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资格 >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 > 2015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要点:操作条件作用论

2015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要点:操作条件作用论

更新时间:2015-06-26 09:55:18 来源:环球网校 浏览233收藏46

教师资格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2015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要点:操作条件作用论,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小编整理以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点击查看:2015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复习要点

  2015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要点:操作条件作用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是后期行为主义对学习心理学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他坚持了科学、客观、控制的行为主义传统,继承了刺激反应的学习观,以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规律,在桑代克等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教育心理学影响巨大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1.斯金纳的经典实验

  斯金纳以白鼠等动物为被试进行了精密的实验研究。斯金纳在桑代克迷箱的基础上创设了“斯金纳箱”。箱内装有杠杆,下边有食盘,只要按压杠杆就会有食丸落到食盘中,记录系统会将按压杠杆的次数和时间记录下来。斯金纳将饥饿的白鼠关在箱中,白鼠在箱内不安地跑动,活动中偶然按压了杠杆,得到一粒食丸。之后白鼠再次按压杠杆,又可得到食物。由于食物强化了白鼠按压杠杆的行为,因此白鼠按压杠杆的频率迅速上升,直至吃饱。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过程

  根据实验,斯金纳发现,反应出现的结果对有机体作出的反应起着控制作用。它能影响以后反应发生的概率。他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如果一个操作(自发反应)出现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在今后发生的概率就增加;如果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发生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今后发生的概率就降低,甚至消失,这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

  3.应答性行为与操作性行为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先前特定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如眼睛遇强光时,瞳孔马上收缩等,是经典条件作用论中研究的对象。操作性行为发生之前不与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性行为不是不依赖于任何刺激作用,只是行为不取决于事先的刺激,而是受控于行为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从事的大多数有意义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4.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1)强化

  强化原理是斯金纳理论的基础和最重要的部分。斯金纳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其原因就是强化,通过对强化的控制就可以控制行为。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发生的概率,强化物也即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又称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正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负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刺激来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

  ①正强化

  有机体自发作出某种反应,得到正强化物,那么此类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正强化在塑造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奖励来对他人的行为进行积极强化。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对遵守纪律的学生进行表扬,家长对考试成绩好的孩子给予物质奖励,这种现象都属于正强化,其中表扬和物质奖励都属于正强化物。奖励是塑造行为的有效手段,但是奖励的运用要得当,否则会强化不良的行为。这一点在中小学教育中尤为重要。

  ②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所体现的现象都属于负强化作用的现象。

  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它揭示了有机体如何摆脱痛苦。

  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回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是在逃避条件作用的基础上建立的,是个体在经历过厌恶刺激的痛苦后,学会了对预示厌恶刺激的信号作出反应,从而避免痛苦。

  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都是在反应后撤除了厌恶刺激,加强了同类反应发生的概率,属于负强化的原理。

  (2)消退

  有机体在作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会降低,称为消退。在经典性条件作用中,如果条件刺激出现后,不再有无条件刺激伴随,那么久而久之条件作用就会消失。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如果撤除强化,人或动物将不会持久地表现某一特定的行为,最终这一行为会消失。例如,推销员挨家挨户地推销一种机器,但是如果几周都没有卖出一台,他很可能会放弃推销。可见,没有强化发生,将会导致行为消退。

  强化的作用在于增加某种反应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塑造行为的目的;而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3)惩罚

  惩罚是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惩罚与负强化经常容易混淆。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将来发生的概率。也就是说,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是加强行为的过程,而惩罚则正好相反,是减少或抑制行为的过程。

  但是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它只是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惩罚的运用须慎重,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5.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

  基于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和积极强化原理设计的教学模式“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风靡全球,成为了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程序教学的基本做法是:将教材分成若干小步子,学生可以自定步调,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积极反应给予及时强化和反馈,使学生的错误率降低。在 20世纪60年代,程序教学空前流行,许多教科书都是以程序化的方式编写。但到了70年代,人们的热情降低,并逐渐放弃了程序教学。不过,程序教学的合理部分被应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

  同步训练

  【单选题】在日常教学中,由于学生表现良好,教师减少其家庭作业的量,教师这样的行为称为(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答案:B。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正强化即实施奖励,负强化即撤销惩罚,它们都可以增加反应的概率。惩罚是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惩罚和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将来反应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将来反应发生的概率。消退是指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本题中,教师减少学生的作业量是为了学生以后继续表现良好,是增加学生日后表现良好反应发生的概率,所以属于强化,由于是撤销一个厌恶刺激(多的作业),所以本例属于负强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辨析题】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是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答案:正确。斯金纳进一步发展了桑代克的刺激一反应学说,提出了著名的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按照强化实施以后学习者的行为反应,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方式。正强化是指学习者受到强化刺激以后,加大了某种学习行为发生的概率。负强化是指教师对学习者消除某种讨厌刺激以后,学习者的某种正确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

  编辑推荐:

  教师资格全国统考VIP保过课程全面热招中

  2015年全国各省市特岗教师报名时间及公告汇总

  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 | 考试流程

  幼儿散文练笔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论坛,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教师资格资格查询

教师资格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教师资格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教师资格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