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师 > 经济师备考资料 > 2014经济师《中级工商》辅导:第六章

2014经济师《中级工商》辅导:第六章

更新时间:2014-07-30 10:29:00 来源:|0 浏览0收藏0
摘要 2014经济师《中级工商》辅导讲义汇总,供备考2014中级经济师考试的考生学习。

热点专题:2014经济师报名入口|新教材解析|经济师如何选专业|[每月免费课堂]

套餐推荐:"私人订制"学习方案|全程一对一|零基础VIP保过|初中级保过|超值特惠

2014经济师《中级工商》辅导讲义汇总

   2014经济师《中级工商》辅导讲义汇总,供备考2014中级经济师考试的考生学习。

  第六章 技术创新管理

  第一节 技术创新含义、类型与过程

  一、技术创新的含义

  1912年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

  “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掌握)

  掌握创新的五种情况:

产品创新

引进新的产品

工艺创新或生产技术创新

采用新的生产方法

市场创新

开辟新的市场

开发新的资源

获得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

组织管理创新

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创新划分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大类型。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家抓住市场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重组生产条件和要素,不断研制推出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以获得市场认同的一个综合性过程。

  技术创新的特点:

  1.技术创新不是技术行为,而是一种经济行为

  研究开发(R&D)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三种活动,这三种活动都是技术行为,其主体是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其产出都是研发成果。而创新是一种经济行为,技术创新的核心是企业家,技术创新的产出成果是新产品和新工艺等,其目的是获取潜在的利润,市场实现是检验创新成功与否的标准。

  R&D活动是技术创新的源泉。

  了解研究、发明、开发和创新的投入产出方面的特点:

  (1)基础研究的可度量产出为研究论文和科研报告;

  (2)发明的可度量产出为专利申请、专利、论文、报告;

  (3)开发的可度量产出为有关新工艺、新产品的图纸、说明书;

  (4)创新的可度量产出为新的工厂、生产线、新产品、新工艺。

  2.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活动

  3.技术创新时间的差异性

  大部分技术创新需要2~10年的时间。其中,发展性开发属于短期创新,一般需要2~3年;应用性技术开发属于中期创新,大概需要5年左右;基础性开发需要的时间较长,为8~l0年。

  4.外部性

  外部性体现为一件事对于他人产生影响,但不需要他人为此支付报酬或进行补偿。

  由于科技创新具有正外部性,因此对于高技术创新,需要政府给予恰当的资助和支持,以避免企业投入的不足。

  5.一体化与国际化

  一体化:第一表现为企业外部产学研一体化,第二表现为企业内部技术开发部门、生产现场及质量管理和销售部门一体化。

  国际化:第一表现为国际性、地区性机构的作用及国家间的技术创新合作趋势正逐渐加强;第二表现为技术开发的多国籍化。

  二、技术创新类型

  (一)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

  根据技术创新的对象来划分,可以将技术创新分为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

  1.产品创新

  掌握产品创新的含义:

  ● 经合组织定义:为了给产品用户提供新的或更好的服务而发生的产品技术变化。

  ● 科特勒定义:产品创新是建立在产品整体概念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的系统工程,是功能创新、形式创新、服务创新多维交织的组合创新。

  掌握产品创新的类型:按照技术变化量的大小,产品创新可分成:

  ● 重大(全新)的产品创新:产品用途及应用原理有显著变化。 例如电视由CRT变为平板电视。

  ● 渐进(改进)的产品创新:技术原理没有变化,仅是功能或技术改进。例如由火柴盒包装箱发展起来的集装箱,由收音机发展起来的组合音响等。

  产品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活动。企业创新一般从产品创新开始的。

  2.工艺创新

  掌握工艺创新的含义:工艺创新,也称为过程创新,是指产品的生产技术变革,包括新工艺、新设备和新组织管理方式。

  工艺创新同样也有重大和渐进之分。炼钢用的氧气顶吹转炉、连铸系统、流水线、计算机集成制造等属于重大工艺创新。

  3.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关系

  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

产品创新

工艺创新

制造产品的差异化

降低企业的成本

相对更独立

相对系统

一般是独立于组织系统实施的

通常伴随着组织结构和管理系统的重大变革

主要是向市场提供产品

只在少数情况下向市场提供

成本费用通常通过产品的销售收入很快得到价值补偿

成本费用多数情况下是通过折旧、生产率提高后得到价值补偿

在产品随生命周期的成长变化中,二者的作用呈现规律性的变化不同:产品创新频率由高到低递减。在开发初期,产品创新频率高于工艺创新频率

工艺创新频率呈峰状延伸。当批量化生产后,工艺创新成为主导,并依靠工艺创新局部改进产品,从而推动同一类型下产品的多样化、专用化

  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和交互性:

  工艺创新依赖于产品创新,反过来又促进产品创新。

  (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根据创新模式的不同,可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熟悉)

  1.原始创新

  原始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原始创新是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创新,其本质属性是原创性和第一性。

  2.集成创新

  集成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它与原始创新的区别是,集成创新所应用到的所有单项技术都不是原创的,都是已经存在的,其创新之处就在于对这些已经存在的单项技术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了系统集成并创造出全新的产品或工艺。

  3.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最常见、最基本的创新形式。其核心概念是利用各种引进的技术资源,在消化吸收基础上完成重大创新。它与集成创新的相同点是,都利用已经存在的单项技术为基础。不同点在于,集成创新的结果是一个全新产品,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结果,是产品价值链某个或者某些重要环节的重大创新。

  4.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间的关系(熟悉)

  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自主创新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原始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动力源泉;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利用别人的原始创新成果,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借势成长。三者不可偏废。

  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者资金投入、创新周期、创新风险以及对技术能力和技术积累的要求,都是不同的。

依据

分类

相关内容

关系

技术创新的对象

产品创新

(1)由火柴盒包装箱发展起来的集装箱,由收音机发展起来的组合音响等,都属于产品创新

(2)产品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活动

(3)企业创新一般从产品创新开始

(1)差异:6点

(2)二者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和交互性

工艺创新

(1)包括新工艺、新设备和新组织管理方式

(2)重大的工艺创新:炼钢用的氧气顶吹转炉、钢铁生产中的连铸系统、早期福特公司采用的流水作业生产方式及现代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创新模式

原始创新

(1)主要集中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

(2)其本质属性是原创性和第一性

(1)三者是自主创新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

(2)原始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动力源泉

(3)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利用别人的原始创新成果,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借势成长

集成创新

(1)集成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2)其创新之处在于对那些已经存在的单项技术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了系统集成并创造出全新的产品或工艺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1)是最常见、最基本的创新形式

(2)是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采取的方式

  三、技术创新的过程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出现了六代具有代表性的创新过程模型(或程序)。

  表6-2 六代具有代表性的创新过程模型的时期


创新过程模型

描述

第一代

技术推动

研究开发(R&D)是创新构思的主要来源,因而这种观点被称作创新的技术推动或发现推动模型。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生产制造→营销→市场需求

第二代

需求拉动

市场需求信息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出发点。

第三代

交互作用

技术创新是技术和市场交互作用共同引发的,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的相对重要性在产业及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有着显著的不同。

该模型内各要素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但忽略了要素随着时间经过,具有连续变化的特性。


以上三种技术创新模式是最常见的。

第四代

一体化

标志着观念的转变,即从将创新过程看作主要是序列式的、从一个职能到另一个职能的开发活动过程,到将创新看作是同时涉及市场营销、R&D、原型开发、制造等因素的并行过程的转变。这一模式所强调的是,创新模型内各要素应该具有平行且整合发展的特性。

第五代

系统集成和网络模型(5IN)

是一体化模型的理想化发展。该模型强调合作企业之间更密切的战略联系。5IN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它代表了创新的电子化和信息化过程,更多地使用老师系统来辅助开发工作,仿真模型技术部分替代了实物原型。5IN不仅将创新看成是交叉职能联结过程,还把它看作是多机构网络过程。

5IN已经具有国家创新系统的雏形了,其强调企业需要注意内、外在环境的变化,采取适当的经营策略。但是仍然没有明确指出企业在建立竞争优势的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境――“国家”。

第六代

国家创新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是指由公共机构和私有机构组成的网络系统,强调系统中各行为主体的制度安排及相互作用。该网络系统中各个行为主体的活动及其相互作用旨在创造、引入、改进和扩散新的知识和技术,使一国的创新取得更好的绩效。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功能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协调国家的创新活动。

国家创新体系最早由英国著名技术创新研究老师弗里曼于1982年提出。

  掌握我国国家创新的六个系统和四个基础平台。

  六个系统是:(1)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调控体系;(2)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互动的技术创新体系;(3)以科研机构和大学为主体的科学创新体系;(4)以各种中介机构为纽带的科技服务体系;(5)军民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6)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四个基础是:(1)科技信息、公共数据、技术交互与军民共享平台基础;(2)适应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3)有利于创新的政策法规基础;(4)激发创新活力的文化基础。

  【例题1?多选题】关于技术创新的说法,正确的有( )。(2011年)

  A.技术创新是一种经济行为

  B.技术创新是一种纯技术行为

  C.技术创新的核心是企业家

  D.技术创新是一项低风险活动

  E.技术创新具有外部性

  【答案】ACE

  【解析】本题考查技术创新的特点。技术创新不是技术行为,而是一种经济行为。技术创新的核心是企业家。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技术创新具有外部性。

  【例题2?单选题】集中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的创新主要是( )。(2009年)

  A.原始创新

  B.集成创新

  C.技术引进

  D.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答案】A

  【解析】原始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

  【例题3?单选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出现了若干种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型,下图表示的是( )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型。(2011年)

  A.需求拉动

  B.技术推动

  C.一体化创新

  D.系统集成与网络相结合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需求拉动的创新过程模型。需求拉动模式指明市场需求信息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出发点。

  【例题4?单选题】相对于需求拉动型创新模式,技术推动型创新模式的特征是( )。(2010年)

  A.创新周期更长

  B.易于商品化

  C.很快产生效益

  D.创新难度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技术推动型创新模式的特征。相对于需求拉动型创新模式,技术推动型创新模式的特征有创新周期更长,创新难度高。需求拉动型创新模式易于商品化,很快能产生效益。

   免费预定:经济师报名考试小秘书短信提醒>>   复习计划

  中级经济师难不难?   成绩查询  各地证书领取  答疑精选汇总

  2014年经济师刘艳霞独家主讲       环球网校2013押题命中90%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经济师频道&论坛,或加经济师考试QQ群:129666620,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移动APP下载:下载环球网校移动客户端,手机、IPAD,随时随地看资讯,学讲义!



热点专题:2014经济师报名入口|新教材解析|经济师如何选专业|[每月免费课堂]

套餐推荐:"私人订制"学习方案|全程一对一|零基础VIP保过|初中级保过|超值特惠

2014经济师《中级工商》辅导讲义汇总

  第二节 技术创新组织与管理

  一、技术创新与企业组织结构的互动

  决定组织结构有效性的因素是生产系统的技术复杂性程度。

  (一)技术创新与直线制(简单技术――直线制)

  包含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直线制。直线制是一种最早、最简单的组织形式。不设职能部门,由企业领导直接控制下属。

  优点:结构比较简单、责任分明、命令统一,要求企业负责人通晓各种知识和业务;

  直线制只适用于规模较小,生产技术比较简单的企业,对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比较复杂的企业并不适宜。

  第二种是直线职能制。按职能领域进行分工,设置不同职能部门,例如供应、生产、销售、研发等。

  优点:将研发单独设立部门,有利于统一管理,提高研发效率。

  缺点:缺乏横向联系、权力过分集中、变化反应慢,不利于产品创新。

  (二)技术创新与事业部制组织(复杂技术――事业部制)

  事业部制也称为M型结构,是一种新型的多分部或事业部的组织形式。具有相对的独立权。可以按照产品、地区和客户分别设置。

  ● 优点:利于回避风险;利于内部控制;利于内部竞争;利于专业管理。

  ● 缺点:管理人员多;内部合作沟通差;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更适宜于产品创新而不适宜工艺创新。

  (三)技术创新与矩阵组织结构(高新技术――矩阵结构)

  矩阵组织又称为规划――目标结构组织。

  ● 是美国的一些大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一种新的管理组织形式,最先起源于美国的航天工业部门。

  ● 矩阵组织的高级形态是全球性矩阵组织结构。

  ● 矩阵制组织形式是在直线职能制垂直形态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横向的领导系统。矩阵组织也可以称之为非长期固定性组织。矩阵式组织结构模式的独特之处在于事业部制与职能制组织结构特征的同时实现。

  优点:密切配合;反应灵敏;节约资源;高效工作。

  缺点:双重性领导;素质要求高;组织不稳定。一旦管理不善,组织效率将会大大下降。

  矩阵式组织结构既有利于产品创新,也适宜开展工艺创新。

  表6-3 技术创新与企业组织结构的互动关系 (掌握)

组织类型

技术状况

组织优点

组织缺点

适应企业类型

适应的技术创新

直线制

简单技术

1.命令统一

2.职责明确

3.组织稳定

1.缺乏横向联系

2.权力过分集中

3.变化反应慢

小型企业

简单环境

工艺创新

事业部制

复杂技术

1.利于回避风险

2.利于内部控制

3.利于内部竞争

4.利于专业管理

1.管理人员多

2.内部合作沟通差

3.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大中型、特大型企业

产品创新

矩阵结构

高新技术

1.密切配合

2.反应灵敏

3.节约资源

4.高效工作

1.双重性领导

2.素质要求高

3.组织不稳定

协作性组织

复杂性组织

产品创新

工艺创新

   免费预定:经济师报名考试小秘书短信提醒>>   复习计划

  中级经济师难不难?   成绩查询  各地证书领取  答疑精选汇总

  2014年经济师刘艳霞独家主讲       环球网校2013押题命中90%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经济师频道&论坛,或加经济师考试QQ群:129666620,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移动APP下载:下载环球网校移动客户端,手机、IPAD,随时随地看资讯,学讲义!



热点专题:2014经济师报名入口|新教材解析|经济师如何选专业|[每月免费课堂]

套餐推荐:"私人订制"学习方案|全程一对一|零基础VIP保过|初中级保过|超值特惠

2014经济师《中级工商》辅导讲义汇总

  二、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组织模式

  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组织模式有:内企业家、技术创新小组、新事业发展部、企业技术中心等。

  (一)内企业家

  内企业家最早由美国学者吉福德?平肖第三提出。

  内企业家是指企业为了鼓励创新,允许自己的员工在一定限度的时间内离开本岗位工作,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创新活动,并且可以利用企业的现有条件。

  由于这些员工的创新行为颇具企业家的特征,但是创新的风险和收益均在所在企业内,因此称这些从事创新活动的员工为内企业家,由内企业家创建的企业称为内企业。

  根本的不同在于,内企业家的活动局限在企业内部。

  如果企业的资金比较充足,实力雄厚,企业内部又有较多的技术人员,可以采用这种组织形式。

  (二)技术创新小组

  所谓技术创新小组,是指为完成某一创新项目临时从各部门抽调若干专业人员而成立的一种创新组织。

  技术创新小组的特点:

  ①创新小组是针对复杂的技术创新项目中的技术难题或较简单小型的技术项目而成立的,组成人员少,但工作效率却很高;

  ②一般情况下,创新小组可由企业研究开发、生产、营销和财务等部门人员组成,这些人员在一定时期内脱离原部门工作,完成创新任务之后就随之解散;

  ③技术创新小组是一个开放性组织,小组成员随着技术项目的需要增加或减少;

  ④创新小组具有明确的创新目标和任务,企业高层主管对创新小组充分授权,完全由创新小组成员自主决定工作方式;

  ⑤创新小组成员既要接受原部门的领导,又要接受技术创新小组领导的管理,其组织形式是一种典型的简单矩阵式结构;

  ⑥技术创新小组成员之间不存在严格意义的上下级关系,而是工作中的协作与合作关系,多为扁平型。

  技术创新小组是一个自由联合体,是最适合中小企业的一种技术创新组织形式之一。

  (三)新事业发展部

  新事业发展部的内涵:新事业发展部是大企业为了开创全新事业而单独设立的组织形式,是独立于现有企业运行体系之外的分权组织。

  新事业发展部拥有很大的决策权,只接受企业最高主管的领导。这类组织是一种固定性组织,多数由若干部门抽调专人组成,是企业进入新的技术领域和产业领域的重要方式之一。

  (四)企业技术中心

  企业技术中心也称技术研发中心或企业科技中心,是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实施高度集中管理的科技开发组织,在本企业(行业)的科技开发活动中,起着主导和牵头作用,具有权威性,处于核心和中心地位。

  了解企业技术中心的主要职责。

  三、企业外部的技术创新组织模式

  企业外部的技术创新组织模式主要包括:产学研联盟、企业―政府模式、企业联盟。

  (一)“产”、“学”、“研”联盟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指出,要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突破口,建立国家创新体系。

  产学研的主要模式:

  1.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把科技成果(包括联合开发的成果)有偿转让给企业。

  科技成果转化途径在实践中有两类组织形式:一是工程承包型;二是技术生产“联合体”。科技成果转化途径比较适合中小企业。

  2.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和企业组建共担风险的技术经济组织。

  这种方式是我国目前产学研结合的最主要形式。合作的内容、过程和功能都有所延伸。

  3.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自办企业或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产学研单位重组为一个规模更大、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全面的法人单位。

  (二)企业―政府模式(熟悉)

  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参与,协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或自己成为附属主体。

  三种形式:

  (1)政府出钱、企业出人,成果归政府所有;

  (2)政府出钱、企业出人,成果卖给企业;

  (3)政府帮助企业融资。

  (三)企业联盟

  企业联盟是企业―企业模式的主要形式。企业联盟也称动态联盟或虚拟企业,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对等经济实体,为了共同的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而结成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松散型网络组织体。

  企业联盟的主要形式是技术联盟,大多数联盟协议都集中在高技术产业。

  企业联盟的主要特点:

  ①目标产品性。企业联盟以产品创新为目标,这是动态联盟最基本的特征;②优势性;③动态性,又称临时性。联盟将随着产品退出市场而最终解体;④连接的虚拟性;⑤组织的柔性;⑥结构的扁平性。

  一般而言,企业联盟的组织运行模式有星形模式、平行模式和联邦模式三种类型。掌握其组织运行模式。

  表6-4 企业联盟的组织运行模式对比

模式类型

联盟核心

联盟伙伴

协调机制

适用情形

星形模式

联盟核心

盟主

相对固定的伙伴(如供应商)

由盟主负责协调和冲突

仲裁

垂直供应链型的企业适宜采用该模式(如耐克模式)

平行模式

无盟主

无核心

伙伴地位平等、独立

自发性协调

适用于某一市场机会的产品联合开发及长远战略合作

联邦模式

核心团队(由具备最重要核心能力的企业联合组成)

外围伙伴与核心层伙伴间的关系一般是技术外包或标准件供应关系

联盟协调委员会

可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的快速联合开发

  四、企业R&D管理 (掌握企业R&D管理体系的含义及内容)

  企业R&D(研发)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主要由组织结构、项目管理、工作流程、绩效管理等内容构成其基本构架。

  (一)R&D管理战略(熟悉)

  R&D管理战略是R&D项目管理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重要指导。在制定R&D管理战略时,除了要明确中期(通常是3~5年)的R&D管理战略之外,还需要建立R&D项目选择和评价的体系和标准。R&D技术战略必须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保持高度的一致,企业发展战略决定技术战略。

  (二)R&D人员的选择与激励(熟悉)

  要顺利完成一个R&D项目,需要六种人,即:创新思想家、技术“看门人”、市场“看门人”、项目拥护人、项目管理者和协调者。这六种关键角色的相对重要性会随着项目的进展有所变化。

创新思想家

具有专业特长,擅长解决问题,富有个性,是发明家

技术“看门人”

关注企业外技术发展动向,及时提供信息

市场“看门人”

关注企业外市场发展动向,及时提供信息

项目拥护人

为研发小组提供信誉保证,解决各种困难,是企业家

项目管理者

管理项目日常事务

协调者

为项目开发提供指导和信息,进行激励,解决困难,是“保护者”,一般来自企业的领导层。

  企业管理者主要根据R&D人员的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完成进度、项目完成质量、出勤率和团队协作精神等几个方面进行绩效评估。根据绩效评估的情况,选择适当的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

  (三)R&D项目管理

  掌握R&D项目的类型。R&D项目可分为国家级R&D项目、省级R&D项目和企业级R&D项目。

  了解R&D项目立项程序。

  国家级R&D项目和省级R&D项目立项程序包括项目申请、项目评审、行政决策、签订合同四个基本程序。

  了解企业R&D项目的立项程序。

  营销部门搜集信息,与技术部门共同协商,技术部门进行可行性研究(技术和经济),技术部门实施。

  了解R&D项目资金的筹措。项目经立项后,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国家(省)下达的技术创新项目拨款,其管理和使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国家级项目所涉及到的贷款部分,由省、市两级政府有关部委协助企业商请金融部门解决;省级项目以企业自筹为主;企业级技术创新项目基本上由企业自筹。

  熟悉R&D项目管理。

  R&D项目管理的方式是目标管理;项目的组织通常是临时性、柔性、扁平化的组织;管理过程贯穿着系统工程的思想;管理的方法工具和手段具有先进性和开放性,用到多学科的知识和工具。

  掌握R&D项目管理实施过程的四个阶段:

  1.概念阶段――提出并论证项目是否可行

  2.开发阶段

  对可行项目做好开工前的人、财、物及一切软硬件准备,对项目进行总体策划。

  3.实施阶段

  是项目生命周期中时间最长、完成的工作量最大、资源消耗最多的阶段。这个阶段要根据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和网络计划来组织协调,确保各项任务保质量、按时间完成。这个阶段管理的重点是指导、监督、预测、控制。

  4.结束阶段――项目结束,最终产品成型

  了解R&D项目结束阶段的主要工作。项目组织者要对项目进行财务清算、文档总结、评估验收、最终交付客户使用和对项目总结评价。

  (四)绩效管理

  R&D的绩效指标应涵盖效率、质量、柔性、创新。

  提高企业R&D绩效的管理工具:主要有质量功能部署、客户评价法、关键路径法和集成产品设计等。

  【例题5?单选题】在技术创新中,内企业家区别于企业家的根本之处是( )。(2009年)

  A.内企业家可自主决策

  B.内企业家活动局限在企业内部,受多因素制约

  C.内企业家不需征得所在企业的认同和许可

  D.内企业家可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机会

  【答案】B

  【解析】内企业家与企业家的根本不同在于,内企业家的活动局限在企业内部,其活动受到企业的规定、政策和制度以及其他因素的限制。

  【例题6?单选题】企业联盟有若干种组织运行模式,适用于对存在着某一市场机会的产品进行联合开发,并使联盟企业间进行长远战略合作的组织运行模式是( )。(2011年)

  A.星形模式

  B.链形模式

  C.平行模式

  D.联邦模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企业联盟的平行组织运行模式。

  【例题7?多选题】对企业R&D进行项目管理是一种通行的做法,项目管理的特点主要有( )。(2011年)

  A.管理的方式是目标管理

  B.项目组织是长期性的组织结构

  C.实施垂直化的领导

  D.运用多学科的知识

  E.管理的方法具有封闭性

  【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项目管理的特点――R&D项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经济师资格查询

经济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经济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经济师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