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3.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因素
>>>2013年教师资格通用版保过班辅导震撼上线!八折优惠! 2013各省教师资格考试信息
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个体身心发展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遗传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
(一)遗传的概念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不仅影响人的智力,也影响人的个性特征。每个人表现出来的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都受遗传基因的影响。
(二)遗传的意义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每个人的先天素质中还有与父母不同的独特因素。如果没有这些自然条件,个体的发展便无法实现。健康的身体是一名优秀运动员的生理前提,正常的智力是一名科学家的基本心理素质要求。个体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具有的先天的心理特征,也会对他后天的学习和社会成功产生很大的影响。但遗传素质是人的先天素质的构成部分,不是全部。遗传素质并不会直接转变为个体的知识、才能、态度、道德品质等。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便不能成为现实。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个体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个体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体态、感觉器官方面,也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婴儿一出生,就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安静,有的大哭大闹;一两岁的儿童对外部世界的反应就有快有慢,有的敏感,有的迟钝。现代遗传学研究证明,遗传基因的物质基础在于核糖核酸排列及其活动的差异。一个先天禀赋优异的儿童,如果后天得到良好的教育,在某些方面发展得更快、更好是完全有可能的;一个天生弱智的儿童,对他的发展自然是非常不利的。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对22.8万名儿童的调查发现,低能儿占同龄儿童的3%~4%,而低能儿中有50%以上是先天因素造成。所以,我们必须承认遗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需要关心的是,怎样创造条件使具有不同先天素质的人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
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遗传决定论者把遗传看做是决定人发展的唯一因素,他们认为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只在于延迟或加速遗传能力的实现。
二、成熟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
(一)成熟的概念
美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胎儿的发育部分是由基因制约的。这种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的机制就是成熟。在教育学中,成熟是指个体的生理、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二)成熟的意义
人具有某种先天素质,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的。人的各种身体器官的构造和机能在出生时是很不完备和孱弱无力的。个体的器官和整个系统的结构、功能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有些早期运动机能的获得是直接建立在成熟的生理基础上的。成熟与教学的效果是契合的,一种技能的发展由成熟支配时,没有必要超前加以训练。在这方面,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就说明了这一点。他以一对满46周的同卵双生子为被试,其中之一先进行每天10分钟的爬梯训练,共6周。然后测量两个孩子爬同一楼梯所需的时间。结果是受训儿26秒,未受训儿45秒完成爬楼梯的任务。然而,当这对双生子满52周时,再对他们同时进行为期两周的相同爬梯训练。测量结果是,他们只用了10秒钟就完成了爬梯任务。格塞尔据此提出了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
成熟决定论的基本内容有:
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从一开始就是受基因控制的,并把这种通过基因来控制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学习本身并不能促进发展。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顺序地进行的。
成熟是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的突然转变,各水平间的行为具有不连续性。格赛尔提出,发展有五个原则:发展的方向原则;发展的相互交织原则;发展的机能不对称原则;发展的个体成熟原则;发展的自我调节原则。
并不否认,格赛尔的成熟决定论有夸大成熟作用之嫌,但总体看来,教育中充分重视成熟的思想却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当身体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条件,才为学习一定的知识技能提供可能。不仅如此,成熟在一个人的思维、情感、个性等高级心理活动中也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之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若按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包括自然条件与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与个体相关的其他社会关系)。若按环境的范围分,可分为大环境(指个体所处的总体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如某一国家、某一地区)和小环境(与个体直接发生联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一个家庭、一所学校)。在同一国家或地域内,人们的大环境通常相差不大,但小环境却千差万别。我们很难改变大环境,但小环境却随个体自身的活动和选择而改变。小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更为直接,所以教育者应更多地关注小环境。但由于社会的变化不断加快,社会通讯、交往手段更加丰富和便利,大环境对人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二)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
环境对个体的影响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人生活在不同的小环境中,这些环境所提供的条件并不相同,对个体发展的意义也不相同,因而不同环境中人的发展有很大区别。但个体对环境的作用也不是消极的。个体对环境持积极态度,就会挖掘环境中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因素,克服消极的阻力,从而扩大发展的天地。所以教育者不仅要注意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较有利的条件,更要培养受教育者认识、利用和超越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在同一环境中,各种因素作用的方向、力量的大小是不相同的。对于教育者来说,分析、综合利用环境因素的积极作用,抵制消极影响是极其重要和困难的工作。教育需要研究如何既保持校园小环境的有利条件,又积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的有利教育力量。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这是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改造环境,人在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发展着自身。因此,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四、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一)学校教育的特殊性
学校教育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内容和活动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学校弥漫着科学、文化和道德规范的气息。这些构成了学校教育环境的特殊性。从个体活动的角度看,学校中的个体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在于有教师的指导,活动的结果还要接受检查。这种特殊性使学校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独特的功能。
(二)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社会对个体的要求或期望有体质、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等多方面,并提出一系列规范。学校根据这些要求,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的培养目标而作相应的调整,并有意识地以教育目的和目标的形式去规范学校的其他工作,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促使学生达到规范的目标。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目标明确,时间相对集中,有专人指导并进行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此外,学校教育使个体处于一定的学习群体中,个体之间发展水平有差异,这也有助于个体的发展。如果学校教育能正确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加速作用将更明显、更富有成效。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研究揭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解决的智力任务;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解决的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却能够解决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好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学校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即使是专门学校的教育内容,也属该领域普遍和基础的部分,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这对人的发展来说更具有长远的意义。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在开发特殊才能方面,普通学校教育内容的多面性和同一学生集体中学生间表现出的差异性,有助于个体特殊才能的表现与发现。在个性发展方面,学校教师和领导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素养,这有助于他们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尊重和注意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学生在群体中的生活也有助于从其他人的身上吸取闪光点,丰富自己的个性。
五、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从过程结构的角度看,包括活动主体的需要与动机,指向的客体对象,活动的目的、内容、手段与工具,行为程序、结果及调控机制等基本要素。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每一层次的活动对个体身心发展都具有特殊的和整体性的影响。
一个体主观能动性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它是人这一有机体与环境中的物质发生交换的过程,为维持人的生命服务,与人的身体发展直接相关,也是其他方面发展的基础。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它是人对外部世界能动的、带有个体性的反映,也包括人对自己的意识、态度与倾向,其中最基本的是认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对个体来说,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满足人的生存、发展和创造需要的意义,是人与环境之间最富有能动性的交换活动,是一种能量的交换。它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指向性和程序性,体现了人的主动选择。
以上三类不同水平的个体活动及其作用,实际上是共时、交融的。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渗透在一切社会活动中,人的社会活动又受到生理、心理活动的支持和影响。人的主观能动性从综合的意义上把主体与客体、个体与社会、人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成为推动人本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育需要非常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最新资讯
- 24下半年教资面试结构化问题答题模板技巧2024-11-26
-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板书忘记写怎么办?2024-11-26
-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快看!2024-11-20
- 不紧张就赢了一半,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怎么备考2024-11-20
-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题答辩想出彩,就靠这6大原则2024-11-20
- 提升中小学教资考试科目试讲表演力,助力2024下半年教资面试考试2024-11-19
- 2024下半年怎么备考教师资格证面试:教学评价用语,为你的教资面试增光添彩2024-11-19
-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小技巧:三大“法宝”2024-11-19
- 24下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注意事项:七大禁忌,勿碰2024-11-19
- 24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技巧与方法:如何用开场白俘获考官“芳心”?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