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备考资料 > 2013年国考申论备考:判断辨析题(新题型)

2013年国考申论备考:判断辨析题(新题型)

更新时间:2012-11-16 11:13:15 来源:|0 浏览0收藏0

国家公务员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新题型之判断辨析

  判断辨析题主要考察考生的判断和洞察能力。常考的有三种小题型:判断对策、判断观点和综合辨析。这三类题目在阅卷规则上往往采用扣分制:既答对了得分,答错了倒扣分。这类题目的答题内容要做到宁缺勿滥,没有把握的内容宁愿不答也不要乱答。

  一、谨小慎微――判断对策

  判断对策有一个很好用的答题思路:

  这三步曲是一个普遍适用性很强,并且也是很清晰的一个思路。

  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建议加大农业投入,以使粮食产量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我国粮食生产有很大潜力,只要持续加大农业投资,我国的粮食产量就不仅完全可以在中长期内满足国内需求,而且可以保证出口。

  这个对策存在两方面问题,需要分别分析判断,方法如下:

  问题一:

  1、指出问题:这种说法过于绝对

  2、分析问题:对农业的投资只是解决粮食问题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并不是充分条件

  3、改正问题:建议将关联词“只要……就”改为“只有……才”

  问题二:

  1、指出问题:这样的说法不现实

  2、分析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我国的粮食能够满足国内的需要就很不错了,保证出口和国情不符合。

  3、改正问题:建议将最后一句修改为:只有加大投资,我国的粮食才可能很好的满足当前国内的人民群众的需要。

  这样分析出来之后,得到了两个答题点:

  判断对策的题目通常包括:指出问题―分析问题―改正问题。需要提醒的是,思路需要灵活运用,有的题目可能只需要三步中的一步或者两步。

  例题一:2008年国家

  11.负责水利水电的某职能部门,就反对在怒江建设水电站的意见(即“给定材料6”)准备予以答复。讨论后,形成该部门答复意见的初稿。下面是初稿的基本内容:

  慎重考虑生态问题。力求对每条河、每个大坝的规划设计都慎重对待生态问题,严格按2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做好环评报告,就每坐大坝的生态问题,制定出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在不宜进行水电项目建设的国家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区、国家生态功能区等需要进行保护的区域内,划定保护河段和保护流域区,禁止进行水电工程建设和其他的大型工程建设,彻底改变“技术经济最优”的工程目标。水电建设必须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工程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慎重对待资源开发问题。在生态脆弱――生态具有特殊价值的地区,尤其不能走片面的资源开发道路。某些经济落后地区有资源优势,但这些地区的资源优势是否一定能够转化为地区的全面发展,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转化为地区的全面发展,这些问题必须弄清。对以前那些资源开发规模上去了、但经济发展水平并未相应提高的案例要总结教训。

  问题:

  “给定资料11”列出了某职能部门准备对反对意见给予答复的基本内容。请指出这样答复存在哪些明显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分别说明怎样修改补充。(25分)

  要求:(1)分条作答,指出一个问题,接着写出修改补充的内容。(2)条理清楚,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0字。

  题目分析

  内容:对反对意见的答复,首先要把握反对意见是什么?有几点?这是解题关键。定位材料6,反对意见包括:移民问题(贫困、利益分配、生计问题);生态问题(污染、泥沙问题);文化问题(移民的生活方式);案例(西方国家停止大坝建设)。其次,作为政府部门的答复还应该注意:1.要有针对性,不假、大、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尤其是要结合国情、省情和地情分析;2.全面性,对反对的意见要一一解释;3.观点明确,不要含糊其辞;4.注重说理与说服,态度要积极乐观,切勿悲观消极。最后可以通过指出问题―分析问题―改正问题的方式呈现出来。

  形式:分条作答,体现条理和层次。

  参考答案

  1.第一段回答缺乏针对性。反对意见是针对怒江问题而提,答复中对怒江只字不提。修改如下:慎重考虑怒江地区的生态问题。怒江地区是否适合开发水电以及开发到什么程度,会进行可行性论证;在建设过程中,会妥善解决好水电站带来的污水问题、泥沙问题;在建成之后,将加大对生态和环境保护的投入。

  2.第二段回答缺乏条理。一会说生态,一会儿说经济。修改为:注重对资源的综合开发,注重整体的经济效益。通过对相关行业的综合开发,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

  3.反对意见未全面答复。(1)对意见中重点提到的能否解决当地人的贫困问题和移民问题只字不提。补充:妥善处理好移民和当地居民生活问题。优先吸收当地居民尤其是移民就业;合理分配电站带来的收益;提取一定比例的收益作为移民的社会保障基金。(2)未提及如何解决移民生活方式问题。补充:通过整体移民和聚居方式保留移民生活方式,鼓励开展传统文化活动,使特色文化得到传承。

  4.回答过于消极。没有积极回应西方国家停建大坝的问题。补充为:西方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但水电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并不是绝对的,西方也有很多成功的典范。只要坚持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可使水电开发有序推进,做到保护生态与形成循环经济相互协调。

      编辑推荐: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与答题技巧汇总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汇总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时间11月25日

  2013国家公务员网络辅导火热招生 

     

     二、明辨是非――判断观点

  观点判断是指对材料中某些质疑进行回复。这类题目答题的内容灵活多变,既可能包括问题解释说明也可能包括对策、说理、举例等。这类题目回答没有固定的思路,但需要注意答复既要有“理”,注重说服;又要有“礼”,呈现尊重。

  简单来说答题要把握好四个原则:

  1、正确的观点要给予承认和接受

    2、错误的观点要进行批评、纠正

  3、误解的观点要予以澄清和解释

  4、有礼有节,尊重对方

  答题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整体的抽象的回应,一种是具体的个别的回应。前者往往将回应的内容写成一段话,后者则将回应的内容进行分点分条。采用哪种方式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和问题。通常情况下,如果观点比较复杂,内容比较多,用分点分条会更加好一些;如果观点的内容比较单一,采用整体的抽象的回应会更好。

  例题一:2008年国家

  材料:某学报C主编提出:怒江作为目前我国仅存的原生态江河之一,应从国家生态安全长期目标出发,将其作为一条生态江予以保留,不予开发。这样,一方面可使其成为国家的自然遗产得到永久保护;另一方面,把怒江作为一个江河生态的对照物和参照系,开展长期、全面和系统的环境观测活动,取得原始生态环境系统的各种相关数据,与人类已经开发的江河进行对比,为国家进行环境影响战略评价提供依据。他说,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基本停止了大坝的建设。

  问题

  “给定资料6”引述了某学报C主编提出的意见,请你站在水电规划部门的立场,对C主编的意见做出答复。(15分)

  要求:有条理的写出答复内容,有理有据,不考虑行为格式。

  题目分析

  内容方面:答好本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既然要对主编的意见进行答复,就要分析主编有几点意见,针对性回答,不能答非所问。2.何谓水电规划部门的角度?要注意政府的角度即百姓的角度,政府没有私利,政府本身就是为百姓服务的。这里对角色进行了定位,角色是政府部门,那么回答时要有礼有节,体现尊重,既要肯定对方合理之处,又要对误解、错误观点解释说明。

  形式方面:题目不考虑行文格式,因此没必要写套话,也不必关注格式,分条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

  1.保护原生态确实很重要。但是人与自然总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并不存在绝对的原生态,并且在事实上怒江已不是原生态河流;

  2.开发确实可能威胁到国家生态安全。在开发的过程中我们会坚持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采取各种措施,避免对生态构成破坏;

  3.开发有利于环境保护。开发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使我们有条件进行生态移民,从而避免当地人为了生存需要破坏当地环境;

  4.西方国家的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借鉴,但是水电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并不是绝对的,西方也有很多成功的典范,美国田纳西工程就做到了生态与经济相互协调;

  5.我们非常乐意协助包括对环境监测在内的各种考察,如果确有必要,我们可以考虑预留具有代表性的河段以供考察,或推迟开发,监测预留一定的时间。

      编辑推荐: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与答题技巧汇总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汇总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时间11月25日

  2013国家公务员网络辅导火热招生 

     

      三、千丝万缕――综合判断

  综合判断问题出题的形式通常是给出一段话或者一篇公文,要求考生判断是否存在问题,准确找出问题,并改正问题。

  题目通常将材料与题干结合起来,让考生判断题干和材料是否契合。这类题目在国家2006年考试中曾经出现过,之后很少出现。不过这类题目是上海市申论考试的必出题目。

  例题一:

  材料:

  1、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同年5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时,肯定了该集团产品在国内市场、国际市场所取得的成绩,并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创名牌,让郑煤机的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

  今年9月8日至10日,胡锦涛同志前往河南焦作市农村考察粮食生产,在玉米丰产示范田,询问乡亲们对国家惠农政策有什么要求。一位村民答,希望粮食价格提一点,政府补助多一点,农资价格稳一点。总书记表示一定把这些意见带回去。他指出,发展粮食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在温县农科所,总书记勉励科技人员为粮食高产稳产进一步发挥作用。在焦作市隆丰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总书记要求有关部门进一步把储备粮食管好。

  9月30日,胡锦涛同志前往安徽考察。在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他说:“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2、今年10月,记者就广东产业转型问题进行专访,决策老师C先生说,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它所取得的成绩是激动人心的。去年,广东的GDP达人民币30673亿元,经济总量首次超过中国台湾。这是广东继1998年超过新加坡、2003年超过中国中国香港之后,又一次超越“亚洲四小龙”,预计2010年到2012年间将超过韩国。这种变化是非常惊人的。一句话,广东的成功也是中国的成功。然而,广东的问题也是中国的问题。广东的产业结构有硬伤。这种结构模式支持了过去二三十年广东以及东部沿海经济的快速增长,现在则遇到严峻挑战。在加工制造产业的发展中,过去30年主要是模仿国外早期的某种经济发展模式,“两头在外,中间加工”。比如广东的东莞,一段时间生产了全世界70%的电脑电源线,怎么生产的呢?无非就是大量购买原材料,经过一道至数道工序制成零部件,组装成半成品,最后总装为成品卖到海外市场。在严格意义上说,东莞只是一个制造“车间”,而不是“工厂”。因为“工厂”对定价有决定权的会计和设计部门全在国外。结果,同一件衬衣在美国卖近百美元,而我们的出口价仅七、八美元。

  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现代化重工业的启动将成为广东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特色,珠三角地区改革将利用湛江、汕头等地缘优势,向南拓展东盟合作,向东搭上台海经济合作快车。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的湛江钢铁厂一期建设规模为钢产能1000万吨;广州南沙开发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300万吨造船基地也已开工生产。此前广州地区船厂只能制造6万吨的船舶。广东省以轻工业起家,在改革开放初期,重工业增长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但近年来重工业投资持续增长,2002年全省重工业比重首次超过了轻工业。

  广东省近期公布的新十大工程规划中,规模庞大的高速轨道交通项目引人注目。湛江、汕头、韶关等相对边远地区与珠三角核心区之间的运输时间,将控制在两个小时左右。2010年前后,湛钢到广州市铁路交通用时仅为1个半小时。这些,将珠三角传统的产业链条大大扩大,同时也将减少石油消耗及汽车尾气的排放。

  3、东莞某鞋厂的林老板,2003年来东莞办厂前,在中国台湾打拼了20多年。他说现在很糟,最近赔了几十万。他已经不再接美国鞋子大卖场和贸易商的定单了,觉得风险太大。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07年,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等影响,合计增加的成本超过20%。

  “广州山区对我来说太陌生,我没有太大的兴趣内迁,到一个地方又得从头再来,需要很多时间。补给线拉的很长,对我来说将是致命的打击。”林老板这样回答记者提出的是否借这次广东产业转移的机会,内迁到粤西北山区投资的问题。

  有朋友劝他将工厂迁移到越南。但林老板看得很清楚:“越南劳动力缺乏,税收各方面跟这里差不多。我的一些朋友搬到那里,也没好到哪里去,做几年我估计他们也会走。”

  当记者问林老板,有没有考虑走出低端化生存,增加企业的研发能力,推出高端产品,林老板有点无奈地笑着说:“还没有这个能力。”

  4.“13年了,回想起来,当时的决定很正确。”作为中国香港某电子集团董事、总经理,徐老板一脸庆幸。他一再跟记者提起依然在东莞等地办厂的朋友们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的尴尬境遇,庆幸自己提前13年向广东山区罗定市的迁移。

  该电子集团1971年成立于中国香港,是电源供应器制造商。1988年,出于生产成本和人力资源两方面考虑,集团进入深圳宝安区开设工厂。但到1995年,徐老板发现深圳本地可供调配的资源越来越少,生产成本已经很高,于是决定将工厂迁入罗定。

  1995年深圳已提出着重培育和引入高科技企业,加工生产型企业受到重视的程度越来越低。而罗定地区的综合生产成本要比珠三角和其它内陆城市低很多。集团迁到罗定后,劳动力成本减少了30%,运输成本只增加了5%,节约了25%的生产成本。另外,集团的产品过去只要是出口,但今年以来内销的部分有所增长。因此,将工厂迁到罗定,实际为这部分内销产品节省了不少物流成本。集团在罗定13年,从1亿元的规模发展到现在的20亿元,以后还要扩大到40亿元的规模。徐老板到东南亚地区做过详细考察,他认为,不管人力还是其他各方面的资源支持,中国依然是最佳选择。

  目前让徐老板最为头疼的是高级技工的缺乏。他建议市政府想办法把在珠三角务工的技术成熟的工人吸引回家乡就业,特别是吸引那些走出去的大学毕业生们回来建设家乡。

  5. 东莞在解放初期,属东江行政区管辖,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当时,在成本上升的不断挤压下,中国香港繁荣了几十年的出口加工业迫切需要转移,一线之隔的广东成为首选。改革开放初期,广东采取简政放权措施,吸引外资的审查权下放给各个地级市,东莞则进一步把招商引资权下放到乡镇。凭借地缘优势、全国各地的廉价劳动力以及外资提供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东莞迅速从一个无足轻重的农业县发展成为闻名国际的世界工厂。有个说法令东莞人自得不已,“不管在世界是上什么地方下订单,都在东莞制造。”2007年,东莞的GDP达到了创记录的3151亿元。东莞的经济奇迹,是中国近30年经济奇迹的典型代表。

  其实2004年后,东莞已面临巨大危机。先是“民工荒”,接着是人民币不断升值、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因素,增加了加工成本。由于村自为战,东莞土地的利用效率越来越低,却无法整合,电和水的资源也很紧张,电厂污染也很厉害。在这一系列因素影响下,2007年,东莞出现了让人担忧的企业迁厂或倒闭现象。有关部门统计,倒闭、迁移或不辞而别的企业大概占总数的10%到20%。

  种种迹象表明,“东莞模式”已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但如何实现转型,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路径。低水平的劳动力、旧产业离开东莞,高层次的劳动力、新产业从何而来?

  有人认为,外资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的技术水平比较高,他们会成为东莞转型的推动者。但也有人尖锐指出,外资企业是逐利而动的,哪里有利可图就到 哪里去,不大可能费心费力地参与自主创新。只有培养一批扎根本土的当地企业,才更有可能和本地经济同甘共苦。港资企业没有转型的历史,只会搬迁或倒闭;台资企业的设计、研发都在中国台湾,大陆只是制造部门而已。

  某老师认为,东莞为了企业转型 不断探索而仍不得其门而入,全国其他地方的“东莞化”却如火如荼地进行。长三角地区呗人津津乐道的“昆山模式”,其实和“东莞模式”并无本质差别,只是引进的制造业相对环保、高端而已。其他地方,包括武汉、成都、重庆、天津这些城市的心特区,也不乏类似“东莞化”的克隆者。内地省区提出“欢迎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之类口号,实非明智的选择。

  6. 在日本战后经济崛起中,稻盛和夫是以为靠加工制造创业的著名企业家。他1932年出生于鹿儿岛一个贫寒之家,1959年与一批志同道合的年轻人聚集到一起,凭借自己研发的新型精密陶瓷原材料技术,在十几年间,便把一个小规模的工厂发展成一个大型跨国集团公司。

  稻盛和夫说,早期,日本制造的产品在欧美市场的评价是:虽然便宜,却质量不好。他认为,没有技术开发上的革新就一定要碰壁。不断学习、创新,掌握世界最好的技术,这是日本经济能够持续发展到现在的关键所在。

  1973年和1978年全球范围内出现两次石油危机,日元急剧升值,全面抬高了日本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出口价格,过去曾以经济实惠驰名世界市场的日本产品,一下子变成了商品世界中的贵族。日本企业如何面对高成本的挑战呢?稻盛和夫说,当时订单减了一半,公司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他的办法就是和员工一起共同克服这个难关。为了削减成本,员工们充分发挥智慧和才智,提出了很多改善的建议。当时日本政府曾经有一些支援,但更多的还是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努力。重要的问题是,企业选择一个什么样的路径实现超越。困难,往往能成为产业升级的一个最好的推进器。

   编辑推荐: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与答题技巧汇总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汇总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时间11月25日

  2013国家公务员网络辅导火热招生 

     

     7. 生产加工涉及的范围很广,如汽车、仪表、电器、电子、服装、鞋帽以及医药、食品、粮油等等,几乎涵盖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

  有关人士指出,随着外资的进入,跨国公司在我过建立粮食加工企业,粮食流通领域的竞争会愈演愈烈。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也能促进粮食加工业的体制改革,但迫切需要我们加强管理,尽快出台应对措施。在这个问题上,食用油加工业的情况发人深思。

  同粮食市场不一样,我国食用油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许多油品和只要原材料从国外进口。Y集团是国外某打公司在华投资的以粮食加工为主的企业集团,也是国内最大的粮食加工集团。上世纪80年代在深圳蛇口设厂,为中国引进了小包装食用油的概念。此后十几年间,Y集团先后在深圳、青岛、天津、广州、上海、武汉、西安、成都等主要城市投资设厂和开设贸易公司,成为国际知名的粮油加工贸易商,成功塑造出一批著名品牌,为推动中国粮油行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不断提高,2000年以后,小包装食用油逐渐取代散装食用油成为市场主角,也成为整个食用油市场附加值最高、最赚钱的行业、有数据显示,Y集团国内小包装食用油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

  令人关注的是,Y集团先后在中国累计投资40余家粮油食品以及相关的生产加工企业,经销商超过2000家,遍布全国400个大中城市,构成了在中国庞大的经销网络。有关人士认为,Y集团的利益扩张,使中国的粮油企业失去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市场机遇,换来一个无比强大的竞争对手。

  8. 当前粮食问题举世瞩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最近说,全世界新增加了1亿缺粮人口;粮农组织说,37个国家因粮价飙升而导致骚乱;今年4月,世界银行发表报告称,过去3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181%,食品价格上涨83%。4月19日,全世界最不发达的49个国家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国际社会共同解决粮食危机。

  阿根廷的潘帕斯地区素称世界级粮仓之一,人们一直坚信,那里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食物都是上帝赐给阿根廷的礼物。但在现实的冲击面前,阿根廷政府不得不考虑再次提高大豆、玉米、小麦的出口关税。

  莫尼克是埃及的一名清洁工,每月工资80美元。“带5美元去市场,只能买到3千克大米,剩不下几个钱,根本卖不了其他东西。”莫尼克说,因为有好几个孩子要养活,她家里现在每天只吃一顿饭。

  国际粮食市场的这一巨变,让很多大米进口国处境艰难,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市400家国营粮店门口,每天一早就排起等候的长队。由于粮食工作不力,H国总理在一片职责声中黯然下台。

  9.下面是记者就我国粮食问题对国家粮食局领导Z先生的采访摘录。

  记者:您能不能介绍一下目前国家粮食库存的情况?

  Z先生:这几年粮食供求是基本平衡的。因为连续几年大丰收,所以到年末库存相对稳定。国有粮食的销售,不算2008/年的收购,也可销售1年多。

  记者:现在有一种声音认为我们的粮库库存有假,您怎么看待这种声音?

  Z先生:我们这几年的抽查,包括我们当前掌握的情况,都表明我们的粮食库存量是真实可靠的。

  记者:人均耕地面积在减少,您对此怎么看?

  Z先生:耕地是在减少,但党和国家对这个事情非常重视,18亿亩耕地的红线是不能破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保证。18亿亩耕地,意味着我们能够保证粮食产量至少在1万亿斤以上,从现在的消费水平看,这能够让我们的粮食供求基本平衡。

  记者:2008年大家对粮价问题都非常关心,您觉得粮价什么时候会见底,大概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价格水平?

  Z先生:2008年供求基本平衡,主要粮食品种小麦、稻谷、玉米供大于求。在这种情况下,粮价很难涨得很高,如果说出现粮价涨得很高的情况,国家也一样有能力采取措施来平抑。我们有足够的库存,使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对此我们很有信心,也请大家放心。但是对于有关部门来说,要解决好粮价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想方设法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一方面要提高农民种田补贴,另一方面要通过技术手段调控好农业物资的价格。如果这两方面的问题解决好了,粮食问题或许根本算不上一个问题。

  10.据悉,今年我国粮食总产有望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实现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连续5年增产。但某老师认为,我们绝不可高枕无忧。他说,从长期来看,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农产品作为发达国家重要的金融工具,将一直被作为掠夺发展中国家的工具使用。伴随着生物能源大面积铺开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就是明显的例子。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几十年前曾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转基因产品,是美国控制粮食的手段之一。比如玉米,原产墨西哥,是当地人的主食,美国利用高科技手段研制出的转基因玉米大量进入墨西哥,结果是墨西哥农民必须向美国购买转基因玉米种子,而美国则把自己的转基因技术当成受保护的专利。这是要挟以此为生的其他国家农民的专利。

  他认为,国内情况也不容乐观。今年随着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农民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致使大面积耕地荒废,我国农民的种粮意愿在下降。政府补贴赶不上花肥、农药等农资上涨的速度,今年,化肥与农药价格等均处于上涨期,即便在政府预算安排“三农”投入5625亿元的前提下,部分双季稻改种单季稻的趋势。

  11.今年9月胡锦涛同志前往河南考察后,网上有作者发表了一篇谈粮价的文章。其中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要鼓励粮食生产,基本的政策取向是提高粮价和补贴,降低农资成本。但种粮补贴受制于财政状况,不可能无限扩大。所以,粮价才是粮食政策的关键。对于增加农民收入而言,粮价上涨比增加补贴要实惠有效。按2007年的粮食产量,中央财政1028亿元的种粮补贴摊到每公斤上为0.2元。也就是说,粮价每公斤再上涨两毛钱,农民兄弟就能把从中央财政获得的种粮补贴挣回来。这两毛钱的涨幅,按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75.92公斤粮食来算,人均支出仅增加15.2元。如果每公斤涨五毛呢,那么就可以增加农民收入2570亿元,而这换成财政补贴可能需要好几年才能实现。因此,只要粮价上去了,农资价格涨一点没关系,补贴低一点也没关系。

  我们现在之所以不敢大幅提高粮价,是担忧粮价上涨影响低收入人群,其实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因为农民基本上不需要买粮,完全可以种粮来满足自己吃的需要。因此,真正受粮价上涨影响的是城镇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中的低收入者。但这种影响完全可以通过补贴来避免,而且这种补贴,要远比种粮补贴少。我们可以测算一下,2006年城镇居民低收入户的人均粮食消费为78公斤,按占城镇人口比例20%计,为11541万人。假设粮食价格每公斤上涨0.2元,那么低收入人群每人增加粮食消费为15.6元,如果这部分钱全部由财政来补贴,仅需18亿元,远远低于1028亿元的种粮补贴。即使财政给所有国人都不贴,上涨0.2元,也仅需支出200亿元,还是要不种粮补贴节约。

  粮价上涨的受损者,一是政府。因补贴低收入人群而支付财政资金,但前面算过,规模不大,政府完全可以承受;另外的受损者则是城镇居民中的中、高收入人群。但这部分支出对他们的消费总支出来讲并不大,相信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农民支持城市那么多年了,现在确实该城市反哺农村了,提高粮价其实是效应最直接的一个反哺政策。因此,在当前的政策框架中,提高粮价是关键之策、点睛之笔。

  问题:

  一、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符合给定资料的内容,对符合的选项,在括号内打“√”;对不符合的选项,在括号内打“×”,对于你认为不符合的选项,分别说明理由。字数不超过200字。(15分)

  A.对于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国家已经确立了“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但目前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流动人口子女因各种原因难以进入公办学校,而是选择到打工子弟学校就读。这主要是由我国教育制度造成的。()

  B.我国的户籍制度联系着一定的社会福利与权益,由于历史的原因,存在着城市居民享有较多的就业、福利等社会资源,而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庞大的农民却成为社会资源分配较少的阶层。这种“数量悖论”,即是指人的数量与获得资源分配份额之间并不存在着一定的正向关系,在某些方面极有可能存在反向关系,即数量众多的人,被分配到的资源却少之又少,在现阶段的我国是个不容回避的事实。()

  C.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享受其他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它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公民均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国家提供教育设施,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机会和物质条件。()

  D.美国联邦政府没有制定全国统一的流动人口教育政策,美国宪法也没有把受教育权利作为基本的人权,相关法律和政策主要留给州政府来制定,即通过州政策制定流动人口教育法律和政策保护流动人口受教育权。()

  【题型分析】

  判断辨析类题目考查的主要是对材料信息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在这些选项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直接摘抄材料;第二,对材料的内容进行概括;第三,对材料的内容进行推理和引申。前面两类材料都是符合材料的,只有第三类材料才可能出现与题目内容不符合的问题。这就需要考生回到材料,仔细比较材料与题目备选项的异同,重点是“求异”,即找出推理和引申部分与材料所表达意义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

  A.( × )

  【理由】选择到子弟学校就读的主要原因不是由我国的教育制度造成的,而是因为公办学校的教育资源有限,需要优先保障本地学生,因而设置诸多“门槛”来控制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数量。

  【解析】题目的前半部分摘抄自材料3,“这主要是由我国教育制度造成的”是推论的内容,那么这个推论是否恰当呢?我们仔细看看材料3,为何家长放弃送孩子进入公立学校就读呢?我们看到原因是“ 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调查发现,有67.7%的人因“公办学校不招收外地进京人员子女”和“孩子在公办学校受歧视”而被迫选择放弃送孩子到公办学校就读”。材料中还提到“这个答案似乎与国家政策不一致”,也就是说我们在政策上并没有限制。公办学校不招收外地子女主要是由于“公立学校限于校舍面积、教师数量等问题,首先要保证本地学生能够享受到教育资源”。所以并非制度问题,而是受到资源的限制,因此这个推论是错误的。

  D.( × )

  【理由】根据材料,州政府制定政策主要是为了保证本州的公民的教育利益,保护流动人口的教育权利是“通过保护迁徙权利”来实现的,这种保护往往由联保政府和法院来执行。

  【解析】材料7中很明确的说道“各个州往往对流入人口在本州获取教育利益设置一定的限制条件,限制其它州的居民单纯为了从本州获取教育利益而迁入,以保护本州常住居民的利益”。所以不是州政府而是联邦政府和法院在保护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权,因此材料才有“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利益和担当的角色并不完全一致”的说法。且下面也说到“美国在这方面的特点在于通过保护迁徙权利来保护迁徙和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权。”

     编辑推荐: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与答题技巧汇总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汇总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时间11月25日

  2013国家公务员网络辅导火热招生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国家公务员资格查询

国家公务员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国家公务员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