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备考资料 > 国考社会热点分析:政府信息公开

国考社会热点分析:政府信息公开

更新时间:2013-10-21 15:48:25 来源:|0 浏览0收藏0

国家公务员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国考社会热点分析:政府信息公开

  课程推荐:2014年公务员课程7天免费学 :基础精讲  高效强化  高效押题  专项特训

  个性课程:2014年公务员个性辅导:申论批改  技巧专讲  冲刺密卷  个性定制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以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文件首次提出的建立重大政务舆情会商联席会议制度,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这当然是大力促进政府信息公开的信号。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实施不过5年,此项工作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取得了以前难以想象的成绩。而且,从前政府信息以不公开为原则,现在则以公开为原则,对政府系统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型,必然遭遇来自内部的、基于种种不适应的阻力和障碍。不过,政府走向公开透明,乃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而政府信息公开的闸门一旦开启,就只能快马加鞭地前进,没有任何回头路可走。

  但政府信息公开取得的成绩仍然是初步的、不平衡的,整体架构也可以说是粗疏的。妨碍政府信息公开进程最重要的因素,可能还是政府中人的思想观念。人们对建立重大政务舆情会商联席会议制度寄予希望,但从现实来看,这个制度会建成什么样、取得什么样的效果,还有待观察。去年,国新办新闻发布厅总共举行了50来场新闻发布会,而一些部委则一场也没有举行。一个部委一年到头都没有重要信息需要公布吗?当然不是。如果连这样松散的联系都做不到,何谈建设什么紧密的、互动的、联动的工作机制呢?

  不能否认,现今不少政府官员的观念还是“大院”的观念,习气也还是“大院”的习气。他们似乎不能和民众一样地认识到,政府信息公开事关公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是现代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来源和重要构成。有的官员总倾向于抱怨媒体“炒作”、民众“造谣”,却不习惯于以平等的姿态回应社会的关切,更不习惯于在各种监督下工作。

  一个突发事件突如其来,如果政府不能在第一时间掌握信息,那么就是低效率的;如果掌握信息却不积极主动地发布,那么这个本属于政府的发布空间就一定会在短时间内易主;如果知道实情却以歪曲的形态告知公众,那就将使自己的名誉扫地。一个政府如果在信息公开中表现屡屡欠佳,就会在公众心目中积累不信任,逐渐丧失话语权,以后无论说什么、怎样说都少有人相信。

  观念与制度总是相互缠绕,相互影响。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却能构建与时代脉搏共振的制度,这种情形是很难想象的。比如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虽有二三十年的实践,至今仍可以说是粗糙的。国家部委和省级政府大多已有了这项制度,但要不要举行新闻发布会,什么时候举行发布会,多长时间举行一次发布会,完全是自行决定。此次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对国务院各部门发布信息的频次提出了明确要求,省级政府也该有类似的规定,这样才有利于自上而下地推动这一制度的规范化建设。

  政府新闻发言人似乎也遇到一些尴尬,据说其一是没进“领导班子”。这或许也是影响发言水平的要因之一,但同时,新闻发言人自身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也有待提高。现在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基本上都是官员兼任,少有媒体从业经历,他们对媒体界熟悉吗?能理解媒体的价值和规律吗?善于和记者打交道吗?每天有读报上网了解分析重要信息的习惯和能力吗?

  与公众的期望和行动相比,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的进步确实存在不小差距。北京大学有关研究机构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称,过去5年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案件激增,但以原告败诉居多,或者即使原告胜诉,有的政府信息还是不公开,这种情况无疑不容乐观。只有快马加鞭地推进信息公开,政府的言说才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具有安抚、稳定和凝聚人心的力量。

  热点文章: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编辑推荐:

  国考社会热点分析:经济“铁幕”对美国的“好处”

  国考社会热点分析:大气污染致癌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国家公务员资格查询

国家公务员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国家公务员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