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资格 >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职业理念:学生观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职业理念:学生观

更新时间:2016-07-26 09:06:11 来源:环球网校 浏览284收藏85

教师资格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摘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即以学生作为发展的核心,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力,学生是完整的个体,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诚意整理了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职业理念:学生观,希望

  【摘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即以学生作为发展的核心,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力,学生是完整的个体,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诚意整理了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职业理念:学生观,希望大家喜欢。

  点击查看: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科目1-4章章节考点集锦

  命题点1:“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内涵

  现代学生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中以人为本是核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终极目的。只有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素质,才能说是把现代学生观落实到了实际当中。要想彻底地了解这一观点,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

  何为“以人为本”,其基本含义就是:它是一种对人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也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同时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即以学生作为发展的核心,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力,学生是完整的个体,要充分尊重、关心、理解每个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习、生活,帮助他们健康成才,从而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中小学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任何教育改革,教学理论的创新与教学观念的改革,首先是教师观、学生观和师生关系的更新。怎样看待每个学生,教师角色如何扮演,以及怎样处理师生间的人际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应该考虑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师,应该摒弃落后的学生观,树立全新的学生观,用新的学生观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那么,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呢?

  (1)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

  人格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资格,是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每一个人都有人格,包括学生和老师。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和老师的人格是平等的,都是需要受尊重和保护的,作为教师往往会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容易形成盲目的自大、无视学生的人格、不容许学生有丝毫挑战的畸形心理。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师生关系不平等,学生要看老师的脸色说话做事,稍有不慎就被给予侮辱性的嘲讽,更甚至是出现给学生“戴绿帽子”“穿黄校服”等伤害学生自尊和侮辱学生人格的事情。学生和老师既然都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就有自己人格的尊严,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这是由学校的使命和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决定的。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具体的教育对象和特定的教育场景来选择教育内容,组织教材和教学活动,并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来对学生施加影响。与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相比,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对教师的完全盲从,而是具有在教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

  (3)学生是各方面在不断成长中的人

  首先,学生时期是人的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身心各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

  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中,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都在形成中,容易受到正面教育,同时也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其次,学生是成长中的人,为人处世不像大人那样的成熟老练,他们的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他们需要老师引导、帮助、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师只是闻道在先、在社会上起步较早的人。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一定要学会容忍,多做深入细致的工作。教书育人、纠偏正错、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是老师的神圣职责,而不是额外负担。作为老师一定要谨慎言行,切莫以自己的喜好和兴趣妄加评判,特别是不要把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不一般的爱好特长当作学生的缺点或者错误进行评判。

  (4)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在长期的学校教育工作中,有些老师重智育轻德育,重做事轻做人,重理论轻实践。在这些教师头脑中,学生并非独立的个体,而只是学习机器。以这种观念和方式培养出来人无疑会有很大的缺陷。“马加爵”式的人是教育的悲剧,我们不允许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因此,教师必须意识到学生是独立的完整个体,这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正确出发点。而学生的素质包含思想道德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和生理心理素质,缺一不可。我们应该对学生毫不犹豫地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

  (5)学生是有一定文化背景的人

  社会在发展,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受经济体制变革的影响以及西方文化的>中击,社会的大环境和过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人与传统人在思想观念、生存方式上的巨大反差,是现代社会大环境的突出特征。教师和学生的年龄差距越大,他们在思想观念和生存方式的反差就越大,反之,则愈小。一般来说,教师和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很不相同,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不是在同一种文化背景下成长的人。

  现在的学生家庭环境比教师学生时代的家庭社会环境要好得多,学生在物质上享受着生活的富裕,在精神文化上又充分享受着现代科学技术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使得他们的视野开阔,思想前卫,评价标准多元。教师和学生的代沟就是这些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如果教师不懂得自己和学生是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那么就会喜欢用自己的思想去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标准去评价学生,造成师生关系很难融洽甚至是紧张,更甚至是发生冲突。这种>中突很大程度上是思想上的冲突。要解决这种冲突,教师就必须融入文化的不断进步中,教师必须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因为只有不断地“充电”,才能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与时俱进,并给学生以积极、健康的人生导向。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彰显,精神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已曰益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课题,从而赋予人的全面发展以新的时代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时代特征为:

  (1)人的主体性不断提升和发展

  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重要体现。所谓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应具有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人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利用和改造方面来讲,表现为人的主动性、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二是从人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方面来讲,又表现为人的道德性、理智性、自觉性等。人的主体性是这两方面能动性的统一,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对人的主体性的片面理解。

  (2)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全面发展是伴随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关系的不断丰富而不断发展的。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和强化。这是由“经济发展靠科技,科技发展靠人才”的现代社会发展的逻辑关系所决定的。由此可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是现代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内容。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尤为重要

  就人的需要层面而言,人的全面发展是物质生活的全面发展与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的高度统一。所谓物质生活的全面发展,是指不断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实现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是人的外在发展。所谓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是指人们的德与智、知识与能力、素质与职能、心理与生理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的内在发展。这种内在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也是人们追求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更高目标和现代标志。

  (4)人力资源开发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目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技、文化功能的强化,社会发展越来越依靠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社会将越来越重视把人作为实践、开发的对象,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人类的实践对象正在发展为以人的开发为主,因而,人力资源的全面开发日益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目标。

  总之,人力资源开发,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解放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创造性,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只有重视并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才能全面实现人的价值,使人获得真正的全面发展。

  命题考点2:“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

  (一)我们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我们就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只强调某方面的发展,忽视人的全面、整体、和谐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尽可能地去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强项和优点,我们要尽可能地去关怀学习后进生、困难生。在教学实践中要杜绝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体育的片面做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求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我们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二)我们要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因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的修养

 编辑推荐: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要考哪些方面的内容?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统考)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章节考点汇总 

  2016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章节考点汇总

  2016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课后习题汇总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或教师资格论坛,如果你喜欢《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职业理念:学生观》这篇文章,欢迎点击Ctrl+D进行收藏,以便随时查阅。环球网校教师频道小编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交流!


  【摘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即以学生作为发展的核心,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力,学生是完整的个体,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诚意整理了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职业理念:学生观,希望大家喜欢。

  点击查看: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科目1-4章章节考点集锦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宽阔的胸怀和高度的使命感,这也是对自己和对他人公正的前提要求。同时教师也要有坚持正义的勇气和较高的教育技能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人生修养和教育修养。

  (2)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学生

  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正是现代师生观所要求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明确,老师与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教与学虽说是制度上的授受关系,但是在人格上是一种完全的平等关系。作为教师不能以自己的私利和好恶为标准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应当给所有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我们的教育应该面向全体,而不是少数几个人。

  (3)面向全体,点面结合

  这条主要是指教师如何在个别教学和集体教学中做到教育公正。这也是一个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老师给某些学习后进学生的单独补课,提高学习成绩也是有必要的,给某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提供更好地发挥才能的舞台也是公正的。做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不耽误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才是一种实质上的公正。教师要把握好公正的度,不能够丢下大多数学生去抓所谓的“重点生”,这样违背教育全体性,也是违背教育公正性的行为。

  (4)实事求是,赏罚分明

  现代教育出现一个问题:应不应该对学生实施惩罚?有些人反对惩罚,认为那样伤害学生心理健康。而大多数人认为教育的惩罚并不是目的,在一定情况下它同奖赏是一样的,都是用来促进受教育者成长的。赏罚本身往往是次要的,学生在意的主要是赏罚所体现出的教师对他们的评价。

  (三)尊重热爱学生

  学生和老师都有自己的人格,都是相互平等的。

  (1)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全面的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爱好、隐私。给他们以自由的发挥空间,让他们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习惯,并养成开朗、乐观地对待生活的心态和性格。

  (2)对学生的“爱”和“严”要把握好度

  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教育过程中,除了爱还要严。俗话说:“教不严,师之惰”。没有严格的要求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要把严格要求和对学生的热爱紧密结合起来。

  (3)关心学生、信任学生

  教师要从德、智、体、美、劳等全方面关心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

  (四)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正因为如此,世界才变得精彩”。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否定这种差异就是否定学生的发展。在木桶理论中,注重长板就像放大了优点,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发挥出学生的特长,而注重短板好比放大了学生缺点,让人心生厌烦。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实践,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教师应该做到:

  (1)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贯彻“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中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2)承认客观年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

  每个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即使在同一年龄层的每个人,他们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教育因人而异,我们要区别对待,分层教学。

  (3)尊重差异,实施教学多元化

  我们要寓“以人为本”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活动是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有效载体。活动既要形式多样,又要生动活泼:既要有娱乐性,又要有学术性;既要有时代性,又要有创新性。学校要开展各种课外技能活动,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兴趣特点,促进学生全面的素质发展。

  (五)树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意识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教育以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前提,为每个人全面发展服务,为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而服务。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变化和认知特点,为学生的终身成长提供最好的、最优质的条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服务于学生的身心,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其次,服务于学生的学业,提高他们的知识理论水平,掌握一定的技能;再次,服务于学生的生活,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最后,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使教育成为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增强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

  编辑推荐: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要考哪些方面的内容?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统考)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章节考点汇总 

  2016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章节考点汇总

  2016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课后习题汇总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或教师资格论坛,如果你喜欢《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职业理念:学生观》这篇文章,欢迎点击Ctrl+D进行收藏,以便随时查阅。环球网校教师频道小编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交流!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教师资格资格查询

教师资格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教师资格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