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资格 >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 >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九章重点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九章重点

更新时间:2012-08-04 17:55:22 来源:|0 浏览1收藏0

教师资格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九章重点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重点提示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问题解决的过程。

  (2)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3)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措施。

  (4)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及培养策略。

  考纲链接

  1.问题。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问题的分类:分为有结构问题(结构良好问题)与无结构问题(结构不良问题)两种类型。

  3.问题的基本成分。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4.问题解决: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将问题从起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5.问题解决的特点:(1)目的指向性;(2)认知性;(3)序列性。

  6.问题解决的过程:(1)发现问题;(2)理解与表征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7.发现问题的能力受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影响,也与其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关。

  8.影响学生正确表征问题的主要因素有:(1)不能有效识别问题的相关信息;(2)缺少某一问题领域的特定的知识;(3)太急于得出答案。

  9.检验假设有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两种方法。

  10.问题解决的策略:(1)算法式。(2)启发式:①手段-目的分析;②反推法;③简化法;④类比法。

  1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2)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定势与功能固着,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12.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1)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2)教授学生运用策略;(3)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3.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要注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14.教授学生运用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15.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1)将较复杂的技能分解成许多子技能或前提技能,并分别掌握;(2)促进各子技能或前提技能的组合;(3)多次综合练习,使其达到自动化水平。

  16.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17.创造是根据一定目的,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有一定价值意义成品的活动或过程。创造可分为真创造和类创造。

  18.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和特性。

  19.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活动的两大认识支柱。

  20.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21.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1)流畅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2)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3)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

  22.影响创造性的主要因素:(1)环境;(2)智力;(3)个性。

  23.环境因素指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1)创造性比智力更易受到环境的影响;(2)温暖、融洽和民主的家庭氛围,对子女创造性发展十分重要;(3)学校教育中过分强调纪律和规范,缺乏自由和开放气氛也会妨碍学生创造性的发展;(4)社会文化中过分强调社会规范,因循守旧,不敢探索那些有可能失败的未知事物,也会限制个体创造性的发展。

  24.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的智商一般不低。

  25.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

  26.创造性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的思维策略。

  27.创造适宜的环境要:(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8.要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应该做到:(1)给学生应有的信任;(2)减少不必要的规定;(3)不作评判;(4)对学生表示诚恳的支持;(5)提供某些集体情境让学生体验到自我价值感、对集体的归属感和个人能力感。

  29.注重个性的塑造,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1)保护好奇心;(2)接受学生的想法,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和观点,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0.创造性的思维策略训练:(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2)发散思维训练;(3)学会容忍模糊性;(4)推测与假设训练;(5)自我设计训练;(6)头脑风暴训练。

  相关信息:2012年《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重点知识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辅导热招中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多款套餐九折优惠

  更多相关信息:教师资格频道  教师资格论坛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教师资格资格查询

教师资格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教师资格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教师资格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