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咨询师工程师《政策与规划》考点:投资的宏观调控
特别推荐:2014年咨询工程师成绩查询信息汇总
第二节 投资的宏观调控
政府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保持物价水平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在一般的市场经济国家,虽然投资运行状况,特别是投资规模与宏观调控目标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但并不作为政府直接调控的对象,而只是一个介于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之间的中间变量。在我国,投资在政府维护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实践中长期占有突出地位,一直是宏观调控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我国投资宏观调控的基本任务是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
一、投资规模
(一)投资规模的定义
投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和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量,也就是以货币形态表现的各种固定资产投资的总价值量。投资规模的宏观调控就是对一定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的调控。
在我国,反映一定时期投资规模一般采用“年度投资规模”和“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两大指标。
1.年度投资规模
这是反映一国(或地区)在一年内各类投资主体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量指标。可以用年度投资规模作为投资的宏观调控的目标。也可以用投资率(投资额/国内生产总值)和投资增长率作为投资宏观调控目标。
2.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简称在建投资总规模)
这是指一国(或地区)在当年施工的建设项目全部建成所需要的投资总和,包括历年累计已完成的投资和以后年度尚需完成的投资。
年度投资总规模与在建投资总规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年度投资规模与在建投资总规模存在紧密的关系。年度投资规模过大,特别是新开工项目过多,势必推动在建投资总规模膨胀。在建总规模过大,项目数量过多,年度投资总规模也难以合理控制。两者相互依存的运行状况可以用建设周期来反映。
建设周期等于在建投资总规模除以年度投资总规模,即:
建设周期=在建投资总规模/年度投资总规模
另一方面,年度投资总规模与在建投资总规模有一定的差异:
一是两者的统计口径不同。年度投资总规模是各个施工项目在该年度所完成的投资汇总;在建投资总规模是该年度全部施工项目计划投资额的总和。两者可用以下关系式表示:
在建投资总规模=在建项目截至上年底累计已完成投资+当年投资总规模十在建项目尚需完成的投资
二是两者反映的投资供求关系不同。年度投资总规模反映该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完成量;在建投资总规模反映已开工的建设项目投资需求总量。
三是两者的决定因素不同。年度投资总规模是由当年全社会可用于建设的财力、物力决定的;在建投资总规模则由前后一段时间经济增长的需要和可能所决定。
四是两者的评价标准不同。年度投资总规模是否合适主要以投资率指标来评价;在建投资总规模主要以建设周期来评价。
(二)年度投资规模的测定方法
年度投资总规模的计划预期目标,通常用投资率法和年增长率法来测定。
1.投资率法
投资率法是指首先确定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合理比例(即投资率),从而测定年度投资总规模的预期目标。其计算公式为:
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额=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投资率
大体上说,投资率表明在当年总产出中有多少用于投资。这一比率的合理区间,在不同国家或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是不一样的。
2.年增长率法
年增长率法是指在上年计划或实际完成的投资总额的基础上,按照一个比较合理的增长率来测定当年投资总规模的预期目标。其计算公式为:
年度投资总规模=上年度投资总额×(1+年度投资规模合理增长率)
其中:
年度投资规模合理增长率=(年度投资增加额/上年度投资总额)×100%
投资率与投资增长率有着密切联系,但两者并不是直接的对应关系。投资率高的年份,不一定投资增长率也高;投资率低的年份,不一定投资增长率也低。一般情况下,投资增长率高低对经济增长和运行的影响,往往要大于投资率高低的影响。
(三)在建投资总规模
测定在建投资总规模的方法也有两种,即倍数法和增长率法。
1.倍数法
倍数法又称建设周期法,是把年度投资规模扩大若干倍数来测算在建投资总规模的一种方法。这个若干倍数,就是合理建设周期。其公式如下:
在建投资总规模=年度投资总规模×合理建设周期
2.增长率法
增长率法是指在基年的在建投资总规模适度的基础上,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确定在建投资总规模合理的年增长率,再计算出以后年度的在建投资总规模。其计算公式如下:
在建投资总规模=基年适度的在建总规模×(1+在建总规模的合理增长率)
(四)投资规模调控的任务与措施
1.年度投资总规模的调控
年度投资总规模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投资总量的适度增长,使之与保持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促进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的要求相适应;同时要保持合理的投资率,确保建设规模与国力大体相适应。年度投资总规模的调控措施一般有:
(1)合理确定年度投资总规模的预期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合理确定年度投资总规模预期目标,对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信息引导。通过及时掌握和反馈各地区、各行业的投资计划信息和投资统计信息,以及相关的市场信息,影响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资决策,从而促使投资总规模趋于适度。
(3)利用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有效调控年度投资规模。这是年度投资规模管理的重点,其目的是防止投资需求过度扩张和投资需求不足。运用经济手段,主要是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从源头上调控投资资金的总量。运用行政手段,主要是通过具体项目的审批或核准来贯彻政府的调控意图。
2.在建投资总规模调控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1)合理控制新开工项目的数量,并注意项目的大中小结构,使当年新增的建设项目数量和计划投资额保持在合理的规模内。
(2)保持合理的建设周期,保证每个在建项目有足够的财力、物力保障。为此,要防止新开工项目过于集中。一定时期新开工项目过多,铺开摊子过大,虽然当年投资规模不一定很大,但在建投资总规模必然过大,以后年度将难以为继;反之,如果新开工项目过少,可能使以后年份的投资总量达不到合理的规模,造成资源和生产力的大量闲置。
二、投资结构
(一)投资结构的概念
投资结构既可以理解为一定时期投资总量中所含各要素的构成及其数量比例关系,也可以理解为投资在国民经济部门、产业或地区之间的分布状况,它是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般来讲,根据考察目的的需要,可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对投资结构进行分类。例如:反映资金来源的投资结构,有重置投资与净投资的比例关系,债务融资与资本融资的比例关系;反映投资最终使用方向的投资结构,有投资产业结构和投资部门结构;反映投资资金用途的投资结构,有投资的技术结构和再生产结构;反映投资规模效益的投资结构,有大、中、小型项目的比例关系;反映投资主体构成特点的投资结构,有投资项目的所有制结构;反映投资空间布局的投资结构,有投资的区域结构,等等。
(二)投资结构的地位和作用
投资结构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当前的产业结构主要是由过去投资结构决定的,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因此,投资结构的调整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往往具有重要的决定意义。
投资的地区布局对地区经济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关系极大,特别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显著的重大项目布局,会对地区经济格局产生特别重要的作用。
投资的部门结构影响着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社会事业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以及环境保护等,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然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需要通过巨额和长期的投资来实现,因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而往往难以通过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尤其是作为各项事业发展物质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更需要一定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因此,政府采取投资结构调控措施实现对社会事业等国民经济部门的资源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投资结构调控的措施
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编制教育、科技、卫生、交通、能源、农业、林业、水利、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战略资源开发等重要领域的发展建设规划,明确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总体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发展建设规划是社会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政府制定并适时调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指导目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明确国家鼓励、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目。同时,政府灵活运用投资补助、贴息、价格、利率、税收等经济手段,引导社会投资,优化投资的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适时制定和调整信贷政策,引导中长期贷款的总量和投向。严格和规范土地使用制度,充分发挥土地供应对社会投资的调控和引导作用。
政府通过投资信息发布,向社会宣示政府的调控目标、主要调控政策、重点行业投资状况和发展趋势等信息,引导全社会投资活动。
政府通过行业准入制度,规范重点行业的环保标准、安全标准、能耗水耗标准和产品技术、质量标准,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投资效益
(一)投资效益的概念
投资效益是指投资活动所取得的成果与所占用或消耗的投资之间的对比关系。无论是对投资的宏观调控还是每一个具体的投资项目管理,都要重视提高投资效益。
投资效益包括财务效益、国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投资的财务效益
投资的财务效益是指投资项目的投入与产出相比,能否获得预期的盈利,是从投资者的角度衡量投资活动是否值得。
2.投资的国民经济效益
投资的国民经济效益,是指投资总量或每一个投资项目对国民经济有效增长、结构优化的贡献。因为任何项目的建设和运行都要耗费社会的有限资源,这些资源用于某个项目就不能用于其他项目。在投资总量既定的情况下,为有效利用资源,就要运用投资的国民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来衡量和选择投资项目。全部投资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汇总起来,就形成一定时期社会总投资的国民经济效益,即投资的宏观经济效益。
3.投资的社会效益
投资的社会效益,是指投资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对社会发展、资源、生态、环境、就业、分配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国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从国民经济全局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对投资项目的评价,是投资宏观调控关注的主要目标。由于项目有些是以获得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有的是以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因此在对项目进行效益评价时,要有所差别,正确处理财务效益、国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二)投资效益的评价指标
投资效益指标是投资经济活动成效的数量表现,是考核、比较和分析项目投入和产出对比关系的工具。投资效益评价指标由宏观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和微观经济效益指标体系构成。其中,宏观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包括:
1.投资效益系数
投资效益系数在国内外均被广泛采用,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投资项目宏观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它是指一定时期内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所增加的国内生产总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投资效益系数=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投资效益系数越大,表示每单位投资所增加的国内生产总值越多,反之则表示每单位投资增加的国内生产总值越少。投资效益系数指标适用于在较长时间和较大范围内考察投资的宏观效益。在运用这一指标考察投资效益时,要注意价格的可比性,要注意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和投资规模的偶然因素。
2.建设周期
建设周期是从时间方面反映建设效果的指标,是固定资产在建总规模与年度投资完成额的比值。它表明已经铺开的在建工程全部建成所需时间,也就是固定资产从投资到交付使用、发挥效益平均所需时间。其公式如下:
建设周期(年)=在建投资总规模/年度投资完成额
投资效益系数辅以建设周期,可以大致了解投资效益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建设周期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益。如果建设周期不合理拉长,表明在建投资规模增加或年度投资完成额减少,长时间占用和耗费大量资源而形不成产出,将对投资效益带来不利的影响。
3.生产性投资效益系数
生产性投资效益系数是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与同期生产性投资总额的比值,表示单位生产性投资所带来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额。其公式如下:
生产性投资效益系数=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同期生产性投资总额
生产性投资效益系数,不仅反映生产性投资的效果,而且可以辅助说明国民经济投资效益系数变化的原因。如果投资效益系数下降了,而生产性投资效益系数下降的幅度更大,表明投资效益系数下降主要是因为生产性投资效果差造成的。如果是生产性投资效益系数并未下降,则表明投资效益下降主要是因为非生产性投资比重上升或使用不当造成的。
4.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由投资而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与同期投资完成额之间的比较。用公式表示为: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新增固定资产价值/同期投资完成额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是反映投资活动在建设阶段所取得效益的重要综合指标,它以价值形式反映出投资所形成的固定资产的多少。一般来说,在有一定数量的未完工程作为建设正常周转的条件下,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所占比重越大,未完工程所占比重越小,说明建设速度越快,效益越好。
编辑推荐:
最新资讯
- 环球网校咨询工程师双11活动来袭,立减!2023-10-25
- 双11预售开启!强师齐聚,直播返现金福利等你拿2023-10-25
- 2022年咨询工程师延考备考规划来啦,速速查看!2022-04-02
- 2022咨询工程师《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新版教材变化对比2021-12-16
- 2022咨询工程师《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新版教材变化对比2021-12-16
- 2022咨询工程师《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新版教材变化对比2021-12-16
- 2022咨询工程师《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新版教材变化对比2021-12-16
- 2022年咨询工程师《政策规划》考点:投融资体制与投资政策2021-11-13
- 2022咨询工程师考试《政策规划》考点精讲:投资的含义及分类2021-10-30
- 2022年咨询工程师《方法与实务》考点:建设投资简单估算法202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