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护师 > 护师备考资料 > 2019年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复习重点:第二章

2019年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复习重点:第二章

更新时间:2018-10-19 16:48:22 来源:环球网校 浏览272收藏108

护师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科学。2019年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复习重点有哪些?环球网校护师频道分章节为大家介绍。本文为2019年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第二章小儿保健的重点内容,希望大家及时复习。

第二章 小儿保健

【大纲要求】

二、小儿保健  1.小儿年龄阶段划分及各期特点  (1)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
(2)各年龄期的特点 
熟练掌握  ① 
2.生长发育  (1)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2)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3)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4)小儿感觉运动功能的发育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掌握 
① 
3.小儿心理发展  (1)语言的发展
(2)情感的发展 
掌握  ① 
4.小儿的营养与喂养  (1)小儿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
(2)婴儿喂养
(3)儿童少年膳食安排 
了解
熟练掌握
了解 


① 
5. 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 熟练掌握  ③ 

2019年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大纲要求

【复习重点】

第一节 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及各期特点

1.小儿年龄阶段划分及各期特点(1)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熟练掌握①

(2)各年龄期的特点

小儿年龄分期和各期特点

根据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将小儿年龄划分为7个年龄期。

一、胎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至小儿出生为止,约40周。最初12周(前3个月)是器官原基分化的关键时期,此期易出现流产或先天畸形、遗传性疾病。

二、新生儿期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d止(在婴儿期内)。出生后不满7天者称新生儿早期,此期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日,称围生期。此期包括了胎儿晚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早期,是小儿经历巨大变化和生命遭到最大危险的时期,死亡率最高。

三、婴儿期

出生后至满1周岁之前。此期生长发育最迅速,是生长发育最快的第一个时期,所以代谢极其旺盛的阶段,因此对营养的需求量较大。此期易患消化紊乱、营养不良和感染性疾病。

四、幼儿期

自满1周岁至3周岁之前。此期生长速度减慢,而智能发育迅速,但自我保护能力有限,意外事故和中毒较多见,应该注意防护。

五、学龄前期

自3周岁至6~7岁。生长发育变慢,进入稳步增长阶段,而此期智能发育加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

六、学龄期

自入小学起(6~7岁)至青春期前。此期除生殖系统外,各系统器官外形基本接近成人,但功能不及成人。

七、青春期

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发育基本成熟、身高停止增长。一般从11~20岁。此期体格生长呈现第二个高峰,生殖系统迅速发育,易出现心理、生理行为、精神方面问题。

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

男孩从13~14开始到18~20岁。

第二节 生长发育

一、生长发育规律

1.最快的时期:婴儿期(3月内)、青春期。

2.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顺序遵循一定规律。

如神经系统发育较早;

淋巴系统先快后慢;

心血管系统发育一般;

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3.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它系统发育

2019年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复习重点:第二章

3抬颈椎,6坐胸,1岁行走见腰椎

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一定范围内受遗传、环境的影响。

与青春期开始的早晚无关。

二、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2个最基本因素。

1.遗传 小儿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向、限度等都受父母双方遗传因素的影响。

2.性别。

3.孕母情况。

4.营养 合理的营养是小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5.生活环境。

6.疾病和药物。

三、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一)体重 体重为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是反映儿童体格生长,尤其是营养状况的最易取得的敏感指标,也是儿科临床计算药量、输液量等的重要依据。

小儿年龄越小,体重增长越快。出生时体重平均为3kg,第1个月可增长600~1000g;3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6kg),1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9.5~10.5kg),2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4倍(12~13kg),2岁后到青春前期体重每年稳步增长约2kg。进入青春期后体格生长复又加快,体重猛增,呈现第2个生长高峰。

● 定义 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

● 测量方法

● 正常值(约等) 出生时体重 3kg

1岁 10kg

2岁 12kg

2019年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复习重点:第二章

体重(kg)计算公式★ ★ ★

● ≤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kg)

● 7~12月龄婴儿体重(kg)= 6(kg)+月龄×0.25(kg)

八版儿科学教材要求实际测量

● 2岁至青春期前体重(kg)=年龄×2+8(kg)

2019年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复习重点:第二章

依据公式:

前半年每月孩子增加0.7kg。相当于700g。

后半年每月孩子增加0.25kg。相当于250g。

1岁10kg,2岁后每年增加2kg。

(二)身高的增长

身高(长) 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

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最快,约为25cm;1岁时身长约75cm;

第二年身长增长速度减慢,约10~12cm左右,即2岁时身长约85cm;

2岁以后身高每年增长6~7cm。如果2岁以后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cm,为生长速度下降。

2~12岁身高计算公式:

身高(cm)=年龄(岁)×7+70(cm)

身长(高)包括头、躯干(脊柱)和下肢的长度。这3部分的增长速度并不一致。

生后第1年头部生长最快,躯干次之,而青春期身高增长则以下肢为主,故小儿各期头、躯干和下肢所占身长(高)的比例不同。

某些疾病可使身体各部分比例失常,因此需要分别测量上部量(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及下部量(从耻骨联合上缘到足底)以进行比较,帮助判断。

出生时上部量>下部量,中点在脐上;

随着下肢长骨增长,中点下移,2岁时在脐下;

6岁时在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之间;

12岁时恰位于耻骨联合上缘,上部量与下部量相等。2019年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复习重点:第二章

(三)坐高

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称坐高,3岁以下取仰卧位测量,称顶臀长。

(四)头围的增长

出生平均33~34cm(新);

1岁时头围约为46cm(此时与胸围相同);

枕骨结节到眉弓上方最突出处绕头一周。

(五)胸围的增长

出生时胸围32cm,略小于头围1~2cm。

1岁左右胸围约等于头围=46cm。

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应大于头围(约为头围+年龄-1cm)。

测法:平乳头下缘经肩胛角下缘平绕一周。

头胸围生长曲线

(六)腹围

平脐(婴儿以剑突与脐之间的中点)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为腹围。2岁前腹围与胸围大约相等,2岁后腹围较胸围小。患腹部疾病如有腹水时需测腹围。

(七)上臂围

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为上臂围,代表上臂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水平。

常用以评估小儿营养状况。

测量上臂围以普查<5岁小儿的营养状况。

评估标准为:>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

(八)牙齿发育★★★

人一生有乳牙(20颗)和恒牙(32颗)两副牙齿。

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

约于2.5岁时乳牙出齐。

☆恒牙的骨化从新生儿时开始,6~12岁乳牙逐个同位被恒牙替换;

2019年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复习重点:第二章

换牙

6岁左右 12岁左右 18岁以后
萌出第一颗恒牙;第一磨牙 萌出第二颗恒磨牙; 萌出第三颗恒磨牙;(智齿)

(九)囟门

1.头颅骨

婴儿出生时颅骨缝稍有分开,约于3~4月龄时闭合。

出生时后囟很小或已闭合,至迟约6~8周龄闭合。2019年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复习重点:第二章2019年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复习重点:第二章

前囟 后囟 颅缝
1.5岁前 出生~6-8周 3~4个月

前囟过小或早闭见于小头畸形;

前囟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2019年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复习重点:第二章2019年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复习重点:第二章

第三节 小儿心理发展

(一)语言的发展

语言发育必须听觉器官、发音器官和大脑功能正常,并需经过发音、理解和表达3个阶段。

(二)情感的发展

6个月后小儿能辨认陌生人时,逐渐产生对母亲的依恋及分离性焦虑,9~12个月时依恋达高峰。

1.发音阶段 新生儿已经会哭叫,并且饥饿、疼痛等不同刺激所反映出来的哭叫声在音响度、音调上有所区别。

2.理解语言阶段 婴儿在发音的过程中逐渐理解语言。

3.表达语言阶段 在理解的基础上,小儿学会表达语言。

语言的发育

新生儿会哭叫,3~4月咿呀发音,6个月可听懂自己的名字,出现辅音 。7~8个月能发“爸爸”、“妈妈”等语音,8~9个月时喜欢模仿成人的口唇动作练习发音。

10个月左右的婴儿已能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

12月可以说简单单词,“再见”“没了”。一般1岁开始会说单词,18月能说出家庭成员的称谓。

24月能指出简单的人、物名和图片,而到3岁时能指认出许多人物名,并能说由2~3个字组成的短句。

4岁能讲述简单的故事情节。

新生儿咿呀叫;二个月微微笑;

四个月笑出声;七、八个月把爸爸妈妈叫;一岁说再见;三岁唱歌谣。语言的发育要经过发音、理解和表达3个阶段。

记忆

十聋九哑

必考点总结:

①发育规律

②体重

③身高

④头围与胸围

⑤囟门

⑥运动与语言发育

第四节  小儿营养与喂养

(一)能量代谢

1岁以内总能量需求110kcal/(kg·d) ,总液体需求150ml/kg.d 基础代谢55kcal/(kg·d)。

1.基础代谢率 基础代谢所需热能,在婴儿约为55kcal/(kg·d),成人时为25kcal~30kcal/(kg·d)。

2.食物的热力作用。

3.活动消耗。

4.排泄消耗。

5.生长所需-小儿特殊的能量需求。

一、小儿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

供给人体能量的三大营养素是蛋白质、脂肪、糖类,它们在体内实际产能约为:

蛋白质   4kcal/g(17kJ/g),死

脂肪    9kcal/g(38kJ/g),就

糖类    4kcal/g(17kJ/g)。死

小儿各年龄组所需能量

年龄     所需能量kJ(kcal)/kg.d

<1岁    419 (110)

3岁     377 (100)

6岁     335 (90)

9岁     293 (80)

12岁     250 (70)

15岁     210 (60)

小儿各年龄组所需水量

年龄     所需水量(ml/kg.d)

<1岁    150

3岁     125

6岁     100

9岁     75

12岁     50

正常小儿每日、每公斤需求热卡:1岁以内110kcal,以后每增加3岁减去10kcal。

正常小儿每日、每公斤需求水量:1岁以内150ml,以后每增加3岁减去25ml。

成人水量45 -50(ml/kg.d)

(二)营养素和水的需要

1.宏量营养素

(1)碳水化合物

糖类最重要供能物质,糖类供能在婴儿期占总能量50%~60%,婴儿对糖类的需要量相对较多,每天需12g/kg。

糖类主要来源于谷类食物。食物中乳类、谷类、水果、蔬菜中均富含糖类。

(2)脂类

次要供能营养素,脂肪供能在半岁内婴儿占总能量的45%(35%~50%) 。构成脂肪的基本单位是脂肪酸,身体里有两种脂肪酸,其中必须靠食物供给的是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稀酸,其中最重要的是亚油酸。

必需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植物油、母乳。

(3)蛋白质

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亦可供能,占总能量的8~15%,婴儿需要量约1.5~3g/(kg·d)。

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其中有9中是必需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组氨酸,需要食物供给。

笨蛋来宿舍晾一晾鞋

优质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动物和大豆蛋白质。

2.非产能营养素

(1)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B族、C族;脂溶性维生素:A、D、K、E。

(2)矿物质 常量元素(人体含量>体重0.01%):钙、磷、镁、钠、钾、氯等。

微量元素(人体含量<体重0.01%):铁、铜、锌、碘、氟等。

(3)膳食纤维 不产能、不被吸收、软化大便并增加粪便体积,谷类、蔬菜、水果中可获。

(4)水 婴儿需水量为150ml/(kg·d),以后每增加3岁减去25ml/(kg·d)

第五节 预防接种

一、人工获得的免疫方式

婴幼儿对各种传染病都具有易感性。

1.主动免疫 主动免疫是指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产生免疫力。但主动免疫制剂在接种后经过一定期限产生的抗体,在持续1~5年后逐渐减少,故还要适时地安排加强免疫,巩固免疫效果。

2.被动免疫 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病后,被给予相应的抗体,而立即获得免疫力,称之为被动免疫。由于抗体留在机体中的时间短暂(一般约3周),故主要用于应急预防和治疗。

二、计划免疫

儿童计划免疫(简称“计划免疫”)是根据儿童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发生的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有针对性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婴幼儿体中,严格实施基础免疫(即全程足量的初种)及随后适时的“加强”免疫(即复种),以确保儿童获得可靠的免疫,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发生的目的。

年龄接种疫苗

出生:卡介苗 乙肝疫苗

1个月乙肝疫苗

2个月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

3个月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

4个月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

5个月 百白破混合制剂

6个月乙肝疫苗 8个月麻疹疫苗

1.5-2岁百白破混合制剂复种

4岁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复种

6岁麻疹疫苗复种 百白破混合制剂复种

(二)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1.接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安排适当场所:接种场所应光线明亮,空气流通,冬季室内应温暖。接种用品及急救用品摆放有序。

(2)仔细解释: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争取家长和儿童的合作。接种最好在饭后进行,以免晕针。

(3)生物制品的准备和处理:检查制品标签,包括名称、批号、有效期及生产单位,并做好登记;检查安瓿有无裂痕,药液有无发霉、异物、凝块、变色或冻结等;按照规定方法稀释、溶解、摇匀后使用。

(4)严格无菌操作:接种后剩余药液应废弃,活菌苗应烧毁。

(5)严格查对:仔细核对儿童姓名、年龄以及疫苗名称;详细询问儿童的病史及传染病接触史等健康情况,严格掌握禁忌证,必要时先进行体格检查;严格执行规定的接种剂量和途径;注意预防接种的次数,按使用说明完成全程和加强免疫。

按各种制品要求的间隔时间接种,一般接种活疫苗后需隔4周,接种死疫苗后需隔2周,再接种其他活或死疫苗。

(6)局部消毒:接种活疫苗、菌苗时,只用75%乙醇消毒,因活疫苗、菌苗易被碘酊杀死,影响接种效果。

(7)及时记录及预约:保证接种及时、全程足量,避免重种、漏种,未接种者须注明原因,必要时进行补种。

(8)交代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及处理措施。

2.严格掌握禁忌证

(1)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者。

(2)有明确过敏史者禁种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麻疹疫苗(特别是鸡蛋过敏者)、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牛奶或奶制品过敏)、乙肝疫苗(酵母过敏或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

(3)患有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湿疹及其他皮肤病者不予接种卡介苗。

(4)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如放射治疗、糖皮质激素、抗代谢药物和细胞毒性药物)期间、发热、腹泻和急性传染病期忌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5)因百日咳菌苗可产生神经系统严重并发症,故儿童及家庭成员患癫痫、神经系统疾病,有抽搐史者禁用百日咳菌苗。

(6)患有肝炎、急性传染病(包括有接触史而未过检疫期者)或其他严重疾病者不宜进行免疫接种。

(三)预防接种的反应及处理

作为异物的免疫制剂进入人体后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不适,可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

其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如下:

1. 一般反应:又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1)局部反应:接种后数小时至24小时左右,注射部位会出现红、肿、热、痛,有时还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管炎。红晕直径在2.5cm以下为弱反应,2.6~5cm为中等反应,5cm以上为强反应。局部反应一般持续2~3日。如接种活菌(疫)苗,则局部反应出现较晚、持续时间较长。

(2)全身反应:一般于接种后24小时内出现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多为中、低度发热,持续1~2日。体温37.5℃左右为弱反应,37.5~38.5℃为中等反应,38.6℃以上为强反应。但接种活疫苗需经过一定潜伏期(5~7日)才有体温上升。此外,还常伴有头晕、恶心、呕吐、腹泻、全身不适等反应。

多数儿童的局部和(或)全身反应是轻微的,无需特殊处理,注意适当休息、多饮水即可。

局部反应较重时,用干净毛巾热敷;

全身反应可对症处理。如局部红肿继续扩大,高热持续不退,应到医院诊治。

2.异常反应:发生于少数人,临床症状较重。

(1)过敏性休克:于注射免疫制剂后数秒钟或数分钟内发生。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周青紫、四肢湿冷、呼吸困难、脉细速、恶心、呕吐、惊厥、大小便失禁以至昏迷。如不及时抢救,可在短期内危及生命。

此时应使患儿平卧,头稍低,注意保暖,给予氧气吸入,并立即皮下或静脉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1ml,必要时可重复注射。

(2)晕针:是由于各种刺激引起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所致的一过性脑缺血。

儿童在空腹、疲劳、室内闷热、紧张或恐惧等情况下,在接种时或几分钟内,出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冰凉、心跳加快等症状,重者心跳、呼吸减慢,血压下降,知觉丧失。

此时应立即使患儿平卧,头稍低,保持安静,饮少量热开水或糖水,必要时可针刺人中、合谷穴,一般即可恢复正常。数分钟后不恢复正常者,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每次0.5~1ml。

(3)过敏性皮疹:荨麻疹最为多见,一般于接种后几小时至几天内出现,经服用抗组胺药物后即可痊愈。

(4)全身感染:有严重原发性免疫缺陷或继发性免疫功能遭受破坏者,接种活菌(疫)苗后可扩散为全身感染。

分享到: 编辑:兰兰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护师资格查询

护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护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