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会计职称考试知识点总结(一)
(一)初级职称考试总结:
1、初级会计实务: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一共有两门课程:《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只有在这两门课程同时通过的情况下,才能通过初级会计职称的考试。所以,留给广大考生的复习《初级会计实务》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为了使广大考生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能够有的放矢的复习《初级会计实务》,笔者现将《初级会计实务》的重要考点列示出来,供广大考生参考:
1.资产的特征;
2.负债的特征;
3.账户记录的试算平衡;
4.原始凭证的种类;
5.原始凭证的审核;
6.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7.记账凭证的种类;
8.会计凭证的保管;
9.账簿的种类;
10.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11.对账;
12.错账查找的方法;
13.错账更正方法;
14.会计账簿的保管;
15.现金的限额;
16.现金的清查;
17.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18.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
19.应收票据的核算;
20.其他应收款的主要内容;
21.应收款项减值的核算;
22.存货成本的确定;
23.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24原材料的核算;
25.包装物的核算;
26.委托加工物资的核算;
27.库存商品的核算;
28.存货盘亏及毁损的核算;
29.存货减值的核算;
30.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
31.外购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32.建造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33.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34.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35.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
36.无形资产的核算;
37.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
38.短期借款的核算;
39.应付票据的核算;
40.应付账款的核算;
41.预收账款的核算;
42.货币性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43.非货币性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44.应交增值税的核算;
45.应交消费税的核算;
46.应交营业税的核算;
47.长期借款的核算;
48.应付债券的核算;
49.接受非现金资产投资的核算;
50.实收资本或股本增减变动的核算;
51.资本溢价的核算;
52.股本溢价的核算;
53.利润分配的顺序;
54.未分配利润的核算;
55.盈余公积的核算;
56.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
57.现金折扣的会计处理;
58.销售折让的会计处理;
59.销售退回的会计处理;
60.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商品的会计处理;
61.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的会计处理;
62.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核算;
63.销售费用的核算;
64.管理费用的核算;
65.财务费用的核算;
66.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核算;
67.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的核算;
68.与资产和收益均相关的政府补助的核算;
69.营业外收入的核算;
70.营业外支出的核算;
71.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72.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73.利润表的编制;
74.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75.直接材料成本的核算;
76.直接人工成本的核算;
77.辅助生产成本的核算;
78.制造费用的核算;
79.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
80.产品总成本分析;
81.产品单位成本分析。
相信考生如果能够通过上述九九八十一关,那么通过《初级会计实务》的考试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2、初级经济法:
《经济法基础》在初级会计职称考试里面占据了半壁江山,考生千万不要轻视该门课程。另外,这门课程实际上是由两门课程组成的:一般经济法和税法,所以复习起来的难度不比《初级会计实务》小。下面,笔者就该门课程的重要考点做一个列示,供广大考生在最后冲刺的阶段参考:
1. 法的形式;
2. 法的分类;
3. 法律规范的种类;
4. 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
5. 法律关系的内容;
6. 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7. 法律事件;
8. 法律行为;
9.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10. 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11. 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12. 仲裁的适用范围;
13. 仲裁的基本制度;
14. 仲裁协议的内容;
15. 仲裁协议的效力;
16. 仲裁裁决;
17. 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事项;
18. 行政复议的排除事项;
19. 行政复议申请;
20. 行政复议决定;
21. 一般地域管辖;
22. 特殊地域管辖;
23. 专属管辖;
24. 普通诉讼时效期间;
25. 特别诉讼时效期间;
26. 最长诉讼时效期间;
27. 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
28. 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断;
29. 民事责任;
30. 行政处罚;
31. 行政处分;
32. 主刑;
33. 附加刑;
34. 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35. 会计法律制度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区别;
36. 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37. 记账本位币;
38. 原始凭证填制的基本要求;
39. 记账凭证填制的基本要求;
40.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41.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
42. 会计档案的销毁;
43. 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44. 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的内容;
45. 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
46. 总会计师的地位;
47.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颁发;
48. 注册登记;
49. 调转登记;
50.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学时;
51. 会计工作岗位设置;
52. 会计人员回避制度;
53. 交接的基本程序;
54. 会计工作临时交接;
55. 会计资料移交后的责任界定;
56. 税收法律关系主体;
57. 税收法律关系客体;
58. 征税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59. 纳税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60. 税法要素;
61. 视同销售货物应征收增值税的特殊行为;
62. 混合销售行为;
63. 兼营应税劳务与非应税劳务;
64.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标准;
65.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
66. 增值税销售额计算方法;
67. 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项目;
68. 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进项税额的项目;
69. 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时限;
70. “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
71. “先征后退”的计算方法;
72. 消费税纳税人;
73. 销售应税消费品销售额的确定;
74. 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销售额的确定;
75.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销售额的确定;
76. 进口应税消费品组成计税价格的确定;
77. 外购和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已纳消费税的抵扣;
78. 营业税纳税人;
79. 营业税扣缴义务人;
80. 营业税营业额的确定;
81. 关税纳税人;
82. 进口关税税率;
83. 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84. 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85. 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86. 免税收入;
87. 准予扣除项目;
88. 不得扣除项目;
89. 亏损弥补;
90. 个人所得项目的扣除标准;
91. 每次收入的确定;
92.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93. 税额扣除;
94. 个人所得税减免规定;
95. 房产税的纳税人;
96. 房产税的计税依据;
97. 车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98. 印花税的纳税人;
99. 印花税的征税范围;
100. 印花税的计税依据;
101. 契税的纳税人;
102. 契税的征税范围;
103.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
104. 城市维护建设税计税依据;
105. 车辆购置税的纳税人;
106. 车辆购置税的计税依据;
107. 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
108. 土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109. 土地增值税的计税依据;
110. 土地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11. 资源税的计税依据;
112. 税务登记范围;
113. 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的时限要求;
114. 变更税务登记;
115. 注销税务登记;
116. 领购发票的对象;
117. 纳税申报的方式;
118. 税款的确定方式;
119. 税款的缴纳方式;
120. 适用纳税担保的情形;
121. 纳税保证;
122. 纳税抵押;
123. 纳税质押;
124. 适用税收保全的情形;
125. 适用强制执行的情形;
126. 税收优先权;
127. 办理支付结算的基本要求;
128. 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
129. 银行结算账户的变更;
130. 银行结算账户的撤销;
131. 基本结算账户的使用;
132. 一般存款账户的使用;
133. 专用存款账户的使用;
134. 临时存款账户的使用;
135. 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使用;
136. 异地银行结算账户的适用范围;
137. 存款人预留银行签章的管理;
138. 挂失止付;
139. 公示催告;
140. 办理银行汇票的程序;
141. 商业汇票承兑;
142. 办理商业承兑汇票的程序;
143. 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程序;
144. 贴现利息的计算;
145. 办理银行本票的程序;
146. 办理支票的程序;
147. 银行卡交易的基本规定;
148. 办理汇兑的程序;
149. 托收承付的概念;
150. 办理托收承付的程序;
151. 办理委托收款的程序;
152. 信用证的概念;
153. 办理信用证的基本程序。
考生可对照上述内容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当然,即便考生完全掌握了上述内容,笔者也不能保证考生能够考100分。因为我们的目标是60分,所以相信考生如果掌握了上述内容的80%或以上,考60分或以上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二)中级职称考试总结:
1、会计实务:
中级会计职称的考试马上就要“开战”了,《中级会计实务》作为核心课程,如何在最后的时间内高质高效的复习,是广大考生较为头疼的问题。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一点个人看法。
首先从全书的内容来看,《中级会计实务》可分成五个部分:
一、总论(第一章);
二、会计的基础核算(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三章);
三、会计的专题核算(第八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八章);
四、会计的高级核算(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九章);
五、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第二十章)。
从历年考试的情况来看,第二部分是出题的密集区;第四部分是出题的难度区;第三部分无论是从出题的密集程度来看还是从出题的难度来看,都介于第二部分与第四部分之间;至于第一部分和第五部分,如果感觉掌握的差不多了,就可以不去管它了,反之,就需要看一下,但千万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
下面说一下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在最后阶段如何复习。
第二部分既有简单章节,也有一般性章节,当然还有高难度章节。简单章节包括第二章和第四章,这两章的复习原则与第一部分和第五部分的复习原则相同。
一般性章节包括第三章、第五章、第十章和第十三章,下面说一下这四章内容大家需要关注的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考点:
第三章: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的核算;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的核算;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核算;企业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的核算。
第五章: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房地产转换的核算;处置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
第十章:非货币性职工薪酬的核算;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的核算;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核算;应交增值税的核算。
第十三章: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核算;销售退回的核算;代销商品的核算;售后回购的核算;售后租回的核算;完工百分比法的应用;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混合业务的核算;建造合同的核算。
第六章、第七章和第九章是难度比较大的章节,也是比较重要的章。
第六章:
知识点一
四大类金融资产: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持有至到期投资;
(3)贷款和应收款项;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的分类,在很大程度上是考虑金融资产的持有意图。意图不同,归类就有所不同。
知识点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1.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近期内出售或回购,比如企业购买的基金、股票、债券等。
2.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
3.属于衍生工具。
(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为什么要指定?可能是出于风险管理目的,也可能是为了明显消除或明显减少由于该金融资产的计量基础不同所带来的差异。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取得时,初始入账金额包括买价,但不包括相关交易费用。
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问题。其他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都要计入其成本。
只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发生的相关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购买价格中,包含的已宣告发放但尚未支取的股利或已经形成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
例.假如某公司于2007年2月15日购入股票,被投资企业在2007年1月15日宣告06年股利0.1元/股,以2月28日股东名册为准。假设该公司购买时每股支付5.1元,包括已经宣告发放但尚未支取的股利0.1元。假如购买了100万股,另支付佣金手续费2万元。该公司将该股票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则会计处理为:
(1)购入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500(5.1-0.1)×100
应收股利10(0.1×100)
投资收益2
贷:银行存款512
(2)假如6月30日,股票上涨到8元/股。则: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300(8-5)×1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0
(3)假如12月31日,股票下跌到7元/股,则需做相反分录: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8-7)×1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
假如12月31日,股票上涨到15元/股,则: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7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700
(4)假如08年2月,该公司以18元/股将股票出售:
借:银行存款18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500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0(300+700)
投资收益300
思考:08年2月投资收益是否就是1800和1500的差额300?
答:不是。
※因为还要把上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到投资收益: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0
贷:投资收益1000
所以真正的投资收益为1300万元(1800-500)。
这1300实际是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出售时1800与账面价值1500之间的差额300;还有一部分是股票价格从500涨到800的差额300和从800涨到1500的差额700,共1000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出售时要把1000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到投资收益。
知识点三、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概述
满足下列条件的,划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二)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
(三)有能力持有至到期
持有至到期投资不能随便转出。如果没有到期就转出,要受到惩戒:企业在两年内不准再将任何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也要转出,放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但也不是全都受到惩罚:
比如购买的是某公司债券,现在某公司财务状况非常恶化,这种情况下转换就不再惩戒之列。
还有,持有至到期投资,现在已经持有4年零10个月,再有2个月就要到期。但由于资金紧张而变现,这种情况也不在惩戒之列。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
买价+相关税费
注意和交易性金融资产比较。
买价中有已经形成的利息,单独作为应收利息。
核算时开设“持有至到期投资”总分类账户,下面设三个二级科目:本金、应计利息、利息调整。
本金:反映债券面值;
应计利息:反映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购买债券时,已知购买价格,还知道未来收到的利息和本金。两者不相等。
利用已知的现值(购买价格)、年金(每年收到的利息)和到期收到的本金、期限,就可以计算出实际利率。
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学习时一定要关注下面的内容:
每期期末计算应计利息时都是按面值×票面利率,
每期期末计算投资收益时都是按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两者之差,挤出利息调整,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转换
持有至到期投资转换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需要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公允价值与原来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
知识点四、贷款和应收款项
贷款主要是指金融企业放贷的款项,这是特殊行业的问题。
应收款项很普遍,每个企业可能都会涉及到。
应收款项比较简单,关键是贷款问题。
学习时要注意一下“贷款”账户。
知识点五、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概述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除了前面三类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或者取得金融资产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的分类主要看管理层的意图。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方法和前面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有很多雷同的地方,要相互比较着学习。
1.取得时:
(1)初始入账价值:
买价+相关税费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其他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都要计入成本。
(2)科目设置:
如果是权益工具,下设二级科目有:成本、公允价值变动;
如果是债务工具,下设二级科目有:成本、应计利息、利息调整。
(3)购买时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发放但尚未支取的股利或已经形成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
2.期末,要区分是权益工具还是债权性投资,分别进行处理。
(1)权益工具: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
例.某企业购买的股票,购买时10元/股,共购买10万股。则入账价值就按100万元,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资产负债表日股票价格上涨为15元/股,则增加的50万元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50
贷:资本公积50
如果资产负债表日股票价格下跌到9.5元/股,则:
借:资本公积5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5
(2)债权性投资:
要比照前面持有至到期投资学习。
期末计算利息:
借:应收利息 (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 (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或者在借方)
※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则借方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
3.期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时,要反映减值损失。
如果期末只是价格下跌,不是持久的、大幅度的下跌,则冲减资本公积。
但如果是持久的、大幅度真正减值的,应确认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知识点六、金融资产减值
本节所说的金融资产不包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一、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
金融资产发生减值需要有客观证据。
但并不是说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就确认减值,而是要综合考虑。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账面价值,说明减值了,这种减值不是短时的、暂时的、少额的下跌,而是持久的、非暂时的、严重的下跌,就要确认减值。
二、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计量
1.这两类金融资产发生减值,要计提减值准备:将期末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比较(账面价值就是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先确定每一期期末的摊余成本,然后再与其可收回金额比较,如果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就要计提减值准备。
2.计提减值准备后,如果减值因素已消失,金融资产的价值回升,则允许冲减减值准备,即允许转回。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按公允价值计价的,公允价值变动,应确认公允价值变动差异,记入资本公积。
例.企业购买股票时价格为10元/股,现在跌到9.5元/股,则下跌的0.5元要在资本公积中反映:
借:资本公积0.5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0.5
这种情况还称不上减值,只是公允价值有波动。
如果现在价格又上涨,涨到11元/股,只要把原来的冲销掉即可: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5
贷:资本公积1.5(0.5+1)
如果现在价格跌到6元/股,而且是持续下跌,这种情况下,就要确认损失:
借:资产减值损失4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4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为6元。
例.假如企业购买股票,购买时价格为10元/股,现在跌到9.5元/股,则:
借:资本公积0.5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0.5
然后又跌到6元/股,并且是持续、严重的下跌,则要确认减值损失:
借:资产减值损失4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3.5
资本公积0.5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后又回升时,对于债务工具和权益工具,处理是不一样的。
权益工具减值损失转回时,不能影响损益: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
债务工具减值损失转回时: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产减值损失
第七章:
试述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
2006年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实施。新准则相对于现行准则和制度而言,存在较大的变化和差异。其中,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试就新准则规范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进行讨论。
根据长期股权投资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和公允价值能否可靠计量,新准则将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了分类。主要划分为:一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二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三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四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五其他权益性投资,即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但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范前四类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而第五类长期股股投资则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进行处理(包含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对于第五类长期股股投资,本文不作详述。
一、初始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按形成或取得来源,将长期股权投资又分为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并分别规定了不同的初始投资成本计量标准。
(一)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在我国将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从形式上看,企业合并又可分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控股合并。由于吸收合并中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解散,新设合并中合并各方均解散,被投资主体不复存在,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只有控股合并存在长期股权投资持续核算的问题。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方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作为股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购买方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成本):一次交换交易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每一单项交易成本之和。此外,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约定的可能影响合并成本的未来事项在购买日估计很可能发生且对合并成本的影响金额能够可靠计量,该未来事项的影响金额等两项支出也应当计入合并成本。
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被购买方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负债及或有负债公允价值后的余额)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初始确认后的商誉,应当以其成本扣除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计量。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首先对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以及合并成本的计量进行复核,经复核后合并成本仍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例:甲上市公司与乙公司是不具有关联关系的两个独立的企业,2007年1月15日两公司达成合并协议,甲公司于2007年7月1日以公允价值为800万元、账面价值为600万元的资产作为对价控股合并乙公司,占乙公司60%股权。假设不考虑合并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无或有项目,2007年7月1日乙公司财务状况如下(单位:万元):
项目 账面价值 公允价值
固定资产 600 800
长期股权投资 400 600
长期借款 300 300
净资产 700 1100
那么,2007年7月1日,甲公司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800
贷:有关资产 600
营业外收入 200
借:商誉 140(800-1100×60%)
贷:长期股权投资 140
(二)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
1、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
2、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3、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4、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定,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满足“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未满足上述条件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
最新资讯
- 2025年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归纳:第七章 资产减值2025-01-25
- 2025年中级会计经济法知识点归纳:第四章物权法律制度(不动产的登记制度)2025-01-25
- 2025年中级会计财务管理知识点归纳:第五章 筹资管理(下)(销售百分比法)2025-01-25
- 2025年中级会计财务管理知识点归纳:第四章 筹资管理(上)(4)2025-01-24
- 2025年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归纳:第六章 长期股权投资(3)2025-01-24
- 2025年中级会计经济法知识点归纳:第三章合伙企业法律制度(法定事项与约定事项)2025-01-24
- 2025年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归纳:第六章 长期股权投资(2)2025-01-23
- 2025年中级会计财务管理知识点归纳:第四章 筹资管理(上)(3)2025-01-23
- 2025年中级会计经济法知识点归纳:第三章合伙企业法律制度(普通合伙企业的设立)2025-01-23
- 2025年中级会计财务管理知识点汇总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