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师 > 统计师备考资料 > 统计师考试《统计相关知识》知识点:市场失灵

统计师考试《统计相关知识》知识点:市场失灵

更新时间:2012-08-23 10:46:49 来源:|0 浏览0收藏0

统计师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只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和一系列假定的条件下,经济的一般均衡和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才有可能实现。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条件通常是不具备的。假如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实现经济的一般均衡和资源的最优配置,即为市场失灵。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在经济中存在着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充分。

  一.外部性或外部影响

  1.“外部性”或“外部影响”:市场主体的活动对社会其他成员造成影响,而这种影响却没有计入市场交易的价格和成本之中。

  2.外部性分类:正外部性(外部经济)和负外部性(外部不经济)

  ①正外部性或外部经济:当某一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使其他市场主体或社会成员受益,而他自己却又不能由此得到补偿,那么这种行为所导致的外部结果就是“正外部性”,亦称“外部经济”。例如,受训的雇员却“跳槽”

  ②负外部性或外部不经济:当某一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使其他市场主体或社会成员的利益受损,而又并不为此进行相应的赔偿,那么这种活动所导致的外部影响就是“负外部性”,亦称“外部不经济”。例如,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排放大量的烟尘和污水。

  3.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①正外部性或外部经济,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需要的最优水平。

  ②外部不经济,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需要的水平,并给其他经济主体乃至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损失。

  无论是外部经济还是外部不经济的存在,都表明资源没有实现最优配置,帕累托标准未能实现。外部性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与产权不清晰有关,而对产权的明确界定,市场机制通常是无能为力的。显然,市场机制在外部性面前失去了或部分失去了自己的作用,市场失灵就是难免的。

  二.垄断

  1.垄断的定义:垄断,一般是指一个厂商或少数厂商对某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完全的或某种程度的控制。

  2.形成垄断的原因 主要有:

  第一,对关键性资源或关键性原材料的控制或占有。

  第二,专利制度。

  第三,规模经济。

  第四,准入制度。

  第五,生产集中。

  3.垄断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的影响

  不利影响:垄断一旦形成,市场的竞争性就会被削弱,从而使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受到一定的限制。一方面,消费者支付了较高的价格,却消费了较少的产品数量;另一方面,垄断者虽然实现了利润最大化,但其生产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垄断的产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使资源无法得到最优配置,从而导致市场失灵。

  有利的影响:垄断者可以投入雄厚的人力与物力进行科技创新;垄断者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有更强的竞争力。

  三.公共物品

  1.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

  产品可以分为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私人物品是指那些物品数量将随任何人增加对它的消费而相应减少,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特点的产品。公共物品是指任何人如果增加对这些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所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点的产品。

  私人物品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所谓竞争性或抗争性(rival),是指如果要增加一个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消费,就必须增加产量,从而增加产品的成本;所谓排他性(exclusive),是指只要一个人消费了某一产品,另一个人就不能同时消费这种产品。两个人不能同时穿一件衣服,开同一辆汽车,就是指产品的排他性。对于具有排他性特点的私人物品,可以采取收费的方式对消费者的消费进行调节,这意味着,只有对产品支付了价格的人才能消费该产品,而其他未支付价格的人则不能消费。

  公共物品又分为:纯公共物品和一般公共物品。一种产品或服务,如果在同一时间内既具有严格的非竞争性,又具有严格的非排他性,即为纯公共物品。例如国防和公海上的航标灯就是纯公共物品。如果某种产品只具备其中的某一特点,或只具备部分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例如,高速公路就是只具有非竞争性,而不具有非排他性的物品。

  2.市场机制对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作用

  市场机制是一种利益调节机制。因此,市场机制对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物品能够起到调节作用。对于公共物品来说,由于它失去了竞争性和排他性,增加消费并不会导致成本的增加,消费者对其支付的价格往往是不完全的,甚至根本无需付费,在此情况下,市场机制对公共物品的调节作用就是有限的,甚至是无效的。

  四.信息不完全

  1.信息不完全即信息不充分。信息不充分既包括绝对意义上的不充分,也包括相对意义上的不充分。绝对意义上的不充分是指由于受认识能力的局限使人们无法获得完全的信息,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相对意义上的不充分则是指市场本身不能够生产出足够的信息并有效地配置它们,也包括信息供求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无论是何种性质的信息不充分,都会对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使资源不能实现最优配置。

  完全竞争的市场是以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为假设条件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供求双方即卖方和买方的信息通常具有不对称性或不完全性,称为信息不对称。例如,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要比购买者更了解产品质量和性能方面的信息;医疗保险的购买者显然要比保险公司更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保险公司也显然要比医疗保险的购买者更了解保险的有关条款;贷款人当然要比金融机构更了解自己的信用情况。进一步说,公司的经营者即代理人肯定要比公司资产的所有者即委托人更清楚企业自经营状况。

  2.信息不充分或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如果存在信息不充分或非对称信息,通常会导致产品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也会导致委托代理问题的出现。

  (1)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会导致在市场上出现劣质产品驱逐优质产品的现象。如,旧货市场

  (2)道德风险也称败德行为(moralhazard)是指消费者在获得保险公司的保险后,不采取预防行动,甚至采取更为冒险的行动,使发生风险的概率大增。如,车险市场

  (3)如果信息的不对称表现在实行公司制的委托人(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即股东)和代理人(企业的经营者如董事会和经理)之间,还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所谓委托代理问题,就是指委托人不能确切地知道代理人的行为而产生的问题。产生委托代理问题的条件是:(1)委托人利益的实现取决于代理人工作的努力程度;(2)委托人所要实现的目标不同于代理人所要追求的目标;(3)委托人掌握的信息少于代理人掌握的信息,即存在信息不对称。在所有者即委托人不能确切地知道经营者即代理人的情况下,容易使企业所有者即委托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出现异化,使代理人在经营活动中更多地追求有利于自己利益的目标,因为利润最大化只对资产的所有者即委托人更为有利。在此情况下,如果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不能实现,就不能实现生产者均衡,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无法实现。

  此外,市场信息的不完全还会使生产者无法选择最优的资源进行生产,并根据消费者偏好选择最优的市场,当然也就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可见,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消费者难以实现效用最大化,厂商也难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如果作为微观市场主体的消费者和厂商不能采取最优化行为,就不可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也是不充分的,在上述许多场合它都无法对资源进行最为有效的配置,因此也就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从而出现市场失灵。在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客观上就要求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进行适当的干预。

  [例题?单选题] 在负的外部性的例子中,有效的政府政策是( )

  A.适当减少其赋税 B.适当增加其赋税

  C.适当增加其补贴 D.对企业进行国有化

  答案:B

  [例题?多选题] 垄断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

  A.规模经济 B.准入制度

  C.收入的非公平分配 D.专利制度

  E.对关键资源或关键原材料的控制或占有

  答案:ABDE

  [例题?多选题] 垄断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为( )。

  A.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B.分配性低效率

  C.技术性低效率 D.垄断价格低于均衡价格

  E.出现寻租现象

  答案:ABCE

   2012年统计师网络辅导招生简章    2011年统计师考试考后交流专区

   2012年统计师考试报名时间汇总     报统计师全科套餐享受折扣优惠

   2012年统计师考试大纲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统计师资格查询

统计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统计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