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国考把握言语理解的七项原则
09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部分主要分为片段阅读和选词填空。
选词填空,对于很考生来说觉得比较简单的,因为往往做题的时候采用的是凭感觉。凭语感做题固然很快,但是做题的正确率并不能让大家满意,尤其是水平很难有一个长进。之所以要选这个词,是因为在这个句子当中在某个地方有其他原因支持这个词,所以大家势必要通过一些理由支持这个词,而不是仅仅靠语感。从语义的角度来说的,这个词填在这里必须要符合整个句子的语义;从搭配的角度来说,这个词填在这里和其他词搭配是否正确;从感情色彩角度来说,这个词跟整个句子是否符合。对于近义词而言,在考试之前要系统的总结考试当中常出现的近义词。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要改变做题的一些习惯,不能仅凭借语感去做题,理由还要很清晰。有一些固定的搭配要小心,考生平时总是习惯于一种固定的搭配,这种搭配成为了一种做题的本能,考试当中考生看到这个词马上想到它的固定搭配,这一点往往出题人也能想到,所以他会在出题的过程中,刻意的把大家的一些习惯变成考题,把它设置成陷阱。
片段阅读的考察层面要更高一点,首先要考查一个段落,对于这个段落的主要内容有个分析,更多的去考查语境的这个角度,做出分析之后得出作者写这个片段的一个初衷。
言语理解考察考生的一个基本能力,对阅读理解的一种能力,就是在最短的时间把材料读完提炼出一个中心意思,除了这个基本的能力之外,一般来说只有真题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所以考生必须以真题为主,体会国家公务员考试,揣摩出题人的思路。
公务员言语理解的考试主要分为两种题型。一类题型是主观型的,一类题型是逻辑型的。逻辑性的主要是说,逻辑上的题型它强调的是对于材料内容上的理解,逻辑型的题往往比较简单的,不需要考生去猜测出题人思维,只需要从材料当中抓住它给的信息就没有问题。对于主观型题目,更多的是强调出题人作者的一个的意图,就是通过这段材料,它反映出作者在写这个片段的时候它的一个想法,所以这种题就要求考生对作者的想法要把握的比较好。下面有七点原则是关于对出题人出题规律的总结。
第一,从弱原则。考生会发现在出题人的用词当中,有些词的论述是强化性的,绝对化,说的很明。比如,一定、必须、相当、不得不、一定是什么、根本原因、本质属性,这样的语句是非常容易被否定的,只要一个地方有毛病这句话就错了,出题人也理解这个道理,所以在出题的时候会选择弱化的词。比如说相等却不说相等,说差不多,说事情不说一定,说也许、可能、大概、差不多,出现了这些词以后,这个考生会发现,想否定它就非常困难。那么言语理解作为一种主观性的题型,出题人为了保证他的正确答案不为人所诟病,他尽量会加上这些弱化的词,所以带有弱化词的选项才有可能是正确答案。
第二,推论慎选。在言语理解的选项当中,许多考生会发现很多选项都是从这个片段当中做出的推论,比较常见的有,“所以我们不得不”,“因此我们必须”,“我们要”,这样一些说法很明显就是从材料当中得出的一个推论,而往往这种推论是考生最不能够选择的,是来迷惑考生的,这种推论往往是基于考生习惯的一种思维,但他不一定是作者的一个思路。所以考生适应的这种原则,就是凡是推论慎选。什么是慎选呢,慎选不是不选,看到一个选项如果本身是个推论,优先排除。排除的情况下看看剩下什么选项,如果这种选项跟片段对比之后发现,没有什么明显的问题,那么这个就是正确答案。发现排除掉推论之后,剩下的选项也是错误的只能回头看推论,因为有些题让考生选的就是推论,那么第二个原则叫推论慎选。
第三,抓关键词,整个片段当中有一些词是非常关键的,那么这些关键词有时候是很容易找的,比如说但是因此这样一些关联词,非常明显的给出了这个文章的一个结构,于是我们知道这个重点是什么了,转折之后是重点是不是。因果之后果是重点,这是很容易体会的,有一些关键词,相对来说不是那么敏感。考生平时写作文,特别喜欢强调第一点很重要,第二点、第三点也非常重要,说来说去每一点都非常重要,但是一篇严格的文章,其强调往往是非常谨慎的,如果在文章当中看到,有一个片段有最重要的是,基础是,关键是这样一些词,那么这一定是作者他想强调的,所以考生在抓关键词的时候这些关键词也要注意。还有一类关键词也许很不起眼,但是可能对整个文章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这段字词,我们就会对这篇文章了解的特别透彻。
第四,抓关键句。关键句,是首句和尾句。首句、尾句非常关键,但不一定是主旨句,还有表示承上启下、转折的这种句子也很重要。另外还有一些句子比如说加引号的,作者自己做一个的假设,“如果……,就……,”,很清楚的体现了作者的一个态度,考生发现文章当中凡是有作者态度的流露,必须要深刻的体会,所以作者在文章当中有任何感情色彩的流露,比如说批评、赞扬,中性的、支持的,还是反对的,是在发牢骚,还是在赞美,这种感情色彩的流露句子考生必须深刻的抓住。作者的感情色彩对于考生对选项把握往往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把握关键句,把握首句尾句,这种作者感情色彩的流露。
第五,出题人在设置错误选项的时候,有一些常用的手段,往往用“无”、“偏”、“反”、“混”四个字来形容。公务员考试作为一种应试它的错误选项是存在一定规律的。比如说“无”,就是把考试片段当中不存在的没有提及的东西,放到这个选项当中,但是往往常识当中认为这个选项是正确的,跟这个主题也是相关的,只是文章当中没有提到而已,很考生不小心就直接选上了。“偏”,就是把文章的意思弄偏,做了一个小小的改动,就是偏。那么“反”就是把文章中的意思弄反了,很多考生认为弄反要比弄偏更明确,因为差别很大,但是事实上考生对于这些否定的东西,接受是很不敏感的,考试当中题目要求选不正确的,考生往往都会选择正确的,而要求考生选择不符合的,则会选择符合的,所以考生对于否定词往往是不敏感的。这种运用相反的手段,使很多人会中这个陷阱。第四个就是“混”,混是相对而言比较难发现的这样一种信息,他是说在文章当中对A、B两个选项他可能都有提及,对A、B分别有各自的一个描述,然后在选项当中偷偷的把它换了一下,把对A的描述换到B 身上,把对B的描述换到A身上。这样的一种混淆因为它带有一种原词,所以对很多同学来说,有很强的欺骗性。
第六,把握中心词。整个的这个文章当中他往往很高频率的提到一个词,也就是说他整个的这个文章很可能就是围绕着这个词阐述的,那么这种词就叫做中心词,那么考生如何去准确的把握这个中心词,就需要换位思考,我们来想一想,如果有人让我们来写A这个东西,要不要写B为什么要写B ,写B 对A有什么样的好处?反过来让我们来写B ,就会有为什么要写A,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就会很明显的体会出A、B两者之间的区别,从文章当中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来,而抓到中心词之后,这个文章的难度就大大的减轻了。
第七,注意未然与已然的区别。有一些文章当中强调的是可能未来会发生的事情,未来发生的事情在选项中变成已经发生的事情,那么这种时态上的变化很多考生往往就不注意,把一种可能发生的变成事实上已经发生的,把一种将来可能发生的变成想在就已经发生的,那么这两者之间时态上的一种区别,可能与现实,未来与现在,这样一种区别。要在选项注意体会,这是出题人常见的一种手段。考生要注意出题人在设置正确选项的时候,对于正确选项的用词往往是非常讲究的,会尽量使用一些程度相对比较中性、比较中肯的词语,过于偏颇、程度比较深的一些词语是不会用的。举个例子,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就是一场戏,该放弃是就放弃,何必太在意。这个角度上说,好像很有道理,但是一定不能选,因为这个句子从感情色彩上来说,过于极端过于消极,用词过于轻率,所以考生如果仔细去体会的话就知道,一些容易产生诟病的词是不会用的,通过这个角度可以去体会出题人的一个想法。这是考生做题应该适用的一些原则,那么就要注意在考试中的运用。
公务员精讲班辅导 | 主讲老师 | 课时 | 试听 | 报名 | 答疑 | 论坛 |
---|---|---|---|---|---|---|
行政能力测试 | 伊强 | 30 | 报名 | |||
申论 | 陈亚菲 | 30 | 报名 | |||
公务员面试指导 | 张玲莉 | 10 | 报名 | |||
学费:《行政能力测试》300元,《申论》200元,《公务员面试指导》200元 优惠方案:A套餐:报行测+申论+面试指导原价700元,现五折优惠价350元 B套餐:报行测+申论原价500元,现六折优惠价为300元 公务员报单科七折优惠! 活动有效期到2008年12月31日 |
最新资讯
- 2025国考行测攻略:揭秘数量蒙题大法,助你高效拿分2024-12-13
- 2025年国考面试技巧:充分利用时间备考2024-12-04
- 202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心得:解锁提出对策题2024-11-15
- 【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心得】2025国考行测资料分析:加减法中的“隐形陷阱”与制胜策略2024-11-15
- 2025国考逻辑判断讲解:图形推理之黑白格的那些特殊考法2024-11-15
- 2025国考申论写作技巧:公文写作格式的密码2024-11-14
- 2025国考行测答题技巧:“两真两假”类2024-11-14
- 2025年国考逻辑判断讲解:代入排除法巧解朴素逻辑2024-11-14
- 2025年国考行测题型及答题技巧:速解真假话问题2024-11-11
- 2025年国考申论写作:开头写作技巧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