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师 > 经济师备考资料 > 2012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复习要点:第15章(2)

2012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复习要点:第15章(2)

更新时间:2012-05-14 08:58:05 来源:|0 浏览0收藏0

  21.货币均衡具有如下特征:(1)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非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数量上的完全相等。(2)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3)现代经济中的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22.货币失衡主要有两大类型:总量性货币失衡和结构性货币失衡。

  23.总量性货币失衡有两种情况: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求量,或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求量。

  24.造成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求量的原因:财政赤字、扩张性货币政策等。

  25.结构性货币失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其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时更多地注意总量性失衡。

  删除了2008年货币运动过程中的内在均衡机制

  26.流通界的货币数量取决于货币的均衡水平。研究货币均衡问题,不仅要涉及到货币的自身均衡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研究货币的均衡水平及由此而决定的流通界的货币数量与宏观经济方面其他变量的综合平衡问题。

  27.在宏观经济方面,总的要求是达到或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供求均衡要求我们处理好货币数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要保证国民经济在物价稳定的条件下协调发展,就必须使流通界货币数量的增长幅度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相互配合。货币供应量M1应当与GDP同步增长,即ΔM1=Y′×M0。

  28.(新增)在一般的情况下,产品的价格不会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下跌。物价自然上涨现象的成因:剪刀差;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性能不断提高,也无形中使同类产品的价格自然上升。29.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剔除通货膨胀等非正常因素的影响,仍存在着物价水平自然上升的倾向。若将物价自然上升因素考虑进去,则流通界货币数量的增长应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即:ΔM1=(Y′+P′)M0 ,或者M′=Y′+P′上式反映了货币的均衡与经济增长及物价水平的关系。

  29.通货膨胀是价值符号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各种定义的共同点:一是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二是物价持续上涨。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基本标志。通用定义:在价值符号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给过度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

  30.按成因划分的四种通货膨胀类型: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的特点:自发性――即支出的增长是独立的,与实际的或预期的成本增长无关;诱发性――成本的增长导致工资及其他收入的增长;支持性――政府为阻止失业率上升而增加支出,或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以增加总需求。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工会推动的“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和垄断企业推动的“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

  (3)输入型通货膨胀

  (4)结构型通货膨胀

  31.按表现形式划分的两种通货膨胀类型

  (1)公开型通货膨胀――开放性通货膨胀。

  (2)抑制型通货膨胀――隐蔽性通货膨胀。表现为人们普遍持币待购而使货币流通速度减慢。

  32.通货膨胀的原因:1).直接原因――过度的信贷供给

  2).主要原因:(1)财政原因;(2)信贷原因――信用膨胀。

  3.其他原因:投资规模过大,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国际收支长期顺差等。

  32. (新增)通货膨胀的治理:包括紧缩的需求政策(包括紧缩财政、紧缩货币)和积极的供给政策。

  33.紧缩性财政政策:①减少政府支出,主要包括削减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②增加税收;③发行公债。

  34.紧缩性货币政策:①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②提高再贴现率;③公开市场业务。在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一般会公开市场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出售有价证券。

  35.积极的供给政策:供给学派倡导,在抑制总需求的同时,积极运用刺激生产的方法增加供给来治理通货膨胀。其主要措施有减税、削减社会福利开支、适当增加货币供给发展生产和精简规章制度等。

相关推荐:

2012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复习要点:第13章

2012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复习要点:第14章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经济师资格查询

经济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经济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经济师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