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14条老街寻动态保护
有人说,上海的马路和马路上的建筑,是上海城市的魂。而一条条有成百上千年历史的老街,则宛如时空隧道,可供无数后人缅怀历史,拥抱现在。在日前召开的浦东新区五届政协第十八次主席会议上,区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关于浦东老街保护与传承的调研报告》。《报告》指出,浦东现有保护价值的老街14条,分布在10个街镇。它们大多形成于明清之际,积累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又都面临年久失修的尴尬。如何有效保护、合理利用,让浦东的老街焕发风采?
各式老街怎一个“乱”字了得
古旧的白墙黑瓦严重风化,木料腐朽;年代久远造成基础设施老旧、路面高低不平;小商小贩胡乱占道经营,街面脏乱差……几乎每条“高龄”老街都遇到问题。部分居民甚至仍然使用罐装液化气、煤炉和老式马桶,可租金低廉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聚集于此,社区管理愈加困难。
《报告》指出,目前,浦东确认有保护价值的老街共有14条,分布在新场、高桥等10个街镇,这些老街大多形成于明清之际,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浦东濒海枕江,民风淳朴,民智灵秀,名人辈出,黄炎培、宋庆龄、傅雷、吴仲超、王艮仲等众多名人均出自浦东老街。由于地理位置、历史传统、人文环境、经济实力等因素,浦东老街保护力度不同,合理利用进展不一,在全国乃至上海还没有“叫得响”的老街。
与此同时,受经济情况等影响,有些老街房屋虽破旧残缺严重,违章搭建还很严重。往往一条街上,有清末民初的老房子,有建国初期的大瓦房,更有近年来建造的低矮平房。乍一看,怎一个“乱”字了得。
高桥老街建筑遭不同程度损坏
在这些老街里,历史最悠久的当属高桥老街。高桥镇是上海浦东历史上四大名镇之一,浦东全区超过三分之一的名胜古迹、名宅故居都集中在该镇。不过比起朱家角、七宝等,这条有800岁的老街似乎一直“养在深闺人不识”。高桥老街依“丁字”形河道而建,分为东、西、北街,总长约2000多米。随着时间推移,老街上的建筑因各种原因遭到不同程度损坏。
此前,区、镇政府共投入2000多万元,率先完成西街150米初步改造工程和部分建筑的修复工程。走在刚修好的“弹格路”上,可以看到长约900米的西街居然如珍珠般散落着10余幢古建筑。记者从浦东新区文化部门获悉,高桥是浦东“三刀一针”(泥刀、菜刀、剪刀、绣花针)的发祥地。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中有三分之一是高桥人所建。这批杰出的营造商也在家乡留下杰作――老街上体量最大的建筑,由“高桥首富”、“石库门大王”钟惠山所建,他正是诸多上海石库门建筑群的建设者。这个钟家祠堂占地十亩,五开间四进深。在上海城市建设档案馆有文描述:“20世纪20年代末,在镇西街建五开间四合院新宅一座(钟氏民宅)。用料讲究,工艺精致,规模宏伟,堪称高桥之最。”并认定此建筑“代表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住房建设水平。”
与高桥老街一样,下沙老街、大团北大街、横沔老街等都曾是最繁华的古街道,有诸多大宅院,遗憾的是,他们大多没有高桥老街幸运,缺少体量大、知名度高的古建筑。随着时间变迁以及经济开发等原因,原街区屡遭破坏,范围缩小,大多数建筑风格雷同、旧有风貌难以保持,不少老街只余居住功能,甚至很难给出一个合适的独特定位。
老街里的故事,其实是不少的。
《报告》中列了一张表,其中有简短的对14条老街名宅及名人故居的介绍。在新场老街,其中自洪福桥至受恩桥一段尤为精华所在,《光绪南汇县志》称“歌楼酒肆、商贾辅辏”。著名的第一楼茶园、康熙年间的行素堂和谢渭盛烟纸北店、咸丰年间的日照堂和大本堂、光绪年间的嘉乐堂和崇修堂等都建于此街。该街至今保存尚好。
川沙老街中的内史第,一座典型的江南官宦宅第由清代著名金石学家、书画鉴赏家沈树镛(1832-1873)祖上建成,此后既是黄炎培故居;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也诞生于此,胡适也曾居住过,可谓名人辈出。
就在高桥老街,也走出过杜月笙、钱惠安、李平书、钟惠山等。但是伊人已经远去,如今走在弹格路上,面对着人文渊薮、历史悠久的古宅,如何通过对老街背后蕴藏的文化遗存收集、整理、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讲得出“故事”?显然是老街面对的新课题。
如何免被“蚕食”
针对老街的传承保护?《报告》建议:没有必要拘泥于“博物馆式”的冻结保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传达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但首先应保护老街占据的空间。
调研显示,目前浦东存留的老街规模已大为缩小,对仅存的老街必须进行严格保护,杜绝新建筑产生和周边“蚕食”,否则将会失去作为老街存在的基本空间。浦东的老街多具备江南水乡历史文化街区典型的水街、路街、街巷相邻的风格,保护首先应着眼于整体。
“根据老街格局和建筑的保存状况、规模大小及各类文化遗存的保留情况,这14条老街可分为三类。”《报告》指出,第一类是格局基本完整、建筑保存数量较多、文化遗存较丰富的老街,以三林老街、高桥老街、新场大街、川沙老街(中市街、南市街)为代表,这些老街各方面条件较好,保护工作比较到位,且有成为地区休闲旅游中心的潜力;第二类是整体规模较小,建筑特色不是十分突出,但有一定文化特色的老街,以大团永春路、康桥横沔中大街、川沙向学街、航头下沙老街为代表,如能对其准确定位、整体规划,改善基础设施,有望成为特色鲜明的地区文化休闲中心;第三类是仅余少量质量普通的历史建筑,且无明显文化特色的老街,如能做好环境整治、日常管理工作,这些老街作为历史的见证,仍可成为人们怀旧、休闲的好去处。
会不会“神形俱失”
分类,是为了“动态保护”,即对老街进行适当的改造与更新,根据每条老街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保护和传承方案。针对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如老街保护与传承的主体应进一步明确,涉及改造、利用的规划应因地制宜、适当放宽等。报告以成都的锦里、文殊坊、宽窄巷子的保护为例,剖析了“神形兼备”、“有形无神”、“神形俱失”三种老街传承模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原来,成都市政府于2003年出台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或许是受特有的地域文化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影响,成都历史街区的保护并没有采取博物馆式的冻结保存或是拼贴式的异地重建,而是将商业开发作为主要手段,通过重新规划设计形成以旅游、休闲为主导的历史文化商业区。已完成规划建设并投入使用的锦里民俗文化街、文殊坊历史文化街区、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是3个典型案例。
其中,锦里模式可谓“神形兼备”,它利用历史遗存进行重建、恢复,将非物质性的文化遗产寓于物质性的空间环境之中。在物质层面上,锦里街道两侧的客栈、茶坊、商铺全属新建,几乎不具备作为遗产的历史价值;但在精神层面上,通过对街巷尺度、建筑风格的准确把握和民俗活动的积极强调,与相邻的武侯祠相辅相成,复兴、发扬了三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古蜀文化,使遗产的内涵得以传承、延续。简言之即“神形兼备”。
而“有形无神”的文殊坊在改造和重建的过程中,对佛禅文化强调不足,与一墙之隔的文殊院联系甚微,区内古庙五岳宫因缺乏呼应显得形单影只,降低了文化价值。宽窄巷子的模式则被定义为“神形俱失”,它忽视了老街传统精神,现代商铺纷纷入驻,昔日百姓喝茶聊天的市井小巷被时尚之街所取代,失去了遗产最本质的东西。
此外,欧洲、法国、美国、日本在传统街巷上的保护方式也被写进了《报告》,作为借鉴和参考。
延续历史文脉最关键
通过实地调研,结合国内外案例,《报告》认为,对浦东老街的保护和传承要有长久而富有远见的计划,不要迫切地进行改造、引入商业,提高公众参与度和发挥民间机构的作用往往更能满足改善街区条件的需求,实现最原生态的保护。
《报告》建议,政府应广泛和民间合作,前者提供技术,后者投入资金,以居民自主意愿为驱动,成功保住历史遗存。对于需要依靠商业开发复兴的历史街区,尊重文化特色、延续历史文脉是改造应遵循的基本思想,是遗产保护利用的灵魂本质。
具体而言,就是按照有利民生、风貌持续、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原则进行保护,制定老街保护的规划目标,明确区镇两级共同的保护责任,合理开发利用。要厘清老街保护的对象,不能局限于老街上的老房子,老街占据的空间同样要列入保护之列;对破损的老建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同时,要格外注重老街整体布局的保护和人文资源的挖掘和表达。
最新资讯
- 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城市公共交通条例》2024-10-29
- 我国注册城乡规划师增至4.7万余人,考试大纲抓紧修订2024-10-25
- 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促进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的通知2024-10-25
- 注册城乡规划师迎来重大利好政策2024-10-23
- 2025年注册城乡规划师发展前景2024-09-05
- 城乡规划师越来越吃香?2024年就业前景怎么样?2024-07-16
- 城乡规划师编制单位有哪些,就业前景如何2024-03-18
- 自然资源部:2024年第一批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甲级资质认定公告2024-01-24
- 注意:2023年浙江城乡规划师继续教育培训班举办通知(第四期)2023-11-15
- 2024年注册城乡规划师发展前景如何202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