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 >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备考资料 > 中医诊断学的特点与诊断原则

中医诊断学的特点与诊断原则

更新时间:2009-10-19 15:27:29 来源:|0 浏览0收藏0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审查内外】

  所谓内是指五脏六腑,主要是五脏;外是指外在的表现,如精神情志,起居活动,五官七窍,躯干肢体等等。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外通过经络系统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再通过人体的体表五官与外界发生联系、沟通。外界的变化会通过体表五官,再通过经络影响到五脏,比如看见或听到恐怖的事情会心悸,皮肤受冷会鼻塞、喷嚏;内部五脏的病变异常也会表现到外,如脾胃功能异常会口臭、口腻、口苦,肝的功能异常会胸胁不适、目眩耳鸣等。所以说人体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界相应。

  这一理论应用到诊断学上便是审察内外。一旦发生疾病,局部的会影响全身,全身性疾病会显现于某一局部;外部病患可传变入里,内部病变可影响到外面。精神刺激会影响脏腑功能,脏腑病变也会引起精神活动的改变。所以一看到眼睛的病变,断不可认定病位局限于目。如目赤,可能是眼睛局部的病变,如异物损伤,但也可能是五脏病变在眼睛上的表现,如肝火、心火。忽视这一点,就事论事,就可能造成误诊。

  诊断疾病不仅仅要仔细检查外在的表现,还要通过外在的变化来判断五脏六腑的功能正常与否,这就是审察内外的第一部分,也是最常用的部分。审察内外的第二部分内容是在诊断疾病时不可忽略病人所处的外界环境,例如季节、地理、风俗、生活居处环境、精神社会环境等等。有些疾病的发生就与这些因素有关,不注意这些会给诊断带来困难,甚至误诊。

  【辨证求因】

  辨证求因中的“证”作证候解。“因”有两种解释,或为病因,如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致病原因;或为部分病理产物,甚至一些病理过程,而这些因素造成或加重了患者的不适。例如瘀血、痰饮、气郁等等。所以辨证求因,就是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和通过四诊所收集到的种种有关病人的体征、情况,从而判断病因是什么,病位在何经何脏,病程发展所处的阶段及趋势,以及疾病的性质等等,及时作出诊断,给治疗提供依据。

  比如说,病人自述发热,但单凭这一个症状往往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开不出方子。因此病人陈述的一些主观感受最强烈的症状,常常不是疾病本质的反映,所以必须运用四诊的方法去收集,来判断证。

  例如,可以先了解发病经过,伴随症状;若病程短,有受寒史,发热时伴随恶寒坝u多属外感发热;若脉浮,苔薄测病在表,未入深;苔白,湿润属寒,苔少津或黄,或舌红咽痛则属热;若苔厚、腻,苔色黄、色棕等等,表示还有兼证。凡此种种,说明辨证按照中医的理论和经验,综合运用四诊,逐渐深人,找出病的特征、性质、病因,给治疗提供依据。

  所以说仔细辨证,才能做到对疾病具有真切的了解,诊断才能准确无误,从而达到药到病除的较高境界。

  【四诊合参】

  要做到审察内外、辨证求因,必须对病人作周密的观察与全面的了解,所以要四诊合参。四诊合参本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学习中医,不会只学四诊中的一诊便去行医。但是,从古到今,有那么些医生,诊断时明明用了四诊,却夸大了某一诊的作用,流传开去,误人不浅。比如看见病人强弱、老幼、男女(属望诊),可以了解患者的好发病、多发病;再结合前面的望诊可估计出病人的虚实、寒热,再结合当地的流行病、多发病、季节的多发病等等,以及病人的一些特殊表现如咳嗽、衣着厚暖等等,凭经验可大致推断出病情,作出诊断,或告曰望而知之,或告曰切脉而得知。流传开去,病人或病人家属往往以望而知之,脉而知之与否作为判断医生水平高低,而一些医生也以此自耀,造成误解。

  当然,对诊法的掌握有深有浅,有的工于望诊,有的工于切诊。同样一个病人,不同医生通过望诊或切诊,所获得的证候量会有不同。有的多些,有的少些。但是,工于望诊的便不去用切诊,工于切诊的不去用望诊,四诊不合参,诊断就难免不准确。疾病是复杂多变的,征候的显现有真象也有假象,有的假在脉上,有的假在症上,故有“舍脉从症”和“舍症从脉”的说法,不难想象,四诊不全,便得不到病人全面、详细的资料,辨证就欠准确,甚至误诊。所以《医门法律》说:“望闻问切,医之不可缺一。”《四诊抉微》说:

  “诊有四,在昔神圣相传,莫不并重。”只有四诊并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查询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