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笔试心理学备考: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以及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自身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主观评价。具体而言,它包括个体在实践中自己对自己、自己对自然、自己对他人、自己对社会等关系的意识活动。
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对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
二、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
1.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客我的认知和评价,即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自我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自我评价是个体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对自己做出的某种判断。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重要标志,是在认识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通过社会比较而实现的。
2.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即主我对客我所持有的态度。它反映了主我的需要与客我的现实之间的关系。客我满足了主我的要求,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自我体验,即自我满足;反之,客我没有满足主我的要求,则会产生消极否定的自我体验,即自我责备。自尊感与自卑感、成功感与失败感、自豪感与羞耻感等都是自我体验的内容。
3.自我监控
自我监控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主要表现为个体对自己行为、活动和态度的调控,包括自我检查、自我控制等。它是个体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自我调节的实现是自我意识的能动性的表现。
三、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生理自我(自我中心期)
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通常在1周岁末,儿童开始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并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按照自己的姓名、身体特征、行动和活动能力来看待自己,并做出一定的评价。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
2.社会自我(客观化时期)
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他们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社会自我至少年期基本成熟。
3.心理自我(主观化时期)
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形成和发展的。这时,青少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他们的自我评价越来越客观、公正和全面,且具有社会道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理想,追求更有意义和价值的目标。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以上是环球网校教师招聘频道为您整理,点击下方即可免费下载2019教师招聘备考资料。
最新资讯
-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怎么备考2023-01-27
- 河北教师招聘考试如何备考2023-01-25
- 陕西教师招聘考试备考时间2023-01-21
-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备考方法2023-01-20
-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贵州2023-01-19
-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湖北备考2023-01-18
- 河北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备考2023-01-17
- 山东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备考2023-01-16
-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备考2023-01-15
- 福建教师招聘怎么准备考试202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