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 >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政策法规 > 师承和确有专长相关法律释义:《中医药法》(36)

师承和确有专长相关法律释义:《中医药法》(36)

更新时间:2019-06-29 08:10:01 来源:环球网校 浏览50收藏5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中医药法》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是为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保护人民健康制定的办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6年12月25日发布,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相关推荐师承和确有专长相关法律释义之《中医药法》

中医药法释义(36)

第三十六条 国家加强对中医医师和城乡基层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培训。

国家发展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人才。

【释义】本条是关于对中医医师及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养培训和发展中西医结合教育的规定。

本条第1款规定,国家加强对中医医师和城乡基层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培训。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第一资源。近年来,特别是《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以来,国家开展了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中药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培训、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等高层次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中医药人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医药人才队伍的规模和素质得到较快发展,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推进,中医药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中医药服务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健康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中医药人才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医药人才工作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药人才队伍规模数量和服务领域有待提升,结构层次有待优化,高层次及基层中医药人才匮乏,符合高水平创新创业要求的人才群体有待大力培育;中医药教育资源和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人才培养的开放协同效应有待提高,终身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因此,一方面需要深化医教协同,推进中医药院校综合改革。全面实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探索开展中医医师专科规范化培训,健全中医药毕业后教育制度。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建立中医药师承教育培养体系,实现师承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一方面需要强化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助理全科医生培养,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和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等人才培养、聘用工作。加强基层名老中医药老师传承工作室建设,培养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开展基层在职在岗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

本条第2款规定,国家发展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人才。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把中西医结合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针政策。1958年10月,毛泽东同志批示卫生部党组《关于组织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的总结报告》,明确提出要培养一大批中西结合的高级医生,出几个高明的理论家;1978年,中共中央在《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中提出“继续组织西医学习中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82年将中西医结合学科作为一级学科之一,确立招收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继后又确立了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1992年11月1日“中西医结合医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列入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学科分类与代码》,该标准于次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中西医结合医学”(代码为360•30)已经成为我国一门独立的学科。

1998年,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文件的精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做好临床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意见》,开展临床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截止目前,全国已有40多所医学院校创办中西医结合专业,有中西医结合医学硕士点90多个、博士点30多个,培养了一大批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中西医结合学科已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模式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体系,包括五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教育,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教育,中西医结合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中西医结合博士后工作流动站。

发展中西医结合教育,要建立多类型的中西医结合教育模式,形成以院校教育为主体,多模式、多层次、多形式的中西医办学格局,构建独具特色的现代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充分利用中医药教育资源,加强中西医结合继续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西医学习中医的系统培训工作;鼓励老中西医结合老师通过师承形式培养学术继承人,加速中西医结合临床人才的成长;加强中西医结合医师能力评价体系建设,完善规范化培训制度。 要加强中西医结合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要求和培训目标,开展中西医结合教育教学研究。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人才质量标准、教学基地、病案教学等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以进一步完善高等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 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中西医结合人才, 更好地发展中西医结合事业。

为了更好地培养更多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人才,一是要重视中医经典医籍的学习。只有学好中医经典医籍,并注重实际运用,才能更好地阅读、理解和体会古代经典医籍的精髓,更好地发掘前人具有指导或研究或应用价值的理、法、方、药,把精髓继承下来,使之与现代医学结合,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要重视中西医理论知识与临床思维的培养,提高诊治能力。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出的医学人才必须具备很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而高素质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形成新的临床思维。三是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在实习过程中,不仅要了解疾病,同时还要了解病人心理、人格特征、社会因素、个体差异,与病人建立和谐、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依赖的平等关系,才能实现治疗目的。四是培养科研能力,激发创新能力。当今高素质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培养的方向是培养医学生知识追求、科学研究、借鉴能力、开拓创新等文化、心理、思维素质的综合培养。具体而言,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科研入手,而科研能力的提高,需要培养科研文献检索能力、设计能力、统计能力、论文写作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实践活动,进入临床实习,参加老师的临床科研活动,选择研究方向,经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完成论文撰写。通过科研基础的学习、科研项目的参与,逐步培养较高的科研能力,最终使之具备科技创新的素质。五是注重中西医结合能力的培养。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模式,临床运用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而中西医结合则可以互补,弥补中医西医各自的不足。为推动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而不是中医西医的简单嵌和,所以需要培养具有中西医结合思维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要求其有扎实的中医西医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培养其求同,即找结合点;求异,即找交叉点;求真,即现代化和科学化;求新,即坚持创新。

以上内容就是环球网校小编为您整理的“确有专长相关法律释义:《中医药法》(36)”全部内容,希望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您可以点击下方资料下载按钮免费获取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精品备考资料

分享到: 编辑:谢晓英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资格查询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