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师《统计业务知识》知识点:GDP的分析应用
利用GDP统计数据,可以进行一系列统计分析。
(一) 经济增长率的计算与分析
1.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在理论上是指国民经济生产总量的增长。如前所述,衡量一时期经济产出总量的代表性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因此经济增长率应该是报告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与基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动态比率,即:
经济增长率=(报告期GDP-基期GDP)/基期GDP
各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小是各该时期价格水平与生产物量水平两个因素的共同结果,因此,国内生产总值从基期水平到报告期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以归结为两方面的原因:价格水平的变化和生产物量的变化。计算经济增长率的目的是测度生产物量的变化,因此,不能简单地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国内生产总值相比,而是要先计算报告期可比价国内生产总值,意指价格保持在基期水平上从而与基期可比的报告期国内生产总值,然后再进行比较。
2.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
由于采取的基期不同,GDP增长速度分定基增长速度和环比增长速度两种。
定基增长速度是从某一固定基期至报告期累积增长量对基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GDP在这一时期内的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速度是逐期增长量对前一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GDP逐期增长的速度。
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的关系:
应该指出的是,定基增长速度不等于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如果要由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定基增长速度,必须先将环比增长速度转化为环比发展速度(即环比增长速度+1)再连乘,然后,将所得结果再减1.
3.季度GDP环比增长率和环比折年率
如何计算季度GDP的环比增长率以及环比折年率数据?
季度GDP环比增长率是指经季节调整后的本季可比价季度GDP与上季可比价GDP增长率之比减1.
环比折年率是指将某季环比增长率(q)通过一定方式折算成年度增长率,计算公式为(1+q)4 -1。
4.各产业或需求成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点数
根据经济增长率的详细资料,可以进一步计算各产业部门、各需求成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及拉动点数。所谓各产业或各需求成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点数,就是为各产业增加值或各需求成分的不变价增量占GDP不变价增量的比重,将各产业或各需求成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乘以经济增长率(在我国以生产法GDP增长率为准)就可得到各产业或各需求成分拉动经济增长的百分点数。
有时我们需要计算一段时期各产业或各需求成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点数,此时又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该时期落在同一不变价的区间内,另一种是该时期落在几个不同的不变价区间内。在第一种情况下,即该时期落在同一不变价区间内(建国以来已有1952、1957、1970、1980、1990、2000、2005年7各不变价基年),此时各产业不变价增加值之和或各不变价需求成分之和等于不变价GDP。此时,我们分别计算出在此期间内每年各产业或需求成分的贡献率,然后对整个时期进行简单算术平均,就可得到该时期内各产业或需求的平均贡献率,然后再用该平均贡献率乘以该时期经济平均增长率便可得到其拉动经济增长的百分点数。在第二种情况下,首先在各个不变价的区间内分别计算出每年不同产业或需求成分的贡献率,然后对整个时期进行简单算术平均,得到该时期内不同产业或需求的平均贡献率,然后再用该平均贡献率乘以该时期经济平均增长率便可得到其拉动经济增长的百分点数。
(二) 产业结构的计算与分析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生产中不同产业的构成情况。伴随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是不断演变的,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上,产业结构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因此,国民经济统计比较重视产业结构的计算和分析。
计算产业结构的数据基础是各产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产出统计资料,计算方法是以各产业的产出总值除以国民经济产出总值。所使用的产出指标可以是总产出,也可以是增加值,由于总产出在不同部门之间重复计算,因此,为避免重复计算的干扰,一般是以各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表示国民经济结构。
配第-克拉克定理是研究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重要学说,该定理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产业的就业比重将不断下降,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将不断上升。库茨涅兹等人对产业结构演变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发现这一定理的前半部分是正确的,但后半部分则呈现不同情况,具体来说,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会上升,但就业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第三产业正好相反,就业比重会上升,但产值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三) 最终使用结构的统计分析
最终消费是对当期生活需求的满足;资本形成则体现了投资积累,可以增加资产,使下一时期的生产可以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和当期消费相比,资本形成代表了被延迟的消费,在产出总量一定、净出口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二者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如何处理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之间的关系,是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反映最终消费与资本形成的关系,首先要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计算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各自所占比例,一般分别称其为最终消费率和资本形成率,即:
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国内生产总值)×100%
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
运用这些比例,可以进行动态分析,研究二者比例的合理界限;也可以做静态比较分析,通过不同国家、地区的比较,分析其比例的差异。在不同国家,受各种因素影响,上述两个比例的水平会有很大差异。在中国,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投资比例,高投资率构成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一个重是要特点。
(四) 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的国际比较
国际比较是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内容。最引人注目的是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所进行的比较。通过比较,可以在总体上说明一国经济与其他国家经济之间的差异,作为经济发展水平、国民富裕水平等方面判断的依据。
各国国内生产总值都是采用本国货币为计量单位的,因此,国内生产总值的国际比较肯定不是各国公布数据的直接对比,而是要考虑不同国家货币之间购买力的差别。只有消除了差别,比较的结果才能真正体现出一国与他国之间在经济总量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和特点。如何消除该差别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的国际比较?国际上形成了两种方法:
汇率法:操作简单,容易使用的方法
国际上形成了两种方法
购买力平价法:受多种因素影响,限制了使用
汇率法的基本思路是:将各国用本国货币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按汇率换算为共同货币单位(一般是美元),而后进行各国GDP或人均GDP的比较。实际应用中可以直接采用官方汇率,也可以按进口和出口汇率的平均数,如果希望消除汇率波动的影响,则可采用较长时间内汇率的平均数。
购买力平价法:即先确定两个国家之间的购买力平价,据此调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两国之间的比较。所谓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是指在基准国一单位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数量在对比国购买时所需要花费的该国货币的数额,通俗来说,就是基准国单位货币相当于比较国货币的数量。比如,如果针对所选定货物而言,它在中国的价格是10元人民币,在美国为5美元,就是说,对于所选定货物而言,2元人民币与1美元的购买力是相同的。实际上,购买力平价就是用两国货币表示的价格比率(简称比价),即价格的静态比较指数。
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汇率法最大的优点是计算简单、成本低和时效性强,缺点是只能代表一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并不能代表它在国内市场上的购买力,另外众多因素的影响稳定性差。影响汇率的因素除了国际收支、国际金融市场、经济增长等主要因素外,还有政治形势、社会风尚、心理预期以及投机等因素。
购买力平价法的优点是能代表一国货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但其自身也存在一些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该方法不可能比较所有的货物和服务,而只能选择部分代表规格品;二是该方法没有考虑各国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差异;三是市场价格扭曲可能对该方法准确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世界各国的市场化程度是大不相同的,只要不是完全竞争性的市场,就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价格扭曲,特别是在转轨国家这种价格扭曲更明显。在这种情形下,使用市场价格评估产品难以真实反映其内在价值,这就使GDP国际比较具有一定程度的虚假性。四是该方法计算复杂、成本较高、时效性较差。
随着国际比较项目(ICP)研究的深入,汇率法逐渐失去了在国际经济比较中的主导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实际应用中购买力平价法就一定优于汇率。实际上,在国际比较中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目前尚不存在一种绝对最优的方法,ICP在克服汇率法缺陷的同时又产生新的缺陷,这也是ICP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仍未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的重要原因,购买力平价法要完全取代汇率法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2012年统计师网络辅导招生简章 2011年统计师考试考后交流专区
2012年统计师考试报名时间汇总 报统计师全科套餐享受折扣优惠
最新资讯
- 福建省统计局发布2024年统计师考试考场规则:考前30分钟凭准考证和身份证入场2024-10-15
- 熬夜背完!2024年统计师考前救命几页纸汇总2024-10-15
- 免费下载!2024年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学基础知识-考前16页纸2024-10-14
- 免费下载考前狂背12页纸!2024年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2024-10-14
- 考前狂背!2024年中级统计法规考前6页纸2024-10-14
- 考前冲刺资料免费下载!2024年中级统计师考试-经济学部分-考前14页纸2024-10-14
- 考前速记!2024年中级统计会计基础知识考前14页纸2024-10-14
- 2024年初级统计师统计学基础知识-考前十页纸免费下载中~2024-10-14
- 最后一搏!2024年初级统计师考试考前7页纸-统计实务2024-10-14
- 2024年初级统计师考试考前速记-统计法规-考前5页纸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