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aci心理咨询师考试即将举行,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准备考试,环球网校心理咨询师实操课频道小编特别整理了“心理咨询师实操案例:投射性认同案例分析”这篇备考资料,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在心理学里,“投射性认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无法避免的经历“投射性认同”。啥意思呢,就是说当一个人(A)将自己想象的、或感受到的、或自己身上的某种情感,强行投射到另一个人(B)身上,在某些压力之下,可能真就让B变成A认为的那个样子。这时候A又发现,呦,B果然和我想象的一样!于是A再进一步认同,反而证实了他最早投射出来的那些情况是真的。
这个绕来绕去的过程,就是“投射性认同”。
案例1:能干的妻子 vs.“无用”的丈夫
比如有一个在缺少男性力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女孩,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因为缺少体验男性对家庭支撑的机会,于是她学会了“女性必须自立自强,自己帮助自己”这样的人生信条。
当她长大成人后,因为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缺少依赖男性、信任男性,或者从男性那里获得帮助的经验,所以在她结婚之后,无意识中她会感觉自己的丈夫是靠不住的,她必须依靠自己努力奋斗来照顾好自己。
她可能用很多的行为方式将“丈夫无法靠得住”这个信息投射到丈夫身上去,比如她努力奋斗,让自己的能力很强;或者丈夫不管做什么,她都觉得不满意,从而削弱丈夫在家庭中的功能;或者当她在生活中遇上困难时,她不相信可以得到来自丈夫的帮助;或者丈夫所取得的成绩她无意识中会否认其价值,等等。
慢慢地,丈夫真的就成为了一个对家庭没有什么帮助的人,于是她就越发感觉到无法依赖丈夫的恐惧,于是也就越加努力地发展自己的能力,丈夫被再一步削弱,这就完成了投射性认同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妻子将她的得不到照顾和帮助的恐惧投射给了丈夫,丈夫在一个能干的妻子面前感受到非常大的压力,当他不管怎么样都无法满足妻子的期待时,于是他放弃了属于自己的部分功能,进而妻子在这个关系中感受到丈夫真的是靠不住的,她的预期便成为了现实。
案例2:严格的父母 vs. “不成材”的孩子
再比如一对在生活中压力很大的父母,他们很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在生活中会遭受与他们相同的压力,于是他们对孩子的管理非常严格,为了让孩子的学习成绩步步提升,他们陪着孩子做作业,帮孩子请家教,等等。
这看起来是父母在帮助孩子,但更深层父母也投射了很多的恐惧和担心给孩子,而这个担心,实质上是在潜意识层面不相信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创造他自己的生活。
在日常的互动中,人与人之间大量的信息来自潜意识的传递,所以孩子潜意识中有可能接收到父母是不相信他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的,如果孩子不能很好的照顾好自己,那他就会一直需要父母的照顾和管理。
这样的话,父母在孩子面前就可以一直是有价值的,父母的依恋需要、自恋需要、价值感需要就可以从孩子身上获得部分的满足,从而可以缓解他们在社会竞争中的压力。
在意识层面,孩子会努力学习,完成父母对他的期待,但是在潜意识层面,孩子有可能会阻止自己进步,从而满足父母的需要。因为对一个孩子来讲,父母是他最爱的人,他会愿意满足父母的期待,哪怕那个满足是以牺牲自己的真实需要为代价;或是他只有满足父母对他的需要和期待时他才是安全的,才不会面临被抛弃的危险。
这就是在很多家庭中司空见惯的一个现象:越对孩子管得多孩子越不成材。
其实父母对孩子的严格管理,本身就来源于对孩子自主发展能力的不信任。无法放手让孩子自主,不相信孩子有能力照顾好自己,发展好自己,孩子在这个不相信的压力下,也真的抑制了自己的发展,从而证明了父母对孩子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这就完成了一个典型的投射性认同的过程。
案例3:咨询室中的投射性认同
在心理咨询室里,心理咨询师经常要做的,就是处理投射性认同。
在关系早期,投射性认同可能不能那么快的被识别出来。咨询师需要做的,是对来访者传达出来的一些“不寻常信息”进行识别和理解,然后把这个理解放进咨访双方的关系中进行印证。
当这个关系浮现得足够清晰时,就可以解释给求助者,让他能理解到自己的关系模式,之后心理咨询师可以进入干预性的处理环节,拒绝进入求助者投射性认同的循环中去,从而帮助求助者寻找到更有建设性的行为模式。
在这个改变的过程中,需要心理咨询师有足够的容纳能力,来接受和代谢求助者的投射,然后将解毒后的情感再返还给求助者,当求助者可以从心理咨询师身上持续的认同回已被解毒的内容,他就可能有勇气做出改变。
比如我的一个来谈者,他一直保持很稳定的与我定时会面,但常常会迟到几分钟。
在与他的工作中,我有一个很奇怪的感觉:每当到他的工作时段,往往在开始前十分钟左右,我都会感觉他这次会取消访谈,虽然取消的情况从来没有发生过。
我们曾讨论过他的迟到, 在他的感受中,自己只是习惯于迟到罢了,他无法将迟到和“与我的关系”建立起联系。
直到有一天,他真的跟我谈到,他想结束我们的咨询关系。
对于他的这些想法,我们进行了很深入的讨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曾经历过很多的分离创伤,对他重要的人,最终都不知什么样的原因就离他而去,从来没有人给过他一个确定的答案,他只是感受到,如果依恋一个人,是很危险的,与其等着被抛弃,不如早早撤退更安全。
所以,当我们的关系逐步深入的时候,在他内心唤起了深深的恐惧,他害怕有一天我也会忽然抛弃他,让他独自承受痛苦,他的迟到本身也是在试探我对他的容纳度,如果我因为他的迟到而生气的话,他就会将那个生气感受为警报,用快速离开我的方式,保证他自己不在我们的关系中受伤。
当他意识到“迟到”和“想中断咨询”,都与自己的早年经历有关后,他开始体验到我与他想像的不一样。在我们约定的时间,他总是能见到我,而不像他早年的重要客体一样会无缘无故的消失。
这帮助他在我们的关系中开始建立一些安全的信心,从而帮助他留在咨询中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环球网校小编温馨提示:以上就是环球网校心理咨询实操课频道为您提供的“心理咨询师实操案例:投射性认同案例分析”的全部内容,更多相关实操案例、方法等内容点击下方按钮进入题库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