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导游证 > 导游证备考资料 > 2021年导游证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佛教(1)

2021年导游证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佛教(1)

更新时间:2021-06-11 09:41:46 来源:环球网校 浏览162收藏32

导游证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2021年导游证考试时间为11月6日,距离考试还有一段时间,大家可以安心备考。为了方便大家,环球网校导游证频道整理了2021年导游证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佛教(1),快来学习吧!

编辑推荐:2021年导游证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总

如今旅游这个行业是越来越受人欢迎,对导游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因而吸引了很多人想要报考导游证考试。不过想要顺利通过考试还是要下一番功夫的,下面是2021年导游证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佛教(1),码住哦。

温馨提示: 免费预约短信提醒,届时我们会短信通知您2021年导游证考试考试报名时间、考试时间等相关信息。

2021年导游证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佛教(1)

一、印度佛教的创立与发展简史

佛教约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在世界各大宗教中,佛教创立的时间最早。创始人名悉达多,姓乔答摩,佛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生活的年代大约与中国孔子同时。他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净饭王的太子,其母是摩耶夫人。相传他诞生于蓝毗尼花园。释迦牟尼长大后深感人间的苦恼,所以29岁时出家苦修6年。35岁时他发觉苦行并不是达到解脱之路,于是弃而至菩提伽耶的一棵菩提树下打坐,静思人生真谛,终于在一天晚上大彻大悟而成道。得道后,他在鹿野苑初转法轮,弘扬佛教。传教45年后,80岁时在拘尸那迦圆寂(涅槃)。释迦牟尼出生地蓝毗尼花园(今尼泊尔境内)、成道地菩提伽耶、初转法轮地鹿野苑、涅菜地拘尸那迦是举世闻名的佛祖四大圣迹。

佛教在其发祥地印度的发展,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I2世纪大约有1800年的历史,大致可分四个时期三个600年。初600年为原始佛教时期及部派佛教时期;中600年为大乘佛教时期;后600年为密乘佛教时期。

(一)原始佛教时期及部派佛教时期(前6世纪-1世纪中叶)

这一时期前200年为原始佛教阶段,后400年为部派佛教阶段。前200年为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子传教阶段。释迦牟尼涅槃后,其弟子们有过多次集会,对原始佛教教义、戒律发生争议。后分裂为两大派系:其中较为传统的一派称为上座部佛教:主张改革的一派称为大众部佛教。

(二)大乘佛教时期(1世纪中叶-7世纪)

这一阶段从大众部演化而成的大乘佛教在印度急剧发展,教化地区亦随之扩张。原上部佛教被贬称为小乘佛教(“乘”原为“车辆”之意)。

大乘佛教认为十方世界都有佛,修行果位分为罗汉、菩萨、佛三级,修行的最终目的在于成佛。该教派弘扬菩萨和“菩萨行”(即寓自我解脱于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践行之中)。

小乘佛教又名上座部佛教,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体系上仍接近于原始佛教。小乘佛教认为世上只有一个佛,即佛祖释迦牟尼。教义重自我解脱,修行的最高果位为罗汉。“小乘”原为大乘佛教对其贬称,近代学者习惯上也沿用大乘、小乘称呼,但已不具有褒贬之意。

(三)密乘佛教时期(7世纪-12世纪)

这一阶段密宗在印度佛教中占统治和主导地位。印度密教是大乘佛教部分派别吸收婆罗门——印度教及民间信仰诸神因素而形成的特殊宗教形态。它以高度组织化了的咒术、仪轨、世俗信仰为其特征。密宗自称受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秘密教旨传授,为“真实”言教,故名密教。相对而言,其他大乘教派被称为显宗(显教),即受应身佛释迦牟尼所说种种经典的传授。

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着伊斯兰教的侵入,佛教基本上被逐出了印度国境。

二、佛教的传播

(一)佛教在世界的传播

从世界范围来说,佛教的传播分为三条路线。

1.北传佛教

从古印度向北传人中国,再由中国传人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以大乘佛教为主,也包括密乘佛教。其经典主要属于汉语,也称汉语系佛教。

2.南传佛教

从古印度向南,传人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南亚、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小乘佛教(上座部佛教)为主。其经典主要属巴利语,亦称巴利语系佛教。

3.藏传佛教

主要是印度密乘佛教与藏区苯教融合而形成的具有西藏地方色彩的佛教。流传于中国的藏、蒙、裕固、纳西等民族地区以及不丹、尼泊尔、蒙古和俄罗斯的布里亚特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欧美地区也流传很广。它的经典属于藏语,故亦称藏语系佛教。

(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中国佛教包容了北传佛教、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三大体系,全面继承了印度三个时期的佛教。世界上完整的佛教在中国,世界上完整的佛教经典也都在中国。可以说,佛教诞生在印度,发展在中国。

1.汉族地区佛教

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佛教开始传人中国。史称这一佛教初传历史标志为“伊存授经”。1998年是佛教传人中国2000年。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译传、创造和融合三个阶段。

(1)两汉之际、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译传阶段。中国先后译出大量的佛教经典,研究佛教的风气成为一时之盛。

(2)隋唐两代是中国佛教的创造阶段和鼎盛时期。中国僧人分别以一定的印度佛教经典为依据,开宗立派,创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形成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贤首宗)、法相宗(慈恩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密宗(真言宗)八个主要宗派,号称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中国佛教各宗充分发挥了中国人的创造性和佛教内部各派的协调性,但与中国固有的思想协调不够,出现佛教与儒道对峙有余、相融不足的局面。

(3)宋元明清四朝中国佛教处于融合阶段。佛教在这900年间空前广泛、深入地与中国的文化全面结合。一方面,佛教与儒道融合,成为“三教合一”历史背景下的佛教。另一方面,佛教借助文学、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成为民间风俗习惯、民族心理与思维,乃至语言素材构成的重要有机成分。元明清三代,汉地精英佛教停滞衰退,而大众佛教取得长足发展,出现“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局面。这一阶段从教派上说,主要流行禅宗和净土宗,其他各宗逐渐衰落。

净土宗以口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修行方式,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其左胁侍为观世音菩萨,右胁侍为大势至菩萨)为宗旨,是最简便的法门,故在民间影响最大。禅宗是纯粹中国化的佛教,它以觉悟众生心性的本源(佛性)为主旨。禅宗奉菩提达摩为初祖。五祖弘忍创建“东山法门”,为禅宗的实际创始人。弘忍门下出神秀、慧能二大弟子,分成南北两宗。北宗神秀一系不久衰落。南宗慧能一系成为禅宗主流,后发展成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跟五家,合称禅门五宗。禅宗是我国支派最多的佛教宗派,也是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最久远、对中国文化思想影响最广泛的宗派。

近代汉地佛教,除少数律寺(律宗)和讲寺(天台宗)外,几乎都是禅宗丛林。而禅寺中绝大多数届临济宗,少量属曹洞宗。在修持方面,禅僧又都“禅净双修”,禅宗和净土宗的界限已十分模糊。

2.云南上座部佛教

云南上座部佛教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德宏、思茅、临沧和保山等地州,为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族和部分佤族群众信仰。信教人数70余万人。

上座部佛教传人云南有两大路线。大致地说,西双版纳的小乘佛教受泰国佛教的影响较大,德宏地区的小乘佛教受缅甸佛教的影响较大。西双版纳的小乘佛教大致兴起于隋唐时期,宋代得到较大发展,元明清三代是鼎盛时期。德宏地区的小乘佛教大约于16世纪中叶后由缅甸传人。

上座部佛教保持如法如律、精进修学的早期佛教传统,崇拜佛牙、佛塔、菩提树等释迦牟尼的纪念物,又特别重视禅定和早期佛教的一些戒律。

上座部佛教对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民族的文化、政治生活和习俗都有深刻影响。傣族和布朗族的男孩迄今沿袭古老的传统,在10岁左右由父母护送人寺,削发为僧,在寺院中学习文化知识,在l8岁左右离寺还俗。也有经本人自愿,留寺深造并按僧阶升为正式僧侣的。没当过和尚的男子会被人瞧不起。

3.藏传佛教

佛教没有传人西藏以前,藏民信奉原始的苯教。藏传佛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两次大高潮,即前弘期和后弘期。7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的200年间为前弘期,佛教从印度、汉地两个方向传人西藏地区,为藏传佛教的形成时期。841年藏王朗达玛废佛,佛教传播中断136年。10世纪末叶到15世纪初的400多年间为后弘期,这一阶段佛教再次从印度传人,是藏传佛教的大繁荣时期,产生许多互不隶属的各种教派。

藏传佛教源于印度,但吸收了原始苯教一些神祗和仪式。在教义上,是大、小乘兼容而以大乘为主;大乘中显密共修,先显后密,并以无上瑜伽密为最高修行次第,形成藏密。咒术性、对喇嘛异常的尊崇、活佛转世思想和宗教与政治的结合,是藏传佛教的四大特色。

活佛转世制度为藏传佛教所特有。所谓“活佛”系汉族称谓,藏语为“朱古”,意谓神佛化现的肉身。按藏传佛教说法,一个活佛圆寂后,其灵魂转移,化身为另一肉体的人,即转世灵童。在清代顺治、康熙年间,清政府先后正式册封宗喀巴的再传弟子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从此正式形成两大活佛转世制度。历代转世,必须经中央政府批准。

藏传佛教现在有四大教派,即宁玛派:因该派僧人穿戴红色袈裟、僧裙、僧帽,俗称红教;萨迦派:因该派寺院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花纹,俗称花教;噶举派:因该派僧人穿白色僧裙和上衣,俗称白教;格鲁派:因该派僧人戴黄色桃形僧帽,俗称黄教。再加上当地原始宗教苯教:因该派僧人穿黑色僧衣,俗称黑教,合称西藏五大教派。格鲁派(黄教)是15世纪初宗喀巴创立的教派,其后世弟子形成达赖和班禅两大活佛转世系统。由于明清两朝的册封、扶持,格鲁派成为藏区执掌政权的教派,势力最大。

三、佛教的教义

“四谛”是佛教各派共同承认的基础教义。所谓“谛”即“真理”的意思。“四谛”亦称“四圣谛”,即苦、集、灭、道。苦、集二谛说明人生的本质及其形成的原因;灭、道二谛指明人生解脱的归宿和解脱之路。

(一)苦谛

是把社会人生判定为“苦”,全无幸福欢乐之可言。人生有“生”“老”“病”“死”等多种苦(佛典有四苦、五苦、八苦、九苦等多种分类法),还有108种烦恼。

(二)集谛

是对造成痛苦与烦恼原因的分析,大体可概括为“五阴聚合”说、“十二因缘”说和“报轮回”说。《四谛经》以“到处不断地追求快乐的渴爱”为苦的原因。

“五阴聚合”说,佛陀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由多种因素集合而成。“有情”(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有情识生物,即众生)则由色、受、想、行、识等五阴(或“五蕴”)组成(其中“色阴”包括“四大”一一风、火、水、土等因素)。既然有情只是“五阴”的聚合,是多种因素的集合体,所以有情自身不是独立永存的实体,没有单独的“自性”(此即所谓“诸法无我”);且有情和世上万事万物处在无休止的变迁之中(此即所谓“诸行无常”)。“五阴聚合说”构成了佛教空观的主要内容。

“十二因缘”说,涉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因果链条。现世的果必然有过去世的困,现世的困必将引出未来世的果。过去的一生行为,决定今世一生的状况;今世一生的行为,决定未来世一生的状况,这就是因果报应。作为能够导致果报之因的行为,叫做“业”。“业”分身业(行动)、口业(言语)、意业(思想)三类,也就是人的一切身心活动。任何思想行为都会给行为者本人带来一定的后果(报应或业报)。

“业报轮回”说,按照善恶罪福的业报法则,有情(众生)流转在“六道”之中,即天道(天界众生)、人道、阿修罗道(一类专与天神战斗的众生)、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形成六道轮回。

(三)灭谛

提出了佛教出世间的最高理想一一涅架。“涅槃”是梵文nirvana的音译,意译作“灭度”“圆寂”等。涅架的根本特点是达到熄灭一切“烦恼”、超越时空、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

(四)道谛

即解脱之路,即通向涅槃的修行方法。主要是“六度”和“八正道”。“六度”又称“六波罗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八正道”为: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世佛教世俗化的结果,佛徒大都倾向用简便的方法求解脱(如禅宗、净土宗)。“诸法无我”“诸行无常”及“涅槃寂静”被称为“三法印”(即佛法之特征)。当代中国佛教界将佛教的宗旨归纳为“诸恶奠做,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导游证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佛教(1)。小编还为大家整理了2021年导游证考试考试模拟试题、真题解析等备考资料,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免费下载。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导游证资格查询

导游证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导游证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