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活动课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
在实践中,心理活动课有不同的称谓、不同的内涵、不同的形式等,之所以对心理活动课的提法不一,认识不一,是因为心理活动课理论上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它是一门新兴的、开放性的不断发展的门类,不能用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概念来界定它。由于心理活动课是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精神医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所以它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是一类边缘的宽泛意义上的学科。
一般地,心理活动课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为主线,以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择业辅导为主要内容,通过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讨论分析等多种形式的系列辅导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观念,树立理性的价值观,增强其情绪调控能力和耐挫能力,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活动课程。
心理活动课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以正面教育为主的活动课程,辅导目标重在发展、预防。开展心理教育活动课,并不是要新增加一门学科课,而是使其自身的特点在其他教育形式中加以明确和突出,以便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实践证明,心理活动课是学生最受欢迎的课,并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一、心理活动课的特征转自环 球 网 校edu24ol.com
(1)内容:心理活动课不是单纯的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它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中心,在学生没有学习知识的压力下,为学生提供一个放松心情的缓冲地带,使学生在这里能够重新审视自我、认识自我、接受自我,为更好地发展自我奠定基础。
心理活动课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心理辅导,在于它的计划性,它是依照学生的年龄、心理发展特点有计划、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辅导影响、进行心理训练,在活动一段后要做出相应地评价。在这个意义上,其他的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往往更具随机性,不甚系统,且不一定都有评价。
(2)形式:心理活动课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在班级中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活动,主要有游戏、情景创设、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
心理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去感悟。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能接受到新的信息和他人的反馈。重视学生的个体经验,在课上,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获得新的体验、新的经验。同时,它还重在学生之间的经验分享,经验分享便是学习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
(3)结构:具有开放性的特点。①活动的目标重在发展和预防。它是一个方向目标,对每个学生而言不是整齐的,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去发展,因此,活动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多元的、开放的。②活动内容选取的是学生的自身心理问题以及与之发生关联的社会问题。最终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活动的内容、创设的情境都是开放于社会的,同时又充分满足学生内在的心理需要。活动有时也没有统一的、固定的答案,活动结果呈现出开放性。③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实施不是拘泥于一般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其本身可长可短,视具体情况而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④活动空间不拘泥于教室,可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选择教室、校园、户外等作为活动空间。即使是教室内的活动,也可以打破教室座位顺序,或没有固定的桌椅,围圈而座均可。
(4)师生关系:心理活动课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平等、相互尊重、真诚、亲密,像大朋友和小朋友的关系,似向导与游客的关系;学生是关系中的主体,教师发挥的是主导作用,对学生持非批评态度,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理解、信任。师生之间的活动是一种合作的、民主的、商谈式的协助活动,教师不是代替学生解决问题,而是协助学生解决问题。活动过程是师生互长的过程,不存在一方对另一方的灌输。转自环 球 网 校edu24ol.com
(5)心理机制:心理活动课主要是对学生情绪的唤醒,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及心理体验。
二、心理活动课的基本结构:
心理活动课的结构,一般包括七个环节:
1、引入话题: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常采用一些暖身活动,如小游戏、音乐欣赏等;
2、创设情景:可以利用讲故事、学生表演、投影录像等手段;
3、展开讨论:通常是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加以引导;
4、树立样板;老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从正面树立行为方向;
5、联系自我:学生结合实际分析自身的情况,形成自己的认识,这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
6、反馈矫正:教师对学生在讨论发言和联系自我时暴露出来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反应;
7、总结深化。
以上七个环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一定要按此顺序操作。并且对心理活动课多种模式的探究和实践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主要研究内容。
三、心理活动课的操作要领:
1、 重感受,不重认知(是“不重”,不是“不要”。下同)
心理辅导不是说教,不是安慰,不是训导,也不是逻辑分析;辅导是心灵的碰撞、是人际的交流、是情感的体验,是帮助学生自助的过程。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根本取向是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在某一个问题上有所感悟、触动、体验、思考),没有情意活动介入的过程不是成长的过程。
2、 重引导,不重教导
班级辅导主要应该是“非指示性的”,教师不应该对学生作强制的说理和武断的解释,必需的暗示、忠告、说服等“指示性”手段也只能最低限度地使用。人生是个心理过程,而非逻辑过程,心理辅导重在“导”,也难在“导”。
“导”的基本方法:倾听→同感→判断→商量。
“导”的操作原则:帮助发言学生澄清自己要表述的真实意义 / 引导学生考虑问题解决的可行性思路 / 不追究发言内容的错误,只注意问题解决的方向 / 多用鼓励性语词,避免批评与责难。
最新资讯
- 资深心理咨询师分享:怎么算是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2024-12-25
- 资深心理咨询师分享:心理从业者需要牢记的九大原则2024-12-20
- 心理咨询师学习内容:《基础知识》总览2024-12-18
- 资深心理咨询师分享:需要坚守的12条职业理念2024-12-16
- 资深心理咨询师分享:揭开心理咨询的五大常见误解2024-12-10
- 心理科普:心理咨询师有两个含义,你都了解吗?2024-12-07
- 心理科普:心理咨询师所承载的原型性使命是什么?2024-12-06
- 心理咨询师知识分享:如何与不同类型的人沟通2024-12-05
- 心理咨询师备考知识点分享:三大效应(附2025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安排)2024-12-03
- 心理咨询师备考知识点分享:人际心理学之沟通的技巧2024-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