪就会重新执政,那他仍然会继续推行维新变法,于是指使身边的太监,毒死了光绪帝,可怜的光绪帝只活了38岁。
光绪帝的陵址虽然在他生前就已经选好,但是却因为慈禧的原因始终不得修建,直到他去世三个月以后才开始修建,崇陵的规模虽不如雍正、嘉庆的陵墓那样庞大,没有大碑楼、石像生等建筑,但它除继承清代建陵规制,参照咸丰帝定陵、同治帝惠陵的风格外,又吸取了我国古代建筑设计的精华,具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崇陵的隆恩殿内有四根金柱采用沥粉贴金的盘龙装饰,为清帝陵的独到之处,构架用质地坚硬的铜藻、铁藻木建成,有“铜梁铁柱”之称。
整个崇陵根据守卫和祭祀的需要,建筑了五孔桥、巡房、牌楼门、神厨库、三路三孔桥、朝房、班房、隆恩门、燎炉、配殿、隆恩殿、三座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顶、地宫。在1938年,崇陵被盗掘,1980年经过清理后对游客开放,这也是清西陵中唯一的一座开放地宫的陵寝。按说在清西陵之中,光绪帝的陵寝规制最小,也是陪葬珍宝最少的陵寝,为什么之后崇陵被盗了呢?这您就不知道了吧,让神通广大的我告诉您吧!
在1938年的时候正是兵荒马乱之际,日军已经侵越到了易县的县城,易县县城就位于清西陵东15华里,清西陵的西边当时属于晋察冀边区,这个时候清西陵就在八路军和日本人的中间,清西陵就成为了游击区,泰陵、慕陵和昌陵距离八路军比较近,当时盗墓的人既不想被日本人发现,也不想被八路军发现,因为位置的原因盗墓的首领就选择了崇陵。
既然是光绪帝和他的隆裕皇后的陵墓,那我们接着便来聊聊隆裕皇后,她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被慈禧太后钦点与光绪帝成婚。但光绪帝只宠幸珍妃,和隆裕之间感情很不好。而慈禧太后之所以会挑选她为光绪帝的皇后,也是希望由自己的亲侄女来监视光绪帝的一举一动,因此光绪帝对她多有所防备。她姿色并不出众,且性格柔懦,身为皇后既不得宠,在宫中也得不到慈禧太后的欢心,平日与诸命妇王妃见面时也不太有威信。隆裕皇后最后是因终日忧愁、积郁成疾而病逝的。
(大碑楼)
亲爱的,您眼前这座雄伟高大,重檐歇山式的建筑是清朝皇陵中为数不多的大碑楼,也叫圣德神功碑楼。那是专门为皇帝歌功颂德的建筑。
在清代,大碑楼也不是每个皇帝都有资格建立的,清西陵的四座皇帝陵中,只有雍正的泰陵和嘉庆的昌陵有大碑楼,而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却没有建造。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呀,清代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皇帝在位期间只能扩充疆土,如果丢失一寸国土者,就没有资格建立大碑楼。而清朝从道光皇帝开始丢失国土,所以,此后历代皇帝都没有资格再建大碑楼了。
大碑楼内竖有两个巨大石碑,您猜猜这两块石碑多重?一块石碑就有56.55吨那么重。清代自康熙帝起到嘉庆帝都是竖双碑并立。这两块石碑上分别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着雍正一生的功德。据史料记载,这个文字是由清朝大学士方苞起草的,有雍正十七弟果亲王允礼书写,这个允礼就是《甄嬛传》里面那个对甄嬛一往情深的果郡王了,他洋洋洒洒写了一共4411个字。石碑下面各有一赑屃(bì xì),这对石碑重达一百多吨。赑屃也叫龙趺[fū],传说是龙生九子之一,因为赑屃喜文,好负重,所以常常会看到它驮着石碑。而赑屃的下面就是水盘,上面刻有精美的海水江崖图案,四角是鱼、鳖、虾、蟹,活龙活现,他们都是给赑屃做伴。
好了,大碑楼就给您介绍到这了。
(端亲王园寝)
您正走近的端亲王园寝,埋葬着雍正皇帝的嫡长子——和硕端亲王弘晖,附葬着弘晖三个夭亡的弟弟弘昀、弘昐、福宜。我们先来看看这园寝建筑,有:琉璃花门一座,正中享殿一座。前有大门,门外设守护班房和东西厢房各三间。据《易州志》记载啊,端亲王园寝大门外还有下马桩、平桥、营房等建筑。端亲王为火葬,即火化后将骨灰装于瓷罐埋之,地面不建宝顶。虽然这座王爷园寝历经了几百年的风雨剥蚀,但从现状来看,仍保存了昔日的风貌。
我们现在进入端亲王园寝,一起来了解了解这四位皇子。首先是端亲王弘晖,雍正帝长子。康熙三十六年,也就是1697年三月二十六日生,生母孝敬宪皇后,是名副其实的皇嫡长子,可惜于康熙四十三年,即是1704年早殇,年仅8岁。雍正十三年,即1735年十一月十三日,新即位的乾隆帝追赠他的长兄弘晖为端亲王。
其次,我们来了解下弘昀,清朝雍正帝皇次子,乾隆帝的哥哥,母亲是齐妃李氏。弘昀在康熙三十九年八月初七日生,康熙四十九年十月二十五日殇,年仅10岁。
接着再来了解了解弘昐,雍正帝的儿子,实际上是第二子,但因早殇而没有开始排序。生母是齐妃。弘昐在康熙三十六年六月初二日生,康熙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九日殇,年仅3岁。
最后一位是福宜,雍正帝的第七子,生母敦肃皇贵妃年氏。康熙五十九年五月二十五日生,康熙六十年正月十三日殇,年仅2岁,也是还没有开始排序的。
(公主园寝)
亲爱的,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公主园寝,园内葬有嘉庆皇帝的两位女儿:五女慧安和硕公主和九女慧愍[mǐn]固伦公主。建有东西厢房、班房、宫门、享殿、月台及宝顶两座。您一边走一边听我的讲述,相对应的找找我所讲述的公主园寝吧。
首先是慧安和硕公主,嘉庆帝颙[yóng]琰的第五个女,母为逊嫔沈佳氏,沈佳氏当时为嘉亲王颙琰潜邸格格。慧安和硕公主在乾隆五十一年,也就是1786十一月十一生,六十年即是1795五月卒,当时的她只有十岁。嘉庆八年,也就是1803年十月,葬于此地。嘉庆二十三年,即是1818年三月追封为慧安和硕公主。
接着我们了解到的是慧愍固伦公主,为嘉庆皇帝的第九个女儿,嘉庆十六年,也就是1811年正月出生,嘉庆二十年,即是1815年五月殇,当时只有5岁。同月追封为慧愍固伦公主。其母为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当时为如妃。
据《大清会典事例》坟茔规制载:慧愍固伦公主园寝,正中享殿一座,南有大门,门外设守护班房,东西厢房各三间,围墙周长五十二丈六尺八寸,高七尺三寸。嘉庆八年十月,慧安和硕的棺椁葬于园寝。慧愍固伦公主棺椁则于嘉庆二十年九月安葬。清王朝灭亡后,公主园寝也跟着萧条破败下来,此园寝历经200多年的天灾人祸仅剩下地基。
2003年,西陵管理部门重修公主园寝。2005年修复。使得公主园寝焕然一新的呈现在我们眼前。
(回音壁)
在我国现有的古建筑群中,有两处古建筑有回音石和回音壁,一处是北京天坛,另一处就是您所在的昌西陵了。昌西陵陵寝围墙前方后圆,表示“天圆地方”。要说昌西陵最吸引人的地方,还得数环绕宝顶的罗锅墙——回音壁了。这里的回音壁虽不在中国古代“四大回音壁”之列,却效果更佳。在宝顶月台前面,神道上的第七块石板是回音石,站在上面说话,无论声音大小,都可以听到宏亮的回音。如果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两端,面壁低声细语,声音像打电话一样清晰。您可以试试看哦!
昌西陵的回音石和回音壁的构成,是清代建筑学家把声学原理运用于陵寝建筑的创造。罗锅墙为半圆形,声波的波长小于围墙半径,声波以束状沿墙面连续反射前进,站于围墙两端的人便能听到对方的声音。不难看出,清西陵是一部清朝历史的写照,体现了中国历代帝王陵寝的最高水准,更是一部精美的艺术杰作,座座陵寝都反映出清朝的历史文化、建筑文化、生态文化和风水文化,成为自然环境与陵寝建筑相结合的最伟大的例子。
(慕陵)
我们现在来到了外简内奢的慕陵,是清代入关后第六代皇帝——道光的陵墓。我们都知道按照乾隆皇帝立下的父子两代皇帝不葬一地的规矩,嘉庆皇帝葬在清西陵,道光皇帝应该葬在清东陵才对,但他为何违反祖制,主随父亲嘉庆来西陵建陵呢?欲知详情且听我接下来的讲述吧!
按照昭穆埋葬制度,道光皇帝登基伊始,便花费7年时间在清东陵宝华峪建陵,并派庄亲王绵课、大学士戴均元、尚书英和等大臣负责建造陵寝,称慕陵。慕陵竣工一年之后,道光出京行围打猎,路过宝华峪陵寝,亲自视察,发现地宫内有渗水达一尺多的痕迹;当他从地宫返回地面后,发现靴底已湿。关于这件事还有一段故事。相传道光帝有一次做梦,梦见已经葬入地宫的孝穆皇后在汪洋大海中向他求救。梦醒后,他怀疑这是地宫渗水的征兆,马上派人去查,果然,噩梦应验了现实,地宫进水已一尺有余。道光盛怒之下,惩治了修陵不力人员,并将这座陵墓全部拆除,另在此新选了陵址,这一拆一建,使上百万工匠夫役7年的劳动成果化为乌有。
前面我为什么会说慕陵是外简内奢的呢?来,一起看看,这个慕陵跟别的皇陵相比,有什么不同吧,这不同的地方主要有四点。
首先就是慕陵周围墙垣砌筑方式与众不同。一般陵寝的围墙,上身大多是糙砖灰砌,外表涂抹红灰,缝隙刷红桨,而墙的下肩采取磨砖对缝,干摆灌桨。这种磨砖对缝、干摆灌桨的工程做法,不仅费时费料,而且工艺十分复杂,造价很高,但是慕陵围墙从底到顶都全部采用这个方法垒砌,而且墙顶一改惯制用黄琉璃瓦覆盖。远远望着慕陵,以木材原本底色作基调的各组建筑,在灰黄相融的陵墙围护中,显示出一派清明肃穆、朴实凝重的气质。
第二,就是慕陵减裁三座门,只是改变以往工艺简单、砖瓦木石结构而已。慕陵用木结构的建筑形式,完全用巨石构成一处三间四柱三楼的牌坊替代三座门作用。牌坊上的瓦垅、吻兽、斗拱、椽飞、梁枋等等都不是木制,全都是用青白石料精心雕琢而成,这项工艺要求精、雕刻难度大的工程,它的花费远非木刻所能比拟的。
第三,就是慕陵的隆恩殿和东西配殿的木架构件全部用的是非常名贵的金丝楠木。这金丝楠木产于南方闽、粤、江、浙、川、贵等地方,历代帝王早对楠木建筑青睐有加,不仅因为楠木防蛀功能无比,而且时时发出清香,醉人肺腑。由于多年采伐,到了明清时金丝楠木已经是十分珍贵稀少,又加上运送又非常艰险,所以很多殿宇只是在一些重要部位用金丝楠木。就像雍正泰陵的隆恩殿,只有门窗、梁柱用金丝楠木,其他各处都是用其他木材代替,就连殿内八根明柱也因为楠木不够粗壮而采用包镶的方法来加大粗度,这都是因为那时已经没办法采伐到像明十三陵大殿中那种粗实的楠木。也正因为这样,慕陵之前的清孝陵、景陵、泰陵、裕陵、昌陵,以及各皇后陵寝都没有一处三殿木料纯用金丝楠木的。而慕陵就连柱子、梁枋等全是独根楠木,这不能不令人惊异。
接下来您去找找慕陵隆恩殿,我为您介绍第四点,让您看看慕陵究竟是有多么的奢华。您看,这慕陵隆恩殿是单檐歇山顶,外围用十多根木楹构成巡回走廊。特别是大殿内的天花板并不是彩绘,而是全部用楠木雕成的。遍考国内现存楠木建筑中以雕刻形式处理天花板的,除承德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外,另外一处就是慕陵的隆恩殿。澹泊敬诚殿天花板为七百三十五块,每块图案欧式简约的五福捧寿浮雕。但是慕陵隆恩殿的天花板大概有九百多块,全都是用金丝楠木采取高浮雕与透雕相结合的龙戏珠纹,凸出平面有六十厘米,举首仰望,只看见济济龙头聚会,张口鼓腮就像喷云吐雾一样,加上楠木自身散发的清香气味,真让人有身处龙口喷香的绝异胜境之感。隆恩殿的门窗隔扇、梁柱樽枋都雕有各式云龙或蟠龙,就像群龙翻腾在大海的惊涛波澜中一样。据查实,仅仅隆恩殿就有楠木雕龙七百一十四个。三殿共雕木龙两千多个,如果按照雕每条龙需半月来算,大概需要三万多个雕刻工时,花白银三万两左右呢。据说雕成这样是因为我们前面提到的当年宝华峪陵寝地宫浸水,道光皇帝没有采取补救措施,他认为地宫浸水系群龙钻穴,龙口喷水导致的。为了避免再出现这样的情况,道光帝就命令工匠在三大殿内外雕刻数以千计的木龙,特别是对天花板、雀替等高处更是精心雕制,意取龙在高处争天上之水,而不会再往地宫吐水罢了。仅此四处迥异与其他清帝陵,就可见道光帝要求“节俭”建陵的新特色了。
好了,慕陵的奢华我就全部给您介绍到这了。
(慕东陵)
整个清西陵除了四座皇帝陵寝还有三座皇后陵寝。您前面的这座慕东陵是清皇后陵寝中规制最为特别的一个。这里埋葬的是追封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和道光的16位妃嫔。为什么说它是最特别的一个呢?因为呀,慕东陵原本只是个妃园寝,由于咸丰皇帝的生母孝全成皇后死的早,幼年咸丰也就交由博尔济吉特氏抚养。但是博尔济吉特氏的亲生子是恭亲王奕?,由于储位之争,咸丰一直忌惮奕?。所以博尔济吉特氏直到死前9天才被咸丰尊为皇太后,为孝静成皇后。
妃园寝晋升为皇后陵,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局部的改建,比如改绿琉璃瓦为黄琉璃瓦,添建祭台、东西配殿、燎炉及神厨库等,并没有建方城明楼,致使后寝部分用弧形围墙将孝静皇太后的宝顶单独合围起来与葬在周围的道光皇帝的其他16嫔妃形成内外两层院落。这种大院套小院的形式成为清代皇陵中的特例。所以,这座经改造的慕东陵确实也有其独特之处,值得一看哦。
(溥仪墓)
在前面我提到这清西陵葬有五位皇帝,而现在您眼前的这座陵墓就是宣统帝溥仪的。我们都知道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是清朝第十代皇帝,也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代帝王。其实,宣统皇帝溥仪于1967年去世,最初是安葬在八宝山的。于1995年才迁葬到清西陵的华龙皇家陵园。在溥仪墓的两侧,一侧是谭玉龄,一侧是婉容。说到这,您或许会问了:为什么要从八宝山迁葬到清西陵呢?
是因为呀,当时,清西陵的工作人员找到溥仪最后一任妻子李淑贤并说服她,于1995年将溥仪的墓葬迁到了清西陵。据了解,将溥仪葬迁入清西陵,一是因为溥仪登基之初,就确定此地为他的陵墓;此外,清西陵所在地保定易县经济条件差,这样可以带动旅游发展。
我们接着来看看溥仪墓左侧的郭布罗·婉容的陵墓,她是溥仪的妻子,清朝与中国的末代皇后,后为伪满洲国皇后。
当年婉容跟随溥仪在日本人的威逼利诱下前往长春,在那里生活长达14年之久。日本战败后,婉容与溥仪一起逃亡,历经磨难,1946年病逝于延吉监狱。婉容死后被人用旧炕席裹卷起来,埋到了附近山坡上。解放后,当地政府曾多次试图寻找这位末代皇后的尸骨,但始终没有下落。因此,这位中国最后的一位皇后一直没有坟墓。2005年,婉容的弟弟郭布罗·润麒向代理人黎园表达了希望能为姐姐修建衣冠冢(衣冠冢,即葬有死者的衣冠等物品代替遗体下葬,而并未葬有死者遗体的墓葬。)的愿望,终于在2006年10月23日的落葬仪式上,把婉容的一张坐姿端庄最能反映她身份气质的一张照片,在背后签名后装在水晶相框中埋入墓穴,同时被埋入墓穴的还有一罐从安葬婉容的吉林延吉南山附近铲来的黄土。还有仅存的一把贴身使用的手镜陈列于溥仪博物馆,婉容戏剧般的悲惨人生落下了历史的帷幕。
我们再来看看溥仪墓右侧是伪满时期册封的“祥贵人”谭玉玲之墓。我们都知道按照按祖制规定,清朝皇帝的妻妾分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等八级。谭玉玲被“册封”为“祥贵人”,是皇帝的第六等妻子。她出身满族贵族,原姓他他拉氏,辛亥革命后按“音转”关系改姓谭。1937年初,被介绍给溥仪时她才17岁,正在北京的中学堂里念书。谭玉龄入宫后与溥仪的关系很好,深受宠爱,溥仪经常叫侄媳等女客陪她散心。谭玉龄聪明能干,温顺贤惠,待人接物十分稳妥。但与溥仪过了5年如漆似胶的日子后,22岁的谭玉龄却一命呜呼。关于谭玉龄的死,至今还是个谜。
(清朝培养皇子的制度)
走在路上也确实是挺无聊的,那就让我来给您讲讲有趣的事情吧。首先我要先问您一个问题:您知道清朝是如何培养皇子的吗?嗯,有没知道的朋友?不知道的也没关系,接下来请仔细听听我的解说。
我们可以这么说,清朝这入关后的十位皇帝,都很勤政,没有出现一位懒惰的皇帝,这跟清朝严格的皇子教育制度是息息相关的。清朝皇子们读书的地方称为上书房,皇子虚岁满6岁就要到上书房读书。不分严寒酷暑,他们每天凌晨3-5点就要起床上学,下午 17-19点放学,每天早餐和午餐均在上书房内就餐,除吃饭外,每天只有一两次课间休息,每次不超过一刻钟。皇子们几乎没有假期,在那个时候不流行周末休息,皇子们一年到头只有春节、端午、中秋、皇帝生日、自己生日时放假,假期加起来也就有七八天,其余时间都是在上书房度过的。
而皇子们每天的课程都是怎样安排的呢?早上上学第一项是学习拉弓射箭,7点半早饭后,跟随师傅学习《四书》、《五经》等汉文课程,12点午饭后是习字和教读诗词、古文等。清朝皇帝要把皇子们培养成文武双全的国家栋梁。除了在上书房学习功课以外,还要让皇子们参加实践锻炼,如每年会到木兰围场行猎等,注重在实践中锻炼皇子们的才干。
听了我讲述清朝培养皇子的制度后,不知道您有没有觉得现在的小孩子跟这些皇子的学习也并没有多大的差别呀,也是从小就在上课了,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等,都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玩耍的时间。当然啦,也没有什么好与不好之说,只要因材施教,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都是好方法哦!
(泰陵)
欢迎您参观到清西陵14座陵寝建筑中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体制最完备的一座陵寝——雍正皇帝的泰陵。您知道,这里都安葬了谁?格局是什么样的吗?关于泰陵有哪些历史之谜呢?带着这些问题,跟着我一起来找答案吧!
首先,泰陵埋葬着雍正皇帝和他的孝敬宪皇后也就是我们《甄嬛传》里面的乌拉那拉氏皇后、还有敦肃皇贵妃也就是《甄嬛传》里雍容华贵的华贵妃了。泰陵始建于雍正八年,也就是1730年,在乾隆二年,也就是1736年完工。在长达五华里的神道上,共有建筑74 座,所有祭祀礼仪应具有的设施一应俱全,虽已历经三个世纪,但至今依然保存完整。
其次,就是泰陵的布局了。泰陵的建筑布局完全按照“事死如事生”的理念,依照帝王生前所居宫廷格局和礼制的需要而规划设计。以神道为中轴线贯穿南北,主体建筑安排在中轴线上,一律坐北朝南。地宫坐落在中轴线末端,居中当阳,其他建筑沿中轴线上次第排开。这些建筑都以精准的尺度,适宜的体量,斑斓的色彩,灵活巧妙的手法进行了配置和空间组合,使陵寝的纪念性、礼制性主题有条不紊的展开并不断深化。整个陵寝充分体现了雍正盛世的繁荣和恢宏。
最后,在泰陵有众多的历史之谜等着我们去解开:比如说雍正皇帝是如何继位的,又为什么会暴亡?他是不是被吕四娘所杀,然后以金头入殓?泰陵广场上为什么有三架石牌坊?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这座神秘的陵墓。
在这里我要跟您聊聊一个历史疑案——雍正皇帝金头之谜。关于雍正有两大疑案,一个是雍正继位疑案,一个是雍正死因疑案。《甄嬛传》里对雍正之死的演绎,更增加了雍正死因的神秘性。对于雍正的死因是说法众多,有的说工作量大过劳而死,也有的说吃丹药中毒,一种流传较广的说法就是雍正皇帝是被吕四娘杀掉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且听我给您细细道来。
您还记得吕留良这桩文字狱案吗?传言,当时吕四娘的爷爷吕留良他曾经参预了反清案,这是雍正朝一起震动极大、株连很广的文字狱。吕氏家族几乎在这次文字狱中被斩尽杀绝,只有一个十四岁的孙女吕四娘幸免于难。当时吕四娘逃到深山,隐姓埋名,拜一道士为师,学了一身好武艺。她决心要为全家人报仇,混入京城。一天,四娘深夜归来,提回一个血淋淋的人头,这头便是雍正皇帝的。第二天,紫禁城内便传出雍正皇帝暴崩的消息。后来为了维护皇家的脸面,留一个全尸,大臣们想出了一个主意,做了一个金脑袋安在雍正皇帝的脖子上,这才风光下葬了。这就是后世一直广为流传的雍正皇帝金头之谜。这只是关于雍正死因的一个传闻之一,我们再来看看关于雍正驾崩的另一个传闻。
说雍正是中了丹毒死的。这是因为雍正他中期以后,特别是他得了一场大病之后,他就亲自写了手谕,让各个地方大员推荐名医和术士到皇宫给他治病,帮助他保健。后来就有两个道士,一个叫张太虚,另一个叫王定乾,这两个道士,他们到了宫里之后,就帮助雍正炼了丹药。而雍正他是真的相信道教,在乾清宫,在太和殿,在其他的地方,有的地方设坛,供奉道神的符板。后来雍正长期在圆明园,他就派人往圆明园送炼丹的药,数量很大,在他死之前的12天里一共就送了黑铅200斤。您也知道,铅可是重金属,对人体是有害的。而且根据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活计档》的记载,送炼丹所需的物品157次,雍正他不但自己吃炼丹的丹药,他还派人送丹药给他宠信的那些大臣们吃。
而雍正长期吃炼丹的丹药,含有很有汞,铅,硒这些重金属,应当说雍正的死和铅中毒和丹中毒有一定的关系。有人统计,在我们中国历史上的皇帝炼吃丹药死的就有14位那么多,雍正的死根据宫廷的档案和官方的记载来说,雍正可能是正常的病死,也可能就是吃丹药中毒而死。雍正死的时候是58岁。
好了,关于雍正之死的两个主要说法,我就给您介绍到这了。剩下的疑问您自个慢慢去探索吧,过后可查找相关的资料求证哦。
(泰陵妃园寝)
现在您前面出现了一座绿瓦红墙的园寝,这是雍正皇帝的泰妃园寝,埋葬着雍正皇帝的21位妃嫔。我想要问您一个问题了:为什么妃子园寝会用绿色瓦片?以前的皇帝后宫真的是后宫佳丽三千吗?我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妃子园寝这是因为封建社会非常讲究等级制度,陵寝瓦片的颜色就决定了墓主人的等级。皇帝、皇后陵寝的瓦片用黄瓦;妃子、王爷用绿色瓦片;公主、阿哥园寝等级最低用灰色瓦片。所以您到陵区参观时,只看到陵寝的瓦片颜色,就大概知道这是谁的陵墓了。至于这第二个问题嘛,俗话说皇帝后宫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其实这只是对封建帝王后宫的一个笼统说法。清朝皇帝的后妃数量远没有达到这个数量。在清代,后宫制度已经相当完备,共分八个等级,地位最高的当属皇后,之后依次是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而且数量也有严格的规定: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贵人、常在、答应就没有了具体的名额限制。
在二十一位妃嫔当中,纯懿皇贵妃地位最高,所以她的宝顶规模最大。位居前排正中。纯懿皇贵妃是一个较为高寿的人。享年96岁。因此泰陵妃园寝也被称为“纯懿皇贵妃园寝”。在纯懿皇贵妃宝顶两侧,有四座稍小的宝顶。分别埋葬着懋[mào]嫔、谦妃、齐妃、宁妃四位妃嫔。
中间一排宫九座宝顶,自西向东分别是:春常在、李常在、张贵人、李贵人、郭贵人、安贵人、海贵人、邢贵人、常常在。其中五位贵人位置居中,宝顶稍大些,四位常在位置靠边,宝顶较小。
最后一排共七座宝顶,自西向东分别是;张格格、伊格格、顾常在、高常在、苏格格、张格格。其中三位常在位置居中,宝顶比格格的宝顶稍大,四位格格的位置靠边,规模最小。格格是清朝皇族中女儿的称号。但是这里埋葬的格格并不是皇族的千金,而是曾经得到皇帝宠幸的宫女,并没有给她们一个封号。只能以格格代称了。
(泰东陵)
您正进入的是泰东陵,陵内安葬的是雍正皇帝的熹妃,乾隆皇帝的生母、乾隆朝的圣母皇太后,孝圣宪皇后。嗯,考验您能力的时候又到了。您一边听着我的讲述,一边找找相对应的吧!
泰东陵内的主要建筑由南至北依次为:三孔石拱桥一座、栏板平桥三座、东西下马牌、朝房、班房各两座、隆恩门一座、隆恩殿一座、东西燎炉、东西配殿、重檐大殿一座、陵寝门三座、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宝顶下是地宫。陵前左侧是神厨库,库外井亭一座。那跟其他的皇后陵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吗?要是您仔细观察,会发现泰东陵与其他皇后陵相比,主要有三点独创之处。
这第一个独创就是,泰东陵首创了隆恩殿月台上设铜鹿、铜鹤之制。在泰东陵之前建成的昭西陵和孝东陵,隆恩殿月台上只设铜炉一对。而泰东陵则又增设铜鹿、铜鹤各一对。很明显,这是仿照帝陵之制,首创了皇后陵设铜鹿、铜鹤的制度。以后建的各皇后陵改为设铜鹿、铜鹤各一只,成为定制。
这第二个首创就是大殿内东暖阁建佛楼之制了。在泰东陵以前建的皇帝陵和皇后陵,都没有设置佛楼。泰东陵就在隆恩殿的东暖阁建了佛楼,这个佛楼只有一层。这是因为孝圣宪皇后她笃信佛教。从泰东陵之后,凡是皇帝陵都会建佛楼,而皇后陵只有慈禧陵建了佛楼,而且佛楼改成了上下两层。
这第三个独创就是地宫里面雕刻经文、佛像了。许多人总认为清代皇陵中,第一个在地宫内镌刻经文、佛像的是乾隆帝的裕陵。但是根据清宫档案记载,泰东陵地宫里也镌刻了经文、佛像。而且泰东陵比裕陵早建了6年。这表明第一个在地宫内镌刻经文、佛像的不是裕陵而是泰东陵。清宫档案还记载,泰东陵地宫的地面不是用条石铺墁,而是用金砖铺墁。具体泰东陵地宫的规制、经文佛像的内容,因为地宫尚未开启,档案也不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好了,泰东陵的独创我就给您介绍到这了,您在此慢慢参观喽!
环球网校小编温馨提醒:以上内容就是环球网校导游证频道为您整理汇总的“2019年导游资格考试科目五导游词:清西陵”,更多导游相关复习资料、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请您点击下面按钮进入题库免费下载。
最新资讯
- 2024年各省导游证面试导游词汇总2024-08-14
- 2023年各省导游证面试题目问答题汇总2023-12-22
- 导游证黑龙江面试200道知识问答题2023-12-19
- 福建导游证面试200道知识问答题2023-12-19
- 吉林导游证面试问答题231道2023-12-19
- 江西导游证面试资料:210道问答题2023-12-19
- 广东导游证面试景点及知识问答题2023-12-19
- 导游证面试考试参考资料:景点及知识问答题2023-12-18
- 2023年全国导游证考试面试复习资料及技巧2023-12-13
- 2023年导游证面试考试问答题【免费获取】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