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环境影响评价师《导则与标准》讲义:第二章一节
特别推荐:2014环评师《各科目》新旧教材对比汇总
点击查看:2014年环境影响评价师《导则与标准》章节讲义汇总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
环境影响评价本身是一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并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不断改进、拓展和完善,同时环境影响评价又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是需要由环境 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一项法律制度。因此,为了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和指导 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国家制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成为最为直接和有效的管理措施。从1993年起陆续发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之后,随着环境技术的不断发展,多项环境影响评价 的相关技术导则相继出台。规定这些技术导则的一般原则、技术方法、评价内容和 相关评价要求,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制定的目的和任务。
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原则
一、适用范围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J/T 2.1―93)是由国家环境保护局1993年 发布并于1994年4月1日起实施的。2011年由环境保护部修订并发布,并于2012 年1月1日起实施。自修订后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 (HJ/T 2.1―93)废止。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J 2.1-2011)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及要求,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的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
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 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
1.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
环境影响评价第一阶段,主要完成以下工作内容。接受环境影响评价委托后, 首先是研究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文件,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在研究相关技术文件和其他有关文件的基础上,进行
初步的工程分析,同时开展初步的环境状况调查及公众意见调查。结合初步工程分 析结果和环境现状资料,可以识别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秦,筛选主要的环境影响 评价因子,明确评价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标准,最后制订工作方案。
1. 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
环境影响评价第二阶段,主要工作是做进一步的工程分析,进行充分的环境现 状调查、监测并开展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之后根据污染源强和环境现状资料进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并开展公众意见调查。若建设 项目需要进行多个厂址的比选,则需要对各个厂址分别进行预测和评价,并从环境 保护角度推荐最佳厂址方案;如果对原选厂址得出了否定的结论,则需要对新选厂 址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
环境影响评价第三阶段,其主要工作是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 料、数据,根据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法律法规和标准等的要求以及公众的意愿,提出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影响的环境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确定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给出评价结论和提出进一步减缓环境影响的建议,并最终完成 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的编制。
三、环境影响评价原则
按照以人为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要求,遵循以 下原则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 依法评价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 分析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政策、资源能源利用政策、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等有关政策及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并关注国家或地方在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规划及相关主体功能区划等方面的新动向。
(2) 早期介入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应尽早介入工程前期工作中,重点关注选址(或选线)、工艺路线(或施工方案)的环境可行性。
(3) 完整性原则
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征,对工程内容、影响时段、影响因子和作用 因子进行分析、评价,突出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4) 广泛参与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应广泛吸收相关学科和行业的老师、有关单位和个人及当地环境
第I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保护管理部门的意见。
四、资源利用及环境合理性分析
1. 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
工程所在区域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需进行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根 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资源禀赋,量化分析建设项目与所在区域资源承载能力的相容性,明确工程占用区域资源的合理份额,分析项目建设的制约因素。如建设项目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分析,需根据建设项目耗用新鲜水情况及其所在区域水资 源赋存情况,尤其是在用水量大/生态或农业用水严重缺乏的地区,应分析项目 建设与所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相容性,明确该建设项目占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合理份额。
2. 环境合理性分析
调查建设项目在所在区域、流域或行业发展规划中的地位,与相关规划和其他建设项目的关系,分析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设计参数及环境影响是否符合相关规 划的环境保护要求。
五、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在了解和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 态功能区划及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列出建设项目的直接和间接行为,以及可能受上述行为影响的环境要素及相关参数。
影响识别应明确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等不同阶段的各 种行为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影响性质、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等,定性分析建设项目对各环境要素可能产生的污染影响与生态影响,包括有利 与不利影响、长期与短期影响、可逆与不可逆影响、直接与间接影响、累积与非累 积影响等。对建设项目实施形成制约的关键环境因素或条件,应作为环境影响评价 的重点内容。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可?用矩阵法、网络法、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 的叠加图法等。
2. 评价因子筛选
依据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结果,并结合区域环境功能要求或所确定的环境保护目 标,筛选确定评价因子,应重点关注环境制约因素。评价因子须能够反映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区域环境的基本状况及建设项目的特点和排污特征。
六、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1. 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其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分别编制环境影 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环境影响评价按环境要素分别划分评价等级。环境是由不同的环境要素组成的,即大气、水、声环境、土壤、生态、 人群健康状况、文物与自然遗迹、人文遗迹、珍贵景观、地质环境以及日照、热、 振动、放射性、电磁与光辐射波等。其中的一些环境要素还可以继续划分,如水可以分为地面水和地下水;生态可以分为自然生态、城市生态或陆域生态、水生生态等。
建设项目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原则上应划分工作等级,一般可划分为三级。一 级评价对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深入评价,二级评价对环境影响进行较为详细、深入评价,三级评价可只进行环境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其他专题评价可根据评价工作需要划分评价等级。
具体的评价工作等级内容要求或工作深度参阅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行 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相关规定。
2.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
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工作等级按建设项目特点、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相关法 律法规、标准及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因素进行划分。其他专项评价工作等级可参照各环境要素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1) 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主要包括: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水及其他资 源的使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如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放浓度等,工程建设的范围和时段,生态影响的性质和程度等。
(2)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条件和特点、环境敏感 程度、环境质量现状、生态系统功能与特点、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环境状况,以及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引起现有环境特征发生变化的范围和程度等。
(3) 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包括 环境和资源保护法规及其法定的保护对象,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和保护区规划等。
3. 评价工作等级的调整
对于某一具体建设项目,其环境要素专项评价的工作等级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处 区域环境敏感程度、工程污染或生态影响特征及其他特殊要求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调整的幅度不超过一级,并应说明调整的具体理由。如在生态敏感区域建设 可能影响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其生态环境的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应进行提级;废水 排入下游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项目,其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可以降级。
七、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
按各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确定各环境要素和专题的评价范围;未制定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根据建设项目可能的影响范围确定环境影响 评价范围,当评价范围外有环境敏感区的,应适当外延。
八、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确定
根据评价范围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评价因子所采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优先选择地方污染物 排放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没有限定的污染物,可?用国际通用标准;生产 或服务过程的清洁生产分析?用国家发布的清洁生产规范性文件。
九、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
环境影响评价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应以量化评价为主。评 价方法应优先选用成熟的技术方法,鼓励使用先进的技术方法,慎用争议或处于研究阶段尚没有定论的方法。选用非导则推荐的评价或预测分析方法的,应根据建设 项目特征、评价范围、影响性质等分析其适用性。
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一般?用两种主要方法,即单项评价法和多项评价法。
(1) 单项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原则。单项评价方法是以国家、地方的有关法规、 标准为依据,评定与估价各评价项目单个质量参数的环境影响。预测值未包括环境质量现状值(即背景值)时,评价时应注意叠加环境质量现状值。在评价某个环境 质量参数时,应对各预测点在不同情况下该参数的预测值均进行评价。单项评价应 有重点,对影响较重的环境质量参数,应尽量评定与估价影响的特性、范围、大小及重要程度。影响较轻的环境质量参数则可较为简略。
(2) 多项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原则。多项评价方法适用于各评价项目中多个质量 参数的综合评价,所?用的方法分见有关各单项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用多项评价方法时,不一定包括该项目已预测环境影响的所有质量参数,可以有重点地选择 适当的质量参数进行评价。建设项目如需进行多个厂址优选时,要应用各评价项目 (如大气环境、地面水环境、地下水环境等)的综合评价进行分析、比较,其所用 方法可参照各评价项目的多项评价方法。
编辑推荐:
最新资讯
-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师导则与标准真题及考情分析2024-06-10
- 2024环评师技术方法真题及考情分析2024-06-09
-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师法律法规真题与考情分析2024-06-08
- 2024年环评师考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案例分析》真题与考情分析2024-06-07
- 2024环评师备考资料-《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前资料2024-05-13
- 2024环评师备考资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前资料2024-05-13
- 2024环评师备考资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前资料2024-05-13
- 2024环评师备考资料-《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考前资料2024-05-13
- 2024环评师备考策略方法与技巧2023-11-29
- 【双11预售开启!】抢百倍膨胀抵扣!购2024环评好课!202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