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导游证 > 导游证备考资料 > 广东导游资格证基础知识点:广东古代社会的历史进程

广东导游资格证基础知识点:广东古代社会的历史进程

更新时间:2020-04-17 12:59:40 来源:环球网校 浏览75收藏7

导游证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2020年导游资格证考试时间已经确定为11月14日,考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抓紧复习,为了帮助考生更系统的复习,环球网校导游证频道小编为您整理了广东导游资格证基础知识点:广东古代社会的历史进程,希望对各位复习有帮助。

一、熟悉秦统一岭南的历史

1、岭南首置郡县

建制情况:设三郡:南海(今广东大部分)、桂林(今广西大部分)、象郡(今越南北部和广西一部分),南海郡下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揭阳五个县,郡治在番禺。

官员任命:南海郡蔚:任嚣;龙川县::赵佗

意义:这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结束了长期以来各自为政的局面,使岭南地区开始直接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

第一次中原人南迁成员:就地留戍落籍的秦军、15000名未婚女子、罪民罪官

2、灵渠的开凿和“新道”的扩筑

1)灵渠

修建原因:为解决运输和给养问题

地点:湘江与漓江的分水岭海洋山(今广西兴安县境)

概况:史禄修建了北渠(入湘江)和南渠-灵渠(入漓江)。

意义: ①灵渠的开凿和入越孔道的扩筑,是秦统治岭南的重要举措。

②灵渠的水陡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航设施。

③沟通了珠江与长江水系,成为秦以后江南以至中原入越的通津,湘桂走廊上的动脉,对西江流域的开发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新道(入越孔道)

概况:秦朝扩筑的入越孔道为“新道”,自西而东有四条:大庾岭(梅岭)道、连阳道(骑田岭与都庞岭之间)、萌渚岭道、越城岭道

意义:把京师咸阳与南海诸郡联系起来,不仅加强了秦王朝对岭南的控制,客观上促进了岭南及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赵佗所采措施:

A、保境安民(如派兵把守关隘、断绝内通中原诸道,阻止战火向南蔓延)。

B、在政治制度上,继承秦制,模仿汉制;

C、推行和集百越的民族政策,鼓励中原人与越族通婚;

D、长期维持与汉朝的友好关系。如公元前196年汉委派陆贾为使前往番禺交涉。赵佗审时度势,接受了南越王的封号,名义上臣服了汉朝廷。汉开放边境贸易,南越国则获得北方的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加快了岭南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大力促进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联系、交流。

E、对人民免征税赋,大大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南越立国意义:维护了岭南的安定,使秦朝的开拓成果得以巩固,境内民族融合和中原文化传播的势头得以持续进行。

3、南越回归中央王朝

背景:公元前203年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定都番禺,公元前137年赵佗死后,其次孙赵眜继位。是为南越文帝,他对汉庭十分敬重,便派太子赵婴齐去长安做人质,赵眜死后,赵婴齐继位。他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继位后藏起先代备用的帝玺,表示效忠朝庭。他在位八年,碌碌无为,其死后,赵兴继位。赵兴及王太后为得到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好处,上书汉室要求撤除关隘,“内属”为诸候,这个要求受到丞相吕嘉集团的反对。公元前112年,吕杀了赵兴母子和汉朝使者,另立赵建德为第五代南越王,并发兵叛汉。

经过:汉武帝认为平定南越时机已到,调集十万楼船水师分两路攻打岭南:一路由伏波将军路博德率领“出桂阳、下湟水”;一路由楼船将军杨仆率领“出豫章、下横浦”。汉军在石门大败吕嘉,攻陷番禺。吕嘉与赵建德被杀,公元前111年南越国灭亡,岭南回归中央王朝。

建制:汉廷将岭南地区重新划分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九个郡。其中南海郡基本在今广东境内,苍梧、合浦二郡有部分在今广东境内。公元前106年,汉设交趾刺史部,负责监察岭南九郡,以苍梧广信(今广西梧州)为治所。东汉末,改交趾刺史为交州,州刺史拥有监察权和军政大权。

武帝平定南越意义:

①在政治上,使岭南地区归入西汉的直接管辖之下,九郡的创设,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②在经济上,边关的撤销,使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源源输入,南方特产和异国珍品也成批北运,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贸易的发展。

③在文化上,使南北人民加强接触,南方人民有更多的机会吸取中原地区的文明,改进落后的风俗,进一步促进了汉越两族的融合。

二、掌握历史上三次中原人大规模南迁的史实及其对岭南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1、第一次中原人南迁成员:就地留戍落籍的秦军、15000名未婚女子、罪民罪官

2、第二次中原人南迁流人入粤及其影响

流人:避难流亡的百姓和士人;被吴、晋政权流放的士族、官僚

入粤途径:陆路和海路。以海道为主,经海路者多数前往交趾部,少数进入南海郡

意义:增加了土地开发者,加快了岭南开发的步伐。

3、第三次北人南迁及其影响---南宋灭亡时达到空前规模

原因: 中原战乱;广南两路社会环境安定;广南两路有大量尚未垦种的可耕地

南迁途径:(1)陆路:梅关道(张九龄开凿的大庾岭路)

(2)海路:福建-潮州-惠州-广州-雷州

中转站:南雄珠玑巷,是中原移民南下途中首选定居地。

玑巷得名:两种说法,一是源自唐代张昌。张昌一门孝义,七世同堂,敬宗赐珠玑绦环以旌之。为避敬宗庙谥,所以改名为珠玑巷;另一源自宋。因宋汴京有珠玑巷,以志故乡之思。

历史意义: 为岭南的开发作出了贡献,对广南的开发具有重大的意义

1)南迁人口加速了广东土地的开发

2)江浙闽商人和手工工匠的迁入促进了广南工商业的发展

3)中原移民中有不少官绅和宿儒,他们入籍岭南后创办州学,县学和书院,使岭南的文化教育事业空前繁荣。著名的如南雄的孔林书院、潮州的韩山书院、海南的东坡书院、东莞的力瀛书院等。

三、了解南越国的历史(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1年)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3年,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定都番禺

2、赵佗治理措施:(1)、保境安民(最为得力)

(2)、和集百越的民族政策,鼓励中原人与越族通婚

(3)、大力促进中原地区和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联系,交流

(4)、对人民免征税赋,大大调动生产积极性

(5)、继承秦制,模仿汉制

3、发展概况:公元前196年,汉武帝派陆贾出使岭南,臣服汉朝,为南越王

公元前183年,南越武帝

公元前179年,汉文帝派陆贾出使岭南,实际保持独立

公元前111年,灭亡

4、南越五代王

赵佗:在位67年,今无法知道其真墓

赵眜:派其太子到长安当“宿卫“,在广州象岗山发现其墓,现为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赵婴齐:深受汉文化影响,藏起先代帝玺

赵兴:上书汉室要求撤除关隘,内属为诸侯

赵建德:吕杀了赵兴母子和汉朝使者,另立赵建德为第五代南越王,并发兵叛汉

5、意义:此间是汉越文化交流,汉越两族人民融合时期,也是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奠基时期

6、相关遗迹:泥城(接见陆贾);越王台(接南越王诏书);伏波桥(擒获吕嘉)

四、熟悉西汉、吴晋、唐朝时期岭南地区海外贸易发展情况

物证:南越王墓出土的银盒,造型纹饰与公元前5世纪波斯薛西斯王时的银器类似,当为舶来品, 这是迄今在广州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海外物品。

航线:从徐闻、合浦出发,沿今北部湾、东南半岛、马来半岛岸边航行,经孟加拉湾,抵达印度东南海岸和斯里兰卡。

重要口岸:徐闻、合浦

三国两晋南北朝海上交通的发展

1、以番禺为起点的沿海航线(分东西二线)

西线由番禺至合浦

东线由番禺至东南沿海

2、以番禺为起点的海外贸易通道(新线)

航线:吴晋时期,船队放弃了北部湾航线,从番禺出发,经海南岛东部海面,直穿西沙群岛海面抵达东南亚各国,然后穿过马六甲海峡,直驶波斯湾和红海地区。大大缩短了从番禺到东南亚各国的航程。这一航线的开通,奠定了番禺作为南海交通枢纽的地位。

意义:番禺对外贸易的兴起,推动了造船、采银等手工业的发展,并使南海等郡与江南各地之间的商业趋于活跃,北江流域的交通运输逐渐频繁,对岭南社会的进步有所推动,同时也为唐宋时期广东海外贸易的长足发展铺垫了道路。

隋唐时期对外贸易的发展

A、海上丝绸之路(唐朝)

贯穿南海、印度洋、波斯湾和东非海岸90多个国家,航程89天,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

B、市舶使的设置(唐朝)――国家直接面对外商交易

C、蕃坊的设置――加强对外国侨商的管理(蕃学)

五、掌握广州建城的历史以及广州、广东的得名

1、广州建城历史

(1)有文字记载的广州最早的名字-任嚣城(番禺,因城筑在“番山”和“禺山”上)

(2)广州城建之始:公元210年,孙权命其亲信步骘为交州刺史,步并于公元217年将交州州治从广信迁至番禺。为便于管理,公元264年,东吴从交州划出南海、苍梧、郁林、高凉四郡及合浦北部,另置广州,州治在番禺,广州自此得名。

2、历代扩建及名称

1)、秦汉时期---番禺、任嚣城、赵佗城

任嚣城面积:4-5平方公里

范围:东到芳草街;西到旧仓巷;南到中山三路、四路以南;北到豪贤路

赵佗城面积:全城周长约10里,比任嚣城大了一倍。

范围:东到芳草街附近,西到教育路,南到西湖路、禺山路,北到越华路

南越国宫署遗址:1995年7月发现于中山四路忠佑大街,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三国时期---广州(以合浦为界,合浦以南称交州、合浦以北称广州)

3)、明清时期---广州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把宋元时期的三城合为一城 ,后人称之为老城。

老城范围:东起今天的越秀路,西到人民路,南抵文明路、大南路和大德路,北跨越秀山,把越秀山纳入城内。镇海楼也建于同时,广州全城周长21里。

新城:嘉靖四十二年在老城南筑外城,后人称之为新城。

新城范围:南到今一德路、泰康路、万福路一线,周长6里多。

清:在新城南面增修东西两翼城,直到珠江边,俗称“鸡翼城”,已是今天的长堤一带了。

番禺早在秦汉时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商业活动中心

3、广东的得名: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县三级。公元997年,将全国划为15路,并将岭南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东由此得名。

六、熟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汉文化在岭南诸郡的推广情况

1、秦汉时期,汉字流入并成为官方唯一通用文字

2、汉朝时,官府倡读《五经》(番禺县人杨孚著《异物志》,对岭南的土特产进行了分门别类的介绍,这是迄今可见的南海郡人第一部学术著作,为我国第一部地域性物产志)

3、吴、晋、南朝时期,士人在岭南讲学授徒(三陈、四士)

(1)三陈:陈钦、陈元、陈坚卿

陈钦(祖父):曾向王莽讲授《左传》;

陈元(父):被誉为“岭海儒宗”,以研究《左传》闻名,著有《左氏异同》 (已失传);

陈坚卿(孙):经学研究造诣较深。

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屈大均称陈家祖孙三人为“粤人文之大宗”。

(2)四士:士燮四兄弟分别担任交趾太守、合浦太守、九真太守、南海太守。

士燮:曾任交趾郡太守,著有《春秋经注》 、《公羊传注》、《谷梁传注》、 《士燮集》

七、熟悉隋唐时期岭南政治、文化的发展情况

(一)政治经济的发展(统治岭南的政治制度)

1)隋:

①政治上:裁撤南朝以来的地方行政机构,推行州(郡)县二级政制,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创科举制。

②经济上:革除旧弊,减免徭役,鼓励对外贸易,发展海外交通。

2)唐:

(1)对岭南实行按户税米的制度,且对土著人只交汉人户的一半税;

(2)设“岭南五管”:将岭南45州分广州、桂州(桂林)、容州(广西北流)、邕州(南宁)、安南(越南河内)五个都督府;州县设置上在粤西尽量析置州县;

(3)实行“南选”制度,选拔土人为官。

(二)大庾岭通道的开辟

地理位置:北连赣江上源章水,南接北江东源浈水,原是秦汉用兵番禺的必经之路。

开凿者:张九龄

意义:使广东的对外贸易受益匪浅,对广东社会文化的发展大有裨益。

(三)对外贸易的发展

1、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

唐时,以广州为起点的远洋航线是当时最重要的海上通道。据贾耽撰写的《广州通海夷道》:从广州出发,经海南岛东部海面,越过西沙群岛,穿过马六甲海峡,至印度南部,沿印度南部西岸北上,再沿海岸线西行至波斯湾,从波斯湾沿阿拉伯半岛西南行可达非洲东岸。这条海路贯穿南海、印度洋、波斯湾和东非海岸的90多个国家,航程89天,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成为连结东西方经济文化往来的重要纽带。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

2、 市舶使的建立(唐)

目的:为了加强海外交通和对外贸易的管理

地点:广州(当时全国有四大贸易港,但设市舶使的只有广州)

作用:代表朝廷总管东南海路外交和外贸

意义:是中国贸易史上的创举

3、蕃坊的建立

1)目的:为加强对外国侨商的管理

2)地点:广州

3)范围:今广州中山路以南、人民路以东、大德路以北、解放路以西一带,以光塔路及其附近为中心。

4)概况:各国侨民均可在“蕃坊”定居经商。“番坊”设“蕃长”(相当于外国领事,由外侨推举,政府任命,专门管理外国侨商的内部事务),并设“蕃学”供外侨子弟读书。这些外侨中以阿拉伯人居多,所以蕃长多由穆斯林担任

(四)唐代广东文化的发展

1、教育的发展

①科举教育体制已较为完善,各州县均置学校。

②兴办私学

2、中外文化交流

①广州成为唐朝中外佛教交流和传播的重地

②外国宗教传入广东,建于唐太宗年间的怀圣寺,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建筑。

③一些外国医术医方和药用植物传入广东

3、惠能与禅宗

1)概况:六祖惠能创立了禅宗南宗,把佛教义理简单化、通俗化,使禅宗成为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

2)禅学核心:顿悟,所以又称禅宗顿教。

3)禅宗南宗理论特点:一是把佛、佛性安置于每个人心性当中,这与中国儒家性善论相一致;二是人人本具的佛性解释为“清净心”,其提出“无树、非台”的无物观,与中国传统道教的“清净无为”观点相吻合;三是在具体修持方法和途经上,强调“顿悟”,反对“外修”与“渐修”。

4)发展情况:初时主要流传于南方,称“南宗”,流行于北方的神秀学,称“北宗”,唐开元年间,其弟子神会北上宣扬南宗顿悟之道,压倒北宗渐修之道,遂成为禅宗正宗,并成为流行最广泛的佛教宗派。

八、掌握唐、宋、明、清各代广东经济发展情况

(一)唐代经济发展

1、农业:唐朝是广东农业全面开发的时期。精耕细作的技术已相当成熟,原始农耕状况得到根本的改变。表现如下:

①兴修水利,防止旱涝

②粮食产量提高

③农业多种经营与商品化生产较前发展。

④淡水养鱼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如唐时刘恂《岭南录异》中记载了稻田中养鲩鱼,同时也开始了塘鱼生产,懂得放养鱼苗;

⑤生产水果尤为繁盛,特别是荔枝最为著名(广州有荔枝湾)。

2、手工业方面:手工业制品品类多,分布广,主要有陶瓷品、纺织品、藤器、竹器、木器、文具等,而以棉织业和丝织业最为发达。

①陶瓷业:普遍采用轮制法,除内销外还大量出口,广东成为唐朝重要的外销瓷生产基地。

②文具业:韶州竹纸、广州谷纸均为当时名纸;端砚在全国盛名。

③造船业:广、潮、雷、琼、封等地都有不同规模的造船业,广州尤为著名,是全国造船中心之一,技术居全国领先地位。

3、商业方面:

①商人成为当时重要的社会职业。官商、海商(经营外贸的商人)、番商(外国商人)、牙商(收取佣金的经纪人)是当时最有特色的商人。

②城市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商业兴旺

③乡村圩市增多,并出现了专业性圩市。

(二)宋代经济的发展

1、农业方面:

(1)稻谷总产量大大提高,广东开始有了粮食的储备和稻米的输出。(因双季稻种植面积有了扩展,从占城引进耐旱、早熟的稻种,即是后来南方的早稻尖米,也称占城米)

(2)经济作物的生产大幅度提高。

2、手工业方面:

制瓷业:步入兴旺时期。如潮州笔架山(韩山)窑居广南陶瓷生产之冠,有“白瓷窑”、“百村窑”之名。广州西村窑是集各家之长、仿制各地名瓷的大窑,与笔架山瓷一样主供外销。 端州砚成了全国两大产砚区之一。

矿冶业:居全国领先地位。

制盐业:数倍增长

造船业:有了很大进步。广州的造船和航海技大大提高,北宋时已在海船上使用指南针。

(三)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

(1)、明代从国外引进番薯和玉米

(2)、清代出现了除夕花市

(3)、明代广州城已有专门卖花的城市

(4)、明清时期,广州三雕:象牙雕、玉雕、木雕

九、熟悉宋、明、清三代广东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

1、宋代对外贸易方面

①宋时,广州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大港的地位。

②971年,北宋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

③海山楼是广州最早官方接待外宾的酒楼。

④宋承唐制,亦设“蕃坊”为外商侨居之所。

⑤宋元之交,我国外贸中心转移到福建泉州,广州外贸降为全国第二位。

2、明清时期对外贸易发展

(1)、明朝的广州是全国最大的口岸;广州是全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

(2)、怀远驿:1450年,明政府为接待各国领事和随行人员设置

(3)、1685年,清政府在广州设粤海关,这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海关之一

(4)、1757年,广州再次成为全国对外通商的唯一口岸

(5)、十三行:是封建政府对外贸易的代理人,实际上是官商

十、熟悉南汉国的历史及遗迹

1、南汉国的建立

1)时间:917年

2)建立者:刘龑

3)都城:广州(这是在广州建立的第二个封建政权)

4)国号:大越,次年改为汉

2、经济状况:

粮食产量有所增长,有些手工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水平也有提高,特别是冶铸业和采珠业较为发达。如南汉王刘鋹、龚橙枢分别铸千佛铁塔一座(是我国现存最古最重的古铁塔,现存于光孝寺,又名档西铁塔);南汉立媚川都专事采珠:一在雷州与合浦之间的珠母海;一在东莞大步海

3、南汉国的灭亡:

南汉四主(刘龑、刘玢、刘晟、刘鋹)均为暴君,荒淫奢侈,残酷无道。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十分尖锐,皇帝成了傀儡。公元941年引发了张遇贤为首的农民起义(失败),公元971年,宋将潘美率兵攻陷广州,南汉被宋灭亡。

南越国宫署遗址的考古成果丰富,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南越国宫署遗迹,包括御苑、宫殿、廊道与排水设施和木简等。石构水池和曲流石渠组成的御苑,面积有4000平方米。曲流石渠北端与石构水池连接,石渠长150米,底部铺满灰褐色鹅卵石,当中设有激流漩涡的急转弯、养鱼鳖的弯月形池以及两道拱形的渠陂等。这处南越国宫苑遗迹,不但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宫苑实例,更可称是岭南园林的鼻祖。越王宫的排水设施规模庞大,形式有明渠、暗渠、地漏和沙井箱,构造精密、科学,纵横交错、相互贯通,为目前秦汉考古发现所见最完善的城市排水设施。

二是五代南汉宫殿遗迹。南汉国是继南越国之后在广州建立的岭南地区历史上第二个地方政权。考古发掘表明,南汉国的宫殿苑池也在这里,保存比较完好。现已发现东西两组大型宫殿建筑群,用材精致华丽,建筑技法独具匠心。

三是其他时代的建筑遗迹。如秦代造船遗址、两汉排水管道、南朝建筑遗址、唐代砖砌路面、宋代大殿遗址、明清布政司署遗址、法国领事馆遗址以及(胡)汉民公园遗址等,可以说是广州城市发展的无字史书。

十一、掌握葡萄牙租居澳门的历史

1. 15世纪末,一些西欧国家开始向东方进行殖民扩张。最早来广东的是葡萄牙,然后是西班牙、荷兰和英国。

2. 1513年,葡萄牙人首次达广东屯门岛,1522年将之驱除出广东,1553年向海道副使汪柏行贿,暂住香山县澳门,万历年间向香山县纳地租银,地租银的形成和规范化,表明广东官府在事实上已承认居澳葡人的赁居地位。

3. 葡萄牙人租居澳门后,明政府始终掌握着澳门的领土主权。

4. 1557年以租借为名将澳门窃据为殖民地,擅自筑城垣和炮台,设置行政机构,任命官吏。

十二、掌握耶稣会士在广东的活动

1、概况

1) 1557年葡萄牙将澳门窃据为殖民地后,西方传教士不断进入澳门。

2) 1565年,耶稣会在澳门建立了第一座教堂。1575年,澳门成为天主教在远东的第一个主教区。

3) 1579年,耶酥会教士罗明坚达澳门,后通过贿赂手段进入肇庆。9个月后因事情败露而返回澳门。

4) 1582年,意大利耶酥会教士利玛窦抵澳。

5) 1583年,利玛窦与罗明坚来肇庆,在此建起中国第一座天主教堂---仙花寺。

通过利玛窦的努力,基督教终于在中国立足。

2、罗明坚――第一个进入肇庆的传教士,著有《天主教实录》,这是耶稣会士到中国后写的第一部中文书。

3、利玛窦在中国成功传播基督教原因

①吸取历史教训,尽量争取统治者的支持。

如结交中国官员、士大夫,把从西方带来的自鸣钟、天文仪器、万国舆图、西洋琴等呈现给明朝廷,于1600年受到万历帝的接见,正式批准其传教。

②尽量按中国礼仪习俗并以介绍西方科学的方式传教。

如穿僧袍、儒服,以四书五经作比附传道,为了迎合朝廷官员的自大心理,特地绘了一张中国的位置放在正中的<<舆地山海全图>>,全用中文作注,印发给各政要员。

与徐光启等科学家合著几何、算术等书,并将其发展为教徒。

4、耶稣会在广东活动的意义: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十三、了解两个南明政权的概况

南明绍武政权南明永历政权

建立时间1646年11月2日(这是在广州出现的第三个封建政权,存40天)1646年11月18日

建立者朱聿粤(自缢而死)朱由榔(后逃到广西梧州)

都城广州肇庆

相关人物苏观生(自缢而死)

相关遗迹现越秀山有绍武君臣冢遗迹

l 二者互争正统,相煎火并。清佟养甲、李成栋军乘南明内讧,于十一月下潮州(今广东潮安)、惠州,十二月攻入广州。绍武政权仅存在41天,便遭覆亡。

l 抗清义军:广东各地抗清义军坚持抗战达10个月之久,拖住了广东清军的全部兵力,使之不能西进,挽救了永历政权。1648年8月永历帝由广西回到肇庆,1649年清廷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同征广东,1650年11月,广州城陷,清开始对广东实行统治。

十四、熟悉行商对中西文化传播的影响

设立原因:清政府既要对外通商,又要防止外商与中国人接触。

名称来历:在广州一口,指定了一些商人专门同外商进行交易,这些商人被称为行商。行商所开设的对外贸易行店,称为洋货行,俗称十三行。

十三夷馆:行商在今十三行路建有商馆,称“十三夷馆”,专门租给外国商人住宿、办理商务和堆放货物。

行商别称:行商受命于官,包揽洋务,又称“官商”或“洋商”。

影响:行商在垄断贸易中积聚了巨额财富,与两淮盐商、山陕商人一同,被认为是近代以前中国最富有的商人群体。

行商职责:①承揽对外贸易

②是官府与外商沟通的联系人。与同时代的徽商和晋商相比,行商的浮沉更受“夷务”的牵制。

③是中西文化的居间传播者。

A.如行商郑崇谦将英国发明的接种牛痘的医方翻译成中文,命名为《种痘奇书》予以刊出。这是我国最早译出西方种痘术的医学著作。

B.道光十五年(1835年),美国传教士、医生伯驾在广州创办一所“眼科医局”,这是广州最早的眼科医院,也是广州人学习西方医术之始。由行商伍怡和等在新豆栏街租部分房间作为医院。这表明伯驾办的眼科医院,得到行商的支持。

C.外销工艺品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为避免错过2020年导游证考试报名入口开通时间,您可 免费预约短信提醒服务。我们会在2020年导游证考试报名开通时及时短信通知您。更多导游相关复习资料、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请您点击下面按钮进入题库免费下载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导游证资格查询

导游证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导游证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