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共40题,参考时限35分钟)
请开始答题:
1.“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爱好古典诗歌的中国人,包括不少作家、学者、翻译家常常如是说,语气中带着七分______三分______。然而,话说回来,如果没有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如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呢?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豪 遗憾B.无奈 悲伤
C.感伤 埋怨D.骄傲 惭愧
2.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艺”是指制茶、煮茶、品茶等艺茶之术,“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______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______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传达 虚浮 B.包涵 虚无
C.贯穿 空洞 D.体现 枯燥
3.从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工程”计划启动之日起,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基因专利争夺战。因为谁拥有专利,就意味着谁就能在国际上获得______基因产业的“王牌”,谁就能拥有今后基因开发的庞大市场。为此,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大量地将阶段性研究成果______申请了专利。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垄断 抢先 B.操纵 独立
C.控制 自发 D.专营 及时
4.明代工艺品的名字大都先强调年号,然后再强调东西本身。但景泰蓝不是在景泰年间出现,而是在元代就出现了。到了景泰年间,皇家的重视使它______,因此有了今天这样一个通俗易懂且带有文学色彩的名字――景泰蓝。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名声大噪 B.享誉中外
C.声名鹊起 D.如日中天
5.五四运动后,许多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人们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从对各种社会思潮、政治主张和政治力量的______中认真思考,逐步看到西方的种种社会______,开始怀疑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鉴别 弊端 B.甄别 矛盾
C.识别 通病 D.辨别 现象
6.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已就发展低碳经济达成共识:以经济发展模式由“高碳”向“低碳”转型为______,通过市场机制下的经济手段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减缓人类活动对气候的破坏并逐步达到一种互相______的良性发展状态。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目标 协调 B.手段 促进
C.标志 制约 D.契机 适应
7.与先辈不同,这一新生代的中国研究人员不愿意______接受古籍中的描写。在希冀精确追溯中国历史的尝试中,他们所______的是实物、数据以及更为“西式”的方法。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直接 擅长 B.无端 强调
C.被动 依靠 D.全盘 倚重
8.研究发现,睡眠存在障碍与很多疾病有着难以______的联系。有时候通过改善睡眠状况,可连带对另一种疾病的治疗起到______的功效。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区分 釜底抽薪 B.割裂 一石二鸟
C.确认 投石问路 D.分割 正本清源
9.胡蜂在本能的作用下______地营造自己的生活、生育中心,它的巢是一个______的纸房子。蔡伦如果在改进造纸术之前目睹过胡蜂的建筑过程而受到启发,无疑便是世界上最早的仿生学家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独具匠心 名不虚传 B.自然而然 货真价实
C.兢兢业业 巧夺天工 D.无师自通 名副其实
10.在现实生活中,做人的学问往往比做事的学问更具有实用价值、更重要也更难掌握。做事仅靠技术就能______,做人则是一门弹性极强的艺术,讲求的是无法量化和______的分寸感。做事学一次即有毕业的可能,做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要一辈子下功夫。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独当一面 学习 B.臻于佳境 复制
C.如鱼得水 把握 D.游刃有余 控制
11.古训“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与“蝴蝶效应”______,两者都告诫要特别注意初始条件,对微小差别应该保持高度的灵敏度和警觉性。事物发展结果往往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其细微的改变,都会在系统后期出现______,从而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殊途同归 问题 B.大同小异 变异
C.异曲同工 偏差 D.不谋而合 歪曲
12.对大多数人来说,岗位是个人历练成长的基石。除了极少数的人能______创建自己的事业,大多数人都必须走一条相同的路:在岗位上磨炼,依托______奠定未来事业的基础。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直接 组织 B.主动 团队
C.独立 同事 D.一手 集体
13.既然编全集,希望完整地______某一文人学者的形象,正反两方面的资料便都应该保留下来。可说实话,古往今来,经得起这么折腾的人物不是很多,你很认真地为其辑佚、整理,不放过任何______,好不容易弄出全集来,不只没加分,还减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描绘 蛛丝马迹 B.还原 一鳞半爪
C.展现 闲言细语 D.呈现 只言片语
14.“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新闻作品要想成为历史的“宏音”,时代的“响箭”,新闻记者就必须胸怀全局、______,深入______新闻的理性力量,使新闻语言具有一种理性美。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高瞻远瞩 分析 B.高屋建瓴 发掘
C.见微知著 彰显 D.由表及里 剖析
15.媒介的诞生是为了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人们使用媒介的独特性也是为了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生活,这两者本来都有良好的______。然而,科学技术与人类意识发展上的失衡,导致媒介在被过度使用的过程中有时会脱离人的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出发点 掌控 B.适应性 规划
C.侧重点 控制 D.目的性 约束
16.在确立以夏、商、周为核心的中国上古史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历谱推定、文献梳理、考古与碳十四测定等课题研究成果加以整合,提出了夏商周年表。尽管这个年表还有不够______之处,但它的提出毕竟标志着中国的上古史已不是______的传说,而是可信的历史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细致 子虚乌有 B.精准 虚无缥缈
C.合理 扑朔迷离 D.精确 空穴来风
17.成本过高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最大______。就电力而言,风电是最接近商业化的可再生能源,但成本仍然比火力发电高;太阳能发电成本就更高了,是火电的数倍。因而降低成本是可再生能源______化发展的关键。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瓶颈 现代 B.障碍 规模
C.问题 市场 D.阻碍 产业
18.面对不断出现的消费和产业成长热点,企业的注意力应首先放在寻求高成长产业的“先进入”______上,以______供不应求阶段的高额利润。而当进入者不断增加,竞争加剧后,企业则应将重点放在低成本为______的价格竞争上,以保住和扩大市场份额。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缺口 垄断 特征 B.前景 瓜分 手段
C.机遇 谋取 基础 D.许可 获取 支撑
19.颜真卿“守其正,全其节”的气节备受后世______,人见其书,往往______他的人品。欧阳修称“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即使对其楷书有些______的米芾,也感到颜体具有一种“昂然不可犯之色”。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推崇 联想 微词 B.仰慕 追怀 保留
C.称颂 认同 不满 D.赞誉 映照 非议
20.回到故乡时,发现故乡的传统生活方式正在消亡。村里的人们曾经拥有一个______而完整的精神世界,但是外面的世界改变了这一切。这个村正在______而又急遽地转型,只是生活在其中的人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美好 不着痕迹 似信非信
B.淳朴 潜移默化 漠然无知
C.单一 默不作声 懵懵懂懂
D.封闭 悄无声息 浑然不觉
21.法国著名寓言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一个行路人的大衣吹掉。北风呼呼猛刮,行路人紧紧裹住大衣,北风无奈于他。南风徐徐吹动,温暖和煦,行路人解开衣扣,脱衣而行,南风获胜。
这个寓言意在告诉人们:
A.方法得当柔可克刚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2.呈现大自然多样性的热带森林是许多动植物的最后栖息地,它们的存在对人类来说极其重要。面对热带森林被严重破坏的状况,人们很容易忘记,这是温带地区大部分森林已经遭遇过的:在已开发地区,大量原始森林消失了;在开发区,尤其在严重降雨区,一旦那些山坡的植被遭到破坏,就会引起诸如洪水和泥土坍塌等问题。多数植物种类分布广泛,能够承受局部砍伐并幸存下来,但有些种类分布范围很狭窄,过量砍伐会使之永远消失。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
A.呼吁重视与加强对温带森林的保护
B.说明温带森林实际上更易遭到破坏
C.分析乱砍滥伐森林的严重后果
D.强调森林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23.有人说,凡是知识都是科学的,凡是科学都是无颜色的,并且在追求知识时,应当保持没有颜色的态度。假使这种说法不随意扩大,我也认同。但我们要知道,只要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便必然有颜色。对无颜色的知识的追求,必定潜伏着一种有颜色的力量,在后面或底层加以推动。这一推动力量不仅决定一个人追求知识的方向与成果,也决定一个人对知识是否真诚。
这段文字中“有颜色的力量”指的是:
A.研究态度 B.价值取向
C.道德水准 D.兴趣爱好
24.中国古代的科学著作大多是经验型的总结,而不是理论型的探讨,所记各项发明都是为了解决国家与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而不是试图在某一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突破。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中国科技重视综合性的整体研究,重视从总体上把握事物,而不是把研究对象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分离出来,独立研究它们的实体和属性,细致探讨它们的奥秘。这使得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没有向更高层次发展。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中国古代的科学研究关注的重点及其历史背景
B.解决实际问题是推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动力
C.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没有长足进步的根本原因
D.研究方法的缺陷使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停滞不前
25.古希腊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西方哲学、美学及各种艺术形式始于此,西方的音乐文化也由此开始。这个时期出现过最早基于口头传唱的希腊长诗,如《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揭示了音乐与数学之间的关系;著名的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索福克勒斯既是戏剧家也是音乐家,在他们的戏剧中,音乐发挥了奇妙的作用。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音乐文化的特点是:
A.含义比现在更为狭窄
B.内容主要涉及数学和戏剧
C.与其他艺术及科学联系密切
D.与艺术和哲学有严格的区分
26.传统的动物资源保护措施主要是划定保护区或建立保种基地。这些措施能很好地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保护区面积大,偷猎现象屡禁不止;建立良种基地保护地方品种投资大,时间长,容易出现近亲繁殖、物种衰退等现象。试管、克隆、冷冻保存等生物技术新成果的问世,为动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开辟了新途径,建造“动物诺亚方舟”不再是天方夜谭。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保护动物物种多样性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B.传统资源保护措施所遇到的困难和取得的进步
C.动物资源保护促成了生物技术新成果的诞生
D.生物技术的进步为动物资源保护开辟了新天地
27.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小范围、低水平的科普活动已远不适应时代的发展。“理解科学”这个大“科普”,便成为迫切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纵深发展,科学技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概念和逻辑体系,也渐渐远离了大众的视线与常识。人们很难凭借以往的知识结构和经验,来准确理解科学及其所引起的各种变化,很难判断其社会价值与意义,这就使得一些科学技术成为横亘在人类发展道路上的知识壁垒。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提高科普工作水平所面临的种种困难
B.现代科学技术有成为知识壁垒的可能
C.在新形势下提升科普工作水平的必要性
D.公民的科学素养与飞速发展的科学存在差距
28.一只小型广告灯箱一年可以杀死约35万只昆虫。亮如白昼的夜晚还会严重影响昆虫特别是成虫的生命周期。昆虫是自然界食物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小型动物、鸟类和蝙蝠以昆虫为主要食物,许多植物靠昆虫授粉,如果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必将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过度的照明对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压力更是不言而喻。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昆虫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B.光照对动植物生长的主要影响
C.光污染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干扰
D.自然界各物种之间的关联密切
29.几千年前,在非洲湿热的原始森林里,土著居民围着火堆,跟随各种复杂节奏自由而热烈地边舞边唱。这种歌声,也许在某些“文明人”眼里算不上音乐。然而,这样的声音却是最原始的,是在恶劣环境里顽强的本能所发出的生命之音。如果说布鲁斯音乐是很多音乐的根源,那么,上面所说的便是这个根源的根源。
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引言,文章接下来最应该讲述的是:
A.土著音乐产生的历史背景
B.自然环境与音乐风格的关系
C.人类本能在原始音乐中的表现
D.布鲁斯音乐与土著音乐的源流关系
30.有人说,经济领域与道德领域的规则不一样,经济领域强调的是“经济人”角色,以取得更大、更多利润为做事原则;而道德领域则要求奉献、利他、互助等。其实,经济领域固然有供求信号、等价交换、产权明晰、利润最大化等规则,但既然它是人们的社会活动,道德原则也会每时每刻渗透其中,两者难以清晰地割裂开来。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社会性是经济领域和道德领域的共同属性
B.在社会活动中需要兼顾经济原则与道德原则
C.市场经济中伦理道德的作用是必然存在的
D.社会活动中各领域的价值观念在互相渗透
3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但劳动就业的增长却远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目前,尽管我国服务业吸纳劳动就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甚至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并且基本消化了包括从农业和制造业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存量在内的所有新增劳动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它对劳动就业的贡献率还是太低。我们务必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模式转变的机会,发掘服务业对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的巨大潜力。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契机
B.服务业是保障我国就业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
C.我国服务业对劳动就业的吸纳能力有待进一步拓展
D.就业与经济增长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在于服务业发展滞后
32.与硬实力相比,软实力偏重的是一种影响力、一种精神性。一个城市的软实力是外界对这座城市吸引力、感染力的直觉反应和头脑印记,是市民对这座城市的认同与依恋,是城市管理者智慧与情怀的折射。软实力与硬实力结合,构成了一个城市的整体实力,而两者的相加并非一个常数,软实力直接影响着硬实力效能的发挥。软实力像一条软绳子,硬实力像一堆硬干柴,绳子虽软,却可以把硬干柴紧紧捆绑在一起,形成铸造一座美好城市的巨大能量。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城市整体实力的概念及其构成
B.城市软实力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C.城市软实力和硬实力各有侧重
D.城市软实力和硬实力相得益彰
33.①单纯罗列史料,构不成历史
②只有在史料引导下发挥想象力,才能把历史人物和时间的丰富内涵表现出来
③历史研究不仅需要发掘史料,而且需要史学家通过史料发挥合理想象
④所谓合理想象,就是要尽可能避免不实之虚构
⑤这是一种悖论,又难以杜绝
⑥但是,只要想象就难以避免不实虚构出现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④⑥⑤ B.④⑤③⑥②①
C.①③④⑥⑤② D.⑤③②①④⑥
34.①在丹麦、瑞士等北欧国家发现和出土的大量石斧、石制矛头、箭头和其他石制工具以及用树干造出的独木舟便是遗证
②陆地上的积冰融化后,很快就出现了苔藓、地衣和细草,这些冻土原始植物引来了驯鹿等动物
③又常年受着从西面和西南面刮来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很适合生物的生长
④动物又吸引居住在中欧的猎人在夏天来到北欧狩猎
⑤北欧虽说处于高纬度地区,但这一带正是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的地方
⑥这大约发生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6000年的中石器时代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⑥⑤③②④① B.⑤②③④①⑥
C.⑤③②④⑥① D.⑥②④①⑤③
35.避讳是为了表示对封建君主和尊者的敬畏,必须避免直接说出他们的名字而采用别的方式加以表示。它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又是家天下和尊祖敬宗的体现。它起源于西周,完备于秦汉,盛行于唐宋,到清代的雍正、乾隆年间发展到极致。避讳作为封建社会特有的禁忌制度目前已消亡了,但是,不许犯忌和害怕犯忌的双向心理并没有消除,避讳已演变为某些趋吉避凶的习俗,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依然存在。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避讳由统治者运用国家权力强令实行
B.封建社会的发展使得避讳愈来愈严格
C.趋吉避凶的心理使人们进行各种避讳
D.在当今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避讳现象
36.炮制技术被认为是中医药的核心技术,也是中医独有的传统技能,掌握它就等于掌握中医药市场。国外企业通常通过在我国开办饮片加工厂、聘请国内炮制老师“偷学”炮制技术,目前这样的外资企业达到几十家。这是因为,一些地方政府对国家在特殊领域的规定并不了解,无从管起;还有一些地方政府虽明知这些规定,但为了经济指标,对此不管不顾。调研表明,国内实际饮片厂数量比国家药监局公布的多几百家。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国家应加强对炮制技术保密工作的管理
B.政府应加强对设立中药饮片厂的资格审查
C.我国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受到外资企业的威胁
D.地方政府应加强对中医药行业相关规定的了解
37.在安科莱,以畜牧为生的希马人和以农业为生的伊鲁人共同居住;在亚利桑那,纳瓦霍人以前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现在主要以畜牧为生,他们与经营农业的霍皮人为邻;澳洲东南沿海地带以前住着以渔猎和劫掠粮食为生的土著居民,现在却住着从事农业、畜牧业及工业的欧洲人。
作者列举这些事实意在说明:
A.环境迫使人们接受某种生活方式
B.人们对自然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C.不同文化的族群完全有可能和谐相处
D.地理环境并非人类生产方式的决定因素
38.哲学曾经是一种生活方式。所谓苏格拉底的哲学,不只是他和别人对话的方法,以及他在对话中提出的种种理论,更是他不立文字、浪迹街头、四处与人闲聊的生活方式。哲学从一开始就不是一种书面的研究,而是一种过日子的办法。只不过我们后来都忘了这点,把它变成远离日常的艰深游戏。即便是很多人眼中刻板的康德,也不忘区分“学院意义的哲学”和“入世意义的哲学”,并且以后者为尊。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哲学源于生活,应服务于民众
B.如今的哲学发展偏离了它的本质
C.康德和苏格拉底的哲学观念一脉相承
D.当代人们对哲学的诠释方式发生了改变
39.世界记忆工程是世界遗产项目的延续。世界遗产项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发起的,比世界记忆工程早20年。它关注的是自然和人工环境中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如具有历史、美学、考古、科学或人类学研究价值的建筑物或遗址。而世界记忆工程关注的则是文献遗产,具体讲就是手稿、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以及口述历史的记录等。
根据这段文字,世界遗产项目与世界记忆工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A.实物与记录B.遗产与文献
C.文化与档案D.实物与遗迹
40.中国古代礼制要求服装尽力遮掩身体的各种凹凸,在裁制冕服时可以忽略人体各个部位的三维数据,不需要进行细致的测量。冕服章纹要有效地体现等级区别,图案就必须清晰可辨、鲜明突出。这使中国古代服饰中与服饰图案相关的绘、染、织、绣等工艺技术相当发达,也使中国古代服装的裁制向着有利于突出图案的方向发展。与西方重视身体三维数据、要求服装紧窄合体的立体剪裁法不同,中国古代无论是冕服对人所占空间的扩大,还是图案对冕服平面风格的要求,都指向了中国传统服装宽大适体的平面剪裁法。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礼制的要求使中国传统服装采用了平面剪裁法
B.中国古代服装的剪裁方法推动了印染技术的发展
C.中西方剪裁方法的分化以冕服的产生与发展为特征
D.礼制对官员服装的规定制约了中国古代服饰艺术的发展
2013国家公务员网络辅导火热招生 2012年国考真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辅导老师王博做客搜狐访谈实录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辅导课程免费试听
最新资讯
- 环球网校考后发布:2025年国考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网络版)2024-11-22
- 环球网校考后发布:2025年国考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网络版)2024-11-22
- 202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行政执法)真题及参考答案2023-11-27
- 2024年国考《申论》(地市)真题及参考答案2023-11-27
- 2024年国考《申论》(副省)试卷真题及参考答案2023-11-27
- 估分速看!2024年国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政执法卷真题及答案(回忆版)2023-11-26
- 2024年国考行测真题(考生回忆版)2023-11-26
- 2024 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政执法)试卷(回忆版)2023-11-26
- 2024年国考行测数量关系真题(考生回忆版)2023-11-26
- 估分!2024年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考生回忆版)2023-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