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师 > 统计师备考资料 > 统计师 统计相关知识辅导: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5)

统计师 统计相关知识辅导: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5)

更新时间:2012-04-06 10:55:42 来源:|0 浏览0收藏0

统计师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综合运用$lesson$

  l.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综合运用的必要性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虽然都是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的需求管理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具有相同的调节作用,但也应看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它们对某些经济变量的作用方向也存在着不一致性。此外,在经济运行的不同阶段,两种政策对经济扩张和经济收缩的作用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这就产生了综合运用两种政策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首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的作用具有完全不同的效应。政府如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机制会迫使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反之,如果政府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则会导致利率水平的下降。与财政政策对利率的作用相反,如果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导致均衡利率水平的下降;反之,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则会导致利率的上升。可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的作用方向是相反的。

  其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私人部门投资的作用也具有完全不同的效应。

  如上所述,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利率的下降,而利率的下降会导致私人部门投资的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资的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反之,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利率的上升,而利率的上升会导致私人部门投资的减少,从而引起国民收入的减少。与货币政策不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虽然会增加总需求,并最终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但由于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导致均衡利率上升,而利率的上升又会导致私人部门投资需求的下降,这时,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导致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幅度就会有所降低,从而国民收入增加的数量就会小于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与政府支出乘数(包括政府购买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的乘积,即:

  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挤出私人部门投资,进而对国民收入的增加会产生一定程度抵消作用的这种经济现象,通常被称为挤出效应。

  再次,一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从制定到作用于经济运行,都存在着作用时滞。作用时滞包括认识时滞、反应时滞和生效时滞。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具有不同的传导机制,因此两种政策具有不同的作用时滞。一般地说,财政政策由于是通过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的,它可以直接增加或减少总需求,在乘数的作用下,对经济的扩政或收缩即国民收入的变动会较迅速地产生影响,因此其生效时滞可能较短。但是,财政政策的认识时滞和反应时滞可能较长。因为一项财政政策的出台,在许多国家需要经过国会的批准,这就意味着这项政策的出台必须在大多数议员取得共识的情况下才能实施,因此财政政策的认识时滞可能较长。此外,在国会预算程序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即使不存在认识时滞,要完成国会预算程序,也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因而财政政策的反应时滞也可能较长。与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不同,财政政策的作用更为间接,因而其生效时滞可能较长。因为中央银行无论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还是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都要首先影响货币供给,并通过货币供给的变动影响利率,然后通过贷款发放额度的变动和利率的变动影响私人部门的投资,再影响国民收入。货币政策的这一传导机制表明,相对于财政政策来说,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发挥出来。虽然货币政策的生效时滞较长,但其认识时滞和反应时滞可能较短,因为在许多国家,货币政策都是由货币当局直接制定的,不存在繁杂的批准程序。究竟哪一种政策的作用时滞更长,在不同的国家,由于国情不同,也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情况,因而不能一概而论。

  最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经济运行的不同阶段其作用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当经济出现萧条时,扩张性货币政策尽管能够降低利率水平,但是只要厂商对未来的预期比较悲观,即使较低的利率也难以刺激私人部本投资的大量增加,通常,这被称为投资呆滞。如果再考虑的到流动性陷阱的存在会使利率下降到一定水平不能再下降的情况,那么,扩张性货币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期的效果就可能很小。反之,在经济繁荣时期,紧缩性货币政策作为反通货膨胀的有力武器,其效果则比较显著。与货币政策相反,在经济萧条时期,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通常具有显著的效果,因为扩政性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实现的,无论是政府支出的增加,还是税收的减少,都会直接增加总需求,进而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增加产生直接的影响。

  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既具有相同的一面,又具有一定的区别,因此,政府在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运行时,通常总是有选择地把两种政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组合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组合有四种基本的方式,即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组合、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组合、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组合、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组合。

  (1)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即“双松”政策。

  松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少税收和扩大政府支出规模来增加社会的总需求;松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利息率而扩大信贷支出规模,增加货币供给。这种政策组合通常在经济出现较大的负缺口即经济萧条,通货紧缩,失业严重的经济过冷时才被采用。在经济过冷的情况下,为了增加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如果单纯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虽然会增加产出和就业,但由于会导致利率上升和挤出私人投资,因而必然会产生挤出效应,使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受到削弱。如果在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同时,再辅之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利率就不会上升。在此情况下,扩张性财政政策所产生的挤出效应就会被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应所抵消,这样就可以使经济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尽快摆脱萧条,走出低谷,实现充分就业。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经济严重萧条,政府就使用了这样的政策组合。一方面通过减税刺激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又采用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利率基本保持不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即“双紧”政策。

  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税收、削减政府支出规模等,来限制消费与投资,抑制社会的总需求;紧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利率来压缩支出的规模,减少货币的供给。这种政策组合通常在产出出现较大的正缺口,即通货膨胀严重的经济过热时期被采用。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由于经济增长速度过快,生产要素被过度利用,不仅会导致资源短缺,也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在此情况下,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为了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通常要使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货币供给的减少会导致利率的上升,而高利率会抑制投资的过快增长,进而抑制总需求的增长速度,使物价水平降低。但是,由于货币政策的效应具有滞后性,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难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又是以利率的上升为前提的,而利率上升会导致许多弊端,如加剧社会的分配不公,国际游资的大量进入,由于成本上升导致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被削弱等等。在此情况下,如果在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同时,再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上述弊端,并且会在更大程度上抑制经济的过快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使过热的经济尽快降温。1992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高达14.2%,1993年依然高达13.5%,通货膨胀率达到20%左右,经济出现了过热,为了抑制经济的过快增长,1993年我国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后又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到1996年,经济顺利地实现了软着陆,收到了较好的政策效果。

  (3)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这种政策组合的效应就是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这种政策搭配模式比较适用于财政赤字较大与总需求不足并存的情况。

  (4)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这种政策组合的效应是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通货膨胀。一般而言,在经济增长减缓以至于停滞而通货膨胀压力又很大的情况下,或者经济结构失调与严重通货膨胀并存的情况。

   2012年统计师网络辅导招生简章

   2011年统计师考试考后交流专区

   2012年统计师考试报名时间预测

   报统计师全科套餐享受折扣优惠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统计师资格查询

统计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统计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