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城乡规划师 > 城乡规划师备考资料 > 城市生活空间及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与趋势(2)

城市生活空间及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与趋势(2)

更新时间:2009-10-19 15:27:29 来源:|0 浏览0收藏0

城乡规划师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2.2 城市生活空间结构及其基本理论研究

城市生活空间结构及其基本理论是诸多学科研究的课题,目前,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2.2.1 城市生活空间结构研究

地理学者从城市的地理空间观出发研究城市生活空间,认为城市生活空间由物质空间、经济空间和社会空间三个子空间构成,每个子空间又分为若干个次子空间。王兴中从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出发研究城市生活空间,认为城市生活空间由家庭生活空间、邻里交往空间、城市社区空间和城市社会空间构成[3];柴彦威从中国城市居民生活中的最基本空间组织“单位”入手研究城市生活空间结构,城市生活空间结构由以单位构成的基础活动圈、以同质单位为主形成的低级活动圈和以区为主的高级活动圈三部分构成。
2.2.2 城市生活空间结构的基本理论研究

目前研究城市生活空间结构借用的西方理论主要有:① 古典区位理论(同心圈理论、中心地理论、扇形理论、多中心理论、折衷理论);② 现代区位理论(社会文化区位理论、新正统区位理论、社会区域分析理论);③ 社会系统理论(交往场地理论、社会大变迁理论、纵向与横向格局理论)④人 ――环境理论(人格理论、态度理论、生态理论、空间选择理论);⑤ 现代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三地带理论、理想城市理论、殖民化城市理论、区域城市理论、大都市结构理论)。城市生活空间结构理论研究薄弱是我国在这一领域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主要原因,今后应加强该领域的基本理论研究。
2.3 城市生活空间质量评价与实践探索

城市生活空间质量一直是城市居民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
最初,我国学者对城市生活空间质量评价与实践探索仅散见于文章中零散的、宏观上的表述,如王兴中的《中国内陆中心城市日常城市体系及其范围界定――以西安为例》[15];柴彦威的《以单位为基础的中国城市内部生活空间结构――兰州市的实证研究》;宁越敏、查志强的《大都市人居环境评价和优化研究――以上海为例》[10];陈浮的《城市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研究――以南京为例》。真正对城市生活空间质量评价进行实证研究者,王兴中在这一领域做了开拓性的工作。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对城市生活空间质量的评价实现了两个转变,即从区域经济性评价转向空间生态评价;从唯条件评价转向人本需求评价[29]。王兴中以此为基本指导思想,在借鉴国外城市生活空间质量评价的模式上,运用实证主义方法、人本主义方法和行为主义方法,建立城市生活空间质量评价体系,以西安市为例,首次探讨了中国的内陆大城市生活空间质量的分异规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① 城市生活空间质量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发展;②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利用模式决定着城市生活空间质量;③ 社会因素对城市生活空间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④ 城市生活空间质量的整合提高有利于社区可持续发展。王兴中的这项开拓性工作,为我国今后的城市生活空间质量评价奠定了基础。宁越敏、陈浮在城市生活空间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全面反映城市人居环境的特征,又要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思想指导下,遵循:① 针对性原则;② 可比性原则;③ 全面性原则;④ 可操作性原则,构建的城市生活空间质量评价体系及其评价的方法和步骤,对城市生活空间质量的定量评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4 城市生活空间规划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到现在,我国除了四合院、里弄等传统居住形态理论之外,基本上没有属于自己的现代城市生活空间规划理论,主要是引进研究西方的有关理论,用以指导我国城市生活空间规划的实践。
2.4.1 城市生活空间规划的理论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空间规划的理论主要源于西方,通过对西方等理论的研究,寻找出其符合我国国情部分用于指导我国的城市生活空间规划。西方城市生活空间规划的理论主要有:① 英国空想家r?欧文(r?owen,1771-1858)的“新协和村理论”,尽管该理论带有空想社会主义理想,但其重视居民和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观点,对现代城市生活空间规划仍具有指导意义;② 英国建筑师e?霍华德(e?howard,1850-1928)的“花园城市(田园城市)理论”,其核心是改造大城市,使工业化城市与理论的居住条件相适应;③ 法国建筑师l?柯布西耶(le?corbusier,1887-1965)的“伏瓦生规划理论”(卧龙理论或明日城市方案),其中心思想是在大城市周围建立若干居住区,分散大城市居民,降低人口密度,改善大城市生活空间质量;④ 法国建筑师t?加尼埃(t?garnier,1869-1948)的“工业城理论”,适于规模不大的城市生活空间配置,其城市生活空间协调合理,颇具特色,对今天城市居住区生活空间规划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⑤ 美国建筑师c?a?佩里(c?a?perry,1872-1944)的“邻里单位理论”,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居住地域为基本构成单元,以创造完备的基本生活空间环境为主旨,把生活的安全、宁静、舒适和卫生等功能放在首位,特别强调邻里的亲和氛围与社区活动,是一种理想的城市居住生活空间模式,对城市生活空间规划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有其深远的指导意义。除此之外,还有西方的小区规划理论和前苏联的小区规划理论。
2.4.2 城市生活空间规划的实践探索

王兴中从实证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观点出发,在研究西方城市生活空间规划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城市生活空间规划的6种方法,即:① 地理分析分类法(形态分析);② 生态分析分类法(自然区分析);③ 生态区界限确定法;④ 社会区域分析法(生态多变量分类法);⑤ 因子生态分析法(综合分析法);⑥ 感应邻里区法(行为方法)[3]。目前,我国城市生活空间规划的实践探索基本上都是在上述理论和这些方法的指导下进行的,这种实践探索的典型事例有:① 西安市棉纺城生活区和北京市棉纺厂生活区的生活空间规划,所采用的理论是前苏联的街坊理论;② 西安市的八里村,北京市的复外邻里,上海市的曹杨新村,兰州市的城关邻里,在城市生活空间规划上,所采用的理论是西方邻里单位理论;③ 北京市的和平里小区、恩济里小区、方庄新区,上海市浦东的崂山新村,天津市的卫星新村,在城市生活空间规划上采用了西方的小区规划理论[3,5,14]。
从目前我国城市生活空间规划的实践来看,尽管多采用西方的理论作为指导,但并不是死搬硬套,而是结合国情和市情不断创新,突出人本主义思想,在城市生活空间规划上最大可能满足居民对日照、通风、生活、交往、安全、健身、绿地等多种需求,以促进城市社区可持续发展。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城乡规划师资格查询

城乡规划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城乡规划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城乡规划师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