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传统文化不断创新形式与内容
中医药传统文化不断创新形式与内容:近年来,69家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宣教活动,既“迎进来”,做好参观接待,也“走出去”,加强推广宣传,同时深挖中医药传统文化,不断创新形式与内容。
相关推荐:徐庆锋谈《中医药法》对中医药行业的影响
“这里有好多中药标本和中医藏品,记载着很多中医药学的历史,都是我从没见过的,很有意思,让我大开眼界。”今年刚刚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小李,选择该校中医药博物馆作为自己参观学校的第一站。看着面前的藏品,小李深深地被中医药文化的魅力所吸引。他觉得,他对中医药的学习兴趣更高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推进中医药服务人民健康,讲好中医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在财政部支持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持续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就是其中之一。
在宣教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各基地既“迎进来”,做好参观接待,也“走出去”,加强推广宣传,同时“深修内功”,加快自身建设,深挖中医药传统文化,不断创新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形式与内容。目前,全国已建立69个宣教基地。这些基地已成为宣传展示中医药文化的平台、传播普及中医药知识的阵地、培养教育中医药人员的摇篮、促进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的窗口,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
“迎进来”让中医药宣教更具魅力
“妈妈,这个是什么?兵马俑吗?”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里,一个小女孩指着高大的铜人像问妈妈,稚嫩的声音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这是针灸铜人像,古代人用来练习针灸的。”她的妈妈回答说。听到这段母子对话,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馆长卢颖不禁莞尔一笑。其他走过铜人像的参观者,也多会饶有兴趣地看一看介绍。
与宽阔的教学楼和宿舍相比,这所“隐居”在青翠校园里的博物馆看上去并不起眼,却别有一番天地。虽然今年才被评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但这里开展中医药文化宣教活动已有多年。
据卢颖介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长期免费对外开放,分为“医史部”和“中药部”两部分,展出面积共约1500平方米。“医史部”收藏历代医药文物1000余件,善本医籍200种;“中药部”收藏各类中药标本2800多种,约5000余份,展品被分别陈列在中药综合展厅和药用动物展览橱窗。
丰富的馆藏和博物馆老师、志愿者生动的讲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参观者。2016年,该馆共接待超过一万名参观者。博物馆的文化熏陶在他们心底种下中医药种子。
同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的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始终坚持以民族医药为特色,不仅展示省内多种民族医药的历史文化、特色诊疗、学术流派与民族药标本等,还结合教学活动,成为云南中医学院学生教学的第二课堂,也成为民族医药文化传习、识药基地。博物馆每年开展中小学生夏令营活动,通过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让民族医药逐渐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为他们打开了解民族医药的大门。
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则将中医药文化与健康旅游相结合,市民、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康复理疗、按摩针灸,聆听中医药健康讲座,品尝药食药膳。院内设有文化馆、植物园等,为展示中医药文化提供平台,成为海内外游客了解中医药的窗口,推动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
“走出去”做好中医药推广工作
各个基地不仅做好参观者的接待工作,还积极主动“走出去”,加强中医药宣传推广,将中医药文化带到群众的生活中。北京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主题公园对此下了很大功夫。
由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和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地坛中医药健康文化节已经走过了九载春秋。今年,地坛文化节邀请了50余家医疗机构近300名副高以上职称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老师为市民提供权威、专业的中医药健康咨询。另外还设置了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中医药健康治未病服务、北京中医药特色示范等展区,普及中医药知识、推广中医药自我保健技能、展示中医药健康服务链条、提升市民健康意识和水平,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百姓生活,让中医药文化看得到、用得着、有体验、有实效,达到惠及百姓、提升中医药文化素养水平、促进全民健康的目标。
在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工程中,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也积极参与,将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工作融入其中,推动中医药文化深入基层。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组建文化宣传教育团队开展中医中药走基层送健康“六进”活动,走进周边20多个村镇,服务群众上万人,将中医药文化连同中医药服务带给当地百姓。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去年进社区及中小学校开展科普讲座30余场、义教21次、中医药亲子体验活动10余次。
除此之外,各地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基地还搭建起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的桥梁,提升中医药影响力。同时,在中医药文化产业、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通过产业谋发展,支撑中医药事业前进。
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每年,这里都会迎来众多寻求发展的中外青年,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便成为他们了解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在博物馆展厅,经常有不同肤色、操着不同语言的外国友人,跟随讲解员参观,认识中医药文物,学习中医药科学养生知识。该馆也逐渐成为向世界宣传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外医药文化交流的窗口。
“深修内功”创新中医药宣教形式与内容
在去年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形势下,中医药养生健康文化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形式与内容,“深修内功”,深挖中医药传统文化,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理论到人民群众养生实践的转化,将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转变为有形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和可见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效果。
顺应新媒体发展潮流,近年来,河南省宛西制药中华医圣苑不仅建起“中华医圣苑”网站,还相继开通了微博、博客,运用新媒体创新基地宣传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该基地积极挖掘总结仲景文化,与河南省曲剧团合作推出大型曲剧《医圣传奇》。该剧在全省范围义演,创新了中医药文化宣传形式,得到观众好评。
同样以仲景文化作为宣传教育重点的河南中医药博物馆,一方面加强仲景文化和历史的探索研究,另一方面则将注意力放在了文化讲解员的培养上。
该馆位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校园内,除展示中医史、中药标本外,还专门建设仲景馆,展示医圣张仲景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以及该馆对于仲景文化的研究结果。该馆还在河南中医药大学中招募、培训了一批校园文化讲解员,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馆内承担义务讲解工作。“以前总觉得中医学起来很难,但通过培训,我更深入了解了中医的内涵,越学越有意思。”一位学生讲解员说。培训不仅加深了讲解员本身对于中医药文化的理解,也帮助他们将中医药文化更好地推广给更多的人。
曾有老师表示,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不仅要保护中医药文化遗迹、遗存,更要抢救流落在民间的文物、文献,不仅要宣传展示,还要结合学术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为现有中医药文物、遗迹建立相应数据库。
在学校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完成了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采集系统软件的录入、拍照等工作,共计录入1218件文物的信息。此后,该院仍不断加大文物标本征集,不断丰富馆藏。2015~2016年,博物馆征集医药文物195件套,中药材340余种,新增浸渍保鲜标本30余瓶。另外,该馆有关中医药文化的科研项目也不断进行。2015年,该馆完成“科普场馆建设项目——掌上博物馆”的建设工作并顺利完成验收。借助此项课题,该馆增置展厅触摸屏,建立微信平台,为博物馆内170件展品添置了二维码和音频介绍,使博物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外修”宣传教育,“内修”文化研究,“内外兼修”打造出中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的大好形势。今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与第三届国医大师和首届全国名中医代表座谈时提出,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指导,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这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的下一步工作明确了方向。未来,中医药人还将继续砥砺前行,为群众提供科学、准确、通俗的中医药文化与养生保健知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多更大贡献。
编辑推荐: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最新资讯
- 中医医师行业动态|甘肃发文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中医药工作2020-06-15
- 中医医师行业动态|内蒙古部署4项蒙中医药措施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2020-06-12
- 中医医师行业动态|第二届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论坛在京举行2020-06-11
- 中医医师行业动态|宣武中医医院增派人才赴阜平县中医医院开展健康帮扶工作2020-06-08
- 中医医师行业动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2020年第一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2020-06-05
- 中医医师行业动态|川渝签署中医药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2020-06-03
- 中医医师的榜样: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拟表彰人选2019-10-14
- 安徽推进法规建设保障中医药发展、培养中医医师人才2019-04-09
- 镇巴县出台政策鼓励名中医进行中医医师传承带徒2019-03-30
- 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药工作要点:加强中医医师人才建设2019-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