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导游证考试《地方导游基础》:甘肃省基本概况
相关推荐:2019年导游证考试《地方导游基础》全国各省份基本概括汇总
甘肃省基本概况
甘肃位于黄河上游,是中国西北的战略要地。甘肃之名是取甘州(今张掖) 与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唐代 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简称为“陇”。省会为兰州市。
【地理环境】
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地区,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 原的交会地带,地域辽阔。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古、 宁夏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蜿蜒 1659千米,南北宽530千米,最窄处仅为25千米。整体呈东西两头粗,中间细 长的形状,酷似代表吉祥的如意造型。
甘肃省境内地形复杂,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为崇山峻岭所环拖。 北有六盘和龙首山;东为岷山、秦岭和子午岭;西接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壤青 泥岭。境内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六大地形交错分布。
陇南山地源于长江与黄河两大水系在省内的分水地带,处处重峦叠嶂,郁郁 葱葱,沟壑纵横,溪流激荡,因地处亚热带,呈现出北方罕见的一派江南旖旎风光。
陇东、中黄土高原经过亿万年地壳变迁,沧海桑田,既有黄土高原典型的墚峁 丘陵和沟壑地貌,也堆积出了“天下黄土第一塬”——董志塬,造就了陇东粮仓。 与陇南山地接壤、靠近青海省的甘南高原,源起“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 部边缘,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200米。这里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肥马 壮,时常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千里长廊——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至甘新交界,是个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的狭长地带。这里地势平坦,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戈壁绿洲。这片绿洲以南地区,则是祁连山地。这里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500米以上,终年积雪,冰川耸立,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体水库,植被垂直分布明显,荒漠、草场、森林、冰雪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立体画面。河西走廊以北地区,人们习惯称之为北山山地。这里地近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风急沙大,山岩裸露,荒漠连片,人烟稀少,可以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
全省河流主要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甘肃省境内的黄河流域有洮河、湟水、黄河干流<包括太夏河、庄浪河、祖厉河及其他直接人黄河干流的小支流)、渭河、泾河5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苏干湖水系)3个水系。
省内天然湖泊有中国四大天池之一美誉的羊汤天池,有临潭冶海、碌曲尕海等。水库众多,大型水库有刘家峡水库、碧口水库、巴家咀水库、红崖山水库、双塔堡水库、盐锅峡水库、昌马水库、鸳鸯池水库等。
【气候特征】
甘肃深处西北内陆,海洋温湿气流不易到达,成雨机会少,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属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春夏界线不分明,夏季短促,气温商,秋季降温快。年平均气温为o℃一16qC。各地海拔不同,气温差别较大,日照充足,日温差大。全省各地年降水量为36.6~ 734.9毫米,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乌鞘蛉以西降水明显减少,陇南山区和祁连山东段降水偏多。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0%~ 70%。全省无霜期各地差异较大,陇南河谷地带一般在280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只有140天左右。
【行政区划】
甘肃省辖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合计14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分别是兰州市、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天水市、武威市、张掖市、平凉市、酒泉市、庆阳市、定西市、陇南市、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共17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58个县、7个自治县(合计8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2012年8月,国务院设立的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是兰白经济圈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沿革】
甘肃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在距今大约4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今天的陇东地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生活在这里的原始人类,曾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旧石器文化。1920年,庆阳出土了中国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研究的起源地。在新石器时代的大地湾文化遗址,有中国北方早作农业起源的证据以及中国宫殿建筑和城市起源的证据。而甘肃省境内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各类精美彩陶器皿则充实了我国彩陶文化历史。当历史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周人的祖先曾在甘肃东部地区生活和繁衍,教民稼穑,开启了我国农耕文化的先河,周祖公刘也被后人称之为“中华农祖”。
先秦时期,中国分为九州,甘肃省境大部属雍、凉二州,旧称“雍凉之地”。西周时,秦人的祖先在甘肃省境东部,即今天水地区定居下来,开始了由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的缓慢过渡,而游牧生活仍占据主要地位。秦设上邽县(今天水麦积区南)、冀县(今甘谷县),这是中国历史上建立最早的两个县。战国时期,秦国的疆域已达今甘肃的东南部。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设置陇西郡,9年后,再建立北地郡。唐代改郡为道,甘肃省境分属关内道、陇右道和山南道,共辖22州。北宋年间,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元时期,设甘肃行中书省,辖黄河以西七路二州。明代,改省设司,甘肃省境属陕西布政司、陕西都司、陕西行都指挥使司,辖地大部继承元朝。清时期,设陕西右布政司,后改甘肃布政司,行政中心从巩昌(今陇西县)迁至兰州市,辖今甘肃、新疆、青海、宁夏部分范围。光绪十年(1884年)分出新疆。1927年,撤道为省,1929年分出青海和宁夏两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省境陇东地区属陕甘宁边区的陇东和关中两分区。1949年8月26日成立甘肃行政公署。1950年1月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人口民族】
2016年甘肃省常住人口为2609.9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66,3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4.69%;乡村人口1443.5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5.31%。按性别分,男性人口1331.8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1,03%;女性人口1278.0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8.97%。
甘肃省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现有5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219 9万,占全省总人口的8.7%。世居甘肃的少数民族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等16个。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独有民族。省内现有甘南、临夏两个民族自治州,有天祝、肃南、肃北、阿克塞、东乡、积石山、张家川7个民族自治县,有39个民族乡。
【宗教信仰】
甘肃现有5种主要宗教:伊斯兰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其中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信仰的人口较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主要是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哈萨克族。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基本村村都建有清真寺、礼拜堂。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有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在备民族中都有信仰,但人数不多。全省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6700多处。
现有兰州伊斯兰教经学院和甘肃省佛学院(位于甘南州夏河县)两所宗教学校。
【交通状况】
甘肃省是西北五省区连接中东部地区的桥梁和纽带。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14个市州政驻地全部贯通高速公路,总里程达3600千米,连霍、青兰、十天等国家高速公路在甘肃境内全线贯通。86个县(市、区)政府驻地以二级和二级以上公路贯通.82%的乡镇以沥青路或水泥路贯通,县通高速公路比例达到62%。丝绸之路甘肃段不仅历史上是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之路,更是交通走廊,今天依然是新欧亚大陆桥、“一带一路”的黄金段落。
陇海线、兰新线、包兰线、兰青线、宝中线、宝成线、干武线、红会线、嘉镜线、嘉策铁路、敦煌铁路、清绿铁路12条普通铁路支撑全省铁路运输,每天有数十趟客车经过兰州站往返于全国各地。现已运行的兰新高铁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通车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全长1776千米,东起兰州、途经西宁、西至乌鲁木齐,是西北首条国铁I级双线电气化快速铁路,新疆与内地的行程时间因此缩短;同时也是中国西北高寒风沙区域修建的首条高速铁路,为该类区域探索发展快铁和高铁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全省已投入使用机场8个,分别是兰州中川机场、敦煌机场、甘南夏河机场、嘉峪关机场、金昌金川机场、庆阳机场、天水麦积山机场及张掖甘州机场。正在建设陇南成州机场,迁建天水中粱机场。截至2015年年底,累计开通16条国际和地区航线,通航15个国际和地区城市。
【自然资源】
甘肃土地资源大体呈现“33211”格局,即三分山、三分草、两分沙(戈壁)、一分林、一分田。各种林地资源面积396.65万公顷,有白龙江、洮河、祁连山脉、大夏河等地的成片原始森林;草地资源面积1575 29万公顷,99.34%为天然草地,占土地资源总面积的34.67%,是中国主要的牧业基地之一。
甘肃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80种(含亚矿种)。在已查明的矿产中,甘肃资源储量名列全国第1位的有:镍、钴、铂族金属等10种,另有亚洲最大的金矿——甘肃阳山金矿。
甘肃的野生植物达4000余种,其中有水杉、红豆杉、连香树、水青树、杜仲、透骨草、五福花等珍贵植物。甘肃省是全国药材主要产区之一,现有药材品种9500多种,居全国第2位。主要经营的药材有450种,如当归、大黄、党参、甘草、红芪、黄芪、虫草等,特别是岷归、纹党产量大、质量好,是闻名中外的出口药材。
甘肃的野生动物共有650多种。其中:两栖动物24种,爬行动物57种,鸟类441种,哺乳动物137种。这些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陇南的大部分地区和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文县让水河、丹堡一带,已列为全国第13号自然保护区,有大熊猫、金丝猴、麝、猞猁等世界珍贵动物,并对梅花鹿、马鹿、麝进行人工饲养。野生动物中,属于国家保护的稀有珍贵动物有90多种,其中一类保护动物有24种。
甘肃的能源种类较多,除煤炭、石油、天然气外,还有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其中,石油可采储量为6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31.57亿立方米,集中分布在河西玉门和陇东长庆两油区。全省煤炭预测储量为1428亿吨,已探明125亿吨,集中分布于庆阳、华亭、靖远和窑街等矿区。甘肃风能资源丰富,总储量为2.37亿千瓦,风力资源居全国第5位,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和省内部分山口地区。瓜州素有“世界风库”之称。酒泉市目前正在建设~个世界上最大的千万千瓦级的超大型风电基地。甘肃是中国太阳能最为丰富的三个区域之一,集聚在河西西部、甘南西南部,按现有利用水平测算可开发资源量约为520万吨标准煤/年。
全省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289.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077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的1/2。耕地亩均水资源量378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724.15万千瓦。居中国第10位,可利用开发容量1068,89万千瓦,年发电量为492 98亿度,水力发电量居中国第4位,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水电工程是我国黄河上游梯级开发的典范。
【文化艺术】
自先秦至清末,甘肃古代文学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体裁、素材、艺术风格、表现手法、文学精神都做出了重要贡献。甘肃陇右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与中原文学一道开创了中国神话、诗歌、小说等艺术形式,而且讲经文、变文、诗话、曲子词、话本、传奇等俗文学都首先起源或盛行于陇右,然后传向中原地区。收录在北宋初年编纂的《太平御览》等文献中的《白云谣》和收录在《穆天子传》《山海经·西山经》(郭璞注)等文献中的《西王母吟》,属于甘肃最早的有明确作者的文学作品。到了先秦时期,《诗经》中有关秦人、周人在甘肃的篇章有《大雅·公刘》和《秦风》。1986年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战国晚期秦简上记载的《志怪故事》是“中国最早的志怪故事”,是中国小说的源头。东汉时期陇西郡著名的夫妻诗人秦嘉、徐淑的五言诗代表了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比《古诗十九首》大约早1OO年。东汉哲学家、文学家王符的《潜夫论》,痛斥东汉社会的种种丑相,是当时两汉陇右地区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品,成为千百年来流传的“陇右鸿文”。后来的南北朝皇甫谧、傅玄,唐代“陇西三李”“二牛”,宋代及以后如李梦阳、胡缵宗等,都代表了甘肃古代文学风貌。此外,旅居陇上或从军来陇的王之涣、岑参等边塞诗人,杜甫、范仲淹、元缜、李商隐等文学家、政治家,都在甘肃留下了绝唱,如王之涣的《凉州词》、岑参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杜甫的《秦州杂诗》、李商隐的《瑶池》等,丰富了甘肃古代文学内涵,在文化旅游中具有多元价值和重要地位。
甘肃省境内最原始的戏剧场景应该源于嘉峪关黑山岩画、肃北野马山至马鬃山一带的岩画、靖远吴家川陈家沟岩画中粗犷的舞蹈场面。敦煌遗书中记载说唱文本和演出文图,它们的代言体性质和戏剧化因素为后世戏曲剧本的形成提供了借鉴。莫高窟壁画中的唐代舞台演出样式,可视为后世戏曲演出时文武场分坐左右之先河。“金花玉管苍风头,当筵咿哑和粱州”是元代甘肃民间普遍爱戏看戏的真实写照。明代陇东、陇南地区的皮影戏演出兴盛,为后来秦腔、陇剧等地方剧种的形成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艺术积累和实践经验。对外来艺术的吸纳兼容是甘肃特色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昆曲在明代就已传人甘肃,清初已有张掖和陇南文人创作完整的昆曲剧本《天山雪传奇》《并蒂花传奇》。清康熙年间,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曾在兰州招收昆曲旦角演员并在张掖演出。
新中国成立后,话剧《在康布尔草原上》、歌剧《向阳川》、陇剧《枫洛池》等曾轰动国内。改革开放初期,甘肃文艺界创作出舞剧《丝路花雨》、话剧《西安事变》、京剧《南天柱》、陇剧《天下第一鼓》、京剧《夏王悲歌》、秦剧《西域情》、舞蹈诗《西出阳关》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舞台剧目。其中《丝路花雨》开创了舞蹈中的敦煌舞派,被评为20世纪经典舞蹈作品,至今盛演不衰;《大梦敦煌》继承创新了敦煌舞,成为中国舞蹈界的里程碑作品。席臻贯先生解译敦煌古乐而创编的《敦煌古乐》,引起众多老师和海外人士的关注。
甘肃省民族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民歌有河州和洮岷花儿、陇东信天游,甘南藏民歌、肃南裕固族山歌。民间舞蹈有陇东大秧歌、陇南白马藏族面具舞池哥昼、兰州太平鼓、武威攻鼓舞、陇西云阳板等。民间戏曲有陇东道情、花儿剧、皮影戏、兰州鼓子、藏戏等。甘肃文化艺术古今都是开放兼容,文物、戏剧、舞蹈、佛教音乐、民间民俗艺术、书画等先后到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和交流,为宣传甘肃、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特产美食】
甘肃省名优土特产品丰富。甘肃是中国瓜果的重要产区之一。有兰州白兰爪、蜜桃、醉瓜、软儿梨、冬果梨、天水花牛苹果、大樱桃、安西西瓜、敦煌李广杏、葡萄、唐汪川大接杏、临泽红枣、陇南核桃、民勤沙枣、康县中华猕猴桃等,甘肃苹果种植面积500余万亩,居全国第2位,苹果产量大、品质优。目前拥有“花牛苹果…‘平凉金果”“庆阳苹果”等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名优特产有兰州百合、陇东黄花菜、陇原花椒,以及各类山珍野味,如蕨菜、薇菜、蕨麻、黑木耳等。甘肃也是驼绒、羊裘的产区之一。著名工艺品有敦煌系列文创产品、甘肃地毯、酒泉夜光杯、兰州雕刻葫芦、洮砚、天水雕漆、保安腰刀、嘉峪石砚、黄河卵石雕、临夏砖雕、陇南根雕等。
甘肃是“舌尖之旅”的重要目的地。甘肃是地域跨度很大、自然环境多样、民族融合、文化多元的省份,因为地处农牧业交错地区,是全国四大牧区之一等特定的地理、气候、物产条件,加之古代饮食文化习俗的积淀和传承,各民族、各地区饮食风俗的相互交融,以及外来饮食习俗的渗透等造就了饮食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呈现出以下特点:
(1)“胡风”浓郁。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黄金段落,是汉唐时期重要的对外交通要道,所以饮食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很大。很多食物原料如葡萄、苜蓿、胡萝h、胡麻、胡蒜、胡椒以及许多带“胡”字的食物及食物原料,都是从域外传人的,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兰州、天水等丝路重镇和明珠城市,饮食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很深。不仅食物种类多、广、杂,且有着很浓的“胡风”。
(2)面食为主。面食品丰富多彩。甘肃东部有陇东粮仓,河西走廊历代为优质粮食基地,以小麦和谷物等杂粮为主,所以饮食基本以兰州牛肉面、臊子面、浆水面为代表的极具地方特色的面食。还有以蒸馍、烙饼为代表的主食及以青稞、玉米、洋芋(马铃薯)、养麦、豆类等杂粮为辅、粗粮细做的各类小吃,如洋芋搅团、荞麦米皮、面皮、豆花、莜麦面等。
(3)嗜好酸辣。甘肃盛产有甘谷辣椒、大红袍花椒等优质调味品,咸菜、油泼辣子和醋是吃面必备的调味品。当然,这种嗜酸辣的习俗,除了与干燥、寒凉的气候有关系,与水土多呈碱性也有关系。
(4)季节分明。这里夏季喜食酿皮子、凉面、凉粉、豆粉、养粉、醪糟、甜醅子、凉灰豆、浆水面等凉食,除甜食外,多用盐、醋、辣油、芥末、麻酱、蒜水等调味,吃起来爽口、香辣。冬季讲究热食进补,喜好食牛羊肉和乳制品。常见的有牛羊肉泡馍、手抓羊肉、涮羊肉、烤羊肉串和牛羊杂碎等。此外,热冬果也是富有特色的冬令补品,并具有驱寒、暖胃、止咳、清肺之功效。
(5)烹饪方法多样。甘肃人饭菜加工的方法颇多。主食方面,除采用较普遍的烙、烤、蒸、炸、煮外,还有沙埋法。如埋沙馍、石子锅盔和“鸡蛋碰石头”便是用炒烫后的沙石烘烤、烹制的。
另外,甘肃人性格直爽豪放.热情好客,美食常伴美酒,尤其是境内的藏族、裕固族、哈萨克族等民族,以“歌声不断酒不断”待客。每逢喜庆佳节或客人来临,这里的人们都要以美酒相待,开怀畅饮,不醉不归。
甘肃风味美食有敦煌雪峰驼掌、兰州百合桃、涮羊肉、烤乳猪、手抓羊肉、黄焖羊肉、陇西腊肉、静宁烧鸡、高三酱肉、拔丝白兰瓜等。风味小吃更是琳琅满目,有平凉羊肉泡馍、兰州牛肉面、酿皮子、平凉酥饼、泾川罐罐馍、静宁锅盔、天水呱呱、兰州五色凉粉、浆水面、兰州热冬果等。
【民俗风情】
甘肃省有众多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风情。天水市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和农历夏至都会举办盛大的伏羲庙会和公祭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游节。拥有众多三国历史遗迹的陇东南地区流传至今的孔明帽房屋、正月十五点灯盏等民俗,有浓郁的三国遗风。临夏、甘南两民族自治州,有独具一格的民族民俗风情。临夏古朴典雅的清真寺,是穆斯林民众们的聚礼之地,这里的宗教民俗活动,独特隆重。甘肃民歌花儿在世界民俗风情中占有一席之地。临夏东乡族、保安族的婚礼、饮食等民俗传承几百年源远流长。甘南的拉卜楞寺每年有7次规模较大的法会,全州节庆众多,有浪山节、毛兰姆大法会、插箭节、娘乃节、采花节等。临夏、甘南两州是全省民俗风情的黄金区域。
庆阳、平凉地区是中国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区,唢呐、剪纸、皮影、社火、道情戏曲、崆峒武术、西和乞巧节、祭祀西王母放河灯等民俗文化活动尤具魅力。陇西则是天下李姓的祖地,是海内外李氏寻根问祖之地,由此而形成的生活、礼仪、节庆等民俗,在海内外都有一定影响。河西走廊更是有肃南裕固族风情、肃北蒙古族风情、阿克塞哈萨克民俗、天祝华锐藏族风情,有民勤骆驼队等奇风异俗。省会兰州市的五泉山庙会、安宁堡桃花会、皋兰闹元宵与打春牛、铁芯子、高高跷表演、水车与皮筏、太平鼓和太平歌等,令人赏心悦目。
【旅游资源】
甘肃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沙漠戈壁、名刹古堡、草原绿洲、佛教圣地、冰川雪山、红色胜迹和民族风情等独特景观。有麦积山、崆峒山、鸣沙山——月牙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处,张掖、敦煌、武威、天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个,敦煌雅丹、刘家峡恐龙、景泰黄河石石林、平凉崆峒山、和政古生物化石、天水麦积山、张掖丹霞、宕昌官鹅沟、临潭冶力关国家地质公园9处。秦、汉、明三代修筑的长城都以甘肃为起点,甘肃境内保存的长城总计超过3600千米,占全国现存总量的60%以上,沿线遗存遗迹十分丰富。在河西走廊,“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长城第一墩”、阳关、玉门关、汉长城等古长城遗存,都已成为游人凭吊历史的旅游名胜。甘肃是全国红色旅游资源大省。这里不仅是中国工农红军25 000
里长征胜利的结束地,还是中国西部最早红色革命政权的诞生地,也是红军西路军悲壮历史的见证地。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红色历史,贯穿了整个中国红色革命事业和解放事业,同时也给甘肃留下了众多宝贵的革命遗址。红军会师纪念地会宁、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腊子口战役纪念地、红军西路军烈士陵园、哈达铺会议纪念地、“岷州会议”纪念馆、榜罗镇革命遗址、八路军办事处旧址8个景区被纳入了全国重点打造的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目录。
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和各类生产要素及商品交换的重要通道,是华夏文明形成的重要源头,文化资源遗存多元而丰富。2013年2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甘肃省为全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目前,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嘉峪关(部分)、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玉门关遗址7处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甘肃花儿、甘南藏戏(部分)被列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丝绸之路的甘肃段,是新旧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和马厂文化类型的典型区域,是中国出土彩陶规模最大、类型最全和价值最高的地区。“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是甘肃历史悠久、文化
厚重的生动写照,也是对甘肃历史文化地位和特色的最好诠释。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象征的东汉青铜器——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就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的东汉墓,1983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并一直沿用至今。
甘肃拥有丝绸之路中国段的精华区段。漫步丝绸之路,可以欣赏天水麦积山石窟、伏羲庙。天水伏羲庙,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纪念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是历代官方祭祀伏羲的重要地方。游览全国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兰州,在“百里黄河风情旅游线”可以看到有400多年历史的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黄河水车及目前在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具艺术价值的黄河母亲雕像,领略武威气势恢宏的雷台汉墓、“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举世无双的西夏碑和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见证地白塔寺,观赏张掖世界最大的室内卧佛大佛寺、河西走廊富饶的绿洲、
牧马人的乐园山丹马场和集石窟艺术、祁连山风光和裕固族风情于一体的马蹄寺景区,走近“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以及呜沙山、月牙泉、玉门关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等一批世界级的旅游景点,还可以体验戈壁沙漠、雪峰冰川等独特的自然风光,去酒泉航天城——东风航天城一探究竟。
各位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不要忘记打印准考证参加考试,为避免错过打印准考证,建议您 免费预约短信提醒服务!
环球网校小编温馨提醒:以上内容就是环球网校导游频道为您整理的“2019年导游证考试《地方导游基础》:甘肃省基本概况”,更多导游证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请您点击下面按钮进入题库免费下载。
最新资讯
- 2024年各省导游证面试导游词汇总2024-08-14
- 2023年各省导游证面试题目问答题汇总2023-12-22
- 导游证黑龙江面试200道知识问答题2023-12-19
- 福建导游证面试200道知识问答题2023-12-19
- 吉林导游证面试问答题231道2023-12-19
- 江西导游证面试资料:210道问答题2023-12-19
- 广东导游证面试景点及知识问答题2023-12-19
- 导游证面试考试参考资料:景点及知识问答题2023-12-18
- 2023年全国导游证考试面试复习资料及技巧2023-12-13
- 2023年导游证面试考试问答题【免费获取】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