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备考资料 > 2014年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11.2态度的理论

2014年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11.2态度的理论

更新时间:2014-07-11 09:43:57 来源:|0 浏览0收藏0

心理咨询师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2014年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11.2态度的理论,由环球网校心理咨询师频道为您提供!

  考试动态:2014年上半年各地成绩查询专题|20岁可申请代报名

  课程推荐:2014年网课+面授保过班|零基础保过|1v1直播自习室

  第2节 态度的理论

  1、强化理论

  答:行为主义关于态度形成与变化的理论就被称为强化理论,行为主义把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看做个体对环境刺激的反应,认为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是按条件反射的模式进行的,强调在态度的形成与改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是联想、强化以及模仿,其中强化是基本条件,起着决定性作用。

  2、一致论

  答:认知派的一致性理论虽然都强调不一致,不平衡产生的压力导致了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但是,他们的理论见解又各不相同。

  1) 海德的平衡理论

  答:海德提出了社会认知中的一致概念。人们的认知系统中,几种评价态度或感情之间存在着一种趋向于平衡状态的运动。

  2) 奥斯古德和坦南鲍姆的调和论

  答:奥斯古德和坦南鲍姆于1955年在扩展海德的平衡理论中提出了调和论,认为当态度间出现不平衡时,往往是通过中和他们肯定或否定特性的程度或大小来解决的。

  调和理论在两个方向上扩展了平衡理论:

  (1)在定量的条件下提出了该理论,所以能够用其测量态度的变化程度和方向。

  (2)当个体态度体系中出现不平衡状态时,可以同时改变对两个附象的态度,从而使平衡更容易达到。

  3) 贾斯庭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答:认知失调理论是1959年费斯庭格提出来的。认为人们的诸多认知因素之间存在着两种基本的关系,即相互独立的关系和相互关联的关系。而后者又存在着相互协调和相互不协调两种情况

  减小或消除不协调的认知方法

  答:改变有关的行为成分,如抽烟者停止抽烟。改变或否认不协调认知因素中的一方。如否认抽烟有害身体健康,或者否认抽烟厉害。同时改变不协调认知因素的双方的强度。引入新的认知因素,改变原有认知因素间的不协调关系。

  编辑推荐:

  心理咨询师章节笔记复习资料|知识点详解

  2014年社会心理学分章节复习资料汇总

  环球网校心理咨询师官方微博|心理咨询师考试交流QQ群:127666654

心理咨询师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心理咨询师资格查询

心理咨询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