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资格 > 教师资格模拟试题 >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题答案:学习现象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题答案:学习现象

更新时间:2013-08-08 22:55:04 来源:|0 浏览0收藏0

教师资格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题答案:学习现象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报名专题 保过套餐八折优惠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为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为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为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

  2.C

  【解析】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遗传和环境。

  3.D

  【解析】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4.B

  【解析】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强调教学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5.B

  【解析】为教师的期待而学习的动机是低级的动机。

  6.B

  【解析】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正迁移,高等数学对初等数学而言,属于自上而下的迁移。

  7.C

  【解析】略。

  8.C

  【解析】在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高原现象。

  9.D

  【解析】画线是复述策略,是认知策略的一种。

  10.A

  【解析】根据问题的定义,选A。

  特别推荐:环球网校考研频道(在职硕士)正式上线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统考考试大纲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综合素质》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教育知识与能力》

  全国各省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

  更多相关信息:教师资格频道 教师资格论坛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报名专题 保过套餐八折优惠

  11.D

  【解析】品德是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12.B

  【解析】反复检查是动作,所以这种行为属于强迫行为,选B。

  13.D

  【解析】领会属于理解。

  14.B

  【解析】问题行为是一个教育性概念,差生、后进生、优秀生都有可能发生问题行为。故两者概念不同。

  15.A

  【解析】略。

  16.B

  【解析】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17.D

  【解析】比纳量表,又称比纳一西蒙量表。

  18.C

  【解析】题干为自我强化的概念。

  19.A

  【解析】认知结构、态度、年龄、智力属个人因素。

  20.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言语在心智技能中的作用。

  特别推荐:环球网校考研频道(在职硕士)正式上线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统考考试大纲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综合素质》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教育知识与能力》

  全国各省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

  更多相关信息:教师资格频道 教师资格论坛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报名专题 保过套餐八折优惠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解析】略。

  2.ADE

  【解析】鲍姆宁根据控制、成熟的要求、儿童与父母的交往、父母的教养水平等四个指标,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为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

  3.ABCD

  【解析】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有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等四个。

  4.BDE

  【解析】班杜拉把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5.CDE

  【解析】桑代克和贾德是早期迁移理论的主要代表。

  6.ABCD

  【解析】E选项为程序性知识。

  7.BDE

  【解析】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形成经过了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三个阶段。

  8.CDE

  【解析】复述策略和精细加工策略是认知策略。

  9.BCD

  【解析】AE属于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10.AC

  【解析】在选项BDE中,应当提供正反两方面的材料。

  特别推荐:环球网校考研频道(在职硕士)正式上线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统考考试大纲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综合素质》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教育知识与能力》

  全国各省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

  更多相关信息:教师资格频道 教师资格论坛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报名专题 保过套餐八折优惠

  三、填空题

  1.强迫观念

  2.教学环境的设置

  3.行为与结果

  4.才能、品德

  5.物质、社会

  6.场依存

  7.在知识技能的掌握或应用上存在障碍

  8.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9.感性概括、理性概括

  10.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规律

  四、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3.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4.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特别推荐:环球网校考研频道(在职硕士)正式上线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统考考试大纲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综合素质》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教育知识与能力》

  全国各省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

  更多相关信息:教师资格频道 教师资格论坛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报名专题 保过套餐八折优惠

  五、简答题

  1.要想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内化成心智技能,教学中必须注意:

  (1)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

  (2)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声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地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然后,再逐渐缩减。

  (3)在这一阶段也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

  (4)在进行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也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宜过迟,而应适时。

  2.研究表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其基本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3.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首先,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其次,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再次,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也就是说,指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4.根据研究者的不同观点,可以归纳出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5.(1)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有显著的相关;教师讲解的含糊不清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负相关,教师思维的流畅性与他们的教学效果有显著的相关。

  (2)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有激励作用、生动活泼,富于想象并热心于自己学科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工作较为成功。

  (3)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罗森塔尔效应认为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特别推荐:环球网校考研频道(在职硕士)正式上线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统考考试大纲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综合素质》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教育知识与能力》

  全国各省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

  更多相关信息:教师资格频道 教师资格论坛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报名专题 保过套餐八折优惠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

  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答案要点】

  青年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精神生活空间扩大。青年期突破了少年期局限于学校和家庭的活动范围,扩大到社会的各个方面。青年人开始独立与社会交往,在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中,

  社交结构也由简单向复杂化发展,跨越了一个较大的心理跨度。青年离开家庭、跨入社会,同时,开始了以智力生活为重要特征的精神生活。他们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了解过去,观察现在,预测未来,无限地扩展视野。其二,心理发展显著,认识能力明显提高。随着实践活动的明显增加,青年的思维活动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从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出现了特有的独立批判性和创造性。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理想、信念、人生观初步形成。由于自我意识基本成熟,青年的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以及对别人与社会的评价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当然还不成熟和全面,所以还会产生种种复杂的矛盾。

  其三,性机能成熟。性的问题,是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问题。由于性机能成熟的前倾,出现了很多与此相联系的一系列内心情感体验。但因缺乏必要的性科学知识,对性冲动又缺乏心理上的准备,从而产生神秘感和好奇心、羞耻心及不安感等心理矛盾,随之又会产生对异性的向往和爱慕。这是青年期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其四,情感日益丰富。青年的情感发展日益丰富。他们的集体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情感、义务感、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都有很大发展,爱情的体验也已出现。但遇事仍易激动,不善于用理智控制感情,表现出情感动荡不定。若受不良思想支配,易导致不轨行为。

  特别推荐:环球网校考研频道(在职硕士)正式上线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统考考试大纲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综合素质》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教育知识与能力》

  全国各省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

  更多相关信息:教师资格频道 教师资格论坛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教师资格资格查询

教师资格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教师资格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教师资格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