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下半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07年下半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一、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背景材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其中阅读背景材料考试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请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作答,未在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改名、填涂准考证号。考生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未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
3、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用铅笔或其他颜色笔作答一律无效,并不得在卷面上作任何标记。
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二、给定资料
近日,人民网就“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召开了网上理论座谈会,下面摘录了这次网上交流的主要内容(未作文字疏通)。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在人民网理论频道召开网上理论座谈会,座谈会的主题是“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出席今天座谈会的嘉宾是:从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的理论老师、参与中央重要文件起草的中央ΧΧ部的Z副部长。欢迎您,Z副部长。
现在论坛在线交流正式开始,欢迎各位网友参与讨论,欢迎大家提问。
网友“录音笔”:Z副部长,作为一个理论老师,又是部级领导,请您谈谈什么是科学发展观,难道过去的发展不科学吗?
Z副部长: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把科学发展观和发展做一个区分,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指导发展的理论,它是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发展观和我们党以往的发展理论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过去的发展都是正确的。发展是一个实践,我们过去在发展实践中有成绩、有经验,但也有不少问题,比如城乡差别、区域发展的差距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都没有能够解决得很好。科学发展观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来的,也就是说,我们以前的发展有科学的一面,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我们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友网“丫丫”:全面、协调、可持续等提法,以前也曾经找到过,现在报刊上经常讲,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请问,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意义表现在哪里?
Z副部长: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意义表现在许多方面。第一,这一发展的理论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以人为本统一了起来,这样更好的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加快发展。第二,这一发展理论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了起来,这样有助于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使得我国的教育、卫生事业和老百姓的社会保障得到很好的解决。第三,这一发展理论把经济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一了起来,这样有助于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中保护生态,遏制环境恶化问题的发展,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从今天的发展中得到实惠。第四,这一发展理论把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也统一了起来,这样有助于我们全面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以克服多少年来存在的“一手硬、一手软”等问题。
网友“亭亭玉立”:近几年来提出了不少新的概念,如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等等,怎么理解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等思想的关系?
Z副部长:近几年,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如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等等,这些概念都是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提出来的,根据实践发展需要解决的方针问题、政策性问题、理论问题提出了这些新的概念。提出这些概念有利于动员我们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统一认识、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些问题。
和谐社会是我们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中央已经提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是28个字即“民主法制、安定有序”等。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一个物质基础。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是能够坚持以人为本,即发展为人民,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要由人民共同享有。这是构建和谐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客观要求。例如,社会要和谐,大家在收入分配上可以体现社会公正,如何体现社会公正,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一方面要通过我们发展生产力,增加物质财富来提高大家的收入,在收入水平提高上缩小个人收入分配的差距,而不是用过去说的那种减少高收入者收入来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通过发展经济重要、扩大就业、提高工资水平,使中低收入的人群不断提高自己的收入,特别是中等收入者占的比重可以越来越大,可以形成一个橄榄型经济形态,即两头小、中间大这样一个分配结构。根据江苏省省统计局统计,截至2010年全省的居民家庭中,中等收入者的比例将会超过50%。中等收入者的概念是家庭年收入可以达到六万到二十万,超过年收入20万是高收入水平的人群。到2010年江苏省中等收入者的比例超过50%,再加上10%高收入者,共占整个居民家庭的60%,低收入者就剩下30―40%,就初步形成一个橄榄型结构。这样使得社会的矛盾可以大大缩小。
另外,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考验。执政能力如何,首先要看能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为经济建设是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是我们全党的工作重心,我们党的执政能力首先就体现在能不能实现我们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为了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就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的一个保证。
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我们党的先进性建设也有很密切的关系。党的先进性建设包括发挥我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的作用,它主要体现在我们党员是不是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基层党组织能不能带领乡村企业较快地发展当地经济,使人民群众增加收入。我们党的先进性就体现在能不能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在中国尽快地发展先进的生产力。
网友“大嘴”:我们通过29年来的改革,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现在提出科学发展观是不是对以往改革道路的否定?
Z副部长:科学发展观不是对以往改革道路的否定,而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基础上,针对我国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和国际环境的变化,提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看,我们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解决。首先,我们现在经济增长很快,保持比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个问题我们基本解决了。但是如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发展得更好的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5%,但是煤炭消耗量翻了一番,从10亿多吨增加到21.8亿吨,显然我们资源代价非常大;其次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比如老百姓还面临“看病难”、“上学难”等诸多问题,公共安全事件也多有发生;第三、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我们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局世界第一位,二氧化碳排放量局世界第二位。全国有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是酸雨区,这表明我们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也很高;第四、我们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不仅贸易依存度偏高,而且重要战略资源对外依存度也在提高。比如我们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42%,铁矿石超过50%。
这些问题都表明,我们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全面和统筹协调地来考虑和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是关键,要坚持改革而不是否定改革,要在以往改革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发展阶段的要求,深化推进改革,特别是要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能力,还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为地方政府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创造条件,还要创新干部考核体制和指标体系,更加突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指标,改变盲目追求经济扩张和单一追求GDP指标的倾向。
网友“本本”:我国古代就提出过“民本”思想,现在人民当家作主也写入了《宪法》,请问,你今天所谈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人民为本吗?
Z副部长:“以人为本”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是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同近代社会的“人本主义”思想和古代社会的“民本”思想的区别,首先是历史观上的区别。“人本主义”思想和古代社会的“民本”思想其本质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他们看不到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他们提出的“民本”思想和政策选择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而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前进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宗旨和各项工作的最高目的;尊重群众、尊重实践,把从实际出发同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统一起来,是我们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网友“飞天”:怎样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中央有什么切实可行的举措吗?
Z副部长:现在全社会对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认识越来越统一,人们在嘴巴上说的也越来越多了,但是怎么样具体落实到行动上,这个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比如许多地方还在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还时有发生。发生这些问题,最关键的还是体制问题。比如从财税体制来看,现在以增值税为主体的财税体制,容易引导地方政府去追求投资规模,搞政绩工程。如果地方政府税源主要是物业税,它就会去着力改善环境,吸引更多的高收入者来居住。这说明财税体制是起作用的。再比如,为什么会搞形象工程,跟政绩考核指标有关系。如果政绩考核更加注重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的改善,公共服务水平的改善,那么地方政府搞形象工程的动力也会减少。所以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需要一系列的体制和机制创新。
网友“飞天”:在现实生活中,老百姓比较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中央提出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您怎么理解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涉及深层次的民生问题?
Z副部长:现在中央提出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对当前我们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一些物质利益问题的解决是非常有针对性的。例如,现在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即“上学难、上学贵、看病贵及养老保险”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要靠发展和改革来解决。从教育上来看,我们从1997年开始扩大大学的招生规模,截止到去年为止,我们一年招收大学生超过500万人,而在1997年前,一年只有几十万人。在九年的时间里,如果平均每年多招300万人,九年就会多招2000多万的学生,这2000多万的适龄青少年圆了他们的大学梦,这可能都会改变他们一生的命运,甚至通过他们改变了上千万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因此我认为这个意义是非常大的。去年,我们大学毛入学率已达到21%,这虽然跟十年前已经有很大的提高,但跟发达国家相比,跟青少年希望自己受到更好的教育的愿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教育还要进一步发展。
从目前的我们的居民消费的支出结构来看,与国际相比,居民家庭用于子女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偏高,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还是要靠经济发展,靠增加财政收入,从而增加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减轻广大学生及家庭的负担。另外一方面,可以通过改革,运用改革的办法吸收社会各方面增加对教育方面的投入。扩大各方面对教育的捐助,对一些企业、先富起来的人来说,他们对教育方面的捐助,政府在税收方面采取一些鼓励的政策。我想,采取多种渠道使更多的人享受到高等教育,还可以使更多的人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对基础教育来说,主要是义务教务上,国家已经提出明确的目标,用两年的时间对全国所有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除学杂费,另外对农村家庭子女免除书本费,对困难家庭学生在学校住宿的费用给予补助。这些方面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已经做出具体部署,基本做到义务教育免费后,对职业教育、大学教育在国家补助的同时可以自己适当承担一定的费用。对一困难的家庭实行多种补助方式,包括助学贷款、奖学金制度、特殊困难生补助等措施。
网友“暴风雨”:在当下的中国,环境保护已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话题。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与绿色有关的口号到处可见;电影明星被邀请来现身说法呼吁市民少用塑料购物袋;从“环评风暴”、流域限批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都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那么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呢?
Z副部长:建设生态文明是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中提出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就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
生态文明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
从近年常说的改善生态环境到提出“生态文明”,显示我们国家领导人将环保从实践提高到理论和伦理的高度。老百姓关心什么?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不外乎是健康生活,比如,干净安全的空气和水等。
我国的生态文明就是要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另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前提,生态文明反过来又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前两个文明,这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对中华民族生存的重要意义。这个理念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它是发展经济的抓手,是体现民生的窗口,在文化上与中华传统价值观有一致性,也展示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没有生态文明,一切文明就是没有享受的前提。生态文明体现的正是科学发展观重要文化内涵。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家庭,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中央提出科学发展,现在又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更加促使我们思考高能耗行业的社会责任。
我们从提出社会主义文明、精神文明,到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如今在“三个文明”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四个文明使我们的建设思路更成体系、更加完善。
建设生态文明的重点就是全民都要转变观念,把生态文明的文化延伸到企业,延伸到社会,使全社会形成共识,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这将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除了要求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彻底实现执政理念的根本性转变,更需要更多具体、可操作的细节设计。
网友“看看世界”: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始终坚持这个中心不动摇。现在中央又提出科学发展观。请问,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否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相矛盾?坚持全面发展又是否意味着多个中心?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怎样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Z副部长: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发展、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不矛盾的。同样的道理,坚持全面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要协调发展,也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经济建设,而不能有多个中心。因为,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为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我们不能把科学发展观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对立起来。
在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有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如建立社会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等,然而这些好的做法却在体制转轨过程中有所流失。与此同时,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一些新的体制、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但没有过去20多年的高速增长,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局面。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也是以经济持续发展为基础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都说明: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不是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更不是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而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经济不发展天下不会太平,社会问题不解决也不可能长治久安,甚至会酿成严重的危机。经济增长并不等同于社会发展。相反,解决社会问题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网友“金话筒”: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您认为政府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Z副部长:…… 主持人:科学发展观网上理论座谈会直播到此全部结束,对此话题感兴趣的朋友们可持续在理论交流厅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作答要求
(一)在认真阅读背景材料的基础上,请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概括该背景材料的主要内容。要求:概括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20分)
(二)根据背景材料的内容,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的理解。字数在200字左右。(15分)
(三)假如你是Z副部长,将如何回答“金话筒”网友的问题?请写出你的想法。字数在300字左右。(15分)
(四)请你围绕“建设生态文明”这一主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性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字数在1000――1200字之间。(50分)
最新资讯
- 环球网校考后发布:2025年国考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网络版)2024-11-22
- 环球网校考后发布:2025年国考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网络版)2024-11-22
- 202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行政执法)真题及参考答案2023-11-27
- 2024年国考《申论》(地市)真题及参考答案2023-11-27
- 2024年国考《申论》(副省)试卷真题及参考答案2023-11-27
- 估分速看!2024年国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政执法卷真题及答案(回忆版)2023-11-26
- 2024年国考行测真题(考生回忆版)2023-11-26
- 2024 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政执法)试卷(回忆版)2023-11-26
- 2024年国考行测数量关系真题(考生回忆版)2023-11-26
- 估分!2024年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考生回忆版)2023-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