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级社会工作者《社工实务》习题(1)
相关推荐:初次报考2019年社会工作者考试报考指南
1.病人李女士,36岁,被诊断患有肾衰竭,需要进行肾移植手术,捐肾者是李女士的弟弟,弟弟因此也住进了医院。姐弟俩住进医院后,李女士情绪波动很大。医生认为这样的状态对她的手术和康复都不利,要求医院的医务社会工作者介入。
问题:
李女士的困境有哪些?如果你是医务社会工作者,你准备如何介入?
答题要点:
1.李女士面临的主要困境有:
(1)情绪问题:十分紧张、恐惧、担忧、焦虑、烦躁;
(2)生理问题:吃不下,睡不着,患有肾衰竭,需要进行肾移植手术,而且捐肾者是她的弟弟。
2.主要介入策略:
(1)通过疏导的方式,缓减李女士的担心,并努力使其勇敢面对现实;
(2)通过情绪调整,减轻李女士的紧张、恐惧、担忧、焦虑、烦躁,吃不下,睡不着的情绪压力;
(3)与李女士弟弟沟通,通过姐弟情、手足谊,抚慰姐姐焦躁的心情;
(4)与病房护士联系,加强其对分管床位医护人员的介绍,让其了解手术过程、减少不必要的顾虑。
2.钟某,女,某公司主要部门负责人。钟某曾作为非典医学观察者被迫居家两周,期间受到邻居的排斥,身心饱受折磨。非典结束后,钟某排斥邻里及社会人际交往,认为人际关系淡漠,助人为乐是无意义的行为。
问题:
1.上述案例中,钟某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针对钟某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辅导策略?
答题要点:
1.钟某主要面临的困境有:
(1)认知问题:认为人际关系淡漠.助人为乐是无意义的行为;
(2)社会关系问题:受到邻居的排斥,排斥人际交往,人际关系淡漠;
(3)身心问题:身心饱受折磨。
2.主要辅导策略:
(1)对疾病及其带来的身心影响和邻里关系的影响进行客观分析,帮助钟某形成正确认识;
(2)进行沟通,利用诱导性的言语打开服务对象因受伤害而封闭的心灵。让服务对象在工怍员面前倾诉出自己在非典时期的痛苦经历,同时在服务对象的倾诉中寻找适当的介入点,帮助服务对象解除痛苦的心理情绪;
(3)针对服务对象封闭的一心灵,工作员与服务对象一起探讨在这次痛苦经历中所得到的社会资源;
(4)从人们对她的支持和关心出发-通过事实改变服务对象关于人际关系冷漠的错误认知。
3.一般情况
求助者:某女,汉族,31岁,未婚,大学文化,某国家机关公务员,经济状况良好。
求助者自述
从小性格较内向,听话,在大人眼中是个乖孩子。但父母要求较严格,除了对学习要求很严,还很在意她与男孩子的交往,偶尔有男同学打电话来,总是盘问半天,事实上她与男孩子的交往并不多,大约从上初中开始,看见了男孩子就脸红、紧张,不知说什么好。上高中时,暗恋年轻的男语文老师,见了该老师,尤其紧张,害怕与该老师的眼神接触,后来语文成绩也下降了许多。上中学和大学时,都有男同学明确表示喜欢自己,但都因为紧张、恐惧而不敢交往。工作后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见了年轻的异性就紧张、恐惧,很少参加单位集体活动。近几年来,不断有人为其介绍男朋友,一般情况是不见,实在推托不掉,勉强见了也往往弄得别人很尴尬。近半年来甚至见了人都觉得害怕,很少与人交往,下班后就是自己在家中看书、看电视。吃不好,睡不香,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容易急躁,遇到一点小事就爱发脾气。自己也对这种状况不满,多次想来咨询但又很害怕见社工师,在父母的再三鼓励下,自己前来就诊。
上小学前的那个夏天,父母带她回老家,一次在与堂哥、堂弟的玩耍中,堂弟要求看看她与男孩子有什么不同,她不知为什么就同意了,结果她让堂哥、堂弟看了自己的下身,自己也看了他们的外生殖器,甚至还好奇地互相摸了摸。当天晚上母亲知道了,责备她怎么那么坏,还狠狠地打了她的屁股。这件事后来她就忘了,初中讲生理卫生课,不知为什么突然想起此事,觉得自己不纯洁、下流、很坏。从此经常想此事,害怕别人知道。上高中时暗恋男老师,觉得自己不纯洁,不敢看老师,不敢与老师交往。上高中和大学时,症状有所加重,主要是担心、害怕。工作后上述症状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以至于最后连同性都害怕了。这种担心与害怕严重地影响了她的工作和生活,她因此经常出差错,工作岗位调整了多次,领导和同事很有意见,多次批评过她。她为此也很苦恼,30多岁还没有结婚,也根本没法找男朋友,本意上也愿意与他人交往,可就是害怕他人知道那件事,所以就特别害怕与他人的目光接触,害怕与他人交往。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对该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
2?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3?社工师还需要了解废求助者的哪些资料?
4?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5?引起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6?在本案例中,拟订的咨询目标是什么?
7?结合本案例,对拟订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如何进行评价?
8?结合本案例,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如何把握?
答题要点
该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如下:
1.精神状态:(1)注意力不集中;(2)记忆力下降;(3)自控能力差,易激惹。
2.生理功能改变:无躯体异常感觉
3社会功能状况:(1)工作中经常出差错;(2)社会交往很少,与外界接触不良。
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恐惧、焦虑、易激惹、回避行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
社会工作者还需要了解该求助者的如下资料:
1.该求助者的家族史。
2.该求助者的疾病史。
3.该求助者的既往心理咨询史。
4.该求助者的既往心理测验情况。
5.该求助者的家庭成员关系。
6.该求助者的娱乐活动。
7.该求助者的价值观、信念或理想。
8.该求助者的出生情况。
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非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性障碍、恐怖性神经症、社交恐怖症。
诊断依据:
1.恐怖或恐惧症状。
2.内容充分泛化。
3.有自知力,能够主动求医或按照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排除重性精神病。
4.病程持续时间较长。
5.社会功能已经受损。
6.精神负担重,内心痛苦。
引起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
1.生物原因:泼求助者在青春期生理上处于发育阶段,由于认识水平低,所以形成的心理问题容易泛化而转变成心理障碍。
2.社会原因:(1)童年受母亲训斥,中学上生理卫生课时回忆童年经历感到下流、羞耻;(2)害怕与人交往,故人际交往少;(3)家庭教养严厉;(4)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受上述生活事件的影响和错误认知,以至于不敢与异性交往,逐渐发展到不敢与人交往;(5)道德观念因素对心理障碍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3.心理与行为方面的认知原因:(1)错误观念:认为童年期的经历是下流、无耻的,暗恋男老师,觉得自己不纯洁;(2)对现实问题的误解或错误评价:害怕他人从自己的目光中看出自己不纯洁,看出自己很坏;(3)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童年事件一直困扰着自己,与人接触就紧张、害怕。
在本案例中,拟订的咨询目标是:
1.改变该求助者认为童年经历是下流、无耻的,以及暗恋男老师,觉得自己不纯洁的错误观念。
2.改变该求助者认为他人从自己的目光中看出自己不纯洁,看出自己很坏的错误评价。
3.改变该求助者与人接触就紧张、害怕的行为。
4.改变该求助者成长过程中的负性情绪。
5.改变该求助者的睡眠状况。
6.在达到上述具体目标的基础上,最终达到促进该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结合本案例,对拟订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可进行如下评价:
1.改善认知、行为和情绪属于心理学性质。
2.消除或减轻该求助者的痛苦,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是积极的。
3.从该求助者自身能力和经济条件以及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看,拟定的咨询目标都是可行的。
4.改变该求助者错误的观念、评价、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可以操作的。
5.本案例拟定的咨询目标能够量化,可以通过问题的改善程度来体现,因此是可以评估的。
6.本案例拟定的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符合该求助者的愿望,咨询师能够解决,对双方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当双方意见不一致时,能够以该求助者为主;当咨询师无法认可该求助者的目标时,应终止咨询或转介。
7.在拟定的咨询目标中,改变认知、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目标,促进该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是长远目标,符合多层次统一的要求。
结合本案例,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如下:
1.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1)在开始1次或几次咨询后进行评估;(2)在咨询结束前评估;(3)在咨询后追踪复查时评估。
2.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方法:(1)对照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的结果进行评估;(2)根据该求助者自我报告进行评估;(3)根据该求助者家人、朋友、同事的报告进行评估;(4)根据该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的改变程度进行评估;(5)根据咨询师对该求助者各方面的观察进行评估。
4.一般情况:求助者:王某某,女,汉族,22岁,未婚,某大学三年级学生。
求助者自述
一年半前开始出现睡眠较差的症状,翻来覆去总是不能入眠,即使睡着了,梦也很多,容易醒,但尚能入睡,早晨醒后感觉头痛,头晕脑涨,疲劳,全身酸痛,上课时无精打采,哈欠连天,注意力难以集中,虽然抬着头在听课,但脑子却在想着别的事情。上自习课时,看一会儿书就会又去想别的事情,根本控制不住。同时自觉记忆力大不如从前,容易忘事,为此学习受到很大影响。原来学习成绩很好,总是排在班里前几名,近一年来成绩下降明显,甚至出现某些科目不及格的现象,生活感到困难重重,难以应付,烦恼不堪,精神紧张,做事情爱着急,急躁,经常为一点儿小事就发脾气,事后也感到后悔,但是控制不住,内心感到非常痛苦,曾到校医院看医生,被给予口服安定类药物。情况未见明显改善。
社工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家庭中未发生过重大变故。家庭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由于是独女,很受父母宠爱,同时管教也很严厉,养成了做事情追求完美的习惯。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喜欢安静,很少与同伴玩耍、作游戏,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很好,一直名列前茅。
考入大学后,起初学习、生活还比较适应,只是朋友较少,与人交往不多。一年半前与同寝室的一位同学因小事发生争吵,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但却总是想着这件事,感觉那位同学总跟自己过不去,为此,尽量避免与人接触。逐渐出现失眠多梦,白天感到疲劳、头晕,没有精神,食欲较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想尽快摆脱这种现状,但就是摆脱不了,很痛苦,曾向父母和个别朋友诉说,并去校医院看医生,未见明显改变,情绪变得急躁,精神总是感到紧张,常常因很小的一件事就发脾气。后到心理门诊寻求帮助,迫切要求能够解决问题。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状态进行资料整理。
2?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3?对该案例如何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4?作为社工师,如何向求助者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5?如何确定本案例的咨询目标?
6?在本案例中,对确定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如何进行评价?
答题要点
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状态进行如下的资料整理:
1精神状态:(1)注意力不集中;(2)记忆力下降;(3)自控能力差,易激惹。
2.生理功能改变:即躯体异常感觉:头痛、头晕、疲劳、全身酸痛。
3.社会功能状况:(二)学习效率降低;(2)社会交往很少,与外界接触不良。
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精神易兴奋、易疲劳、烦恼、易激惹、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回避行为、睡眠障碍、头部不适感、消化功能减退。
对该案例的诊断是:非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性障碍、神经衰弱。
对该案例的鉴别诊断如下:
1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精神分裂症早期有神经衰弱的症状,但常常伴有思维障碍和人格改变,如孤僻、淡漠、行为怪异、幻觉、妄想等,无自知力和求医愿望,本案例无此典型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分裂症。
2.与抑郁症相鉴别:抑郁症虽有神经衰弱的症状,但大部分时间情绪低落,消极悲观,兴趣减退,有自杀企图和自杀行为,本案例无此典型症状,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
3.与焦虑症相鉴别:焦虑症的焦虑为原发症状,本案例的焦虑为继发症状,且以精神易兴奋、易疲劳为特征,因此可以排除焦虑症。
作为咨询师,需向该求助者明确的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如下:
1求助者的责任:(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求助者的权利:(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求助者的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4.咨询师的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5.咨询师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6.咨询师的义务:(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自#告知求助者。
本案例的咨询目标主要有:
1.改变该求助者认为那位同学总跟自己过不去的错误评价。
2.改变该求助者烦恼、易激惹的情绪。
3.改变该求助者精神紧张的情绪。
4.改变该求助者的社会交往状况。
5.改变该求助者的睡眠状况。
6.在达到上述具体目标的基础上,最终达到促进该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在本案例中,对确定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可进行如下评价:
1.改善认知、行为和情绪属于心理学性质。
2.消除或减轻该求助者的痛苦,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是积极的。
3.从该求助者自身的能力和经济条件以及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看,确定的咨询目标都是可行的。
4.改变该求助者错误的评价、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可以操作的。
5.本案例拟定的咨询目标能够量化,可以通过问题的改善程度来体现,因此是可以评估的。
6.本案例拟定的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符合该求助者的愿望,咨询师能够解决,对双方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当双方意见不一致时,能够以该求助者为主;当咨询师无法认可该求助者的目标时,应终止咨询或转介。
7.在拟定的咨询目标中,改变认知、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目标,促进该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是长远目标,符合多层次统一的要求。
5.一般情况
求助者:某女,汉族,31岁,未婚,大学文化,某国家机关公务员,经济状况良好。
求助者自述
从小性格较内向,听话,在大人眼中是个乖孩子。但父母要求较严格,除了对学习要求很严,还很在意她与男孩子的交往,偶尔有男同学打电话来,总是盘问半天,事实上她与男孩子的交往并不多,大约从上初中开始,看见了男孩子就脸红、紧张,不知说什么好。上高中时,暗恋年轻的男语文老师,见了该老师,尤其紧张,害怕与该老师的眼神接触,后来语文成绩也下降了许多。上中学和大学时,都有男同学明确表示喜欢自己,但都因为紧张、恐惧而不敢交往。工作后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见了年轻的异性就紧张、恐惧,很少参加单位集体活动。近几年来,不断有人为其介绍男朋友,一般情况是不见,实在推托不掉,勉强见了也往往弄得别人很尴尬。近半年来甚至见了人都觉得害怕,很少与人交往,下班后就是自己在家中看书、看电视。吃不好,睡不香,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容易急躁,遇到一点小事就爱发脾气。自己也对这种状况不满,多次想来咨询但又很害怕见社工师,在父母的再三鼓励下,自己前来就诊。
上小学前的那个夏天,父母带她回老家,一次在与堂哥、堂弟的玩耍中,堂弟要求看看她与男孩子有什么不同,她不知为什么就同意了,结果她让堂哥、堂弟看了自己的下身,自己也看了他们的外生殖器,甚至还好奇地互相摸了摸。当天晚上母亲知道了,责备她怎么那么坏,还狠狠地打了她的屁股。这件事后来她就忘了,初中讲生理卫生课,不知为什么突然想起此事,觉得自己不纯洁、下流、很坏。从此经常想此事,害怕别人知道。上高中时暗恋男老师,觉得自己不纯洁,不敢看老师,不敢与老师交往。上高中和大学时,症状有所加重,主要是担心、害怕。工作后上述症状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以至于最后连同性都害怕了。这种担心与害怕严重地影响了她的工作和生活,她因此经常出差错,工作岗位调整了多次,领导和同事很有意见,多次批评过她。她为此也很苦恼,30多岁还没有结婚,也根本没法找男朋友,本意上也愿意与他人交往,可就是害怕他人知道那件事,所以就特别害怕与他人的目光接触,害怕与他人交往。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对该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
2?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3?社工师还需要了解废求助者的哪些资料?
4?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5?引起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6?在本案例中,拟订的咨询目标是什么?
7?结合本案例,对拟订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如何进行评价?
8?结合本案例,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如何把握?
答题要点
该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如下:
1.精神状态:(1)注意力不集中;(2)记忆力下降;(3)自控能力差,易激惹。
2.生理功能改变:无躯体异常感觉
3社会功能状况:(1)工作中经常出差错;(2)社会交往很少,与外界接触不良。
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恐惧、焦虑、易激惹、回避行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
社会工作者还需要了解该求助者的如下资料:
1.该求助者的家族史。
2.该求助者的疾病史。
3.该求助者的既往心理咨询史。
4.该求助者的既往心理测验情况。
5.该求助者的家庭成员关系。
6.该求助者的娱乐活动。
7.该求助者的价值观、信念或理想。
8.该求助者的出生情况。
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非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性障碍、恐怖性神经症、社交恐怖症。
诊断依据:
1.恐怖或恐惧症状。
2.内容充分泛化。
3.有自知力,能够主动求医或按照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排除重性精神病。
4.病程持续时间较长。
5.社会功能已经受损。
6.精神负担重,内心痛苦。
引起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
1.生物原因:泼求助者在青春期生理上处于发育阶段,由于认识水平低,所以形成的心理问题容易泛化而转变成心理障碍。
2.社会原因:(1)童年受母亲训斥,中学上生理卫生课时回忆童年经历感到下流、羞耻;(2)害怕与人交往,故人际交往少;(3)家庭教养严厉;(4)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受上述生活事件的影响和错误认知,以至于不敢与异性交往,逐渐发展到不敢与人交往;(5)道德观念因素对心理障碍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3.心理与行为方面的认知原因:(1)错误观念:认为童年期的经历是下流、无耻的,暗恋男老师,觉得自己不纯洁;(2)对现实问题的误解或错误评价:害怕他人从自己的目光中看出自己不纯洁,看出自己很坏;(3)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童年事件一直困扰着自己,与人接触就紧张、害怕。
在本案例中,拟订的咨询目标是:
1.改变该求助者认为童年经历是下流、无耻的,以及暗恋男老师,觉得自己不纯洁的错误观念。
2.改变该求助者认为他人从自己的目光中看出自己不纯洁,看出自己很坏的错误评价。
3.改变该求助者与人接触就紧张、害怕的行为。
4.改变该求助者成长过程中的负性情绪。
5.改变该求助者的睡眠状况。
6.在达到上述具体目标的基础上,最终达到促进该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结合本案例,对拟订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可进行如下评价:
1.改善认知、行为和情绪属于心理学性质。
2.消除或减轻该求助者的痛苦,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是积极的。
3.从该求助者自身能力和经济条件以及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看,拟定的咨询目标都是可行的。
4.改变该求助者错误的观念、评价、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可以操作的。
5.本案例拟定的咨询目标能够量化,可以通过问题的改善程度来体现,因此是可以评估的。
6.本案例拟定的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符合该求助者的愿望,咨询师能够解决,对双方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当双方意见不一致时,能够以该求助者为主;当咨询师无法认可该求助者的目标时,应终止咨询或转介。
7.在拟定的咨询目标中,改变认知、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目标,促进该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是长远目标,符合多层次统一的要求。
结合本案例,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如下:
1.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1)在开始1次或几次咨询后进行评估;(2)在咨询结束前评估;(3)在咨询后追踪复查时评估。
2.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方法:(1)对照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的结果进行评估;(2)根据该求助者自我报告进行评估;(3)根据该求助者家人、朋友、同事的报告进行评估;(4)根据该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的改变程度进行评估;(5)根据咨询师对该求助者各方面的观察进行评估。
6.罗某,男,某大城市工科大学生,他作了如下陈述:
“我的家乡在川北,是革命老区,生活十分艰苦,由于交通闭塞,底子太薄,迄今还没有彻底改变贫穷的面貌。在初中时,我立志刻苦学习争取上大学,由于我的努力,高中时学习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屡次在县会考上得第一。可是我家里很穷,兄弟姐妹多,无力供我上大学。县教育局和学校领导保证一旦我考上大学,每年提供一笔优厚的奖学金。我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这里的轻工业学院。
“在进大学之前,我对学习充满了自信,认为继续保持优异成绩如囊中取物,并准备大学毕业后考研究生,成名成家。没想到大学情况并非自己想象的那样,同学们不仅个个聪明,而且都有各自的特长,如唱歌、跳舞、琴棋书画等等,而我除了死读书,样样比别人差,且经济拮据,连套像样的衣服都没有,这些都无形中挫伤了我的自尊心。我不敢与同学交往,吃饭时独自一人吃最便宜的饭菜,省下钱来买参考书,课外活动不敢参加,怕动作笨拙引起同学讥笑。
“令我苦恼的一件事是学习上的相互竞争,昔日被称‘秀才’的我尽管花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但成绩总是上不去,有时甚至是全班倒数第一。这种无形的压力压得我抬不起头来,过去理想至上和极其自信的我变得无限忧伤、压抑、烦恼和痛苦。第一学期勉强通过了考试。第二学期一开始,我感到压力越来越大,以致整天心神不宁,注意力不集中,晚上失眠。由于无法正常学习,近来已经连续三门功课不及格,老师、同学都劝我休学。可就我现在的状况,休学也解决不了问题,万一学校作出退学的决定,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另外,大学本就是个青春的乐园,很多同学都有男朋友或女朋友,我经常看见他们成双成对在花前月下、歌厅、舞厅卿卿我我,特别是上课也要坐在一起,我们班上就有八对,每堂课都肆无忌惮地坐得近近的。每到周末,同寝室的哥们都去找‘那一位’去了,宿舍门口又有不少的女生在等别的男生,就是没有一个女生叫我或等我。我知道我是个穷光蛋,拿不出钱去供一些女生花销,也不敢请她们吃饭、看电影。但我也是人啊,人是有感情的,我也希望有个女同学陪伴在我身边。我曾经给两个女生写过信,但一个明明白白地拒绝了我,另外一个至今没有回信,说实话,我真有点嫉妒那些有女朋友的男生。有时甚至竟因嫉妒而有意疏远那些铁哥儿们。比如,我的上铺是一个跟我挺合得来的同学,但他家里比较有钱,而且最近他也谈了一个女朋友,于是我们在一起的机会明显减少了,我真想不通,他竟是这样一个‘重色轻友’的人。但我又嫉妒他,他有这样的好运,我没有,还不是因为没有一个女生喜欢我,而这又是因为我没有钱并在学习上不出色。
“其实,论长相,我也不算丑,甚至还可以说相当潇洒。只是我没有其他男生那样多花样翻新的衣服,我比不起他们,我嫉妒他们的家庭环境。
“还有,我在班上是个平头百姓,没有什么职务。评奖学金的时候,当班、系、校干部的都加了很多分,就我们这些光杆司令一分都不加,这样奖学金我们当然排在了末尾。我有点憎恨那些所谓的干部,不过就是尸位素餐,要是我干,我还不要求加分呢。
现在,我觉得自己好像事事不如人,反倒平庸了。说实话,我嫉妒所有家庭境况比我好的同学,同时我又鄙视他们,有什么了不起嘛,不就是家里有点钱吗!
“大夫,我也知道这是我自己有点不对头,可我也不知到底该怎么办?”
问题:
1?上述案例中,罗某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哪些?
2?针对他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辅导策略?
答题要点
首先要说明心理咨询并不是万能的,你不能期望通过一次咨询就可解决你的问题。用我们的话来说最终得靠自己救自己,希望你能理解。你目前存在以下几种问题:①期望破灭,因为不能保持学习尖子的地位,使你心灰意冷;②竞争中难免有人掉队、落伍,如果不能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一旦遇到挫折就很容易一蹶不振、沉沦下去。你的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此。不能适应紧张的大学生活,缺乏自我调节、自我保护的能力,出现一系列的不适感;③这一点最重要,根据你所说的,目前你处于轻度的嫉妒心理问题。青少年嫉妒心理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点,学业优秀、人际交往能力强、工作出色的人往往成为嫉妒的对象。因为这些人所具有优势常直接与评“三好”、评优秀干部、评奖学金、择业分配及领导的赏识相联系。而这些方面处于弱势的人必生失落之感,你的成绩下降到休学的地步,是因为超不过别的同学而嫉妒他们,同时自己又变得十分消沉。因为你不是干部,是个平头百姓,你觉得奖励没有你的份,你也嫉妒那些当干部的同学。
第二点,爱情本是一种美好的情愫,然而却容易把双方烧得头脑发昏,走向嫉妒的极端。可以这样说,爱情与嫉妒是一对双胞胎。轻微的嫉妒可以促进爱情,一旦妒火过盛,则容易把爱情之花烧灼枯萎,甚至导致杀人或自杀的严重后果。你说你没有任何一个女朋友,嫉妒那些有女友的男生,其实这只是你目前的心境。
第三点,杰出的才能和俊美的容貌容易使人得到幸福和成功,而才貌较差者则要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嫉妒心理往往便由此种差距差异而产生。你认为自己相貌还算可以,甚至还有些气质,与自己的铁哥儿们相比,少的不过是钱,甚至还有一个城里人的身份,所以将嫉妒的对象从同学扩大到他们的家庭,以到于反感求学的城市。
由于你是大学生,相信你肯定能正确对待你现在面临的心理问题,下面提出的理智地处理嫉妒心理的方法,你可试一试:①正确地看待人生价值。这样,人就能摆脱一切私心杂念,心胸开阔,不计较眼前得失,更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嫉妒他人的成功了。一个埋头于自己的事业追求的人,是无暇顾及别人的事的。俗语说“无事生非”,正出于此。一个人没有理想,胸无大志,无所事事,就会去挑别人的刺,寻别人的短,自己不进取,却去阻碍他人前进,唯愿众人都平庸无能,彼此相安无事。同时,你要正确认识到经济上的拮据是暂时的,有真才实学,用武之地尽可一争高低。没有特长又何妨,欣赏别人的表演,自己充当热心观众同样能获得欢乐。嫉妒情绪必须加以克服,因为它是人格升华的阻力。②发挥自我优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各人自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追求万事超人前既无必要,也不可能。某些方面自己不如人,但却可能在另外一些方面做得更好。所以要学会全面地认识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正视自己的差距,扬长避短,发现并开拓自身的潜能,不断提高自己,力求改变现状,开创新局面。送你一句话:振作精神,重振雄风。你应该确立自信,相信自己决不会比别人差,一定能赶上并超过别人,重振昔日雄风。③培养达观的人生态度。人生本就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角色,人人是“自得其所”,各有归宿;要有勇气承认对方有比自己更高明更优越的地方,从而重新认识、发现和创造自己。这样就能从病态的自尊心和自卑感中解放出来,从嫉妒的泥潭中自拔出来。④密切交往,加深理解。许多嫉妒心理是由误解产生的。嫉妒者误认为对方的优势会造成对自己的损害,从而耿耿于怀。所以要打开心扉,主动接近,加强心理沟通和融洽,避免发生误会,即使发生了也要及时妥善地消除。在随后的一月一次门诊咨询中,罗某的心理状态逐渐好转,半年后停止门诊咨询。一年后罗某来信告诉医生,现与同学的关系较融洽,成绩有所提高,不再准备休学,以前不及格的课程都已补考合格,从此之后他要更加努力学习。
青少年由于心理发展成熟程度的不同与文化素质水平的差异,其对于嫉妒心理的自我调适的可能性与医生的指导的紧密性是一种反比关系,即可能性越小者,医生指导的力度就应该增大,可通过心理咨询的各种方式,在父母、老师等的配合下坚持治疗。反之,可能性越大者,主要应采取依靠医生的指导,从而消解。在这里,对于嫉妒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进行把握,是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
最新资讯
- 2024年社工证考前冲刺题-《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2024-06-07
- 2024年社工证考前冲刺题-《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2024-06-07
- 2024年社工证考前冲刺题-《社会工作实务(中级)》2024-06-07
- 2024年社工证初级考试题库考前冲刺题-《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2024-06-06
- 2024社工初级题库:社会工作实务(初级)考前模拟题2024-06-06
- 2024年社会工作者考试模拟题:《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2024-06-05
- 2024年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模拟试题:社会工作综合能力2024-06-05
- 2024年社工证考试题库案例分析题:中级社会工作实务2024-06-05
- 2024初级社工考试题库及答案:《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2024-06-04
- 2024年社工初级考试题库模拟题:社会工作实务(初级)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