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资格 > 教师资格模拟试题 > 2015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1.4: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015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1.4: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更新时间:2015-09-21 16:25:44 来源:环球网校 浏览659收藏197

教师资格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摘要】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统考报名结束了,考试日期定于11月1日,已报名的你,准备的怎么样了呢?没复习的要抓紧时间备考喽,先行一步的考生,一定要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掌握牢固。本文为2015小学教育教学

  【摘要】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统考报名结束了,考试日期定于11月1日,已报名的你,准备的怎么样了呢?没复习的要抓紧时间备考喽,先行一步的考生,一定要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掌握牢固。本文为“2015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1.4: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恰为备考的你量身准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点击查看:2015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要点汇总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年真题)“课程不应指向活动,而应该直接关注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的。”这一观点意味着课程即(  )。

  A.经验习得

  B.教学科目

  C.预期学习结果

  D.社会改造

  2.下列不属于课程特点的是(  )。

  A.普及性

  B.基础性

  C.全面性

  D.科学性

  3.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来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这是指(  )。

  A.课程目标

  B.课程计划

  C.课程任务

  D.课程目的

  4.下列不属于课程目标确定的依据的是(  )。

  A.学习者的需要

  B.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C.学科知识及其发展

  D.课堂管理的需要

  5.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是(  )。

  A.课程目标

  B.课程计划

  C.课程标准

  D.课程开发

  6.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

  7.(2012年真题)小学数学课程中“概率与统计”这一部分的知识按照由深入浅、由易到难,以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主,逐步扩展。这一教材编写方式属于(  )。

  A.螺旋式

  B.单一型

  C.活动型

  D.直线型

  8.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为(  )。

  A.教学标准

  B.教学计划

  C.教学课程

  D.课程标准

  9.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标准,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是(  )。

  A.课程编制

  B.课程开发

  C.课程实施

  D.课程选择

  10.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

  A.教学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11.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教科书

  12.在我国,小学教科书长期以来采取(  )。

  A.认定制

  B.国定制

  C.审定制

  D.选定制

  13.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  )。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过程评价模式

  D.成果评价模式

  14.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D.以上都不对

  15.课程开发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

  A.拉尔夫•泰勒

  B.斯克里文

  C.夸美纽斯

  D.洛克

  16.(2012年真题)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的课程开发模式是(  )。

  A.工作分析模式

  B.任务分析模式

  C.目标模式

  D.过程模式

  17.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课程是(  )。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显性课程

  18.(2012年真题)按课程设计主体可将课程划分为(  )。

  A.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B.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D.基础课程、学术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19.(2012年真题)从课程论角度来看,教室座位安排、图书角的设置属于(  )。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

  20.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并针对学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的课程是(  )。

  A.正式课程

  B.综合课程

  C.校本课程

  D.地方课程

  二、简答题

  1.课程的特点有哪些?

  2.课程的作用有哪些?

  3.简述课程开发的主要模式。

  4.简述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5.课程的类型有哪些?

  6.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基本观点。

  7.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基本观点。

  8.简述社会中心课程论的基本观点。

  9.我国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0.20世纪中后期以来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呈现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这句话告诉我们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不应该指向活动,而应该直接关注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即要把重点从手段转向目的。

  2.D【解析】课程的特点主要有普及性、基础性和全面性(发展性)。

  3.A【解析】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来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

  4.D【解析】课程目标的确定依据主要有:学习者的需要(对学生的研究)、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对社会的研究)、学科知识及其发展(对学科的研究)。

  5.C【解析】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6.B【解析】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文件,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

  7.A【解析】螺旋排列式是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按照简繁、深浅、难易的不同程度,使一科教材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分层次地重复出现,逐步拓展、螺旋上升的排列方式。

  8.D【解析】我国2001年开始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课程标准”取代原来使用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国家依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9.D【解析】课程选择就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以及相应的课程标准,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

  10.B【解析】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

  11.A【解析】课程计划是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学校安排整个课程检查、衡量学校工作和质量的基本依据。

  12.B【解析】课程按制定者可以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长期以来我国课程教科书采取国定制形式,当前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这一格局,改“国定制”为“国审制”。

  13.B【解析】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提出的。它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上来。

  14.A【解析】目标评价模式首先由被称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的美国课程评价老师泰勒提出。泰勒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的行为,评价就是要衡量学生行为实际发生变化的程度。这一评价模式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故被称为目标评价模式。

  15.A【解析】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课程开发的模式。课程开发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课程论老师拉尔夫·泰勒。

  16.C【解析】泰勒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他于l949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在书中指出课程开发模式是目标模式。

  17.B【解析】学科课程是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课程类型。

  18.C【解析】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来看,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19.C【解析】题干所述属于隐性课程的范围。

  20.C【解析】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老师、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以教师为开发主体的有关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实施和评价活动,对象指向学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普及性。课程应适应儿童发展的不同需要,保障学生法定的受教育年限,教育质量要符合国家基本标准。

  (2)基础性。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有限的和具有发展性的。

  (3)全面性(发展性)。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2.【参考答案】

  (1)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

  (2)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

  (3)课程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4)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5)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3.【参考答案】

  (1)目标模式。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课程开发的模式。课程开发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课程论老师拉尔夫·泰勒。

  (2)过程模式。过程模式强调课程开发关注的应是过程,而不是目的。它不预先指定目标,而是详细说明内容和过程中的各种原理,然后在教育活动、经验中,不断予以改进、修正。

  (3)情境模式。情境模式被视为既能包含目标模式,又能包含过程模式的综合化课程开发模式是一种灵活的、适应性较强的课程开发模式。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英国著名课程理论家劳顿提出的“文化分析”理论。

  4.【参考答案】

  (1)目标评价模式。目标评价模式首先由被称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的美国课程评价老师泰勒提出。泰勒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的行为,评价就是要衡量学生行为实际发生变化的程度。这一评价模式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由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斯克里文提出。

  他认为,评价者应该注意的是课程计划的实际效应,而不是其预期效应,即原先确定的目标。在他看来,目标评价模式只考虑到预期效应,忽视了非预期的效应。斯克里文主张采用目的游离评价的方式,即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5.【参考答案】

  (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3)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4)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5)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学校)课程。

  (6)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6.【参考答案】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是最早出现、影响最广的课程理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等是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要素主义、结构主义是其代表理论。

  这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科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这个原则对学校课程设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因而至今仍是学校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但是这个学派的理论较多强调的是按知识体系编制课程,而对社会生活与生产实际不够重视;对于学生学习上的兴趣、爱好、需要和接受能力等心理准备也较少关注。

  7.【参考答案】

  活动中心课程又叫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和其学生克伯屈。

  其基本特征是:第一,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第二,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第三,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的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

  活动中心课程论夸大了儿童的个人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影响了系统的知识学习,只能使学生学到一些片段、零碎的知识,最终导致教学质量的降低。此外,活动中心课程不指定具体明确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活动的教材由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定,因此,活动课程往往带有随意性和狭隘性。

  8.【参考答案】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又称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主张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代表人物有社会改造主义代表布拉梅尔德,批判理论的代表金蒂斯、布厄迪等。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是社会发展,学校应该致力于社会的改造而不是个人的发展。为此,该理论批判儿童中心课程理论过于注重学生的个人需要、兴趣、自由及活动而忽视了社会的需要,主张课程的最终价值是社会价值,课程是实现未来理想的运载工具。

  9.【参考答案】

  (1)在学校教育中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社会性、价值观、创造性。

  (2)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并且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脱离了学生经验。

  (3)现行的课程体系以学科知识为核心,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强调不同学科的独立性,科目过多,忽视了科学、艺术和道德之间的联系,忽视了学科之间的整合性和关联性。

  (4)学生学习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5)在教育评价上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评价促进学习者发展和提高的教育功能;过于强调对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过程评价或者说对过程评价不够;评价技术方法倾向于单一的量化评价,忽视了定性评价,甚至以考试代替评价。

  (6)课程管理过于集中,强调统一,忽视了地方在课程管理与开发中的作用,对学校的积极性重视不够,教师缺乏参与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权利和机会。

  10.【参考答案】

  (1)各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非常重视调整培养目标。努力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的发展所必需的全面素质,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目标。

  (2)各国都十分关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和调整。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以培养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公民。

  (3)各国都非常重视课程内容的调整。强调精选适合学生发展需要、具有合理结构、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内容,关注学生经验,反映社会、科技最新进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4)各国都非常重视评价改革。目标取向的评价在被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的评价所超越,评价方式进一步多样化,注重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发展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编辑推荐:

  教师资格全国统考VIP保过课程全面热招中

  教师资格证考试统考大纲汇总

  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 | 考试流程

  2015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复习要点汇总

  幼儿散文练笔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论坛,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教师资格资格查询

教师资格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教师资格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教师资格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