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文化修养:中国文学
【摘要】东晋诗人谢灵运(385—433)是诗歌史上以山水入诗的第一人。相关考点内容详见下面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诚意整理的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文化修养:中国文学,下面还有章节考点汇总,大家不要错过。
命题点1:中国古代文学
(一)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时代到秦统一(公元前221年)以前的文学现象,它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春秋末战国时代)。在这一阶段里产生了很多优秀作品,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1.《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问的诗歌305篇。《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大量运用了赋、比、兴表现手法,开创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先秦散文
先秦散文分为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两个部分。历史散文是在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
历史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之祖。
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为突出的著作。《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的。
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叙的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
诸子散文是指春秋到战国这一时期诸子百家阐述各自对自然、社会不同观点和主张的哲理性著作。代表作有《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苟子》和《韩非子》。
(1)《论语》与《墨子》
《论语》《墨子》的文章多为语录体或为简明的议论短章。
《论语》是孔门后学主要记录孔子言谈行事的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著作,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今存20篇。
《墨子》是墨子后学整理先师的言论、笔记而成。原书71篇,今存53篇。
(2)《孟子》与《庄子》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合著,全书7篇,每篇分上下编。
《庄子》是庄子及其门人后学的著作。原书52篇,今存33篇。
(3)《荀子》与《韩非子》
《荀子》和《韩非子》的文章基本上都是鸿篇巨制的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
《荀子》是战国后期著名思想家苟况及其门徒所作的论文集,今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少部分出于他的门徒。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其中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条理分明,深刻明彻,词风犀利,风格峻峭。
3.屈原和楚辞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7),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生活在战国中后期,曾在楚国内政、外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他虽然遭谗去职,流放江湖,但仍然关心朝政,热爱祖国。最后,他毅然自沉汨罗江,以殉自己的理想。其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招魂》《九歌》《怀沙》《哀郢》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离骚》。
“楚辞”是在战国后期,产生于我国南部楚国地方的一种新诗体,其奠基者和代表作家是屈原。楚辞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它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和神话故事表现思想感情,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其句子参差不齐,形式活泼自由,多用“兮”字,语句漫长流利,灵活多变,有停顿、延伸,委婉而多情致。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屈原开创的楚辞,文采华美,感情丰富,同《诗经》一起构成了整个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秦汉文学
秦汉文学是指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到东汉末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的文学。
秦王朝灭六国而一统天下,为巩固其****地位,焚书坑儒,结束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在文学史上可传的东西很少,大致只有《吕氏春秋》和《谏逐客书》。
《吕氏春秋》为秦丞相吕不韦门客集体所著,以儒学为中心兼收先秦各家学说,内容以政治为主,涉及广泛,故一向被列为杂家。《谏逐客书》是秦丞相李斯为劝阻秦王驱逐非秦国人所作,文辞华丽,气势奔放,说理透彻,是传诵的名作。
汉代是中国的封建盛世。汉初统治者以黄老思想治国,思想活跃,文化呈多元综合形态,文学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从文体上看,汉代文学主要有赋、散文和诗歌。赋是汉代最盛行的文体,分为骚赋、大赋和小赋。汉代散文主要有论说散文和史传散文。前者是由先秦诸子散文发展来的,以汉初最发达;后者主要是在先秦历史散文基础上发展来的,出现了《史记》《汉书》这样的巨著,尤其是《史记》,开创了史传文学的先河。
1.《史记》与《汉书》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公元前145一公元前90),今陕西韩城人,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划时代的伟大创造,其记事时Hi起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总结了我国古代3000年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历史,被称为我国第一部“正史”,在史学、文学、哲学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书,作者班固(32—92),今陕西咸阳人,东汉
历史学家班彪之子。《汉书》记载两汉230年间的历史,从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起,至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止,全书共100篇,分120卷。
2.诗歌
汉诗包括乐府民歌和文人诗,乐府民歌成就较高,它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以叙事为主,多用比兴铺陈,善于用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朴素自然,对当时和后世诗歌创作均有深远影响。文人诗以文人五言诗成就最高,它是在民间五言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到东汉才有完整的作品,《古诗十九首》是其成熟的标志。
汉代习惯把采自民间的歌谣称为“乐府民歌”。《病妇行》《东门行》《陌上桑》《上邪》《长歌行》《孔雀东南飞》等篇目直至今日仍魅力无穷。其中《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在结构和叙事的完整性上都达到了汉乐府的最高水平。
(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诗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就最显著的文学样式。
隋唐五代时期,特别是唐代,诗歌达到了古典诗歌的高峰。《全唐诗》收录作者2300多人,诗近5万首,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唐代文学的辉煌成就不仅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同我国相连的一些亚洲国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1.建安诗歌
建安是东汉献帝的年号,从公元196年至公元220年。建安诗歌是指以这一时期为中心的汉末魏初的诗歌,建安诗人主要是曹操、曹植、曹丕父子和围绕在他们周围的文士。
建安诗歌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在语言表达上呈现出简练刚健的特点,文风慷慨悲凉,被誉为“建安风骨”。建安诗人成就突出的是曹操、曹植。建安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大量采用新兴的五言形式,为五言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此开始了五言古诗蓬勃发展的时代。
2.陶渊明与田园诗
陶渊明(365—427),是东晋时期,同时也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他40岁时出任彭泽县令,仅八十余天就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归隐,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田园生活。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参加农业劳动,接触劳动人民,他的作品大都反映了当时的田园生活,被后人称为田园诗。他开创的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
3.山水诗、永明体与宫体诗
“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东晋诗人谢灵运(385—433)是诗歌史上以山水入诗的第一人。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了一代诗风。
永明是齐武帝萧赜的年号,“永明体”是这一时期形成的新诗体,其特点是讲究声律、对偶,增加了诗歌艺术的形式美。它的出现不仅使我国诗歌在古体以外开出近体一大宗,并且对此后的辞赋、骈文及词曲等文学形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谢朓(464--499)是南齐永明体诗的代表作家。
“宫体诗”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有特定的语言风格,词采浓艳、描写细腻、注重对偶、音律协和,在格律化方面比永明体有进一步的发展。代表人物除萧衍、萧纲、萧绎父子外,还有徐搞、徐陵父子,庾肩吾、庾信父子及陈后主等。
4.南北朝民歌
现存南朝民歌大都是情歌,其内容基本健康,多反映青年男女之间的坚贞爱情。南朝民歌的主要特点是:形式短小,大多数五言四句;大量运用双关语,多用双关隐语;语言清新自然:采用对歌形式。
北朝民歌包括了一些少数民族的创作,反映社会生活广泛,同南朝民歌迥异其趣,主要特点是:语言质朴无华,粗狂率直,不用隐语;风格刚健豪放;五言四句,七言四句以及七言古体与杂言都用。
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5.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
“志人”是记录人物的逸闻琐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便是这类小说的代表。《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对古代散文、小说、戏曲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志怪”是记录怪异,诸如绝域殊方的山川物产、神仙方术、鬼怪妖魔、佛法灵异等。留存至今的志怪小说有30多种,其中干宝的《搜神记》最为著名。
6.唐诗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成为诗人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许多伟大的作品,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多种多样。其形式基本有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1)“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的诗以五言和绝句居多,抒写情志境界开阔,刚健清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联,尤精炼概括,格调高朗,为千古名句。王勃另有《滕王阁序》等名作。
(2)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诗派”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诗派”继承和发扬了陶渊明、谢灵运开创的田园诗,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使山水田园诗成就达到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诗人艺术境界和精神境界俱臻化境之作。
(3)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其诗作情辞慷慨、气氛浓郁、意境雄浑,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形式。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大夫出师西征》等是其代表作。
(4)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李白(701—762),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被后人称为“诗仙”。李白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5)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杜甫(712—770),今河南巩县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杜甫的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典范。现实主义是杜甫创作方法上的最大特色,沉郁顿挫是杜诗的基本风格。
杜甫一生写诗1400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6)自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772—846),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今陕西渭南,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与元稹共同发起了一场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运动”。“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提出的,其含义就是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新乐府诗的特点是: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
(7)中晚唐著名诗人
孟郊(751—814),今浙江德清人,诗以短篇五言古诗最多,今存其诗500多首,《游子吟》是其代表作。
李贺(790一816),今河南宜阳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他作诗态度认真严肃,呕心沥血,刻意创新,形成了想象奇特、思维奇谲、辞采奇丽的独特风格。但由于过分标新立异,有的作品晦涩险怪。现存李贺诗200余首,《老夫采玉歌》等是其代表作。
刘禹锡(772—842),今浙江嘉兴人。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关心现实社会,其诗反映了中唐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倾向鲜明,他的咏史怀古之作最为人称道。
其诗现存800余首,代表作有《西塞山怀古》《始闻秋风》《秋词二首》等。
杜牧(803一约852),今陕西西安人,晚唐的诗人代表。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词采清丽,风调俊朗,对后世影响很大。
李商隐(813—858),今河南沁阳人,唐代后期杰出的诗人。其诗风受李贺影响颇深,在句法、章法和结构方面则受到杜甫和韩愈的影响。其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现存李商隐诗600多首。“无题诗”是李商隐的创造,诗多以爱情为题材,缠绵绮丽,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8)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韩愈、柳宗元共同倡导的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古文运动的口号是“文以载道”,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使文章的形式为内容服务。
(9)唐传奇
小说到唐代产生了新的体式,即唐传奇。唐传奇开辟了古代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独立发展的道路,在我国古代小说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唐传奇题材丰富广泛,主要有爱情、豪侠、神怪、历史四类。唐传奇的主题、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追求爱情自由、否定荣华富贵等思想成为后世小说、戏曲的传统主题。唐传奇虚构故事、叙述情节、塑造人物、运用语言的种种技巧,都为后世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借鉴。
(四)宋元明清文学
1.宋代文学
宋太宗赵光义结束了晚唐五代以来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全国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封建文化全面高涨。在经济发展、生活稳定的情况下,文人士大夫一般都过着豪华奢侈的享乐生活,秦楼楚馆遍地,促进了宋词的发展。手工业、商贸活跃,适应市民阶层文化和娱乐的各种民间说唱歌舞迅速兴起,戏剧由此形成,白话小说也由此诞生。
(1)宋词
宋词在整个宋代文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其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情,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在词史上,宋词占有无与伦比的巅峰地位,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后代词人很少能超出宋词。
北宋初、中期的词沿袭了唐五代词的特点,在形式上以小令为主,内容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艺术上多用白描手法。北宋后期的词,最大的特色是词的诗化。主要词人有苏轼、秦观、周邦彦、李煜、贺铸等。
南宋前期的词强烈地表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词人有李清照、张孝祥、辛弃疾等。苏轼(1037一1101),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派词人代表,今四川眉山人。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华,其文学成就,无论诗、词、散文等,在北宋作家中都是首屈一指的,而且体现着他独有的个性风貌。他打破词和诗的界限,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开创了豪放词派。
秦观(1049—1100),今江苏人,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缘情婉转,语多凄黯。代表作《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的名句。
周邦彦(1056—1121),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词人。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
李煜(937—978),今江苏徐州人。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在位时间为961一975,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后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是其代表作。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贺铸(1052—1 125),今河南卫辉人,北宋词人。其词内容、风格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严谨,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人。她是诗、词、散文都擅长的女作家,最有成就的是词。
李清照的词基本上是沿袭婉约派词的传统,但又有较大的突破,兼得豪放派词之长。她善于抒情,词字真情实感,不雕琢、不堆砌。李清照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诗词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张孝祥(1132—1169),今安徽和县人,南宋著名词人。《全宋词》辑录其词223首,其中尤以表现爱国思想、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成就最为突出。张孝祥词上承苏轼,下开辛弃疾爱国词派的先河,在词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辛弃疾(1140—1207),今山东济南人,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弃疾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辛弃疾在文学史上第一次把金戈铁马的铿锵之声带入词中。辛弃疾的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的革新精神,代表着南宋爱国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
(2)南宋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1125—1210),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诗坛领袖。他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陆游一生作品丰富,今存诗93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他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
他的诗歌艺术创作,继承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等人的优良传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卓越诗人。
(3)“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韩愈(768—824),今河南焦作孟州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论说文在韩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师说》《原毁》《讳辩》《争臣论》《论佛骨表》等作品,形式活泼,不拘一格,文字惊世骇俗,极具震慑人的气势。
柳宗元(773—819),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柳宗元一生留下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有寄托。代表作《贞符》《封建论》《时令论》《断刑论》《天说》《捕蛇者说》等一系列哲学论文,语言辛辣,嬉笑怒骂,笔无藏锋,痛快淋漓。
欧阳修(1007--1072),今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欧阳修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苏洵(1009--1066),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
苏辙(1039—1112),苏轼之弟,人称“小苏”。北宋散文家,为文以策论见长,著有《栾城集》。
王安石(1021--1086),今江西抚州东乡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被列宁誉为“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他的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
曾巩(1019--1083),今江西人,北宋文学家。曾巩的兴趣主要在于史传、策论一类的应用文,尤其是他从事史书编纂工作多年,对史传碑志的写作较有研究。
2.元代文学
元代的历史是比较短暂的,但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元代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戏曲上。元代的戏曲形式主要有杂剧、散曲、南戏三种。这三种戏曲形式都涌现了一些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对明清的戏曲产生了重要影响。
(1)十大悲剧。十大悲剧包括:关汉卿的《窦娥冤》、纪君祥的《赵氏孤儿》、马致远的《汉宫秋》、高明的《琵琶记》、洪异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此外还有冯梦龙的《精忠旗》、孟称舜的《娇红记》、李玉的《清忠谱》、方成培的《雷峰塔》。其中前三个都属于元代作品。
(2)王实甫,主要作品有《西厢记》,是元代剧本中最长的一部(21折),也是元剧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3)关汉卿,号已斋叟。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元曲四大家”。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赴会》等。关汉卿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4)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曲四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等,结为《东篱乐府》0马致远是元散曲作者中成就最高者之一。
3.明清文学
明代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创作的辉煌时期,“四大奇书”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都是在明代完成的不朽杰作。在宋元话本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白话短篇小说,到明代中后期,也出现了一个鼎盛局面,冯梦龙的“三言”、凌潆初的“二拍”成为这方面的代表,瞿佑的《剪灯新话》和李昌祺的《剪灯余话》,以及邵景詹的《觅灯因话》,是明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清代文学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小说、戏剧、诗歌、散文、词等都有值得称道的作品。长篇小说是清代文学中成就最高的,以《红楼梦》《儒林外史》为代表。
(1)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主要作品《西游记》是著名长篇章回神魔小说,是古典文学中最辉煌的神话作品,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的新高峰。
(2)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中国第一位全力趣俗小说的作家。主要作品有《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三国演义》为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对后世农民起义产生了巨大影响。
(3)施耐庵,主要作品有《忠义水浒传》,简称《水浒传》,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白话文小说,对后世农民起义产生了巨大影响。
(4)宋濂,字景濂,号潜溪,今浙江浦江人。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及《宋学士文集》。
(5)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主要作品有《震川文集》。他推崇唐宋古文,被称为“唐宋派”。
(6)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海若,今江西临川人。主要作品有《牡丹亭》(《还魂记》)、《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叫“临川四梦”,是浪漫主义杰作。
(7)冯梦龙,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别号顾曲散人。编辑短篇小说集“三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共120篇。“三言”与凌漾初作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最高成就。
(8)顾炎武,原名绛,字宁人,号亭林,今江苏昆山人。著作有《日知录》和《亭林诗文集》。
(9)洪昇,字昉思,号稗畦。主要作品有《长生殿》(传奇),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10)孔尚任,字聘之,号东塘,又号云亭山人。主要作品有《桃花扇》(传奇),写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剧。
(11)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主要作品有《聊斋志异》,《促织》《狼》《席方平》《崂山道士》《画皮》等出于此。《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以谈鬼说狐方式反映现实。
(12)姚鼐,字姬传,号惜抱先生。主要作品有《惜抱轩文集》。姚鼐是“桐城派”奠基人之一,主张“义理”“考据”“辞章”三结合。
(13)李汝珍,字松石。主要作品《镜花缘》以浪漫主义幻想图景,如“君子国”“女儿国”“两面国”等。
(14)吴敬梓,字敏轩,主要作品有《儒林外史》。
(15)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主要作品《红楼梦》(高鹗续后40回)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古典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与《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
(16)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主要作品有《小仓山房诗文集》和《随园诗话》等。
(17)龚自珍,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先驱,近代文学的开山作家。主要作品有《病梅馆记》《己亥杂诗》。
(18)吴趼人,字沃尧,主要作品有谴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19)李宝嘉,字伯元,别称南亭亭长。主要作品有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
(20)刘鹗,字铁云,别署洪都百炼生。主要作品有《老残游记》。
(21)曾朴,主要作品有谴责小说《孽海花》。《孽海花》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并称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22)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称饮冰室主人,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康有为合称“康梁”。主要作品有《谭嗣同》《少年中国说》等。著有《饮冰室合集》。
命题点2: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现代文学
1.新文化运动
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次年9月第二卷起更名为《新青年》)创刊,在中国掀起了一场威武雄壮、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此文以“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成为中国新文学向旧文学宣战的宣言书。
1918年4月,《新青年》第四卷第四号上设立“随感录”栏目,于是诞生了中国文学体裁的一个新形式——杂文。随感录的作家群有:陈独秀、李大钊、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鲁迅、胡适等。鲁迅后来成为中国杂文大师。
1920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令民国一二年级国文教材改用语体文(白话文)。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1918年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鲁迅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等。
陈独秀(1879~1942),安徽安庆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学家。以《新青年》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2.新文学社团的崛起
(1)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文学研究会在北京成立,主要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文学研究会是20世纪20年代成员最多、规模最大的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作家关注社会人生问题,因而这些作家被称为“人生派”。
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周作人写了大量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出任伪南京国民政府委员、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等职。新中国成立之后,周作人从事日本、希腊文学作品的翻译。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长期主编《小说月报》,积极倡导写实主义文学和为人生的血泪文学,并致力于翻译介绍前苏联及各民族的文学作品。
沈雁冰(1896—1981),笔名茅盾,浙江桐乡人。早年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在上海先后参加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党。沈雁冰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虹》等;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大鼻子的故事》,《林家铺子》等;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出版了童话集《稻草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童话的作家。1930年,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
朱自清(1898—1948),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代表作品《背影》《荷塘月色》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冰心(1900--1999),女,福建福州人,原名为谢婉莹,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她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的散文被誉为“美文”的代表。其主要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2)创造社
1921年6月,由留日爱好文艺的中国留学生组建的创造社成立,主要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等人。1928年以后,创造社的大部分骨干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创造社实质上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艺组织。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他创作了《王昭君》《卓文君》《屈原》《蔡文姬》《武则天》等历史剧本,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甲申三百年祭》等。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编辑推荐: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或教师资格论坛,如果你喜欢《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文化修养:中国文学》这篇文章,欢迎点击Ctrl+D进行收藏,以便随时查阅。环球网校教师频道小编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交流!
【摘要】东晋诗人谢灵运(385—433)是诗歌史上以山水入诗的第一人。相关考点内容详见下面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诚意整理的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文化修养:中国文学,下面还有章节考点汇总,大家不要错过。
1921年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序传”。因此,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素材。
(3)新月社
1923年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此后新月社中的诗人逐渐聚拢,形成了著名的“新月诗派”。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为“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县人,诗人、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的诗开创了格律体的新诗流派,影响了不少后起的诗人。
梁实秋(1903--1987),祖籍杭州,出生于北京。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翻译家。梁实秋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从1949年起20多年共出版4辑。
(4)语丝社
1924年在北京成立,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俞平伯等人,同时创办了《语丝》周刊。语丝社以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著称,并形成了“任意而谈,无所顾虑,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
林语堂(1895--1976),福建漳州人。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1966年定居中国台湾,一生著述颇丰。
俞平伯(1900--1990),浙江德清人,红学家、诗人。俞平伯最初以创作新诗为主。1918年,以白话诗《春水》崭露头角。次年,与朱自清等人创办我国最早的新诗月刊《诗》。1921年,俞平伯开始研究《红楼梦》。
(5)南国社
1927年冬成立于上海,前身为南国电影剧社。其宗旨是“团结能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主要成员有田汉、欧阳予倩、徐志摩、徐悲鸿、周信芳等,代表人物和创始人是田汉。南国社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戏剧,为中国现代戏剧史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田汉(1898--1968),湖南长沙人,著名戏剧家,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五四以后最有成就的剧作家之一。田汉写过多部著名话剧,主要剧作有《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以及京剧《白蛇传》《谢瑶环》等。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
3.左翼作家联盟
1929年,面对******对革命文艺的疯狂“围剿”,中国共产党要求创造社、太阳社成员鲁迅等作家联合起来,成立革命作家的统一组织。经过近半年的筹备,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在上海宣告成立。鲁迅、田汉、沈端先、郑伯奇等7人组成常务委员会。大会通过了“左联”的理论纲领和工作方针。
“左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作家的统一组织,以发展无产阶级文学成为革命斗争的一翼为宗旨。
4.七月派
七月派是抗战爆发后涌现的一个重要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它因《七月》杂志而得名。胡风是七月派的核心人物。七月派小说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作品最多的是路翎,他的作品善于揭示社会的复杂内涵,描写人物心理的多层性。
胡风(1902--1985),原名张光人,湖北蕲春人。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其著作有诗集《野花与箭》《为祖国而歌》《时间开始了》,文艺评论集《文艺笔谈》《剑,文艺,人民》《论民族形式问题》《在混乱里面》《逆流的日子》《为了明天》等。
路翎(1923--1994),安徽无为人,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路翎1937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财主的儿女们》,中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短篇小说集《朱桂花的故事》《初雪》《求爱》,话剧剧本《英雄母亲》《祖国在前进》等。
5.抗日战争时期的讽刺小说
1938年4月,张天翼发表了讽刺小说《华威先生》,暴露一个“抗战官僚”的丑恶嘴脸。张恨水的长篇讽刺小说《八十一梦》《五子登科》等,以市民阶层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情调来反映社会的****黑暗。
张天翼(1906--1985),湖南湘乡人,中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和儿童文学作家。1931年加入中国“左联”,是“左联”优秀的讽刺小说家。抗日战争时期,他的短篇集《速写三篇》,深刻地暴露了国统区抗日运动的阴暗面,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其中《华威先生》是他讽刺小说的一部力作。
张恨水(1895—1967),安徽潜山人,现代小说家,1917年开始发表作品。他在50多年的写作生涯中,共完成中长篇小说100多部。主要作品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八十一梦》《五子登科》《白蛇传》《啼笑因缘》《孔雀东南飞》《金粉世家》《太平花》《燕归来》《夜深沉》《北雁南飞》《欢喜冤家》《秦淮世家》《纸醉金迷》等。
6.新型小说
新型小说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解放区作家在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小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映工农群众崭新生活面貌和农村历史性变革的小说。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代表了解放区土改题材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解放区除了土改题材的小说外,还有反映农村新生活事物的小说。如柳青的长篇小说《种谷记》、欧阳山的长篇小说《高干大》。
另外,在解放区还出现了一批令人瞩目的中长篇章回新英雄传奇小说,中篇有柯蓝的《洋铁桶的故事》,长篇有马烽、西戎的《吕梁英雄传》和孔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
7.新歌剧
1942年延安文艺整风以后,解放区兴起了群众性的新秧歌歌剧。新秧歌歌剧的代表作是王大化、李波等人创作的《兄妹开荒》,周而复、苏一平的《牛永贵挂彩>和马健翎的《十二把镰刀》等。在新秧歌歌剧蓬勃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贺敬之、丁毅执笔的歌剧《白毛女》。歌剧《白毛女》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在于它创作了完美的、富有中国风格的民族歌剧的新形式,标志着中国民族新歌剧走向成熟。
贺敬之(1924一),山东峄县人,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
(二)建国后十七年至“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学
1.新中国十七年文学
(1)小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间,小说基本上确立的是历史与现实两类题材。
在历史题材方面,以反映民主革命为主,描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各个历史阶段。长篇小说有:梁斌的《红旗谱》、欧阳山的《三家巷》、孙犁的《风云初记》、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冯志的《敌后武工队》、冯德英的《苦菜花》、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吴强的《红日》、曲波的《林海雪原》和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等。短篇小说有:王愿坚的《党费》《七根火柴》,热情刻画了长征时期英勇悲壮的共产党员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用长篇的形式反映农业合作化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赵树理的《三里湾》、周立波的《山乡巨变》和柳青的《创业史》。
20世纪60年代前期的两部长篇小说是浩然的《艳阳天》、陈登科的《风雷》。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描写了农业、手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两条路线的对立和两个阶级的斗争,反映社会主义变革的尖锐性、复杂性。
(2)诗歌
在20世纪50年代最初的几年中,诗人们尚在调整适应期,创造不多,比较重要的作品是抒写开国大典的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郭沫若的《新华颂》、胡风的《时间开始了》等诗。1957年上半年,在“双百”方针鼓舞下,诗坛涌现出一批敢于触及时弊、勇于编写生活矛盾的诗,如艾青的《养花人的梦》、郭小川的《望星空》等,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思考和大胆的创新精神。
艾青(1910--1996),浙江金华人,当代诗人。1936年《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1941年其赴延安,任《诗刊》主编,出版了《北方》《向太阳》《火把》《黎明的通知》等9部诗集。
郭小川(1919—1976),河北丰宁县人,当代诗人。郭小川创作丰厚,主要著作有:《平原老人》《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鹏程万里》《将军三部曲》《甘蔗林一青纱帐》《昆仑行》及一些政论、杂文等作品。
(3)戏剧
戏曲、话剧和歌剧是中国当代戏剧的三大主要剧种。
新中国成立后话剧发展较快,出现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品。如刘沧浪等人的《红旗歌》、胡可的《战斗里成长》,老舍的《龙须沟》《茶馆》,傅铎的《>中破黎明前的黑暗》,天津码头工人集体创作的《六号门》,陈其通的《万水千山》,曹禺的《明朗的天》,夏衍的《考验》《马兰花》等。
1958年到1962年间,话剧出现了一个历史剧的热潮。其数量之多、影响之大、质量之优,都是前所未有的。郭沫若的《蔡文姬》《武则天》,田汉的《关汉卿》《文成公主》,老舍的《神拳》,曹禺的《胆剑篇》,朱祖贻等的《甲午海战》等历史剧的优秀之作都产生在这个时期。
自1953年起,国家对全国360多个文工团进行整编后,成立了11个歌剧团,从此开始了歌剧专业化、正规化和建立剧场艺术的历史。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中国现代歌剧史上一大批精品,如《洪湖赤卫队》《刘三姐》《红珊瑚》《江姐》等。
老舍(1899—1966),满族,北京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剧本《龙须沟》《茶馆》以及《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老舍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作品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同时,老舍也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称号。
曹禺(1910--1996),湖北潜江人,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1934年,曹禺的处女作四幕话剧《雷雨》问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成熟的标志。
夏衍(1900--1995),河南开封人,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他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他对20世纪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了巨大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夏衍改编创作了《烈火中永生》《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1994年10月,被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4)散文
新中国成立后17年的散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优秀散文作品有:巴金的《生活在英雄们中间》,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刘白羽的《朝鲜在战火中前进》,杨朔的《鸭绿江南北》等。
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散文作品有不少是知名的篇章。柳青的《王家斌》,沙汀的《卢家秀》,描绘了经过社会主义变革后的农村新气象;华山的《童话的时代》,臧克家的《毛主席向着黄河笑》,雷加的《三门峡截流记》,以浪漫的诗意笔触描绘我国人民根治黄河的气魄和理想:杨朔的《石油城》,李若冰的《在柴达木盆地》,萧乾的《万里赶羊》等作品,勾画出戈壁沙滩、内蒙古草原等祖国各地建设者勇敢跋涉的足迹,表现了各条战线上的情景。
巴金(1904--2005),祖籍浙江嘉兴,中国现代文学家、翻译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他的代表作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散文集《随想录》。
魏巍(1920-----2008),河南郑州人,当代作家。他著有长篇小说《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等。1978年,他创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1983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他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影响。
刘白羽(1916--2005),北京人,当代作家。其作品以散文为主,代表作有《万炮震金门》
《红玛瑙集》《长江三峡》等。
杨朔(1913--1968),山东蓬莱人,著名散文家。杨朔的散文以“诗化”为主旋律,其散文充满诗情画意,其中散文《雪浪花》《香山红叶》《荔枝蜜》等影响较大。
李若冰(1926--2005),陕西泾阳县人,当代散文家。他著有散文集《在勘探的道路上》《柴达木手记》《红色的道路》《山·湖·草原》《神泉日出》《李若冰散文选》等。
(5)“山药蛋派”与“荷花淀派”
山药蛋派是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流派。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此流派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他们笔下的生活、人物不是脱离生活实际的拔高理想化,而是朴素、厚实、真实可信。
赵树理(1906—1970),山西沁水县人,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赵树理的作品多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如《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他的作品乡土气息浓厚,有一种新鲜活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风格。
荷花淀派是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流派。此流派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语言,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的得名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
孙犁(1913--2002),河北安平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荷花淀》《芦花荡》,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三集),散文集《津门小集》《晚华集》等。《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孙犁的小说被称为“诗体小说”,即诗歌型文体小说。
2.“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文学
这一时期,文艺舞台上只能上演八个“样板戏”:京剧现代戏《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乐《沙家浜》,之后又推出了现代京剧《龙江颂》《平原作战》和《杜鹃山》。
命题点3:新时期文学
(一)伤痕小说
伤痕小说是粉碎“四人帮”以后最先出现的,以揭露、控诉“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造成人民深刻伤痕为题材的文学作品。
1977年11月,《人民文学》发表了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0小说通过描写两个表面上好坏分明,实质上都被极“左”思想扭曲而畸形的中学生形象,揭露和批判了极“左”思想对青少年的毒害,发出了“救救被坑害的孩子”的呼唤。
1978年8月,《文汇报》发表了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小说从母女感情亦即中国人注重的伦理情感入手,揭露了“文化大革命”给无数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和心灵带来的累累伤痕。伤痕文学或伤痕小说便由此得来。
当时,产生较大社会反响的伤痕小说的代表作有:李陀的《愿你听到这支歌》,陈国凯的《我该怎么办》,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刘心武(1942一),四川成都人。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77年11月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的发轫作,引起轰动,走上文坛。长篇小说《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卢新华(1954一),江苏如皋人。中学毕业后赴农村插队务农,1972年应征入伍,198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1978年,24岁的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年级新生卢新华因发表《伤痕》而一举成名。
(二)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的代表作主要有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古华的《芙蓉镇》,路遥的《人生》,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谌容的《人到中年》,王蒙的《布礼》和《蝴蝶》,张贤亮的《灵与肉》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和《今夜有暴风雪》,方之的《内奸》,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等。
高晓声(1928--1999),江苏武进人,20世纪50年代开始创作,擅长描写农村生活,善于在普通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揭示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问题,文笔简练幽默,在新时期文苑中独树一帜。
梁晓声(1949一),祖籍山东荣成市,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年轮》《浮城》等,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获全国优秀小说奖。梁晓声的创作多以知青题材为主,有人称为“北大荒小说”,多描写北大荒的知青生活。
王蒙(193—),祖籍河北沧州,当代作家,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和“季节四部”(《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中篇小说《布礼》《蝴蝶》等,有多部作品获奖,被译成英、俄、日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古华(1942一),湖南嘉禾县人,现代作家。古华的作品以描写湘地风情见长,主要有:长篇小说《山川呼啸》《芙蓉镇》,中、短篇小说集《爬满青藤的木屋》《金叶木莲》《礼俗》《姐姐寨》《浮屠岭》《贞女》等。
(三)改革文学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党的工作中心开始由原来的抓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与此相应,作家们纷纷将热情投注于沸腾的现实生活。天津作家蒋子龙率先推出了《乔厂长上任记》。这部作品不仅大胆地暴露了“十年浩劫”对我国工业战线造成的严重创伤以及积弊如山的现实,而且大胆暴露了新的历史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从而开了“改革文学”的先河。此后,一大批改革文学作品,如张锲的《改革者》,水运宪的《祸起萧墙》,柯云路的《新星》,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张贤亮的《男人的风格》,王润滋的《鲁班的子孙》,贾平凹的《鸡窝洼的人家》和《浮躁》,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相继出现。
蒋子龙(1941一),河北沧县人,当代作家。1979年发表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被视为开“改革文学”之先河,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蒋子龙善于写工业题材,其作品题材重大,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著有长篇小说《蛇神》《子午流星》,中篇小说《赤橙黄绿青蓝紫》《阴错阳差》和《锅碗瓢盆交响曲》等,短篇小说《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和《拜年》等。
张贤亮(1936--2014),江苏盱眙县人。1957年因在《延河》文学月刊上发表长诗《大风歌》而被列为右派。1979年平反后,重新执笔创作。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灵与肉》《绿化树》等;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我的菩提树》等。其中《灵与肉》(《牧马人》)、《浪漫的黑炮》(《黑炮事件》)等被搬上电影电视。
(四)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是新中国第一次设立的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动我国文学繁荣而设立的,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文学奖项之一。
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此奖规定每三年评选一次,参与首评而未获奖的作品,在下一届以至将来评选中仍可获奖。
(五)朦胧诗派
朦胧诗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朦胧诗的代表诗人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为代表的一批“文化大革命”时期成长起来的青年诗人。
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年诗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朦胧诗迅速成为一股诗歌潮流,并且涌现出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
朦胧诗的诗人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舒婷(1952一),福建泉州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舒婷文集》等。舒婷的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
顾城(1956--1993),原籍上海,生于北京,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
(六)散文
“文化大革命”后,天开云霁,人们被压抑了十年的情感喷涌而出,在散文创作领域,首先汇成的是一曲哀婉的悼歌。这支歌以高亢的旋律、悲壮的色彩、朴素的风格,开拓了一代文风。
怀念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散文有毛岸青、邵华的《我爱韶山的红杜鹃》,刘白羽的《巍巍太行》,张长的《泼水节的怀念》,薛明的《向党和人民的报告》,陶斯亮的《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等:追忆缅怀被迫害致死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和其他民族精英的优秀作品有:丁宁悼念杨朔的《幽燕诗魂》,黄宗英悼念上官云珠的《星》,金山悼念戏剧家孙维世的《莫将血恨付秋风》,丁一岚的《忆邓拓》,荒煤的《忆何其芳》,巴金追念爱妻的《怀念萧珊》,楼适夷的《痛悼傅雷》和悼念柳青的《创业诗篇犹待续,千秋遗个艮在人间》等。
(七)报告文学
新时期的报告文学作品以徐迟1978年发表的颂扬数学家陈景润突破世界难题,惊动国际数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为开端,进入20世纪80年代,报告文学成为最为“轰动”的文学作品。
20世纪80年代,报告文学的题材渐见泛化。报告文学作家广泛地摄取社会生活,既叙写改革开放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涌现的各式人物,也能披露现实生活中各种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既注重国内题材的报告,也能放眼世界,以域外人与事为其题材,如王蒙的《访苏新潮》、刘亚洲的《恶魔导演的战争》等。既立足于现实生活取材,又把视线投向茫茫史海,在近现代和当代历史的广阔背景中,捕捉具有报告价值的史料进行创作。这一类作品影响较大的有钱钢写北洋海战的《海葬》、董汉河写长征途中西路军妇女先锋团悲壮故事的《西路军女战士蒙难记》,以及徐志耕的《南京大屠杀》、大鹰的《志愿军战俘纪事》和李辉的《文坛悲歌》等。
徐迟(1914—1996),浙江吴兴人,现代散文家。徐迟1931年开始写诗,1936年起陆续发表散文。1960年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报告文学的创作,写成《火中的凤凰》《祁连山下》《牡丹》等作品。记述两个爱国知识分子常书鸿、孙健初的《祁连山下》发表后受到广泛好评。1978年以后,徐迟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反映自然科学领域生活的有数学家陈景润突破世界难题,惊动国际数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地质学家李四光献身祖国石油事业事迹的《地质之光》,都是引起全国反响强烈的报告文学。
编辑推荐: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或教师资格论坛,如果你喜欢《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文化修养:中国文学》这篇文章,欢迎点击Ctrl+D进行收藏,以便随时查阅。环球网校教师频道小编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交流!
最新资讯
- 备考突击!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结构化答题技巧2024-11-12
- 面试备考必看!2024下半年幼儿园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题目模板2024-11-12
- 2024下半年体育教资面试试讲题目练习2024-11-12
- 2024下半年初中教资面试音乐试讲真题:赛龙夺锦2024-10-23
-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初中音乐):英雄凯旋歌2024-10-23
- 2024下半年教资面试小学音乐试讲真题:吹起羌笛跳锅庄2024-10-23
- 24下半年小学音乐教资面试教案模板:大河之舞2024-10-23
- 2024下半年小学音乐教资面试试讲教案:看大戏2024-10-23
- 2024下半年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练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024-10-23
- 2024下半年高中数学教资面试教案模板:复合函数的导数2024-10-22