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考试技巧 >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详细作答指导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详细作答指导

更新时间:2012-09-24 09:09:43 来源:|0 浏览0收藏0

国家公务员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详细作答指导

    考生要对申论考试中常见的“概括题”、“对策题”、“分析题”、“文章写作题”进行专项复习,找全题型种类,积累做题技巧,查漏补缺,历年申论真题、模拟题、冲刺卷请见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

    同时,要注重申论测查能力的培养训练,即针对“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贯彻执行、文字表达”五项能力,找出优势,明确弱项,巩固和强化自己所擅长的能力,补足知识、能力、技巧的短板。
  【一、如何概述】
  概述内容就是概括叙述材料的内容。一般来说,概述内容就是要求概括出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涵盖几个方面、几个层次,或者是材料反映的内容包括几方面意见、争议。

    概述是人们的认识从具体生动的直观向抽象的思维转化的具体实现,是理性认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概述可以高屋见瓴避免就事论事,使认识深入到事物内部。概述是对一段过程作简明扼要介绍或交待,也可以对若干段文字材料进行归纳或总结,但它不应是量上的简单压缩,而应是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提炼。语言的概括性越强,它说明的意义的普遍性就越大。

    申论考试越来越注重对概述内容的考核。内容概述只是要求将材料所反映的各方面、各层次的问题,条理清晰的概述出来,而不要求考生对材料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加工,究论本质。考生都要将概述出的内容有条理、有先后的表述出来,而不是一定按着材料中内容存在的顺序将材料信息缩写下来。
  一般来说所说的逻辑顺序包括:
  第一,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
  第二,综述材料主要问题→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提出对策。
  第三,综述材料主要问题→分述问题的表现形式→提出对策。
  第四,综述材料主要问题→问题现状→展望未来形式→提出对策。


  【二、如何概括】
  对于概括主要问题的字数一定要严格控制,在考试时,回答这个问题要求非常简练。一般来讲,可以用三句话来表述。
  第一句话:用一句话概述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基本形为:
  材料中的内容、问题,暴露/反映出主要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主要问题。
  例如:阜阳奶粉事件、毒豆芽事件等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反映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主要问题。
  第二句话:简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或简述该问题的表现形式等。基本形为:
  原因1、原因2、原因3,是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或者,该问题暴露出问题1、问题2、问题3等问题。
  例如:它暴露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一些食品企业唯利是图、安全意识薄弱,
  食品安全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力、缺乏完善的食品安全法规等问题。
  第三句话:用一句话总结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一般为对策性的结论。
  建立和完善对策,刻不容缓/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如何分析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产生问题的“原因”,才是提出对策的“金钥匙”。那么,应该如何使用因果分析法分析问题呢?也就是应该怎样对一个问题进行因果分析呢?事实上,分析原因的角度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我们归纳出最普遍应用的几个方法:利益分析法、供需分析法、内外因分析法。
  (一)利益分析法
  利用利益分析法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具体思路包括三项:
  第一,确定利益的主体及其性质,是利益分析的首要程序。
  第二,分清利益的层次和地位。确定利益的主体和性质,还需要进一步分清利益的层次和地位,前者是为了排除非正当的利益,后者则是要在正当的利益中区分利益的轻重、大小,从而为目标选择和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利益分析法的落脚点,就是依据分析出的原因,提出相应合理、可行、有效的对策。
  (二)供需分析法
  马克思供需平衡理论也适用于认识分析和正确处理社会现象中存在的供需矛盾问题。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供给与需求之间必须保持适度的均衡发展关系,即平衡比例关系,或协调发展关系,整个国家的社会生产才能保持正常健康状态,整个社会经济才能保持持续增长和发展。一旦失衡,问题不可避免。把历史唯物主义的供需平衡理论转化成考察社会现象的方法论,这就是供需分析法。供需分析法适用于分析市场经济中存在供需的问题,如就业问题、交通拥堵问题、储蓄与投资问题、价格问题、能源问题等等多种社会现象。
  (三)内外因分析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所谓内因,就是内部矛盾,外因就是外部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内因与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但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当然这些分析方法有时是可以通用的。也就是说同一个问题,考生既可以用利益分析法分析原因,也可以用供需分析法或内外因分析法分析原因。例如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现象我们也可以用供需分析法和利益分析法来分析;污染反弹问题除可以用利益分析法还可以用内外因分析法分析原因,但该问题如果用供需分析法就不适用。因此考生在选择用什么分析方法分析原因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题而异。

  【四、如何提出对策】
  第一、分析原因,标本兼治
  对于分析原因的三种常用方法我们在前面已经详细介绍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原因是多层面的,在原因的背后,还有产生原因的原因。这种多重原因的问题,如果考生只停留于一个层面,就不能把问题论透。因此,遇到这种情况,应该一层一层的追究下去,直到找到根本原因。
  第二、对症下药,具体成文
  找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针对每一个原因“对症下药”了。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原因,我们应该提供什么样的良策呢?针对构成原因的各个要素,我们做了如下
  总结:
  1.由“人”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奖励、惩罚措施;职能部门决策、执行、监管问题;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人才问题;领导人问题;人的能力问题;做事方法问题;宣传、教育问题等等。
  2.由“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补充制定;内容正确、完备;可执行;进行和加大宣传、教育等等。
  3.由“经济利益”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发展生产、提高效益的问题;改进、完善取得经济利益的方式、方法;保证安全;人的问题等等。
  4.由“科学技术”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加快、提高科技研发;科学与实际情况结合;提高从业人的素质等等。
  5.由“宣传、教育”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通过媒体和各职能部门扩大宣传、落实等等。
  事物的表现形式各异,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变化多端,所以我们在这里只是较笼统地总结了发现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之后,针对不同原因,提出较正常、规范且具有代表性的解决方案应该考虑的几个要素,考生在此基础上应发散思维,具体分析,提炼对策。
  第三、表述方法
  考生对所要提出的对策内容分析思考完毕之后,就剩下如何将对策有条理的表述出来的任务了,按照对策的不同情况或思考的正常的逻辑顺序,可以有以下三种表述方法:
  1.依据解决问题的时间期限――解决问题的时间期限分为长期、中期、短期。
  2.依据解决问题目标――最优目标、满意目标。
  3.对策实施的轻重缓急――是否分清决策目标的轻重缓急,是一个高明的决策者和一个拙劣的决策者之间的核心区别之一。分不清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根本不可能解决好问题。

 

2013国家公务员网络辅导火热招生    2012年国考真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辅导老师王博做客搜狐访谈实录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辅导课程免费试听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国家公务员资格查询

国家公务员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国家公务员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