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经济师《中级金融实务》精讲笔记:第四章
点击查看:2013年经济师考前直播公开课免费获取过关秘籍 ※ 2013年经济师考试报名进行时
第四章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第一节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概述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比较
一、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含义(掌握)
商业银行的经营是指商业银行对所开展的各种业务活动的组织与营销。
商业银行的管理是商业银行对所开展的各种业务活动的控制与监督。
二、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内容
1.商业银行经营的内容
(1)负债业务的组织与营销
(2)资产业务的组织与营销
(3)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组织与营销
2.商业银行管理的内容
(1)资产负债管理
(2)财务管理
(3)风险管理
(4)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三、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关系(掌握)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银行的管理是对经营活动的管理,经营是管理的对象和出发点。经营是银行生存发展的根本,管理是为了确保经营的效率,服务于经营,为了更好的经营。
四、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原则(重点掌握)
(一)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原则
1.安全性――首要原则
2.流动性――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
3.盈利性――追求盈利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目标
(二)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关系
既有联系又有矛盾。
1.流动性与安全性成正比;但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成反比。
2.安全性是经营的前提,是经营管理原则之首;流动性是实现安全的必要手段;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总体:商业银行要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原则。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原则的确立与发展
经历了四个阶段:
(1)单一的贷款“三原则”
(2)专业银行的贷款管理原则
(3)经营与管理“三原则”的初步确定
1995年《商业银行法》经营管理原则在我国初步确立:“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
(4)经营与管理“三原则”的调整 2003年改为:“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
(四)我国商业银行的审慎经营规则
2003年12月第十届人大第六次会议通过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提出:审慎经营包括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损失准备金、风险集中、关联交易、资产流动性等要求。
所谓审慎性,源于会计处理上,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尽可能建立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经营者的风险负担,具体办法是尽可能低估企业的资产与收益,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则给予充分估计。
【例题?单选题】2003年修改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包括安全性、流动性和( )。
A.政策性
B.公益性
C.效益性
D.审慎性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2003年修改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包括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
第二节 商业银行经营
一、商业银行经营概述
商业银行的经营是对其所开展的各种业务活动的组织和营销。组织――更多地表现为物质(机构、人员、设施)方面的组合、构成,表现为业务的运营;营销――更多地表现为脑力的活动和无形资产的创造。
二、商业银行经营的组织:业务运营
(一)传统的业务运营模式
以层级管理为特征,以层级中的每一个业务单位(网点)为基础,以业务前后台一体为核心的方式。
传统经营模式的特点是网点的会计核算型。
优点是前后台紧密结合,业务处理快捷等;缺点是由于风险控制的要求,后台各个流程环节都必须配备人员,单人业务量不饱满,人工成本高。
(二)新型的业务运营模式
新型的业务运营模式的核心就是前后台分离。前台由会计核算型转为服务营销型(产品营销、柜台服务、风险控制);后台主要负责核心业务系统运行维护,集中处理非实时业务批量交易、财务核算、业务稽核监督。
新型业务运营模式的优点:
1.前台营业网点业务操作规范化、工序化。
2.实现业务集约化处理。
3.实现效率提升。
4.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5.可以降低成本。
【例1?单选题】商业银行的新型业务运营模式区别于传统业务运营模式的核心是( )。
A.集中核算
B.业务外包
C.前后台分离
D.综合经营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商业银行新型业务运营模式的特点。商业银行的新型业务运营模式的核心就是前后台分离。
三、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市场营销
(一)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概念
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是银行为了创造可同时实现个人和企业目标的交易机会,而对与金融产品有关的想法、物品和服务的构思、定价、促销和分销进行策划和实施的过程。
市场营销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
(二)商业银行与客户建立更加稳定的关系――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将商业银行与客户关系的建立、培养与发展作为营销的对象,以推动其中间产品销售的一种理念。
关系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是对顾客的理解。传统营销对关系的理解仅仅限于向顾客出售产品,完成交易,把顾客看作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关系营销则把顾客看作是有着多重利益关系、多重要求,存在潜在价值的人。关系的内涵发展到了不断发现和满足顾客的需求,帮助顾客实现和扩大其价值,并建成一种长期的良好的关系基础。
【例2?单选题】商业银行致力于与客户建立更加稳定的关系,属于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中的( )。
A.关系营销
B.用户管理
C.传统营销
D.产品营销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关系营销的理解。关系营销把客户看做是有着多重利益关系、多重需求,存在潜在价值的人。针对顾客目前与未来的需要,做持续性的交流,让顾客永远成为银行的客户、朋友与合作伙伴。
四、负债经营
商业银行的负债包括存款、同业拆借、向央行借款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存款。
(一)存款经营的基本内容
商业银行存款经营最重要的方面是必须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不断开拓为客户服务的领域。美国商业银行表现的最为突出。
(二)存款经营的影响因素
1.支付机制的创新:如电子资金转账系统、信用卡、各类储蓄卡发行量的巨大增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创立等。
2.存款创造的调控:①商业银行通过贷款而进行存款的创造,即以倍数扩张的方式来创造活期存款,对其存款经营具有重要意义。②中央银行用来调解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主要政策工具对于商业银行获得存款资金的影响很大。
3.政府的监管措施:主要包括央行对利率的规定、电子资金转账和信用卡业务所产生的法制责任规定等。
(三)存款经营的衍生服务:现金管理
1.现金管理服务产生的背景
现金管理服务是商业银行向存款人提供包括告知其账户中的可用资金情况,建议他们的投资选择,整合存款人的各个账户余额以实现其利息收入的最大化等服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服务。
2.现金管理服务的内容
(1)资金管理类服务:余额报告服务、存款汇总服务、锁箱服务
(2)资金控制类服务:控制支付的服务、应付汇票服务等
(3)账户完善类服务:账户调节服务、同业现金管理服务等
五、贷款经营
(一)选择贷款客户
选择贷款客户时需考虑:
(1)客户所在的行业(行业发展前景)
(2)客户自身情况及贷款用途:①客户的资信状况(最重要);②客户的财物状况;③贷款者所要投资的项目、项目的优劣、市场前景如何等。
对贷款人的了解一般需要三步:贷款面谈、信用调查、财务分析。
信用的5C标准:品格(Character)、偿还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经营环境(Conditions)、担保品(Collateral)。
(二)培养贷款客户的战略
(三)创造贷款的新品种和进行合适的贷款结构安排
(四)在贷款经营中推销银行的其他产品
可推销的银行其他产品的类别:
(1)由贷款发放本身所引起的――对原有客户的深度发展
(2)通过贷款谈判了解到新的要求和另外的客户――扩展新的客户
六、中间业务经营
(一)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经营观念的变化
目前,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40-50%,最多达到70%。
变化的过程:
存贷业务服务为主(20世纪80年代前)――中间业务创新(20世纪80、90年代)――中间业务为主(20世纪90年代后)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经营观念的变化
1.2001年7月《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首次将中间业务作为银行正常业务加以规范。
2.2002年人行又发文明确商业银行可以从事一部分投资银行类业务。
3.我国发展中间业务的策略
(1)完善结算服务
(2)扩大代理业务范围
(3)完善银行卡功能
(4)开拓投资银行类业务
(5)积极拓展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新兴业务
(三)中间业务经营的基本内容
1.不断推出多样化的金融产品。银行产品创新途径:
(1)改进现有产品
(2)组合现有产品
(3)模仿其他产品
2.与客户建立更加稳定的关系――大力开展关系营销
第三节 商业银行管理
一、资产负债管理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对其资金运用和资金来源的综合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经历的三个阶段:
1.资产管理理论
以商业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为重点。其核心是认为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于资产业务,而商业银行只能被动地接受负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是资产业务。
资产管理理论的基础是:商业性贷款理论、转移理论、预期收入理论。
2.负债管理理论
以负债为经营重点来保证流动性的经营管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在保持流动性方面,没有必要完全依赖建立分层次的流动性储备资产,一旦需要资金,可以向外举借,只要能借到资金,就可大胆放款争取盈利――主动负债。
资金来源:传统存款业务,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向中央银行进行再贴现、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等。
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不能偏重资产和负债的某一方,高效的银行应该是资产与负债管理双方并重。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产生。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是目前现代商业银行最为流行的经营管理理论。
基本要求:通过资产、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协调资产、负债项目在利率、期限、风险和流动性方面的合理配置,以实现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最佳组合。
(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内容
1.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
(1)规模对称原理
规模对称原理指从总体上管理银行资产运用的规模必须与负债来源的规模相对称。
不是简单的对等,而是一种建立在合理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动态平衡。
(2)结构对称原理:资产和负债的偿还期结构对称,利率结构(浮动和固定)的对称等。
与规模对称原理一样,是一种动态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的相互对称和统一平衡。
(3)速度对称原理(偿还期对称原理)
资产平均到期日/负债平均到期日=平均流动率
平均流动率 >1,资产运用过度;平均流动率<1,表示资产运用不足。
(4)目标互补原理:银行经营目标中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方面是可以相互补充的。
(5)利率管理原理
①差额管理。就是固定利率负债大于固定利率资产的差额,与变动利率负债小于变动利率资产的差额相适应,从而不断保持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
②利率灵敏性资产与负债管理。商业银行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动的预测,对灵敏性资产和负债进行调整,以取得较多的盈利、避免损失。(资产和负债的价值都会随利率的变动而变动)
(6)比例管理原理
比例指标一般分为三类:安全性指标、流动性指标、盈利性指标。
根据指标及指标体系,对资产和负债进行综合管理和分类控制。
2.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
(1)资产管理:
①准备金管理(按性质分为存款准备金管理、资本准备金管理和贷款准备金管理)
一是足额提取,二是防止超额提取而无效占用。
②贷款管理(贷款风险管理;贷款长、短期限结构管理;信用贷款与抵押贷款比例管理;对内部人员和关系户的贷款予以限制)
③证券投资管理(证券投资所占比例;投资的多样性和低风险性、流动性)
(2)负债管理:包括资本管理、存款管理和借入款管理。
①资本管理的核心是确定资本需要量以及各种形式的资本占总资本的比重。目前比较通行的是依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按资本与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计算,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②存款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吸收存款方式的管理,二是对存款利率的管理,三是对存款保险的管理。
③借入款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严格控制特定目的的借入款;分散借入款的偿还期和偿还金额,以减轻流动性过于集中的压力;控制适当的规模和比例,并以增加短期债券为主,增强流动性;努力扩大借入款的渠道或后备渠道,以保证必要时能扩大资金来源。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1.我国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制度的建立。
1994年,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按人行的要求开始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即以比例加限额控制的办法,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实行综合管理。
1998年1月1日起,人行取消了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加量管理的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在逐步推行资产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实行“计划指导、自我平衡、比例管理、间接控制”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2.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指标体系
2005年,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分三层: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反映在资产负债比例方面的指标主要体现在风险水平这一层上。风险水平类指标包括:流动性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和操作风险指标,以时点数据为基础,属于静态指标。具体:
(1)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及其波动性,包括流动性比率、超额备付金比率、核心负债比率和流动性缺口比率,按照本币和外币分别计算。
(2)信用风险监管指标包括不良资产率和不良贷款率、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单一客户贷款率集中度、全部关联度等几项指标。
(3)市场风险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因汇率和利率变化而面临的风险,包括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率和市场敏感性比率。
二、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风险及成因
1.商业银行风险产生的根源:高风险行业、经营货币这种特殊商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中介地位、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也影响银行的资金安全。
2.商业银行风险产生的主观原因:包括决策环节、管理环节、风险控制环节出现问题。
3.商业银行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受外部客观环境制约程度高,任何客观形势的变化都会对商业银行产生影响,形成银行风险。
(二)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
1.按风险产生环境: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
2.按风险产生原因: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投资风险、国家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
3.按“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划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运用风险控制手段和方法,对在经营过程中所承受的风险进行识别、测量和控制以及化解的行为过程。
风险管理的方法:
1.风险的识别和认定
资产风险基本权数是识别和认定银行各类资产风险含量的基本标准,是衡量银行经营风险的主要依据。
根据不同授信对象和资产类型,将风险资产权数分为0、10%、20%、50%、100%五档。
信用等级风险权数和资产形态风险权数由商业银行自行确定,并由其对企业、客户进行信用风险等级评价。
2.风险控制
(1)贷款资产风险控制措施:降低信用贷款比重;提高担保抵押贷款的比重;严格贷款审批制度,控制信贷风险;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2)非贷款资产风险控制主要措施有: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留足备付金,确保支付;对拆放同业资产,建立按风险含量高低划分审批管理权限的制度,积极推行抵押和担保拆借;严格控制高风险含量的委托代办资产;严格控制其他内部资产的风险含量;凡与涉外有关的保函、利率、汇率合约,均应由商业银行总行集中审批。
3.不良资产经营管理与处置
不良资产分类:信贷类不良资产和非信贷类不良资产
2004年以前包括:逾期、呆滞、呆账贷款
2004年以后包括:次级、可疑和损失类
我国商业银行在处置不良资产中采取的主要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贷类不良资产的处置:催讨清收、法律追索、贷款重组、抵(质)押物处置、债权转让、委外处置、以物抵债、抵债返租、债转股、打包出售、资产证券化、申请破产(重整)和债权核销。
(2)实物类资产的处置:拍卖处置、协议处置、招标处置和打包出售。
(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风险管理
1.“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于1998年开始酝酿,2004年正式出台,2006年底执行。中国银监会于2010年已对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按照2004年9月美国COSO正式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从企业战略目标到目标实现的风险管理过程,有八大要素。
加强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是实施新巴塞尔协议的关键。
2.“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早在2004年2月,银监会要求在2007年1月1日前国内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最低标准。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最低资本金要求中,提出内部评级法,使资本充足率与银行面对的主要风险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我国商业银行从重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扩大到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
三、财务管理
(一)财务管理概述
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银行经营活动和资金运动进行的综合管理,是对财务活动进行计划组织、调节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
1.财务管理的核心:基于价值的管理
价值管理的价值指股东的投资价值,力求使股东价值最大化。
2.财务管理的目标
银行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银行价值最大化。
3.财务管理的功能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传统的会计职能,而会计的职能又可分解为三块,一是监督控制;二是反映信息;三是规范反映信息。
第二个层次是财务,主要体现在为计划制定、决策选择和资源分配提供支持。
第三个层次是公司财务,着眼点在于企业的价值、股权的价值,是通过业务经营和股权交易来实现银行价值的最大化。
4.财务管理的原则
科学、统一、审慎、规范的管理原则。
【例1?单选题】现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核心是基于( )的管理。
A.利润最大化
B.效率最大化
C.价值
D.核心资本增值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核心是基于价值的管理。
(二)财务管理的内容
财务管理包括资本金管理、成本管理、利润管理、财产管理、财务报告等方面。
1.资本金管理
(1)资本金的概念
资本金是为保证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顺利开展所必须投入的货币资金以及经营过程中的一部分利润积累,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①资本金构成
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银行资本分为两级:
A、核心资本,包括:普通股及溢价、未分配利润、非累计性永久优先股、附属机构的少数股东权益及少数经选择可确认的无形资产。不低于加权风险总资产的4%。
B、附属资本,包括:各项损失准备、次级债务资本工具、法定可转换债券、中期优先股、未分配股利的累积永久优先股、股本债券。
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商业银行总资本(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之和)与加权风险总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8%,附属资本最高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100%。
②我国人行规定的口径
核心资本即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
附属资本包括各项损失准备、长期次级债券等。
(2)资本管理的内容
资本管理的目标: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资本配置效率,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资本管理的具体目标:①优化资本结构;②增强资本融资能力;③优化资本配置,提高资本利用效率。
资本管理的内容:资本充足率管理、股利政策管理、融资政策管理、经济资本管理、账面资本、监管资本及经济资本协调配置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并购与股权投资管理等。
【例2?单选题】根据“巴塞尔协议”,属于商业银行核心资本的是( )。
A.中期优先股
B.损失准备
C.非累计性永久优先股
D.股本债券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商业银行的资本金管理。根据“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包括普通股及溢价、未分配利润、非累计性永久优先股、附属机构的少数股东权益以及少数经选择可确认的无形资产(包括购买抵押服务权、购买信用卡等)。
2.成本管理
商业银行成本是商业银行在从事业务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支出。
商业银行全部成本涵盖的内容包括:筹集资金、运用资金、回收资金、及其他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耗费(运营成本),还包括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
(1)成本的构成:利息支出、经营管理费用、税费支出、补偿性支出、营业外支出、其他支出。
(2)成本管理的原则:成本最低化原则、全面成本管理原则、成本责任制原则、成本管理科学化原则。成本管理是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3.利润管理
商业银行利润是在一定时期业务经营中所取得的最终财务成果,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成效大小的重要综合指标。
(1)利润总额的构成
A、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等等
B、投资收益=投资收入-投资支出
C、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利润分配(掌握利润分配顺序)
依法交纳所得税后:
第一,抵补已交纳的、在成本和营业外收支中不可列支的惩罚性或赞助支出;
第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第三,按照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法定盈余公积金可弥补亏损和转增资本金,弥补亏损和转增资本金后的剩余部分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
第四,提取公益金;
第五,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3)提高利润的途径
A、扩大资产规模,增加资产收益;
B、降低成本;
C、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效率;
D、灵活调度资金;
E、提高资产质量,减少资产风险损失。
【例3?多选题】商业银行利润总额的构成包括( )。
A.购买企业股票利得
B.证券交易佣金收入
C.营业利润
D.投资收益
E.营业外收支净额
【正确答案】CD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商业银行利润管理。商业银行利润总额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营业利润;二是投资收益;三是营业外收支净额。
4.财产管理
对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管理。要分类管理,正确计提折旧,严格控制基本建设。
5.财务报告及其分析
财务报告:会计报表、财务状况说明书。
(1)会计报表(掌握三大会计报表的基本内容及功能)
资产负债表:综合反映商业银行某一特定时点全部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情况的财务报表。
损益表:综合反映商业银行在一定时期利润实现和亏损发生的实际情况的报表。
财务状况变动表:反映商业银行在一定时期内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增减变化的动态报表。
(2)财务分析(掌握资金分析和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
财务分析分为资金分析、财务分析两大部分,两部分均应并重。
资金分析应着重对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各项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了解资产、负债的结构变化。
财务分析主要是对经营收支和利润及其分配做出分析,其中包括利息收支分析、成本费用分析、利润分析等。
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述
人力资源是指人口中具有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并从事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人的总称。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指为实现组织目标,由具体的管理主体根据人力资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质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培训、配置、使用、评价等诸环节的总和。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由两部分构成:①人力资源的开发;②人力资源的管理。
人力资源开发在现代化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主要包括:计划、录用、保持、发展、评价、调整等六个环节。
(二)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1.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必要性
2.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要内容
(1)人力资源规划
(2)员工的考核和任用
(3)人力资源的激励制度
(4)员工绩效评价
(5)人力资源的心理及智能开发
(6)人力资源的环境开发
(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
1.改革人事制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1)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
(2)专业技术职务管理
2.实行行长负责制
3.加强员工培养和教育
第四节 改善和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途径: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严密的内控机制。
一、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一)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含义
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指在一定的产权制度下,一组联结并规范所有者、经营者、使用者相互权力和利益关系的制度的安排,以解决银行内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监督、激励和风险监督、激励和风险分配等问题。
(二)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各地分支机构的客户服务、风险内控和战略执行的实际水平参差不齐;
制度和决策的执行随意性较大,制衡机制不能同等落实。
(三)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路径
1.提高各银行董事会的战略把握力和决策水平,加大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强化高管层对全行经营工作的领导、协调、管理职能。
2.各银行上下(各分支结构)要进一步增强法人意识。
3.强化各行业务条线管理。
4.调整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二、建立严密的内控机制
(一)内控机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指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通过制定并实施系统化的政策、程序和方案,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和改进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二)内控机制的基本特征
成功银行的内控的共同特征:
1.审慎经营的理念和内部控制的文化氛围;
2.职责分离、相互制约的部门和岗位设置;
3.纵向的授权与审批制度;
4.系统内部控制和业务活动融为一体的控制活动;
5.完善的信息系统。
(三)建立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路径
1.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
2.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体制;
3.完善内部稽核制度;
4.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机制。
三、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
(一)激励约束机制的含义
“奖勤罚懒”使员工自觉遵守银行的规章制度。
(二)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必要性
第一,是银行搞好经营与管理的基础。
第二,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第三,是我国商业银行参与国际竞争,面对入世后金融全面开放的挑战的需要。
(三)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的路径
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最根本的是在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后,要逐步与西方商业银行的薪酬制度接轨。
西方商业银行员工的薪酬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科学的工资和奖金制度、各种福利计划、长期激励机制。
最新资讯
- 2020年初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考点汇总2019-11-15
- 2019年初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考点汇总2019-10-17
- 2019年初中级经济师《金融经济》考点汇总2019-10-15
- 2019年初中级经济师《建筑经济》考点汇总2019-10-15
- 2019年初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专业》考点汇总(10月12日更新)2019-10-12
- 2019年初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汇总2019-10-10
- 2019年经济师考试这12个公式必备!2019-09-10
- 2019年全国经济师考试教材正式出版!2019-07-09
- 2019年经济师考试备考必背公式集合汇总2019-04-25
- 2019年经济师考试备考必背公式集合三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