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备考资料 >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之人民日报回应用?丝等词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之人民日报回应用?丝等词

更新时间:2012-11-12 08:55:26 来源:|0 浏览0收藏0

国家公务员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环球网报道:11月3日,《人民日报》十八大特刊刊发《激发中国前行的最大力量》一文中出现“?丝心态”一次,下面我们对此做出相关评价。

  11月3日,《人民日报》十八大特刊刊发《激发中国前行的最大力量》一文,文中写道:“市场经济的冲击余波未了,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的浪潮又不期叠加。分配焦虑、环境恐慌,拼爹时代、?丝心态,极端事件、群体抗议,百姓、社会、市场、政府的关系进入‘敏感期’。”作为党报,《人民日报》给读者的印象一直是认真、严肃,但继前几年的“给力”之后,最近,“?丝”、“元芳”也登上了《人民日报》。主流媒体使用网络流行语引起广泛关注,很多人对此表示肯定。

  11月3日,《人民日报》十八大特刊刊发《激发中国前行的最大力量》一文,文中写道:“市场经济的冲击余波未了,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的浪潮又不期叠加。分配焦虑、环境恐慌,拼爹时代、?丝心态,极端事件、群体抗议,百姓、社会、市场、政府的关系进入‘敏感期’。”

  11月5日,《人民日报》刊载文章《“回应”:互动中筑牢信任的基石》一文,文章开头就写道:“元芳,你怎么看?”“元芳体”来源于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的台词,现已成为网络上公众表达诉求和质疑的经典句式。

  时评人韩哲认为,“?丝”、“元芳”等词语被官方话语系统所接纳,会让网民感到亲切,放下身段这一动作本身就能够引发共鸣和强化说服力。

  在一些语言研究者的眼中,不管是《人民日报》以前用“给力”,还是最近用“?丝”、“元芳体”,都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汉字最近有点烦》作者一清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主流媒体使用或引用这些词语,主要是表现对网络的亲近。当然,权威媒体要规范、严谨,应该向受众传达主流正向的东西。

  《人民日报》使用网络流行语,并不是最近才有。早在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就刊出了以《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为题的头版头条新闻,其中“给力”一词也是当时的网络热词。

  接力出版社副总编辑黄集伟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丝’这个词没什么不雅观的,如果它不雅观,那‘厕所’更不雅观。‘?丝’比传统的词语更能准确描述它所指的现象,其他词语难以替代。并且,人们使用它的时间长,使用人群大,媒体引用它理所当然。”

  在百度百科中,“?丝”的解释是:“中国大陆地区网络文化兴盛后产生的讽刺用语,开始通常用作称呼‘穷、丑、矮、挫、撸、呆、胖’那些与‘高富帅’相对的男生。”

  《人民日报》总编室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没有注意到“?丝”、“元芳”在哪个版面,是谁写的,都属于很正常的报道,他们没有特别关注。

  黄集伟认为,人们对《人民日报》使用“?丝”、“元芳体”如此吃惊,是因为人们已经对《人民日报》形成了固有的“印象属性”,如严谨、权威等。同时,由于媒质差别,书面媒体对新兴语言现象的反应要迟于网络媒体。这些情况导致人们对《人民日报》使用新词语感到吃惊。

  黄集伟说:“没人规定党报可以用什么语言,不可以用什么语言。”《人民日报》用“给力”是在头版头条;用“元芳体”是在一文篇首,以引出“政府需回应公民”的论题;用“?丝”是在一文的第三段,和“分配焦虑”、“拼爹时代”等词组并排使用以描述当今社会现象。“这些都很正常,媒体和受众不必大惊小怪。”

    北京市2012年上半年录用公务员考试指南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2012年各海关录用公务员面试工作安排指南

    全国各省2012年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等事项汇总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国家公务员资格查询

国家公务员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国家公务员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