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备考资料 > 公务员考试:实践认识真理考点提示与强化

公务员考试:实践认识真理考点提示与强化

更新时间:2009-10-19 15:27:29 来源:|0 浏览0收藏0

国家公务员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考点提示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4.实践是检验真量的唯一标准

  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认识中坚持反映论的原则() 。

  A.是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 B.只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只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为() 。

  A.理性认识可靠,感性认识不可靠

  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C.理性认识是绝对的,感性认识是相对的

  D.理性认识是与经验无关的人的抽象思维的产物,感性认识只是人本能的反映

  3.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实践、认识、再实践 D.抽象、具体、再抽象

  4.“唯理论”的错误在于() 。

  A.认为“理在事先” B.片面夸大意识能动性

  C.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 D.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

  5.“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6.判断对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丰富

  B.感性认识是否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已经过多次反复

  D.对该事物的理性认识是否已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

  7.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

  A.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一切创造性的活动 D.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经验论和唯物论的对立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D.认识论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9.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

  A.普遍性 B.绝对性

  C.客观实在性 D.直接现实性

  10.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强调()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1.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首先的基本的观点是()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C.对立统一 D.实践

  1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A.感性材料 B.认识能动性

  C.社会实践 D.客观规律

  13.认识的本质是() 。

  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客观实在自身 D.社会实践

  14.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A.它是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B.它的内容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主体和不依赖人类

  C.它是自然界规律

  D.它是社会规律

  15.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 。

  A.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

  B.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

  C.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

  D.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

  16.“有用就是真理”的命题是()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唯心主义的实用主义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1.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

  A.反映论 B.能动的反映论

  C.先验论 D.可知论

  2.感性认识的特点是() 。

  A.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 B.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C.对事物抽象性的认识 D.对事物间接性的认识

  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 。

  A.经验主义 B.唯理论

  C.经验论 D.教条主义

  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成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或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D.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生动具体

  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

  A.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发展

  B.从间接经验向直接经验的转化

  C.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无限循环

  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6.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因为() 。

  A.实践锻炼人的思维能力 B.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程

  C.实践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积累感性材料

  7.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先的基本的观点,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8.人们必须重视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这是因为() 。

  A.社会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

  B.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也是认识的源泉

  C.认识的发展具有继承性

  D.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亲自实践

  9.认识的主体的属性有() 。

  A.自然性 B.意识性 C.社会性 D.实践性

  10.下列表述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理性活动 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 D.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

  11.“真理只要再向前走一步就会变成谬误。”这句话意味着() 。

  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

  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和条件

  C.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D.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1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 。

  A.真理的客观性 B.真理的无条件性

  C.真理的发展是无限的 D.真理是永恒的、不变的

  三、判断题

  1.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达到理性认识。()

  2.没有感觉就不能认识事物,但客观事物是不依赖感觉而存在的。()

  3.直接经验来源于实践,但是间接经验、书本知识则并不来源于实践。()

  4.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与主观和客观是等同的。()

  5.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

  6.真理具有相对性,所以真理是多元的。()

  7.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8.被社会公认的思想就是真理。()

  9.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的就是真理。()

  10.“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规律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四、论述题

  1.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并分析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

  2.试述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及其辩证关系,说明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并结合实际说明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转

  1.A 2.B 3.B 4.C 5.B

  6.D 7.B 8.C 9.D 10.B

  11.D 12.C 13.B 14.B 15.A

  16.D

  二、多项选择题

  1.AD 2.AC 3.ABCD 4.ABC 5.ACD

  6.ABCD 7.ABCD 8.CD 9.ABCD 10.BCD

  11.BD 12.ABC

  三、判断题

  1.×【解析】认识的真正任务是实践。

  2.√

  3.×【解析】不仅直接经验来源于实践,而且间接经验也来源于实践,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成果的总结。由此可以看出,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归根到底也来自实践。

  4.×【解析】这两对范畴是有联系的,但不能等同。主观和客观通常是在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上使用,它相当于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认识的主体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自然、社会和意识的统一体,主体并不就是主观。认识的客体是指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它只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客体也不就是客观。

  5.×【解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体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等因素影响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构,从而造成不同的认识结果。但是,不同主体认识结果的差异有其客观的根源,归根到底依然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此,人的认识结果受主体的影响,但不是由主体决定的。

  6.×【解析】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和有限性。在承认真理客观性的前提下,认为真理是多元的主张,同一条件下对同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可以有多个,这是把真理看作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因而把真理的相对性歪曲为真理因人而异。真理多元论抹煞了真理的客观性,必然导致真理和谬误不分,陷入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7.√

  8.×【解析】①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正确的认识。一种思想是否是真理,取决于它同客观事物是否相符,而不取决于是否被社会公认。②真理迟早会被社会公认,但被社会公认的思想不一定就是真理。因此,上述观点取消了真理的客观性,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论。③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社会实践,而不是被社会公认。可见,上述观点把检验真理的标准主观化了。

  9.×【解析】“真理是有用的”,是唯物主义真理观,因为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内容来自客观物质世界。因此,这种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有用的就是真理”,是唯心主义的实用主义真理观,因为:①有用即真理,把符合主观需要的东西看成真理的内容,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认为真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无关,把真理主观化了;②有用即真理,取消了真理的客观标准,必然导致混淆真假,颠倒是非。上述观点从正确命题出发,得出了错误的观点。

  10.√

  四、论述题

  1.答:(1)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官对事物的现象、各个片面和外部的认识,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借助抽象思维对事物的联系、事物的全体的认识,它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的辩证法。二者互相渗透:整个认识属于感性认识,其中渗透着理性认识因素;整个认识属于理性认识,其中渗透着感性认识因素。纯粹的感性认识和纯粹的理性认识是根本不存在的。

  (3)教条主义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万年不变的教条,搞本本主义,犯唯理论错误,在政治上犯“左”的错误。经验主义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犯经验论错误,在政治上犯右的错误。

  2.答:(1)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和条件性。其含义:①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获得的正确认识,因而是有条件的、相对的。②任何真理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是有限的。因而总是相对的、近似的。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客观性和无限性。其含义:①任何真理都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它是不会被推翻的,因而是无条件的、绝对的。②真理是无限发展的,人类的认识本性是至上的、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这是无限的、绝对的。

  (2)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是真理的两个方面,是任何真理都具有的两种属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和绝对的辩证统一。真理的绝对性存在于相对性之中,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的长河。真理的发展是一个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3)相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内容的确实可靠性,从而把真理歪曲成主观随意性,抹煞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取消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因此,相对主义真理观就陷入了唯心主义和诡辩论的泥坑。绝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认为人们一下子可以穷尽真理,否认真理是发展的,把绝对真理永恒化,因此,绝对主义真理观是把人类知识凝固化的形而上学观点。

  (4)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普遍真理、正确认识,它是不会被推翻的。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指导作用。真理具有相对性,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真理,它虽然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但还需在实践中发展它。马克思主义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因此,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绝对化、凝固化和用相对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都是错误的。

?2009年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辅导
?2009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辅导
?2009年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辅导
?2009年公务员考试面试全程指导

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考试论坛    公务员博客圈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国家公务员资格查询

国家公务员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国家公务员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