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的差异大吗?
中西语言之差异
这里有个有趣的故事:改革开放以前,有一对中国夫妇到美国访问。在机场主人与客人见面以后,大家彼此问好寒暄一阵,气氛友好轻松起来。其中一个老外自然地称赞其客人的夫人:“Your wife is beautiful(你太太很漂亮)”,而男客人当然满心欢喜,连连说:“哪里,哪里!”,老外一听这话,竟然不知如何作答,这个人怎么这么有意思,要问我他夫人哪里漂亮?“ahh~,everywhere!”
文化背景不同,说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常常发生上面的情况。由于文化上不同,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会。对于不同的人,同一个词或者同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具有不同的意义。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谈一个严肃的问题时,由于一句话说得不得体,可能使听者捧腹大笑;一句毫无恶意的话可能会使对方不快或者气愤。美国人对别人善意的称赞,一般说“Thank you”,表示接受对方的称赞,也说明自己认为对方的称赞是诚心诚意的,所赞扬的事物是值得赞扬的。而对中国人来说,听到别人的赞扬,通常要谦虚。
另外,生活中的许多差异也引起了词汇的空缺,导致中西方语言的大大不同。
1、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的差异引起了词汇空缺。我们知道,语言常常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如果某一事物在人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里不存在。那么语言就可能出现空缺。比如:Salad这种凉拌菜源于法国,英国人最先没有这道菜,语言也不存在这个词,因此只好从法语中原封不动地“移植”过来,汉语也是如此。在我国,吃饭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因而成了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人们见面时总爱说:“吃过了吗?”若是西方人首先的反应便是“怎么,没吃过你会请我吃?”有时还可能对问话人产生反感,“怎么搞的。一见面就问我吃没吃,没吃又关你什么事?”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中出现了许多围绕“吃饭”问题所建立的词语和表达法,但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表达法。比如我们说“吃闲饭”(lead an idle life),“吃香”(be very popular),“吃不消”(more than one can stand too much)等等,译成英语就无法字字对应了。所谓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问题,还涉及到特定语言文化中的人或物。每一种语言中,都有不少只同使用该语言的人物密切相关的表达法。比如,汉语中有“盘古开天地”之说,其中“盘古”为中国传说中人物,该名字所具有的含义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幻象。只存在于中国的语言文化中。同样,作为西方文化源泉的《圣经》也为西方所独有,而且《圣经》中的人物Cain(该隐)现已引申为“骨肉相残”,为世人所接受,所有这些都已成为欧美人的文化遗产。对中国人来说,这些都是欧美文化的个性,与中国文化互不相融。在翻译此类作品时,译者往往要借助文中补充说明或加注解的方法,才能把原意解释清楚。比如,如果把“东施效颦”简单地译成“Dongshi imitates Xishi”,原文的含义就没译出来。东施是谁,西施又是什么样子,只有中国读者理解。如果译文读者也明白“东施效颦”指的是“The ugly imitates the beautiful in such a distorted way that the ugliness of the ugly becomes worse”,那么就得对译文进行解释性加工。
2、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各语言之间常出现现队的词汇空缺现象。中国人把娶媳妇、贺生日称为“红喜”,把老人过世称为“白喜”。对于没有接触过我国文化的欧美人来说,把娶媳妇说成“红喜”并不费解,英语就把喜庆称为“red-letter day”。但把老人的去世也当成一大“喜事”,这就令他们奇怪了。因此,与欧美文化相比,把死人称作“白喜”是我国文化的个性。
3、由于宗教信仰不同而引起的词汇空缺现象。欧美人多信奉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上一切安排也都是上帝的旨意,且基督教在欧美历史上曾一度占统治地位,教会的势力往往凌驾于国王、君主之上。而在中国,人们心目中只有“开天辟地”的盘古和“主宰自然界”的“老天爷”。上帝和老天爷所代表的东西截然不同,含义也大不一样。尤其是“上帝”这个概念,具有较浓的基督徒色彩,是欧美文化的个性。再如,汉语和英语中都有“龙”的字眼,但“龙”在英语文化中是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是令人们厌恶的象征,在汉语中则恰恰相反。在我国古代,“龙”就是皇帝的象征,后来又引申为珍异、高贵的象征,语言中也就相应出现了“龙颜”,“望子成龙”,“乘龙快婿”,“龙凤呈祥”等褒义表达法。从这种意义上说,“龙”是我国文化的“特产”,是一种文化个性。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另一方面来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一个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理解一国的语言文字,必须了解该国、该民族的文化。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操作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
最新资讯
-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报名忘记登录密码怎么办?个人信息无法修改怎么办?2020-06-24
-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报名打印的报表申请为什么不显示毕业学校等信息?2020-06-24
-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国家医学考试网报名登录密码要求是什么?2020-06-17
- 港澳台考生报考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报名表上的证件类型怎么填?2020-06-17
- 2020年赣州市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缴费时间2020-06-15
- 2020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笔试考试题型有几种?2020-03-11
- 2020年中西医助理医师笔试考试是机考吗?2020-01-07
- 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备考中如何保证复习时间?2020-01-02
- 2020年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指导用书公布了吗?2019-12-23
- 2020年中西医结合助理考试内容是什么?201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