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养生保健师 > 中医养生保健师行业动态 > 中医养生学和中医养生保健学的意义

中医养生学和中医养生保健学的意义

更新时间:2022-01-17 10:25:50 来源:环球网校 浏览521收藏156

中医养生保健师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随着国家对大健康产业的支持和人们对养生的关注,不少人想要报考中医养生保健师。中医养生学和中医养生保健学的意义,大家知道吗?环球网校小编整理了一些资料,下面为大家分享:中医养生学和中医养生保健学的意义。
中医养生学和中医养生保健学的意义

中医养生学和中医养生保健学的意义,感兴趣的朋友们继续往下看吧!

生命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天地是生命起源的基地。人禀天地之气而生,沐四时之气而成,乃是世间最宝贵的,所谓“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素问·宝命全形论》)。中医养生学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和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上,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出发,告诫人们要以正气为本,重在预防为主,持之以恒地用正确而科学的养生知识和方法调摄机体,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防病抗衰的能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一、增强体质,保持健康

中医学认为,人体保持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增强体质。体质是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在形态结构、功能活动方面固有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并表现为与心理性格的相关性。一般来说,体质壮实者,气血阴阳充足,脏腑功能健全,正气充盛而身体强壮;反之,体质虚弱者,气血阴阳不足,脏腑功能低下,正气亏虚而身体羸弱。

体质的形成关系到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先天的因素完全取决于父母,……也就是说,父母的体质特性,往往对后代的体质状况产生直接的影响,是人的体质形成的第一要素,并在人的一生中都将明显地或潜在地发生作用。除了在遗传基础上形成的体质以外,母亲在妊娠期间调护是否适当,也将影响胎儿出生后的体质。后天的因素主要包括饮食营养、生活起居及劳动锻炼等。这些来自后天生活环境的影响,在遗传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了体质的形成,或者促使某种体质的稳定和巩固,或者促使体质发生转变。

虽然从一定意义上说,体质是相对稳定的,一旦形成不易很快改变,但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通过中医养生调摄的方法来进行改善。尤其是先天禀赋薄弱的人,若后天摄养有度,可使体质由弱变强,弥补后天之不足,尽其天年而得长寿,……。

由于子女优生的关键在于父母,父母的身体素质是后代生命产生的基础,故父母身体素质的调摄,包括在妊娠前后的保养就显得十分重要。一般而言,父母体质强壮,则后代也强壮健康;父母体质虚弱,则后代也虚弱多病。中医学认为人之始生,与父母肾中精气的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若父母平日注意养生保健,使体质强盛,五脏六腑气血调畅,肾中精气充足,一旦受胎生子,后代往往体质较强;若父母平素不善摄养,使五脏六腑气血虚少,肾中精气亏乏,勉强受胎,后代必然体质较弱。倘若母亲已经受孕怀胎,在直至分娩期间,也应注意饮食、起居、劳逸和心理等方面的调养将息,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因为优孕是优生的前提,中医也谓之“养胎”,其具体方法大体包括适寒温,节饮食,慎起居,忌房事,心情宜愉悦,动作宜舒缓等。《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等书还提出了逐月养胎的方法。

另一方面,不同体质的人,应当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如体质较强的人,不可恃其强壮而忽视摄生,甚至肆意克伐,应重在注意预防疾病,因为疾病可以损伤人体,使人体素质下降,防病则可维护体质;同时还应加强锻炼,促使气血阴阳流通,不使邪气停着。对于体质虚弱之人,除了预防疾病以外,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更应重视养生保健,如饮食调理适宜,起居作息有节,劳逸安排得当,并采取适当的锻炼方法,促使体质不断增强。

总之,健康与体质有关,体质的强盛又在于养生,只有注意养生、善于养生的人,才能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体魄。

二、抵御邪气,预防疾病

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极大的,其可以削弱人体的机能,消耗人体的精气,甚至缩短寿命。然而由于人类生存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致病因素即邪气的侵袭,因此如何抵御邪气,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也是中医养生理论中“治未病”思想的意义所在。“治未病”一语,首见于《内经》。……所谓“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未病先防,是指在发生疾病之前,慎于摄生,预先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是指疾病一旦发生,应尽早诊断和治疗,保护未病之脏腑,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当然,从养生保健的意义上说,未病先防则显得更为重要。正如朱丹溪所言:“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是故已病而后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夫如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何患之有哉?”(《丹溪心法·不治已病治未病》)

由于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气和邪气两方面的因素,是人体在正气不足的情况下,邪气乘虚而入,破坏了人体内的相对平衡状态而产生的,因此,未病先防的原则也是从这两方面着手。一是保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如重视精神调摄,做到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使气血阴阳调和;加强身体锻炼,经常运动健身,不断增强体质;注意生活起居,做到饮食合理、起居有常、劳逸适度等,这些养生的方法,可使正气日渐强盛,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二是避免邪气,防止邪气的侵袭。如讲究卫生,防止环境和饮食的污染;注意气候变化,“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素问·移精变气论》);防范金刃伤、跌打损伤、虫兽咬伤等各种外伤;还要注意避其毒气,特别是避免与传染病患者接触等,这些都是有效的避邪防病的措施。

三、延缓衰老,颐养天年

人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壮、老等不同的生命过程,衰老是生命活动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衰老之迟早、寿命之长短,并非人人相同,究其原因,多与养生有关。

衰老是一个很复杂的生物演变过程,包括了机体的形态、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组织器官之间的协调控制以及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一系列退行性的变化。衰老可分为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两类。生理性衰老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机体生长发育成熟以后所出现的生理性退化,这是一切生物的普遍规律;病理性衰老则是因为内在的或外在的原因使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使衰老现象提前发生,又称为早衰。当然,绝对的生理性衰老是不存在的,往往是两者互相影响。

衰老是生命发展的一个阶段,通常将40-59岁称为老年前期或渐衰期,60-80岁为衰老期,80岁以上为高龄期,这与《内经》所云女子“五七”、男子“五八”开始逐渐出现衰老的征象是颇为吻合的。不过,由于人体的衰老过程是逐渐进行的,个体之间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单凭年龄来划分衰老期还不够全面,还应结合衰老的特征来加以确定。比较明显的衰老特征有:皮肤松弛缺少弹性,皱纹增加色素沉着,头发稀疏变白脱落,反应迟钝行动缓慢,视力减退,听力下降,食欲不振,睡眠不安,记忆力衰减,性功能衰退,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降低,并可出现诸如高血压病、心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前列腺肥大等老年性疾病。

关于引起衰老的原因,中医学认为肾为元气之根,生命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所以脾胃亏虚,精气衰竭,阴阳失调是其最根本的原因。另外脏腑虚损、气血失衡、气虚血瘀等也与衰老有关。近代科学家为了探讨衰老的机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迄今提出的理论和假说,已不下几十种,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遗传论。认为衰老过程是由遗传所决定的,生物的生长、发育、成熟、衰老和死亡,都是由自身的遗传程序展开的必然结果。如生物钟学说认为,在人体的下丘脑中存在着“生物钟样调控机构”,控制着细胞分裂的速度和次数不同。一个中年人大约由50-60万亿个细胞组成,这些细胞从胚胎开始分裂46-50次后,就不再分裂,然后死亡。这说明衰老在机体内类似一种“生物钟”,即衰老过程是按一种既定程序逐渐推进的。

二是环境论。其主要观点认为,遗传虽有一定的作用,但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如污染、药物、疾病、辐射等不良因素,会造成细胞的损伤,使损伤积累而导致衰老。如中毒学说认为,衰老是由于各种代谢产物在体内不断积聚,导致细胞中毒死亡而造成的。交联学说认为,在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中,只要发生了极少量的交联干扰,就可以对机体产生损伤。而人体细胞和组织中胶体异常的交联,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的,因此细胞功能受其影响便导致衰老。自由基学说认为,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自由基,自由基可与体内某些成分发生反应,对机体造成损害,引起人体衰老。细胞突变学说认为,当生物在某些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的作用下,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了突然的改变,引起细胞的形态与功能失调,从而导致衰老。

三是综合论。 其综合了各种衰老学说的有关内容,是从代谢失调或细胞信息受损等角度出发而形成的衰老学说。如差错灾难学说认为,如果人体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发生了差错,那么带有缺陷的蛋白质就可能大量合成,这些蛋白质在细胞中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细胞的衰老和死亡。衰老色素学说认为,脂褐质在人体组织内分布广泛,且随年龄而增加,一旦其多量出现时,就会使细胞萎缩或死亡,故有人将脂褐质称为“衰老色素”。还有内分泌功能减退学说、中枢神经系统衰退学说等等。以上这些学说虽然都无定论,但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反映了衰老这一复杂的生命现象的某一侧面或某一层次的部分机理。

衰老与人的寿命有着密切的关系。衰老得早,会使寿命缩短;衰老得迟,就有长寿的可能。各种生物都有相对稳定的自然寿命,早在《内经》中就认为人的天赋寿命即“天年”是“百岁”。……美国学者海弗利克通过体外细胞培养试验证明,细胞传代次数多的机体寿限长,反之则短。而人类细胞的传代次数为40-60代,以此推断,人的寿限为110岁左右。西德学者H.Frankez提出:“如果一个人既未患过疾病,又未遭到外源性因素的不良作用,则单纯性高龄老衰要到120岁才出现生理性死亡。”以上结论与中医对天年的认识是基本符合的。

虽然中外学者都认为人类的自然寿命可达百年以上,但在现实生活中一般人的寿命仅有六七十岁,离自然的寿限还相差很远。这种早衰现象,其原因除了先天禀赋有差异以外,还包括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精神刺激以及后天调摄等的不良影响。如社会动荡不安,工作过度紧张,竞争激烈,人际关系不和,气候变化多端,空气、水源、噪音污染,长期或剧烈的精神创伤,饮食失调,劳逸不当等等。尽管如此,世上活到高龄乃至百岁的老人也并不鲜见,尤其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和物质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长寿的老人也越来越多。从我国1983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材料中得知,我国大陆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有3765位百岁以上的寿星,其中最高年龄者为130岁。在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中,百岁以上的老人湖北省有178人,山东省有311人,而新疆是全世界四大长寿区之一,百岁老人居全国之冠,仅喀什、和田地区百岁以上老人就有500多人。

元代医学家李鹏飞曾在《三元参赞延寿书卷三·饮食》中指出:“我命在我不在天,全在人之调适。卿等亦当加意,毋自轻摄养也。”认为长寿与否,盖非天命而全在乎人力也。能否活到百岁,终其天年,关键是在于掌握养生之道,调摄得当。《养性延命录·教诫篇》也说:“养之得理,常寿之一百二十岁。”再纵观古今百岁老人长寿的奥秘,也不外乎是通过顺应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注意饮食和生活起居,适当进行劳动和体育锻炼等养生的方法,来延缓衰老的过程,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如沈阳百岁老人何文章的养生秘诀是:经常运动,饮食规律,心情舒畅,家庭和睦。从台湾回归祖国的百岁老人陈椿,其长寿秘诀只有八个字:乐业、乐生、乐善、乐天。有人曾根据一些百岁老人的饮食、生活、起居,编了一套老年健身“四字经”: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季节变更,及时换衣;烟酒嗜好,应当禁忌;选用补品,因人而异;节制大荤,素食为宜;食不偏爱,搭配合理;饭后散步,坚持有利;襟怀坦荡,长寿无疑。由此可见,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我养生保健,并且持之以恒,那么延年益寿、颐养天年的愿望是能够实现的。

2022年2月中医养生保健师双章证书考试时间已出来:2022年2月19日-20日,中医养生保健师大概每个月都有考试。具体时间一般为每月倒数第二周的周末,您可以 免费预约短信提醒,届时我们会短信提醒大家考试时间哦!

中医养生学和中医养生保健学的意义,你现在清楚了吗?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点击下方蓝字免费下载,即可获取。

点击此处下载:中医大师的养生知识

中医养生学和中医养生保健学的意义,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全部内容,更多中医养生保健师相关考试资料,欢迎点击下方下载按钮免费下载。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中医养生保健师资格查询

中医养生保健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中医养生保健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