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 辅导资料之德育模式(2)
(二)体谅模式
1.理论假设
(1)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
(2)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3)鼓励处于社会试验期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
(4)教育即学会关心。
2.围绕人际一社会情境问题的道德教育
(1)设身处地
设身处地的目的在于发展个体体谅他人的动机。
(2)证明规则
证明规则的一般目的在于给学生以机会,“以设法解决当他们试图取得成年人的地位并在与其他成年人平等的基础上生活和工作时发生的各种常见的问题”,具体目的在于帮助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全的同一性意识,并把自己视为对自己的共同体作出贡献的人。
(3)付诸行动
付诸行动的目的在于:如果是你,“会怎样做?”的问题。
3.简要评论
(1)体谅模式的理论上的缺陷
①麦克费尔对于青少年学生的需要和特点的描述带有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但关于道德感染、道德表率、观察学习和社会模仿的观点又有明显的行为主义倾向。
②麦克费尔关于青少年期是人生“社会试验期”的假设,暗示《生命线丛书》只适用于中学德育,这套教材本来是为中学设计的。但实践证明,它也十分适合于小学德育,这一方面表明该丛书生命力强,另一方面表明麦克尔的理论假设不可靠.也许人生的“社会试验期”早在少年期来临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2)体谅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体谅模式的特色在于:有助于教师较全面地认识学生在解决特定的人际一社会问题的各种可能反应;有助于教师较全面地认识学生在解决特定的人际社会问题可能遭到的种种困难,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关心;提供一系列可能的反应,教师能够根据它们指导学生围绕提出的行动方针进行讲座或角色扮演的主题。
我国的一些学校正在开展这方面的试验和研究,体谅模式对于我国学校德育的改革有一定的启示。①如果把“学会关心”视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这个总的教育目的应当分解成层层推进的目标体系:从培养学生对他人需要、目的、利益的敏感性,到培养较为丰富的人际意识,直到培养比人际意识更为复杂的社会意识;②目标体系应当通过一套精心设计的、内容逼真的、包含人际一社会问题情境的教材体现出来;③应当与各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使用,大量使用有助于提高学生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
教师资格证说课指导汇总 普通话范文精选
【试题】中学历年真题 中学模拟试题 小学历年真题 小学模拟试题
【经验】教学经验交流
最新资讯
- 2024下半年怎么备考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题,掌握导入方法试,讲加分2024-11-25
-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结构化面试时政问题练习2024-11-25
- 问答金句: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结构化答题模板2024-11-25
- 2024下半年考教师资格证的面试题应对策略分享2024-11-22
- 2024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试讲教案逐字稿2024-11-22
- 2024下面试结构化考什么?教资面试结构化万能答题思路是什么?2024-11-22
- 提前储备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题目提分话术2024-11-22
-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答辩试题回答万能句式2024-11-22
- 2024下半年教资面试结构化问答万能模板,考试用得到!2024-11-21
- 2024下半年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模板:咏柳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