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招聘 > 教师招聘考试技巧 > 文言文阅读的虚词考情分析与备考建议

文言文阅读的虚词考情分析与备考建议

更新时间:2017-08-04 11:03:16 来源:环球网校 浏览138收藏27
摘要   一、考查形式  主要考查客观题,以单选题为主,有时也考多选题、判断题。提问形式如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同的是( )。  二、考点分析及备考建议  本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文言文虚词的掌握情况,

  一、考查形式

  主要考查客观题,以单选题为主,有时也考多选题、判断题。提问形式如“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同的是( )”。

  二、考点分析及备考建议

  本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文言文虚词的掌握情况,文言文的虚词有18个,常考的有5个,分别是“而、其、以、之、于”。考生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备考:

  1.重点掌握这5个虚词的用法。如“弃甲曳兵而走”中“而”字在这里表修饰关系。

  2.记住小初高课本中的文言文章中的语句,并能够识记虚词的用法。

  (一)“而”

  考点:

  命题重点考查“而”字作代词和连词的用法,特别是作连词时,前后词语表示的关系。

  备考建议:

  1.重点掌握“而”字作代词时,可译为“你、你的、这样”。如:“尔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重点掌握“而”字作连词的用法,尤其是表递进、并列、顺承和转折关系,知道课本中常见句子“而”的用法。

  如:表并列和递进关系的区别,主要看“而”字前后词语能否互换,如果互换之后语意不改变则为并列关系,而语意改变则为递进关系。如:温故而知新,“而”在这里表递进关系。

  能够区别承接和修饰关系,这也是常考的。二者同时连接两个动作,但语意不一样。判断方法是看前后的关系,如果是表示同时进行,则为修饰关系,不然则为承接关系。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这句话“而”表示修饰关系,意思是河曲智叟笑着让他停止。

  (二)“其”

  考点:

  命题重在考查“其”字作代词和副词,而作连词和助词则考的很少。作代词,主要考查它作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作副词,主要是语气词,如祈使语气、反问语气和揣摩语气。

  备考建议:

  1.重点掌握“其”作代词和副词的用法。作代词时,意思是“他的”,如“爱其子,择其师而教之”中的“其”翻译为“他的,他们的”。作副词时,“其”翻译为“还是,恐怕,大概,难道,怎么”等,具体还要根据语意判断整句话的语气。如:“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这句话中的“其”字表祈使语气,翻译为“可,一定”。

  2.重点掌握讲义上提供的课内的句子,考试中常考课内的重点语句。

  (三)“以”

  考点:

  命题重在考查“以”字作介词、连词和副词的用法,而作动词和名词则考得不多。

  备考建议:

  1.掌握“以”作介词时可翻译为“拿,用,凭,按照、依据”。作连词时,根据前后词语的关系来翻译。如“余与四人拥火以入”中的“以”表承接关系,翻译为“而”或者省略。

  2.重点掌握讲义上提供的课内的句子,考试中常考课内的重点语句。

  3.知道“所以”、“何以”和“可以”的用法。

  (四)“之”

  考点:

  命题重在考查“之”字作动词和助词的用法。

  备考建议:

  1.重点掌握“之”作助词,前后词语的之间的关系的变化。“之”作助词时,一般会存在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或定语后置的现象。如:夫晋,何厌之有?这句话“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2.掌握“之”作动词的用法,一般译为“去、到”。如:辍耕之陇上,“之”是“去,到”。

  3.重点掌握讲义上提供的课内的句子,考试中常考课内的重点语句。

  (五)“于”

  考点:

  命题重在考查“于”字作介词和“见······于”表被动的用法。

  备考建议:

  1.掌握“于”作介词的用法,如:“苛政猛于虎也”中的“于”是“比”的意思。“其一犬坐于前”中的“于”是“在”的意思。

  2.掌握“见······于”表被动的用法。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重点掌握讲义上提供的课内的句子,考试中常考课内的重点语句。

 编辑推荐:

  如何区分有无编制的教师招聘?

  应聘教师招聘的流程有哪些?

  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之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017年幼儿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素材汇总

  2017年幼儿教师招聘理论综合考点内容汇总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前课题辅导内容汇总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教师招聘资格查询

教师招聘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教师招聘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教师招聘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