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临床执业医师 > 临床执业医师行业动态 > 埃博拉出血热大流行风险极低

埃博拉出血热大流行风险极低

更新时间:2014-08-18 09:03:53 来源:|0 浏览0收藏0

临床执业医师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8月12日,中国科协以“科学认识埃博拉――需警惕莫恐慌”为题,举行了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

  8月12日,中国科协以“科学认识埃博拉――需警惕莫恐慌”为题,举行了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与会老师指出,鉴于当前对病毒特性、病毒传染源、传播途径等分析,埃博拉病毒确实存在输入我国的风险,但风险极低,在大规模人群中流行的风险也极低。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董小平表示,就病毒特征而言,作为一类丝状RNA病毒,埃博拉病毒在常温下较为稳定,但其很容易被灭活。例如,在60摄氏度条件下,1小时即可被“杀死”;在煮沸条件下,5分钟即可被灭活。不仅如此,其基因组也较为稳定,不宜发生病毒突变。

  董小平指出,目前已经确认,非洲果蝠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人类和灵长类动物是已知的终末宿主。因此,病毒传入我国大致有3条途径,即通过带毒者或病人传入,通过易感动物传入,通过自然宿主传入。由于全球一体化以及国际交往增加,前者可能性较大;通过易感动物传入也有可能,但通过强化边境检验检疫,这一渠道完全可控;此外,由于蝙蝠飞行能力有限,病毒通过自然宿主传入可能性极低。

  董小平说,接触传播是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例如直接接触患者的伤口、体液(血液、唾液等),或接触患者体液污染的环境、患者使用过且未经消毒的注射器;直接接触死者尸体;直接接触被感染的野生动物或其尸体,食用被蝙蝠或其他野生动物咬过的水果。

  “正因为是接触传播,其危害性远远小于空气传播。”董小平表示,虽然该疾病的潜伏期为2天~21天,但其只在发病期内具有传播性,因此不存在隐形感染的传播风险;患者一旦发病,其严重症状很容易被识别。因此,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仍是疾病防控关键措施。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前任所长李德新表示,目前我国已建立埃博拉病毒的检测方法,并已研制完成诊断试剂。病毒所可通过抗体检测、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等多种方法进行埃博拉病毒检测。其中,核酸检测可在患者发病后第2天~第3天检测到阳性结果,鉴于该方法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好,被视为首选检测方法。作为核酸检测的一种,荧光PCR检测也是当前国际上通行的诊断方法。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研究员向妮娟透露,目前我国已对疫情进行了严密监测和风险评估,关于埃博拉疫情的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正在进一步细化。中国疾控中心将对省级疾控机构进行防控方案培训,并协助有关部门对医务人员、质检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等进行防控培训,并将于近期开展全国实验室检测技术培训。

  截至目前,西非国家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数已上升至1848人,死亡人数达1013人。

  来源: 健康报

 

相关推荐:

李克强鲁甸慰问医护人员:相信你们!      驰援云南:灾难面前医生的担当!

基层医生如“?丝”或“逆袭”       医生如何进行时间管理?      李克强看望云南地震伤员

卫生计生系统全力救治江苏昆山爆炸事故伤员      昆山伤员伤情特别复杂 救治增援还在继续

卫生计生系统紧急投入鲁甸地震灾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白大褂”和“绿军装”同步进灾区

龙泉山“最美村医”独腿行走大山三十载      关注医改 :为公立医院参与高端医疗指个路

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中国境内是否会被病毒污染?     西非已有1323人感染埃博拉病毒

临床执业医师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临床执业医师资格查询

临床执业医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临床执业医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